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92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经典教学“五法”.doc

摘要: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论语》学习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大意义还在于促成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其未来发展和健康生活的需要。

笔者尝试运用在演唱中亲近《论语》、在时尚中认识《论语》、在世事中理解《论语》、在厚积中内化《论语》、在反躬自省中实践《论语》等五种教学方法进行《论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论语》的热情,实现了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9094-c-(2015)09-0046-03

  自20世纪80年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重新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近几年更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搜索可知,至2015年2月,大约有9821篇文章涉及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再进一步以”中职或职校”字样输入“并包含”栏目,结果仅有69篇文章;若以“区域文化或地域文化”字样输入“并包含”栏目,结果为56篇。

很显然,后两者与前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仅占总数的0.7%和0.6%,与职校生半壁江山的规模明显不协调。

  职校生是特色非常明显的一个群体,在职校生群体中存在着人生态度消极,人格观念不健全,道德意识缺失,思想浮躁,学习兴趣淡漠,厌学的情绪。

过去职业学校过于强调职业培训,相对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导致许多职校生的行为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以致有些企业家强调,只需要学校给职校生的思想教育好即可,不需要学生有多高深的技术。

这给职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敲响了警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加强对职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那么,如何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笔者以《论语》教学探索为例,谈谈职业学校对学生施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古人通过阅读《论语》,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作为儒学的经典,《论语》汇集了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学问。

然而,今天的学生对《论语》的内容大多不甚了解,也缺少阅读的兴趣。

职校生更是少有耐心去学习、背诵、实践《论语》。

如何让学生亲近并喜爱《论语》,进而让《论语》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演唱中亲近《论语》

  根据职校生好动、爱唱的特点,笔者把《论语》以主题为模块,将《论语》的内容编成歌谣,和学生一起唱《论语》。

如:

为了打消学生对孔子的陌生感和神圣感,笔者在《论语》教学之初,编写了这样一段歌谣:

  今天我们来拜一位好老师,

  他姓孔名丘,人称孔夫子。

  孔夫子,他少也贱,

  从小就过苦日子,

  三岁父身亡,十七母去世。

  孔夫子,有志气,

  他自律自爱自强自立又自谦,

  艰难困苦中他把自我来修炼。

  十五志于学,三十而有立,

  四十不惑五十能够知天命。

  孔夫子年渐长,但依然忘食忘忧也忘老!

  发愤图强,乐以忘忧,

  让中华历史上有了一个孔圣人。

  今天我们再把《论语》读,

  学习孔夫子做人做事做学问,

  力争把自己养成一个真君子,

  为家为国为民族,

  成就中国梦。

  把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经历、孔子的精神融于其中,以rap的节奏,配以快板,让学生在演唱中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

  二、在时尚中认识《论语》

  一说到经典,很多学生就会想到一些词:

过时、老掉牙。

如何破除学生对经典的误解,让他们理解《论语》的当代价值?

笔者在《论语》教学中,试着让《论语》与时代接轨。

  笔者把一段网络新闻引进教学:

2013年春夏款guli品牌的高级定制大玩哲学路线,跨界中国孔子的哲学理念。

guli品牌的时尚女王自称从孔子《论语》中得到启发,在新系列中大胆运用了东方哲学思想,国内礼服都在拼着如何露肉,人家国外高级定制都走内涵了啊,孔子在时尚行业火了!

  这样的新闻激发了学生对《论语》的探究意识。

这个时候,笔者再顺势引出《于丹心得》热播的现象,“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在相连。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于是,顺理成章把学生引进孔子的“仁者”世界,让学生认识到“恕”的现代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在与时尚的接轨中,学生理解了“百家讲坛”易中天的一句话:

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与当下正在发生的,正在热播的、正在热议的事情相结合,将学生带入了向往经典的情境。

  三、在世事中理解《论语》

  失意或得意的时候,笔者总会在《论语》中找到如长者般温暖的劝慰或是告诫。

如何让学生也能够有这样的体验,笔者常常联系生活、联系历史事实帮助学生理解《论语》。

  有一课,学习的内容是“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论语?

颜渊篇第十二》)

  为了让学生理解此章内容,笔者讲了曾国藩和下属的一个故事:

曾国藩下面一位幕友王湘绮(壬秋),当时他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

他著有《湘军志》,对曾国藩有褒贬之处。

曾国藩所领的湘军,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开始露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要请假回家。

曾国藩知道他读书人胆小,如果这仗败下来就不得了了。

所以也想让他回去。

不过事情很忙,没有立即批这件公文。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因为有事去找他。

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

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还不知道,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诚恳地安慰一番,让王湘绮立刻回家。

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

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

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

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

曾国藩说,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他正在看书,并不知道我就站在他身后。

而且有半个时辰,王湘绮没有翻过书。

可见他不在看书,在想心思,也就是想回去,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不论是长官对部下或与朋友相处,都要恰到好处。

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

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交朋友适可而止的道理。

  四、在厚积中内化《论语》

  熟读成诵一直是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的传统方法。

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习得,通过背诵习得经典内容也是语言学习必要的途径。

荀子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累,也是学好《论语》,养成必要的语言敏感度的必由之径。

  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笔者着力从现代意识认同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中提取教育资源,按主题淘选精髓,精选篇目,以读促背,熟读成诵。

例如,“孝”主题模块,《论语》中关涉“孝”的篇目多达十几章。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孝”是他们所公认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德。

但他们对“孝”的理解往往显得肤浅。

问及何谓“孝”,大多数认为将来赚钱,让父母吃好穿好即为“孝”。

笔者引导他们读孔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第七篇》)

  在反复的诵读中背诵。

让学生在同主题内容的反复吟诵中反思、感悟“孝”的内涵。

如结合孔子参加乡人饮酒聚会时的表现――“乡人饮酒”,离席之际,总是“杖者出,斯出矣”(《论语?

乡党第十》),等到年长于自己的人都走了出去,才离开。

感悟孔子对年长者的尊重;结合《论语》中孔子参加葬礼的记叙文字:

“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

述而第七》),在丧亲之人旁边吃饭,从不吃饱。

这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哀悼之情,表现了孔子对亡者的尊重,故而孔子食之无味,不忍下咽;孔子参加完吊唁活动,“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

述而第七》),在这一日,他只哭泣,而不唱歌,他会始终沉浸在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消逝的悲伤之中。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熟读成诵,感悟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进而理解孔子关于“孝”的思想,从而自觉地矫正自己对“孝”的片面化认识,并将之化为自己的情绪,融于自己的灵魂,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在反躬自省中实践《论语》

  《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所以孔子强调,学习要“知行合一”。

  《论语》和孔子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是治国安邦还是教育教学,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自我修养,我们都可以从《论语》和孔子那儿汲取营养。

因此,熟读成诵之后,笔者以“反省日记”为载体,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的《论语》道理来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

比如,学习孔子的义利观,引导学生联系社会上时有出现的以假药假酒、劣质奶粉等牟利的不良现象,反思孔子义利观的现代价值。

并且要求学生把思考和感悟写成文字,进行思想提升。

  例如,学习“君子不器”之后,有学生写下: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满足于只学会某一种技艺,去谋求一个生存下去的岗位。

“君子不器”,我们应该以宽广的心胸去对待万事万物……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论语》学习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大意义还在于促成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其未来发展和健康生活的需要。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有责任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热情、引导学生亲近《论语》,实现职校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