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139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入民进党个人简历(共7篇).doc

篇一:

民进会入会申请书

中国民主促进会入会申请书

尊敬的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

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申请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中央带领全会加强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

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进的政治纲领是: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民进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集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在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中央工作和地方组织工作、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相互促进中,不断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坚持促进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以上是我对民进组织的初步的基本认识,下面请允许我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以使组织对我有清楚的了解:

我叫***,*,汉族,19**年*月出生于***,***年毕业于***,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担任***,主管***。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推动和平发展***事业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也曾经获得公司、***集团、**市国资委给予的一系列奖励。

食品作为老百姓的立命之本,作为企业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者,我深深知道食品安全对老百姓的重要性,而且我国食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所以我也觉得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常抓不懈。

我殷切希望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是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成为民进会员之后,它都是监督和鼓励我进步的一种动力。

从而更好地为食品业服务,为老百姓能够吃到安全放心食品尽自己的全力。

综上所述,我自愿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恳请组织接纳。

在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上,我会做到:

1.遵守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各项纲领和章程,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积极参加民进组织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响应号召,履行参政党职能;参与协商和进行民主监督。

3.加强学习,戒骄戒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4.立足岗位,尽职尽责。

规范自我言行,时刻以民进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努力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我对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认识以及我入会的决心和申请,我迫切盼望自己能早日成为民进会员其中的一份子。

敬请组织上批准我的申请!

申请人:

***

二零一四年*月

篇二:

蔡英文个人简历

蔡英文个人简历

蔡英文(1956年8月31日-),籍贯台湾省屏东县,客家人,至今未婚。

现任民主进步党主席,曾参与“两国论”的起草。

她生于台北市,家境富裕,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因此她既是陈水扁的系友,也是李登辉的校友。

个性行事低调、冷静、稳健,柔中有刚。

反应敏捷,口才好。

蔡英文简历:

1984年蔡英文获得伦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台湾教书。

1988年任“经济部国贸局”顾问。

1991年~1993年任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教授。

1993年起任政治大学国贸系教授,兼“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委员、国际经贸组织专案小组顾问。

2004年正式加入民主进步党,在2004年台湾地区“立法委员”选举中,名列民进党不分区名单第6位并且当选。

2006年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

2008年5月18日击败辜宽敏和蔡同荣,成为民进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

出身:

客家望族的富家小姐

蔡英文出身于屏东客家望族。

她的父亲早年经商有成,通过土地买卖累积不少资产,家境颇为优渥。

因此,蔡英文从小不愁吃穿,无须为五斗米折腰。

30年前,当她还在读大学时,就有了人生第一辆汽车。

蔡英文的求学过程也是一帆风顺。

自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她远赴美国康乃尔攻读法学硕士、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

以她备受尊宠的出身背景,不论教养或是学养,均属于社会上令人称羡的上流阶级。

入世:

李登辉的“御用学者”

在台湾当局大陆事务决策体系中,女性政治人物极为罕见。

但蔡英文,不但受宠于李登辉,也被陈水扁所重用。

好奇的人们也许会问:

蔡英文是历经三任“行政院长”的“不倒翁”,究竟有何秘方?

蔡英文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从一名学者,迅速成为“政治暴发户”,主要原因不是她有“法律专长”、“经济专长”,而是她极力为李登辉“台独”、分裂言行出谋划策、挺身辩护,其思路和言行符合李登辉的口味。

政途:

两国论的接生婆

长期担任李登辉幕僚的蔡英文,于1998年参加台湾当局所谓“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小组”,参与“两国论”的起草工作,点燃四把“台独火”:

第一把火,模糊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

第二把火,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第三把火,扮演两岸关系中“踩煞车”的角色,极力阻挠两岸“三通”和经贸人员交流。

第四把火,挟洋自重,唯美是从。

感情:

初恋男友意外身亡

蔡英文算是比较晚熟的女孩,刚上大学不久虽然烫过头发,但大一、大二期间“好象有点自闭”,不太理人,功课也不太好。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法学硕士时,蔡英文曾有一段论及婚嫁的恋情,却因男友遭逢意外身亡,以悲剧收场。

当有人问及这段恋情,蔡英文说:

“人都过世了。

”不愿多谈伤心的往事。

至于后来谈过的对象,现在也已经成家了,她认为没有理由再把他们扯进来。

至于现在,蔡英文反问:

“现在还有人敢追我吗?

”就算有,她也要保守秘密。

私密:

爱飙车的单身富婆

蔡英文行事低调,但善于投资,因此也是岛内有名的富婆。

据台湾官方2006年公布的资料,蔡英文应是政府官员中最有钱的一位,投资债券上亿新台币……

蔡英文的绰号很多,像是华府眼中面对大野狼的“小红帽”、媒体眼中不太愿意曝光的“古墓派小龙女”,乃至北京涉台官员口中的“那个小女生”。

外表文静却酷爱飙车的她,曾被男同事当“流寇”。

路线:

制造冲突的“暴力小英”

然而,蔡英文却将所有暴力轻描淡写为“零星事件”,并将责任推卸到“黑道分子”身上。

经由此事,蔡英文在岛内获“暴力小英“称号

篇三:

民进会入党申请书

中国民主促进会入会申请书

尊敬的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

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申请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中央带领全会加强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

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进的政治纲领是: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民进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集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在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中央工作和地方组织工作、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相互促进中,不断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坚持促进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以上是我对民进组织的初步的基本认识,下面请允许我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以使组织对我有清楚的了解:

我叫,男,汉族,年月出生于,毕业于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考试,现就职于。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本人在各方面逐步成长起来。

在成绩、挫折、错误、进步等种种考验中,让我从一个学生真正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同时,在工作中,渐渐让我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反省和总结中,让我在思想认识方面有所成长。

我所从事的党政办工作,繁芜杂乱,综合性、服务性强,不仅对一个部门非常重要,而且也能检验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岗位。

在做好党政办工作的基础上,我还积极参加值班备勤工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

积极参加各项专项检查、服务等工作,逐步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能做实事的人民公仆,我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并带到日常工作中去。

虽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但我有一颗不平凡的心,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

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新时期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新要求、严标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人民,成为一名与时代同进步的人。

我殷切希望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是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成为民进会员之后,它都是监督和鼓励我进步的一种动力,从而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综上所述,我自愿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恳请组织接纳。

在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上,我会做到:

1.遵守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各项纲领和章程,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积极参加民进组织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响应号召,履行参政党职能;参与协商和进行民主监督。

3.加强学习,戒骄戒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4.立足岗位,尽职尽责。

规范自我言行,时刻以民进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努力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我对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认识以及我入会的决心和申请,我迫切盼望自己能早日成为民进会员其中的一份子。

敬请组织上批准我的申请!

申请人:

篇四:

民进党“媚日”言行获“回馈”

民进党“媚日”言行获“回馈”

2015-10-14文/朱穗怡

民进党主席、“总统参选人”蔡英文继今年6月展开12天的访美之行后,最近到日本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

“先美后日”可谓民进党“总统参选人”竞选行程的惯例安排。

不过,自日本政府于2012年炮制“购岛闹剧”,到近来一再对历史问题闪烁其辞、左顾右盼,甚至淡化、美化侵略历史,不断用错误言行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伤口上撒盐,令中日关系陷入低谷,蔡英文此刻访日颇令外界敏感。

台湾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进党与安倍晋三都具有反中的天然基因,也都同样主张建构亚洲价值同盟来抗衡中国大陆,在这种“反中同表”的共识下,蔡英文与安倍晋三是臭味相投、沆瀣一气。

中国大陆方面早前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国际上从事“台独”分裂活动、破坏和挑衅两岸关系。

蔡英文此次访日,受到日方高规格接待:

由首相安倍晋三胞弟众议员岸信夫陪同,安排蔡英文前往安倍家族的故乡山口县参访;进入日本内阁大臣和政务官办公所在地——内阁府厅舍;媒体发现蔡英文与安倍晋三先后在东京东急饭店离开,据说二人进行了秘密会面。

日本政府盛情款待蔡英文一行,一方面是预料蔡英文明年可能赢得台湾大选,成为下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藉此次到访打好关系;另一方面,显然是为了回馈民进党一直以来的“亲日、友日、媚日”言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界高度关注日本政府对当年侵略战争态度的谈话。

然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遮遮掩掩、态度暧昧、毫无诚意的谈话受到亚洲各国及国际舆论的严厉抨击,但民进党却对“安倍谈话”表示肯定和尊重。

早前李登辉公然否认台湾同胞反抗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的荒谬言论,激起两岸民众无比愤慨,蔡英文却“力排众议”,数度为李登辉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卑劣言论辩护。

2013年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就扬言“台湾、美国、日本、韩国要成立‘民主同盟’”。

当被问及是否同意安倍提出的意在围堵中国的“自由民主之弧”时,他竟声称“台日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

其实,早在陈水扁执政时期,民进党政府就已“期待日本能在亚太地区表现得更为积极”。

民进党抱日本政府大腿并不让人意外。

该党至今死抱“台独”党纲,而日本政府虽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其右翼势力仍在暗地纵容、支援“台独”势力,李登辉多次访日、大放“亲日反中”的狂言便是例证。

此外,在钓鱼岛问题上,相较于国民党保钓立场坚定,民进党态度暧昧不清,甚至批评国民党不应以强硬态度对待日本政府。

这正中日本政府下怀。

民进党与日本右翼势力可谓一拍即合。

蔡英文倘若明年登上执政舞台,其“联日抗中”的思维将令两岸关系发展蒙上阴影。

篇五: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简历

马英九简历

马英九是台湾最有影响的青年才俊,他以年轻、能才、英俊和极度有涵养而著称。

他于1950年在香港出生,是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叫马鹤凌,早年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下面任职,还当过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和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这一点来看,马英九的确是中国国民党的高干子弟。

但是马英九的成名成功,主要原因还在于他的个人人品质和才干。

在台湾上完中学之后,他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又考入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并从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尽管学业优秀,成绩突出,马英九并不是一个书呆子。

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正值70年代大陆美台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哈佛,马英九积极参预了留美台湾学生主办的刊物“波士顿通讯。

”这是一份与国民党关系很深的外省藉的留学生的刊物,政治性很强,很多目前有名的人物如关中、邵玉铭、丘宏达等都是“波士顿通讯”的活跃人物。

1981年,31岁的马英九回到台湾。

当时蒋经国先生大量起用青年才俊,像马英九这样具有美国博士学位的年轻人自然成了重点提拔的对象。

他很快就成了蒋经国的英文翻译,3年之后国民党要员陈履安调任,年仅34岁的马英九便补任陈履安留下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的高位,一下子成为台湾最年轻有为的政治家。

党部副秘书长主管国民党内政外交的具体事务,权力很大,马英九这样年轻的任命也反映了蒋经国先生不均一格降人才的风泛。

从那之后,马英九一直轻云直上。

蒋经国去世后,他的政治行情继续看涨。

1988年,马英九的主要职务转移到大陆工作委员会,对促进两岸非官方民间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马英九年轻有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具有较深的政治涵养。

他为人诚恳忠诚,温良恭俭让,正因为如此,他在台湾转为全面民主政治之后,成为国民党选举战中的红人。

1994年,民进党的陈水扁选上国民党老巢台北市的市长,给国民党以巨大的振动。

陈水扁执政四年,台北市政建设换然一新,成绩十分显著,但阿扁脾气爆燥,做事喜欢不问青红皂白。

国民党看中这一弱点,在1998年的市长大选中,推出脾气温和,能说会道的马英九参选,结果阿扁落选。

马英九又成为台湾民主政治的红人,并连选市长成功。

在2000和2004年的两次大选中,马英九位居要职,极进一个国民党员的义务,结果遭到不少非议。

这次他参选国民党主席,将给马英九政治前途和国民党的未来添上新的光彩。

马英九已婚,妻子周美青,有两个女儿,上有三个姊姊、下有一个妹妹。

篇六:

民进党的可能策略与国民党的因应之道(欧必胜)(加注)

民進黨的可能策略與國民黨的因應之道

興國管理學院國企系歐必勝博士、助理教授、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同廣建設總經理2007-10-8

【注】:

这是一篇我在2007年10月写给马英九、萧万长,以及他们的竞选团队的竞选策略,这信对他们的竞选策略的调整产生很大的作用,他们在许多方面采用了我的建议,使谢长廷的一些本来很厉害的招数失去作用,最后直接间接的促成马英九、萧万长在一度陷入苦战的选情中脱颖而出,击败谢长廷,获得2008年3月的“总统”大选的胜利。

现在看这信,大概有几个意义:

1.台湾的民情,南北差距很大。

连长期生活在台湾的民众(特别是在北部出生、成长的)都未必

能体会中、南部民众的心态,遑论祖国大陆的同胞。

2.除此之外,台湾的政治面还夹杂着日本与美国的反华势力的控制与影响。

3.相较之下,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如谢长廷、苏贞昌?

)比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如马英九、萧

万长?

)更能把握台湾的民心(包括北部,中、南部民众)。

马英九、萧万长?

等国民党政治人物,在读书与做官上,是拔尖人才,但在面对群众、处理群众问题时,就是书呆子,课本没有的,一律不会。

谢长廷、苏贞昌?

等民进党政治人物,与民众走得较近,可惜又别有用心的走台独路线。

4.台湾的民主选举(包括“民意”),是很容易被恶意操纵的。

5.马英九、萧万长胜选之后,国民党内部显然马上展开一场争夺功劳的明争暗斗。

显示国民党当

年失去大陆政权的主因之一:

“争功诿过”的传统毛病,至今仍然存在着。

这篇文章是应马萧的竞选阵营的邀清写的,发于2007年10月初。

在该日的十天前(9月30日),我先发了另一篇文章给马萧竞选阵营的网站,几天后,该网站的管理人与我连络,请我再写一篇,我因此写出此篇:

《民进党的可能策略与国民党的因应之道》。

当时的时空背景大致是:

◎2007年9月间,“总统”选战悄悄开打,双方已互有攻防。

◎马英九已开始进行「longstay」活动,被民进党讥为「咙系假」,蓝营也多有批评,如某国民党大佬说:

现在信息发达,各地方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就知道,不需要再学蒋经国搞微服出巡。

◎马阵营不久前在高雄爱河旁立一大型广告牌,上书:

「他马的就是爱台湾」,看似「他妈的,就是爱台湾」,自以为是讲俗话,有亲和力。

经媒体大幅报导,民众多认为此举有损马英九形象。

◎更早前,马阵营发动「台客」游行,由一群青年打扮成「俗搁有力」的台客,穿着蓝白拖,手拿斗笠、阳伞,嬉闹着游走街头。

自以为是在争取中南部民众。

此举也让中南部民众反感。

◎扁政府发动「入联公投」,马阵营上当,制定「以公投制公投」策略,提出「返联公投」。

眼见选情一步一步陷入被动的劣势局面。

?

?

我当时写此文,一方面是受邀,一方面主要是希望对改善台湾的政治风气尽一份力量。

1988年以来,台湾的政治风气,一方面变得更为民主,一方面却又逐渐变质为以拉帮结派,搞权力斗争为主;每次“总统”大选时,往往就是阴谋诡诈的招式尽出之时;政策辩论、品德与施政力的比较,逐渐变成虚应故事;胜出的,不再是品德与治理能力最好的,而是最会耍阴谋诡计的

人;这样的人在选上之后,当然处处以继续拉帮结派,巩固自我权力为重,不符合这个目的的所有国计民生的问题,都不可能真正的关心。

该文发表后,马萧阵营的选战策略也开始产生改变,如对「longstay」的活动与宣传,开始变得更加笃定与积极;对「返联公投」的诉求,开始悄悄收场;当扁政府开始大搞中正堂改名操弄时,马阵营则冷淡应对,反其道而行的大谈爱台12项建设;开始组织验票部队;开始准备数月后召开全国性的村里座谈会;?

.等等。

整个选战中,马萧阵营逐渐朝着我建议与希望的方向发展,而谢苏阵营却未能朝向我预想中对他们最有利的策略发展,而选择了更糟糕的全面抹黑大陆经济体、紧咬马英九绿卡问题、动员与军火商颇有渊源的前美国政府官员做假见证,并引为最大王牌?

.等。

最后马萧胜出,谢苏战败。

-----------------------

【正文】:

報載在民進黨中常會與中執會先後推舉陳水扁回任黨主席,以及謝長廷先前也已表示支持之下,陳水扁已答應接任民進黨黨主席。

陳水扁執政近八年,已成失德失政的象徵,陳水扁家族貪腐烏雲不散,而台灣經濟不僅已成亞洲四小龍中最差的一個,連在東亞十一國中,也是倒數第一,未來前景堪虞,平均每天自殺的可憐人已近二十人!

去年中民進黨內一片批扁之聲,謝長廷也多有與扁切割之意,今日卻又支持陳水扁,原因為何?

主因是陳水扁仍然是個「全世界最會選舉的人」,他的所有缺點,比不上可能再一次為民進黨贏得大選的期待。

陳水扁在過去的一次市長選舉、二次總統選舉中,皆能從劣勢中取勝,雖對手不服氣,但陳水扁在打選戰方面確有其獨到之處。

以他近來主導出招的「入聯公投」來說,雖然引來美國直言反對、兩岸情勢緊張,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還是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已順利把國民黨拉進泥淖,發揮了迎頭趕上拉平比數及轉移焦點的效果,終將使雙方變成五五平手,並且把馬/蕭的優點淹沒不見。

此次陳回鍋任黨主席,民進黨的選戰策略很可能將出現「雙拳並進」的局面。

即,一隻拳頭是由陳水扁繼續領導操弄「入聯公投」之類的戰術,以擴大戰果。

另一隻拳頭則是由謝長廷走中間路線,推出經建政見,搜括中間選民。

馬/蕭陣營想贏得選戰就絕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不可不洞察陳水扁那一隻拳頭所包藏的玄機。

陳水扁那一隻拳頭包藏著什麼玄機呢?

陳水扁帶領民進黨操弄「以台灣名義入聯公投」,能爭取到選票嗎?

會的,但主要是爭取到泛綠的選票,尤其是拉回因經濟困頓或貪腐烏雲而開始不滿民進黨的泛綠民眾。

原因是泛綠民眾大多有長期在權力上、在社會地位上被壓制的心理情結,因此,諸如一起建立新國家、改組國家體制、走出去、入聯…等等議題,會使他們覺得能夠出口氣,能提高社會地位,是在替他們爭取權益。

「以台灣名義入聯公投」隱含台獨目的,他們當然會回頭支持;陳水扁搞撞牆外交,在國外碰壁,泛綠民眾也是同情多於責難,台獨議題搞得過份時,如果大陸厲行打壓,還更能凝聚泛綠的支持。

那麼,能爭取到泛藍的選票嗎?

很難。

但卻可能讓泛藍流失選票。

可能因二種效應而流失選票:

一是「棄投效應」,一是「轉移效應」。

一、在「棄投效應」方面:

泛藍民眾大多支持維持現有體制,對於包藏台獨的「以台灣名義入聯公投」,本來就很難同意,只要國民黨做好說明與宣傳,他們是樂意投下反對票或放棄投票的。

但是,要放棄投票的人中有些可能也會甘脆不去投總統大選的票,使馬/蕭流失部份選票,此即「棄投效應」。

不過,「棄投效應」的前題是,公投被成功炒作成比總統選舉更重要,使得要放棄公投的人,心理上覺得最重要的公投都放棄了,「不太重要」的總統選舉「順便」放棄也無妨,反正不差自己一票,也省得走一趟路。

若不然,「棄投效應」就不會產生,因為在投總統選票時,順便反對不重要的公投,本就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2004年大選時,陳水扁拋出「軍購公投」,並不斷故意誇大公投的重要性,說公投是「普世價值」,說是台灣第一次,世界都在看,又說寧可總統落選也不要讓公投沒過,又在政見辯論會中質問連戰:

既然已教人不投公投,如何教人去投總統選票。

其實,實現人民當家做主權力的總統大選,本身就是最具「普世價值」的公投了,隨便弄一個假議題的公投,豈能與之相比?

當年的國民黨未見及此,以致墮入其計,兩顆子彈事件,只是發揮了擴大「棄投效應」的效果。

當年國民黨只須向選民多多強調總統大選之意義遠勝於那個假議題的軍購公投,讓選民在投總統選票時,「順便」投票反對軍購公投,就能戳破其計,不但防止了「棄投效應」,還可能贏得更多選票。

陳水扁此次故技重施,推動「以台灣名義入聯公投」,名字改了,但仍然是無法與總統大選之重要性相比的假議題,仍然是只能凝聚綠營,難以賺到藍營選票,但可能使藍營產生「棄投效應」的戰術。

馬/蕭陣營似乎尚未識破其計,提出「以公投制公投」之法,此法也許可以消除「棄投效應」,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