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37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docx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初级

2012年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重点归纳

第一章编辑出版基础理论

第一节出版与出版物重点

1、出版的概念三个要素

a)出版是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于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活动。

b)出版是对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的活动。

c)出版是将生产过程形成的出版物进行广泛传播的活动。

综合而言所谓出版即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2、出版的形成条件

a)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形成出版的资源条件。

b)必须具备能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的生产条件。

c)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

d)必须具备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条件。

3、出版物的分类

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4、期刊的定义

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5、增刊的要求

需刊印一次性增刊许可证编号并在封面刊印正刊名称和注明“增刊”而且禁止用书号出版增刊。

6、图书的定义

是用文字、图片、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复制以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

7、封面、书名页、前言、目次页、正文、附录的定义

8、主书名页的位置与内容

9、附书名页的位置与内容

10、音像制品的类型

录音制品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录像制品录像带/激光视盘

11、电子出版物的类型

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照片光盘PHOTO-CD

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集成光盘IC-CARD和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其它媒体形态。

12、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以数字代码形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13、出版物编码系统的组成

包括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刊号以及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

14、中国标准书号的组成

由一个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一个分类次号组成。

15、中国标准书号校样码的计算

前9位数字依次以10~2加权之和并以11为模数计算的出当10作为校检码时用X代替。

16、国家对标准书号的规定

一本书只能有一个书号多卷本的丛书。

套书若分别定价分开销售的则需要使用不同的书号若使用整体定价方式则只需一个书号。

17、中国标准刊号的组成

一个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一个以中国国别代码CN为标识的国内统一刊号组成。

18、中国标准刊号的印刷要求

应印在每期期刊的固定显著位置及版权说明位置处两部分可一起也可分开印刷。

19、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组成

ISRC-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码-记录项码/类别代码

20、出版物条码系统的组成

ISBN+ISSN+中国标准音像制品条码

21、中国标准书号条码的组成、要求、印刷位置

由EAN组好。

生产商号、产品号、和校检好四部分组成。

22、重印书的条码要求

需重新申请制作带有附加码ISBN条码。

23、中国标准刊号条码的组成

主代码+附加码

24、中国标准音像制品条码的组成

共13位4段第一段为出版物前缀3位第二段为出版物前缀6位第三段为出版物序号3位第四段为效验码1位

25、出版工作的性质

出版工作的文化性、出版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出版消费过程的经济性

26、出版工作的文化性在生产、流通、消费三个过程的表现形式P17略

27、出版物流通的文化传播意义

P17略出版工作的经济性在生产、流通、消费三个过程的表现形式P18略

29、出版工作的主要特征

事业性和产业性的统一商品生产与非商品生产的统一实现价值与传播文化相统一。

30、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

b)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的方针。

31、出版工作与社会的关系

P28略

出版与社会政治

出版与社会经济

出版与社会文化

第二节编辑与编辑工作

1、编辑的含义

指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也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或出版专业技术服务中的中级职称。

2、编辑活动的内涵

1)是指对已有作品进行选择加工整理的活动。

2)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

3)是为知识传播创造条件的活动。

3、编辑活动的不同发展阶段

萌发草创阶段。

生长发育阶段专业化/职业化阶段

4、编辑工作的性质

a)政治导向性b)创造性c)中介性d)选择性e)加工性

5、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a)设计功能b)组织功能c)优化功能d)协调功能

6、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

a)文化功能b)教育功能c)导向功能d)娱乐功能

7、编辑工作的原则

a)党性原则b)质量原则c)效益原则

第三节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1、作者的含义

直接从事著。

译、编作品的人。

2、作者的类型

按著作方式划分著者。

编著者。

编纂者。

选编着。

主编。

译者。

编译者。

注释者。

校订者

按与出版社的关系古代作者。

近代作者和当代作者基本作者和一般作者

3、读者需求的类型

阅读需求求知。

实用。

成就。

娱乐收藏需求交往需求自尊需求

4、编辑与作者、读者关系的基本原则

a)平等原则

b)相互尊重原则

c)服务原则

5、作者的培养

可分为发现。

选择和建设三过程

6、读者工作

读者调查。

读者服务和处理读者来信三方面

第四节编辑人员的构成及其素质要求

1、编辑队伍的结构及其人员构成

a)按传播媒介分书籍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音像制品编辑电子出版物编辑

b)按学科划分社会科学编辑文学编辑科技编辑少儿编辑

c)按工作内容分文字编辑美术编辑

d)按支撑划分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

2、编辑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a)文化产品的设计师

b)文化成果的搜寻者发掘者

c)文化传播的守门人

d)作者原稿的治疗师

e)作者、读者的纽带和桥梁

3、编辑工作者的职业意识

a)职业荣誉感

b)着也责任意识

c)职业理念

d)职业敏感性

4、编辑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a)优秀的政治品质

b)优良的业务素质

c)良好的职业道德

d)合理的知识结构

e)严谨的工作作风

5、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P62略

第二章编辑过程

第一节选题和选题计划

1、选题的含义

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造性思维劳动的结晶是出版物主题内容和名称的总体设计。

2、选题的构成要素

稿件名称作者稿件内容的说明提出旋梯的理由读者对象写作要求

3、选题报告(主观题)

一般包括选题名称著译者情况读者对象预计字数内容概要编写要求等内容同时要求介绍已出版的同类出版物并对选题的成本、定价、印数和效益进行预测。

4、选题计划的内容

一为总则和文字说明二为列题。

5、选题计划的结构

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读者结构

6、选题的主要类型

a)从提出计划的主体看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的旋梯规划几家出版单位联合制定的选题计划一家出版社指定的选题计划

b)从时间跨度看中长期选题和年度选题

c)从选题范围看综合性选题专向选题

7、选题计划的制定

a)选题设计

b)选题论证

c)选题计划决策和审批

d)选题计划的调整和修订

8、选题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a)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

b)坚持出版社的专业分工

c)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9、选题工作的要求

a)针对性b)预见性c)创新性d)系统性e)可行性

第二节组稿

1.稿源和集稿方式

a)约稿b)自投稿c)推荐稿d)选编稿e)征稿

2.组稿的意义

a)是落实选题计划的基本途径

b)是保证稿源连续性的重要条件

c)是组织作者队伍的主要手段

3.组稿的程序和要求

组稿准备物色作者确定约稿关系

第三节审稿与合同

1.三审制的含义

指由编辑职称或具有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初审具有正副编审职务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复审具有正副编审职务的正副社长和正副总编辑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

2.外审的含义

出版社可以根据需要聘请社外的专家担任顾问或特约编审或某些书籍的编委成员依靠他们的编审部分书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3.审稿的基本要求

a)思想性b)独创性c)知识性d)科学性

4.评价性阅读的步骤

a)了解熟悉性阅读对原稿的内容和形式做一般性的了解归纳出原稿最重要的一般性特点从而对原稿做出初步评价

b)鉴审评价性阅读深入分析。

研究为进一步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c)加工润色性阅读为那些得到肯定但又有不足之处的作品寻找完善的途径和办法。

5.初审报告的内容

a)作者和稿件的基本情况

b)稿件的主要内容和优点缺点。

c)审读时的疑点和难点

d)对稿件的初步处理意见

6.出版合同包括的内容

著作全许可合同如下:

a)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

b)表明是专有使用权还是非专有使用权

c)使用许可的专用范围期间

d)付酬标准和方法

e)违约责任

f)双方认为许约定的其他内容

转让合同如下:

a)作品名称

b)转让的权利种类。

地域范围

c)转让价金

d)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

e)违约责任

f)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节编辑加工

1.编辑加工的作用

a)是对原稿质量的依次增值和优化

b)是对原稿从内容到形式的规范

c)还可以为排版制版校对排除障碍使原稿适合印刷复制要求。

2.编辑加工的原则

四改四不改语法修辞不妥可以改引文错误可以改根据出版需要的技术处理可以改不符合国家标准与规范的内容必须改对书稿的学术观点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语言风格不能改。

3.编辑加工的步骤

首先加工前的准备先检查高见是否齐全特别是附属部分如图稿照片表格等。

其次粗读摸底结合深度意见对书高进行依次浏览

第三精读加工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4.编辑加工的内容

a)内容和形式的加工

b)辅文和图稿的加工

c)技术加工

第五节发稿

1.发稿的要求

a)齐稿件齐全

b)清清晰的文字图表符号等

c)定原稿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内容到语言表达形式都已确定无遗留问题原稿的体例已定章节的安排字体字号的使用等

2.发稿的手续

a)审读报告b)编辑室发稿预审单c)装桢设计通知单d)发稿单

3.校样审读及样书检查

校样审读是指为了纠正书稿在排印过程中出现的排版错误检查加工时的疏漏解决校对员提出的问题及处理版式方面等的问题。

第六节编务管理

1.编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a)协调编辑工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b)协调编辑部门与出版单位其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c)协调编辑室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出版校对工作

第一节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1.校对的概念

校对是指校对人员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订正错误的工作。

2.校对的基本功能

校异同和校是非

3.校对的地位和作用

a)校对是最主要的出版条件

b)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校对工作的程序、方法与制度

1.校对的基本步骤

a)校前准备b)正式校改c)校后的整理与检查

2.校对的基本方法

a)对校法b)本校法c)他校法d)理校法

3.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a)三校一读制

b)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制度

c)出版物质量检查制

第三节出版物常见差错及出错规律

a)文字差错b)词语差错c)语法差错d)数字用法错误e)标点符号用法错误

f)量和单位使用错误g)版面格式错误h)知识性错误i)事实性错误j)政治性错误

第四节校对工作的管理

1.校对的目的

a)保证校对质量达到优质

b)确保各项校对计划的按时完成

c)缩短校对周期

d)培养优秀校对队伍

2.校对管理的原则

a)主体多元管理统一原则

b)以人为本的原则

c)管理量化的原则

3.校对管理的方法

a)制定计划b)实施岗位责任制c)分级分次的管理

第四章出版物制作与生产

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内容包括出版物装帧设计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意义出版物印刷或复制等的工序。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出版物装帧设计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意义

2、熟悉出版物印制的审查、工艺程序及制作方法

3、熟悉印刷或复制的手续

4、了解书刊印前数字化的主要方式

5、了解重印、再版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二考试内容

1、出版物装帧设计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意义

2、出版物印制的审查、工艺程序及制作方法

3、印刷或复制的手续

4、书刊印前数字化的主要方式

5、重印、再版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

掌握出版物整体设计的的概念、内容及原则

熟悉出版物印制审查程序及制作方法以及印刷复制手续

了解书刊印前数字化的主要方式

了解重印、再版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第一节出版物的整体设计

一、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出版物整体设计的概念

出版物整体设计是出版物装帧和内文版式的全面设计。

它不单是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而是具体包括封面及其附件、正文及辅文以及开本、装订形式、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全部设计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出版物整体设计的内容

(1)开本大小及形态的选择

(2)外观部分的设计

它包括封面、封底、护封含书脊及勒口、封套、腰带、顶头布、书签或书签带、书顶刷金或刷色、书口梯标或书口画的设计等。

(3)图文版式的设计

包括版心及四周边口天头、地脚、翻口、订口、字体、字号、字间行距、分栏、标题、正文、文首、注释、书眉或中缝、页码的设计序言、前言、目录或图次、跋或后记、索引、参考项目、年表等的设计图片、插图的版式编排与构成等。

(4)零页的设计

零页设计包括书名页、环衬、口号、赠献词、出版说明、内容提要、作者简介、题词的设计。

(5)物资材料和印刷工艺的选择与应用

3、出版物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

(2)共性和个性和谐和原则

(3)发扬文化传统与努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二、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书刊的外观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分平装、精装两种。

平装为软封精装为硬封。

精装分为纸面精装、布面精装、纸页布脊精装。

(2)封底设计

(3)书脊设计

(4)包装设计

(5)勒口设计

第二节出版物的印刷与复制

一、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什么叫印前数字化

书刊印前数字化是指印前的图文信息处理过程即书刊整体设计的印刷要求将原稿的文字部分进行计算机排版图像部分进行颜色分解、缩放等处理并实现图文拼接、连续调加网等一系列晒版前的处理过程。

2、书刊文字的计算机排版

(1)汉字字体的的种类及特点

A、宋体特点是字形方正笔划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

B、楷体特点是字形端正笔迹挺秀美丽字体均匀。

C、仿宋体特点是宋体结构楷书笔法笔画横直粗细匀称字体清秀挺拔。

D、长仿宋体特点是字面呈长方形字身大小与宽度之比是4:

3或3:

2字体狭长笔画细而清秀。

E、美术字特点是将文字的结构和字形加以形象化。

(2)我国字体大小的规格单位

A、号制是以互不成倍数的三种活字为标准加倍或减半自成系统。

有四号字、五号字、六号字系统。

如五号字系统小特号字为四倍五号字二号字为二倍五号字。

B、点制又称磅是由英文“point”翻译的缩写为“P”是通过计量单位“点”为专用尺度计量字的大小。

每一点IP等于0.35mm误差不超过0.005mm如五号字为10.5点即3.5+0.175=3.675mm。

外文活字大小都以点来计算每点大小约等于1/72英寸即0.35146mm。

C、照相排字中文字的大小以mm计算计量单位为“级”以“J”表示旧用K表示。

每一级等于0.25mm1mm等于4级。

一般文字以正方形为基本形态。

20级大小的文字这是这个文字的字面各边都是5mm。

(3)计算机文字信息的输入

A、编码输入指将汉字根据字体、笔画或拼音编成代码用代码直接输入。

例如拼音、五笔形等。

B、自然输入指根据汉字的形体或汉字的发音整体直接输入通过计算机识别区分实现汉字或图形输入的方法。

例如自动识别输入法、语音输入法。

(4)网点覆盖率的概念

网点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叫做网点覆盖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故也叫做网点百分比。

(5)网点角度的概念

相邻网点中心连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叫做网线角度。

(6)网点线数的概念

单位长度内所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的数目叫做网点线数。

(7)网点形状的概念

指50%网点的形状。

常用的网点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链形等。

(8)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

(9)色光加色法

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

(10)色料三原色

黄、品红、青

(11)色料减色法

色料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颜色其明度降低故称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法。

(12)彩色桌面系统的常用软件

A、彩色绘图软件Illustraor、Freehand。

B、彩色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

C、彩色排版软件QuarkXpress、Pagemaker

3、印刷的要素

(1)原稿反射原稿和透射原稿、彩色原稿和黑白原稿

(2)印版分为凸、平、凹、孔四种。

(3)承印物纸张、铁皮、塑料、丝绸等

(4)印刷油墨

(5)印刷机械

4、印刷和复制手续

(1)印刷出版物的委托印刷单位和印刷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印刷合同

(2)委托印刷图书和期刊、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印刷委托书并在印刷前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3)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必须验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

(4)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境外出版物的必须持有关著作权的合法证明文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印刷的境外出版物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发行、散发。

二、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排版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央处理单元

(2)内部存储器RAM、ROM

(3)外部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2、彩色的含义

(1)色相色彩最基本的特征

(2)亮度即光的能量

(3)饱和度颜色的纯洁性

3、高端联网

就是通过相应的接口将传统的制版设备与DTP系统以联机或脱机的方式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综合完成图文处理。

4、彩色桌面系统的主要结构

(1)输入设备彩色扫描仪、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接收机摄像机、数码相机、文字输入键盘。

(2)处理设备早期都是专用计算机现在都是个人计算机MAC、PC机。

(3)输出设备彩色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电子分色机记录部分、高瑞联网。

5、制版方法

(1)文字排版文字排版是将文字原稿依照设计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

(2)凸版制版

(3)平版制版

(4)凹版制版

(5)孔版制版

6、印刷的种类及特点

(1)凸版印刷直接印刷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

(2)平版印刷间接印刷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处于一个平面。

(3)凹版印刷直接印刷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

(4)孔版印刷直接印刷图文部分可透过油墨漏印至承印物上。

7、常用的制版机械

电子分色机、照相排字机、制版照相机、显影冲洗机、拷贝机、晒版机、打样机等。

8、印刷机按印版分类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特种印刷机。

9、常用的印后加工机械切纸机、折页机、配页机、订书机、包封面机、打包机等。

第三节出版物的重印与再版

一、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出版物重印的的概念

出版物的重印主要是指图书的重印就是在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印刷。

2、出版物重印的意义

(1)重印次数是衡量出版物价值的重要标志。

(2)重印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标志

(3)重印步具有发挥并扩大社会效益的作用

3、出版物再版的概念

出版物的再版也称出版物的重版或第二版指出版物的内容经较大修改后重新排印出版。

因为内容有较大修改的出版物既不能用原纸型、胶片再印也不能挖改纸型再印而需要重新排版后再印这是再版与重印的主要区别。

4、出版物再版的意义

(1)再版是初版的更新换代

(2)再版是初版的增值

(3)再版书具有新的创造性

二、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出版物重印、再版对出版社的意义

(1)重印率、再版率高低是出版社质量的标志

(2)重印、再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书籍质量

(3)重印、再版有利于调整出书总体结构

(4)重印、再版、有利于扩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五章出版物成本与定价

第一节出版物成本

1.出版物成本的概念

是指出版单位在进行编辑出版活动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通常指出版物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支付的费用。

2.出版物成本的构成

a)成本稿费+编校费+纸张费装桢材料费+排版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废品损失费

b)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稿酬的计算

按1999年4月5日国家版税局颁布同年6月1日起事实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支付稿酬可以选择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或版税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

4.成本的控制方法

a)合理使用纸张材料

b)节约印刷费用

c)减少废品损失

第二节出版物定价

1.成本定价的方法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发行折扣+税金和利润五部分。

2.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

a)价格政策因素b)价值与成本因素c)市场状况因素

3.定价策略

a)极限价格策略b)渗透定价策略c)配套定价策略

第六章出版物发行与宣传促销

第一节出版物市场

1.出版物市场的含义

是指设计出版物产品交换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2.出版物市场构成要素

a)出版物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