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56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docx

江西省瑞昌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

瑞昌二中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

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4.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

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6.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

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生态缸进行培养

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8.下列有关某草原上“草→田鼠→蛇”这一简单的食物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入田鼠体内的能量,除用于田鼠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外,其余的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B.被田鼠摄入体内的能量,不一定传给下一营养级

C.该食物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

D.一条蛇捕食了一只田鼠,这只田鼠10%~20%的能量被这条蛇同化了

9.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1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

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1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

13.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14.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如表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释放的CO2中的碳

16.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这是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17.湖南长沙当年收获的水稻秸秆剪成小段,于农历7月15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是生态农业利用秸秆的最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18.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9.为防治苹果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有人尝试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将苹果单一种植园改造成苹果-白三叶草复合种植园,改造前后一定时期内对植物园中各类昆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右图为各类昆虫所占的数量百分比。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昆虫卵的数量

B.改造后肉食和寄生性昆虫数量比例增加可能与植食性昆虫种类增加有关

C.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数量明显减少,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态维持

D.改造后苹果椿象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少是种内竞争加剧的结果

20.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可产生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属于不同物种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

C.行为信息只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不可以发生在动植物之间

D.性引诱剂对害虫种群性别比例的影响远大于出生率

2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增加至K值时,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池塘中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D.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3.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B.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C.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D.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入有关

2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两个不同地区自然演替都能到森林阶段,则两地气候应有很大差异

B.整齐划一、没有高矮之分的草坪,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C.群落中种群的数目多少或种群密度的大小称为群落的丰富度

D.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

25.右图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号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

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

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

D.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9分)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休息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与B争夺食物

5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B

20%

25%与A争夺食物

4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             开始的。

(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                。

 

(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4)物种C与A属于    关系。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            。

假设种群A与种群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说明种群A与种群B之间的

    关系    (填增强或减弱)。

 

(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该食物链中,物种A到物种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

27.(11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    方向;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环境阻力实现。

当种群密度从A→E时,种群中成年个体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是          。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28.(6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级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29.(9分)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____态的大肠杆菌。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__,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____。

(3)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若用Sau3A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30.(15分)现欲利用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植物甲(高产)、乙(耐盐)各自优势,培育新型高产耐盐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取甲的叶肉细胞和乙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将二者融台并形成杂种细胞。

在此过程中,常用促进融合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融合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

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____(填细胞器)的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依据。

(2)接着将上述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物,在此过程中,杂种细胞先脱分化形成____,再转移到____培养基上诱导出试管苗,再培养成杂种植株,这体现了植物细胞的____。

(3)上述杂种植株属于____(填“二”或“多”)倍体。

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一般是不育的,原因是____。

瑞昌二中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C

C

D

D

A

C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B

C

B

D

C

A

C

D

D

26.(9分)

(1)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

(4)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竞争 增强(5)2.56N0 物种A未被物种C利用的能量多

27.(11分)

(1)光合作用 能量流动

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C E 减小 先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

(3)大于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抵抗力

28.(6分)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29.(9分)

(1)BclI和HindⅢ连接感受

(2)四环素引物甲和引物丙

(3)

(2分)都不能(4)7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