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5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docx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

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8.经济制度的功能

一,降低交易成本。

二,创造合作条件。

三,提供激励机制。

四,使外部性内部化。

9.变迁制度的概念

变迁制度是制度的替代与转换过程。

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更有效的制度的产生过程,还可理解为制度结构的改善过程。

10.产权制度及产权划分

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行使财产权利的一系列规则,是制度化的财产权利关系。

特定的财产权利都可以分为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11.农业家庭经营的概念

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包括农户经营和家庭农场经营。

12.农业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一,农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农业适合家庭经营。

1,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不适合公司化经营。

2,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比较合适。

3,农业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比较合适。

二,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决定了农业适合家庭经营。

1,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劳动激励多样,管理成本最小。

2,家庭经营可实现家庭成员的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13.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

一,家庭经营是集体经理组织内部的承包经营,因而不同于合作化前的农户个体经营。

二,家庭经营是“双层经营”中的一个经营层次。

三,家庭经营所得与农业经营成果紧密结合

14.家庭经营的完善与发展

一,鼓励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二,提高家庭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5.农业规模经营

是指根据规模经济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规模经营不等同于土地规模经营。

16.兼业农户

兼业农户是与专业农户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这类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

各国关于兼业农户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有的国家是依据农业外部收入的大小或者比率来划分,有的国家是依据农业和农业外部劳动日数的分配来划分的。

17.农业合作经营

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改善生产条件,维护经济利益,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18.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原则(罗虚代尔原则

一,自愿与开放的社员。

二,社员民主管理。

三,社员经济参与。

四,自主和自立。

五,教育,培训与信息。

六,合作社间的合作。

七,关注社会。

19.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则

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四,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五,盈余要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埃及返还。

20.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

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产业为核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将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方式。

2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

一,布局区域化。

二,生产专业化。

三,经营一体化。

四,服务社会化。

五,管理企业化。

2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二,合作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农户

三,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

四,农业企业集团型

2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动因

一,农户通过延长产业链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

二,农户和龙头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

三,农户和龙头企业降低交易市场费用的需要。

四,龙头企业为保证农产品原料质量的需要。

2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一,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

二,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标准化。

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

2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类型:

合同联结,股份联结,市场联结。

2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策

一,选好主导产业。

二,培育龙头企业。

三,加强基地建设。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完善运行机制。

六,强化科技支撑。

七,优化体制和政策。

27.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自然资源中可被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

28.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一,地域差异性二,整体系统性

三,动态稳定性四,数量有限性

五,社会经济性

29.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数量有限,且不可替代。

二,位置固定,不能移动。

三,能永续利用,土壤肥力可以提高四,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30.我国农地资源的状况

一,农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水平低。

二,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三,大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

四,农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地区间土地生产力差异显著。

3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二,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三,过度利用于闲置浪费并存。

3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原则,因地制宜。

节约用地。

保护资源。

有偿利用。

途径,广度开发。

深度利用。

33.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粗放经营是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分散投放于较多的土地,实行简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农用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经营方式。

粗放经营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

集约经营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经营方式。

3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农业集约经营的启示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这种要素带来的土地产量最终会出现下降的现象。

启示,一,农业集约经营要如意要素投入的适合度,要素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

二,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投入必须保持合适的比例。

三,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35.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

一,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

三,适当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集约经营程度高的农业部门的比重。

36.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一,总量多,人均量少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三,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37.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一,水资源开发不均衡,贫水区开发过度。

二,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态用水紧缺。

三,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四,水资源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

38.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二,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三,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促进节约用水。

四,合理配置水资源,正确处理地区间,产业间的用水矛盾。

五,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六,研究和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七,加强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

39.农业劳动性资源的特点

流失性—劳动力资源的服务能力不能储藏

可再生性—只要利用得当,可以不断恢复和补充

能动性—劳动者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两重性—既是劳动者,又是消费者

40.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状况

一,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

二,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

三,农业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

4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一,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二,合理利用和改善自然条件

三,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

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2.刘易斯模型的思想要点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的经济结构

传统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流向工业部门的趋势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积累了更多的资本

上述过程反复进行,便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传统农业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慢慢消失

43.剩余劳动力概念及变现形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充分而有效地实现与劳动条件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

常年性剩余:

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

季节性剩余:

只是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

4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农村非农产业中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开展劳务输出,拓展国外就业空间

45.农业资金的来源

农业生产主体—主要是农户和农业企业,也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

政府财政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预算拨款的方式,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

信贷资金--金融机构或个体信贷供给者给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所形成的各种贷款

国外资金--国际经济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的资金,政府间的援助或农业投资项目,国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进行的农业投资

46.财政农业投入的依据

农业中的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

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

农业的弱质性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农业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

农业的国际化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47.财政农业资金的投入方向

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

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

48.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继续深化农行、农发行的改革(明确职能定位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引导其他金融组织为“三农”服务

探索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积极引导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49.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及内容

指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落后的传统经验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过程

内容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各种先进的生产资料

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各种新的农艺制度和农艺方法

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

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

50.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研究开发周期长,风险大研究开发需要多学科合作

科技成果具有区域适应性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51.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途径

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完善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和发展农业教育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52.原始农业概念及特征指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的简单农事生产活动。

始于史前文化后期的新石器时代,历时约7000年基本特征:

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劳动者实行以部落内部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

人们只能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来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53.传统农业概念及特征泛指原始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农业发展阶段古代农业:

介于原始农业到近代农业之间的农业。

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业基本特征:

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农具为操作工具;以人力和畜力为生产的主要动力;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农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低,且进步慢54.近代农业概念及基本特征介于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的农业。

大体上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

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机具成为主要生产工具,化肥等其它工业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生产技术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农业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自然经济向商品化生产转变55.现代农业概念及基本特征现代农业大体上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特征:

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主要特征:

机械化设施化科学化信息化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企业化56.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建立繁荣、富裕、文明的现代农村57.可持续农业概念及目标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并且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从而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目标温饱目标:

积极增加粮食生产收入目标:

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环境目标:

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58.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技术可持续59.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60.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从技术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从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方面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61.我国农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在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的构成情况,包括它们的数量比例、结合形式和地位作用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类型性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整体性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动态性62.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社会需求(需求是生产的导向自然资源(客观条件生产力水平(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农业生产能力体制和政策(资源配置方式,地区优势的发挥;政策导向63.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制度激励:

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诱导:

市场需求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诱导。

政策推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

6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优化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之间的关系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林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结构的调整渔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产品产品结构65.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必要性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农收的重要途径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66.市场体系:

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67.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和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从农产品贸易的两个发展层次上理解:

一是指进行农产品批量集中交易的场所;二是指为农产品进行批量交易提供的一种服务组织。

功能:

商品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供求调节功能信息中心功能综合服务功能68.期货交易的概念的特点概念:

相对于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是商品交换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是一种集中交易标准化远期合约的交易方式。

即交易双方在期货交易所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并根据合约规定的条款在未来某一时间和地点进行货物的交割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狭义的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

广义的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系的总合。

特点:

(1期货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2期货交易是“买空卖空”的交易行为,期货交易一般不需要实物交割.

(3期货交易的农产品必须具备特殊条件.(4期货交易的目的:

套期保值或投机获利。

(5期货交易是一种委托性质的交易行为.69.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功能价格发现功能风险规避功能风险投资功能70.期货风险投资特点第一,无限放大的可能性。

由于期货交易不是实物交易,而是以保证仅为担保的信用交易,这就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再加上期货投资的对象——期货合约的规模不受标的物规模的限制,理论上具有无限放大的可能性。

第二,突发性。

受损或倒闭的投资机构似乎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第三,连锁反应性。

期货市场是一个对信息高度敏感的市场,一旦某种风险发生,整个市场会做出迅速反应,相关金融市场也受影响。

7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核心观点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各种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应出口那些较多使用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7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宏观因素有六个:

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状况,企业战略、市场结构和竞争,机遇,政府。

其中前四个为基本影响因素,后两个为辅助因素73.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削减农产品市场准入壁垒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规范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规范卫生及动植物检疫74.农业国际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积极影响:

有利于拓宽我国农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深化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开放有利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消极影响:

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会面临进口冲击出口农产品将面临较高的市场壁垒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75.“绿箱”措施农业协议规定:

政府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扭曲作用,对生产的影响很小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贴措施,均被认为是“绿箱”措施,属于该类措施的补贴被认为是绿色补贴,可免除削减义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高速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

76.“黄箱”政策范围农业协议规定需要减让承诺的“黄色”政策包括下述范围:

(1价格支持;(2营销贷款;(3面积补贴;(4牲畜数量补贴;(5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6某些有补贴的贷款计划。

但这些政策中也有些措施被免予减让。

如(1按固定面积或者产量提供的补贴;(2根据基期生产水平85%以下所提供的补贴;(3按牲口的固定头数所提供的补贴。

77.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条件下,政府为强农业综合实力,确保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国民经济各部

门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78.WTO时代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趋势政策主要目标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农业保护政策措施从“黄箱”向“绿箱”转变技术性贸易壁垒更为森严79.我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目标与政策体系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

加强“绿箱”政策支持,加大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的投入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空间加大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支付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农业支持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