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260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362含答案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它具有的特点是(  )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   ②实用性和整体性

③鲜明独特的风格   ④博大精深的气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②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征,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题意不符。

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2.2013年7月25日至8月13日,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在呼和浩特举办,来自全国11个省区、15个城市、10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团队带来了云南傣剧、浙江婺剧、山东梆子等15个剧种的大戏,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故③④入选,②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①排除。

3.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

北京的京剧、河北梆子、吉林的二人转、陕西的秦腔、山东梆子、江苏昆曲、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其中,许多剧种在表演上都有自己的“绝活”。

这说明(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互不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A。

③与材料无关,应排除;④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互相融合。

4.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地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说法正确;③④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5.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

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答案] D

[解析] 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选D项。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

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

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至今,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中“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来文化地理解。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4年纪念日。

千余年来,孔老夫子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心灵。

他提出“和而不同”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包容性B.阶级性

C.民族性D.地域性

[答案] A

[解析] 包容性指中华文化能够处理好与外民族文化的关系,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和而不同正说明了这一点;和而不同的观点与阶级性无关,B项错误;民族性是指中华文化独具、外域文化没有的特点,C项错误;中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文化给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带来了很大影响,但这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至今为众人所喜爱。

从唐诗到宋词,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

①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故①与题意不符。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故④与题意不符,②③符合题意。

3.“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

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  )

①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②排除。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排除。

①④属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作用,故选C。

4.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整体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

D.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从题干中“天人合一”“就地取材”“功能齐全实用”等信息,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

5.中国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

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D.具有地域性

[答案] D

[解析] 北方、吴、闽、粤、客家、赣、湘是从地域角度讲的,因此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故选D项。

A、B、C三项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6.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下列能够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  )

①商朝甲骨文已经具备的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②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八大菜系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的文学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符合题目要求。

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选。

7.朱炳仁先生在《云彩》中写道:

天上一抱云彩/信步舒卷/你剪我裁/相际洒人间/你落西湖三潭/我去日月双潭/西岸东岸/三潭双潭/你是汪伦/我是李白/知我深浅/懂你甘甜/西湖潭印月/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

这首诗(  )

①表达了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

②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③表明两岸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优秀的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由“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可知,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你是汪伦/我是李白/知我深浅/懂你甘甜”表明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说法错误。

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当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的黑暗中消逝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呈现出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

材料二: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的看法。

材料三: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的发生。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1)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什么状况?

有何作用?

(2)这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答案] 

(1)①反映了文明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并不平衡,中国科技文化在当时独领风骚的状况。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②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六) “体现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在第41届世博会上,山东展馆外观以雄峙山东的泰山为主视角,侧面是抽象的大海浪涌形象,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勾勒出“海岱文化”的山东地理形态。

“鲁班锁”是山东馆的一大特色,“鲁班锁”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斗拱的基础,将其作为城市营造智慧的典型符号。

展馆入口设计成敞开式,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与好客。

馆内有“智慧长廊”、“城市窗口”和“齐鲁家园”三大展区,展示文化山东、魅力山东、好客山东以及山东人未来的城市生活,进而表达“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的城市内涵。

请你说说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观点?

[解题思路]

1.背景信息:

上海世博会山东展馆的设计独具匠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展馆外形、“鲁班锁”、展馆入口、三大展区到城市内涵,每一处设计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2.设问分析,阐释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观点,回答此题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笼统作答,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3.理论依据: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答案:

(1)山东展馆融合了泰山、海洋、鲁班锁等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山东展馆勾勒出“海岱文化”的山东地理形态,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3)山东展馆设计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4)山东展馆表达了“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的城市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名师支招]

“体现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体现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和设问(一般表述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或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观点)。

2.“体现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定点:

确定考核的知识是什么。

(2)联系:

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3)梳理、作答:

将材料所给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作答时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学以致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提及“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中华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承载哲学、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诸多元素,蕴藏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生活智慧,积淀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请你说说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到今天一直保持着无穷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茶文化承载哲学、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诸多元素,蕴藏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生活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