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74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1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管理学百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百年.docx

《管理学百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百年.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百年.docx

管理学百年

管理学百年

目录

一、铁路企业的成长与美国“管理运动”的开端...............................................................................2

二、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与“管理运动”...........................................................................................3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4

2、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5

3、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6

4、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思想(1912).................................................................................8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9

6、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11

7、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1938)................................................................................................13

8、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1939).......................................................................................15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16

10、库尔特.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1944).............................................................................16

1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956).................................................................................................17

1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1957).....................................................................18

13、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1960).........................................................................22

14、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领导的四系统模型(1961)..........................................................23

15、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1964).........................................................................................25

16、西肖尔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1965).................................................................................26

17、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社会比较理论)(1965)...................................................................27

18、菲德勒的权变管理思想(1965).........................................................................................29

1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30

20、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1966).........................................................................................31

21、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1966).....................................................................................34

22、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1968).................................................................................35

23、杜拉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研究(1974).................................................................................36

24、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1977).............................................................................................37

25、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学派(1980).....................................................................................38

26、威廉·大内的Z理论(1981)..............................................................................................40

27、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1985).............................................................................................41

28、沙因的组织文化研究(1985).............................................................................................43

29、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45

30、企业再造(1993).................................................................................................................46

1

管理学百年

在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历史上,美国“管理运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管理人员碰到了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于是研究新的管理理论、规则和方法形成一个社会性潮流,直接导致Taylor制等现代管理理论的出现。

因此,“管理运动”是现代管理的前奏,是古代管理走向现代管理的标志。

回顾现代管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能不从美国的“管理运动”开始。

历史上,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

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这种如影随形的互动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的根本动力。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阶段,技术水平低,交通、通讯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

因此,那时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管理理论却进展甚微。

工业革命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发展,新的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普遍建立,组织规模扩大,内部结构复杂。

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使管理难度空前增大,管理成本人为上升,大量工厂的经营不善和破产倒闭使传统的经验管理遇到了挑战,改进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

于是以小瓦特、欧文、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技术和劳动分工、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管理者的研究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

但在此之后,尽管工厂制度及其管理经验从英国推到其他国家,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因此管理理论没有大的进展。

这种情况直到美国铁路企业出现后才开始改变。

一、铁路企业的成长与美国“管理运动”的开端

19世纪4O年代末,美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热潮,由此导致了美国铁路企业的成长。

由于修筑铁路所需的巨额资本惟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筹集,使美国铁路企业几乎一开始就走上了公司制道路,从此公司制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形式风靡世界。

股份公司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使得投资巨大、拥有数千万员工的企业成为现实,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

同时铁路企业的管理需要专业性的特殊技能和训练,支薪管理人员从此产生,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得以形成。

在19世纪4O、50年代,铁路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如协调困难,发生事故,运输成本高等等,面对这些严峻挑战的是大批新型的支薪经理人员。

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841年10月5日的一次铁路事故后,乔治.W.惠斯勒为西部线设计了现代化的分工仔细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使西部线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以职业经理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而经营的现代企业;1846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的本杰明.拉特岁布经过对财务会计理论和铁路管理精确性的精心研究,将财务活动从铁路作业活动中独立出来,首次提出了记录铁路运营的款项并编制日报表、月报表以便考核的制度;5O年代初长途铁路伊利——纽约铁路的货运成本居高不下,麦卡勒姆(Daniel.C.Mccallum,1815-1878)经过深入研究,于1853年厉行改革,提出了组织结构设计的6条基本原则,明确了权责关系,采用电报加强信息传递,强化统计报表制度以控制经营成本,这些措施迅速提高了运营效率,麦卡勒姆因此声誉鹊起;在总结上述成就的基础上,1852年就任宾夕法尼亚(Pensillvenian)铁路总经理的J.汤姆森(J.Tomson)以明确中央管理机构、区段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重点,形成了一套分权的、权力机构与职能部门分设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M型组织结构的雏形。

于是分工严密、结构合理、协调控制的铁路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而与之相适应的近代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的基本方法也在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在铁路企

2

业成长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在1849~1862年间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杂志》主编的亨利.普尔(HenryPoor,1812-1905)贡献很大,他是铁路企业管理经验的有力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他的努力下,《美国铁路杂志》成为铁路投资者和经理人员可靠的信息来源,成为当时主要的商业刊物。

而且他总结出了组织、沟通、信息等三条基本管理原则;他还注意到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灌输团队精神、克服照章办事的僵化作风、保持人的自觉性、各部门的生气、服务精神、消除“把人看作机器”等超前的管理思想。

铁路企业的成长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准确可靠、全天候、大规模、低成本的运输为后来制造业中现代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铁路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成为后来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的基础。

因此,这是美国“管理运动”的先声。

二、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与“管理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以后,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发动的“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电能的运用使各个行业的团队工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同时,钢铁、机械、化工、橡胶、汽车、玻璃、通讯等新产业兴起。

这些新工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计算精确、变换迅速,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社会联系的技术条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和生产、服务的社会化,促进了一体化市场的发育并形成了国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成本,许多企业逐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配的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于是在企业规模扩大、跨国公司方兴未艾的同时,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机构设置进一步复杂化,多层次化。

同时,股份制的企业制度从铁路行业扩展到各个行业,所有权、控制权分离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员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被称为“经理革命”),在原有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情况,组织创新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论作保证的形势下,职业经理人员构成了管理理论专业研究队伍的主体,从而形成了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

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市场疲软,需求持续下降。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组织管理上来。

这是管理运动在整个工业界开始的契机。

1886年,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召开,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主题。

耶鲁一汤制造公司总经理亨利.汤(HenryTowne)1870年就开始研究系统的高效率管理方法,在年会上,发表《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主题讲话,呼吁建立一门管理的科学。

在这次会议上,亨利.梅特卡夫发表论文总结了1881年在他管理的兵工厂中实行的一种从完备监督流程人手,分析控制管理费用的“车间——定电记帐制度”;奥柏林.斯密提交的论文探讨了固定资产核算问题,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此后,“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泰勒于同年加入该协会并参加了年会,后来泰勒的许多科学管理成果也在该协会的年会上公布)。

在企业规模变大,管理人员失去了对工人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以提高劳动成为当时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最早的讨论。

1889年亨利.汤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介绍了其企业中应用5年之久、成效显著的“收益分享方案”1891年,弗雷德里克.哈尔西(FrederickAHalsey,1856-1935)发表论文《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分析当时普遍采用的计时工资制、计件制、分红制等三种工资形式的缺点,提出了“奖金方案”,成为以后工资制度的一种基本模型;1895年泰勒的一篇论文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科学的测定工时、动作、劳动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方案,这篇论文被奉为“科学管理”的圭杲。

在企业财务方面,工厂会计制度在铁路企业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亚历山大.丘奇、亨利.甘特等人提出了完善成本会计分析;尤其是杜邦(DuPont)等人对打破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相互分隔的现象,发展出工业企业标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奠定了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础。

此外,爱默生(Emerson)对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柯克(COOkC)把科学管理扩大应用到教育和市政组织上。

在这些崭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下,20世纪初,大量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改组,这标志着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运动”的高潮。

其后,1910年,福特(Ford)发明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2O年代

3

初,斯隆(P.Sloan)创立广泛适应的事业部制(M型组织结构);尤其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普遍推广,使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也使社会化的“管理运动”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并永垂史册。

在管理运动中,管理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管理思想连续地从偶然、片段和不完备的分析,发展到一种影响人们经济工作的较完整的思想和理论;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探讨、传播,通过独立的管理学术团体——协会、出版物和会议进行,并形成了较成熟的学术规范;管理人员成为一种职业,管理教育也发展起来,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从实践中成长,而且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培养。

这些都对以后的管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运动凯歌行进式的迅速发展及其丰硕成果再一次证实了恩格斯的伟大名言: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一百多年以来,管理运动时期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以及一系列管理规则在经历沧桑巨变后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管理运动中所研究的问题已经遍及现代管理的各个方面。

因此,说管理运动奠定了现代管理的基础,并不为过。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今天,当我们致力干提高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时候,回顾管理运动的发展历程,无疑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

“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正是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

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

日的经验管理。

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网晋升。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和劳动分离。

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上述这些措施虽然在现在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

随后,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

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泰勒所倡导的精神革命,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

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

而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

4

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这种合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正像1912年泰勒在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所作的证词中强调的,科学管理是一场重大的精神变革,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对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

这样雇主和雇员都把注意力从利润分配转移到增加利润数量上来。

当双方友好合作,互相帮助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更大的利润来,从而使雇员提高工资,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使雇主的利润增加起来,使企业规模扩大。

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先锋,其追随者和同行者也对科学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亨利.甘特用图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从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表上,管理部门可以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或在预期的许可范围内完成。

甘特根据这个思想设计的甘特图现在还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

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

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规定了各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定额,使整个生产过程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

同时,福特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包括在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工具专业化,作业专门化等等。

泰勒及其同行者与追随者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泰勒制,人们称以泰勒为代表的学派为科学管理学派。

科学管理理论对我们当代企业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内需不旺的双重压迫之下,国内企业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如何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中生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的“两个转变”正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

然而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我国的企业经营状况非但没有根本性改观,适得其反,企业整体赢利能力反倒大幅度下滑,原因何在!

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意识水平,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公平高效的管理制度,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而不应把原因简单归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泰勒最强有力的主张之一就是制造业的成本会计和控制,使成本成为计划和控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现在我国企业仍存在低质量,高成本,低效率,高能耗现象。

曾经有人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确,好的管理可以出效益,但在实践层次上,我国企业还很有差距,这也是强调科学管理的原因所在。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

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前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后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心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构筑一段故事:

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上,在部分水手的拥戴下,某年轻力壮的水手杀了有点年老且耳聋的船长……。

结果船失去了方向,结局只可能是Titanic!

在当今,精神革命的实质就是通过合作将蛋糕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