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302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docx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下面四种镜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平面镜

B.

凸镜

C.

凸透镜

D.

凹镜

 

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其实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

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

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

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对称的、缩小的虚像

 

B.

凸镜只能使光线会聚

 

C.

反射镜中,只有凹镜可以使光会聚

 

D.

反射镜中,可以产生实像的只有凹镜

 

4.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A.

2米

B.

4米

C.

7.6×105米

D.

3.8×105千米

 

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

3m

B.

4m

C.

5m

D.

6m

 

6.“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大树在太阳光下形成的“阴影”,剧院中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记录活动场面的“摄影”等,这些影的含义并不安全相同,其中属于虚像的是(  )

 

A.

阴影

B.

电影

C.

倒影

D.

摄影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车头灯是用平面镜

 

B.

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是用凹面镜

 

C.

太阳灶用的是凸面镜

 

D.

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

 

8.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会人发笑,那么(  )

 

A.

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B.

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长

 

C.

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D.

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9.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

避免噪声

B.

为了美观

 

C.

防止玻璃震碎

D.

避免玻璃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10.下面关于镜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电筒中用凹镜作反射面,可以使小灯泡更亮些

 

B.

汽车驾驶室外用凸镜作观后镜,可以将车后的景物放大

 

C.

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

 

D.

用太阳灶烧水时,锅放在焦点处可以使水的温度容易升高

 

11.有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三种镜子,汽车观后镜用 _________ ,潜望镜用 _________ ,五官科医生耳道内窥镜用的是 _________ .

 

12.一根直尺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正好成一直角,则直尺与镜面的夹角是 _________ 度;在平面镜上放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像相距10毫米,则平面镜厚为 _________ 毫米.

 

13.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_________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_________ ,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 .

 

14.“水城”因水而灵,东昌湖水宁静如“镜”.可以照见景物的倒影,“倒影”是由光的 _________ 所形成的 _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

 

15.谚语“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 _________  _________ .

 

16.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___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_________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当鸟俯冲到水面上方某一位置时突然有一束刺眼的太阳光线从水面射来晃了它的眼睛,其实这是 _________ 现象.挂在墙上的时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_________ .

 

17.一名同学站在一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观察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距离是 _________ .若以平面镜为参照物,当人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是 _________ ,此时象的大小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象的运动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 _________ .

 

18.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A是 _________ (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_________ (会/不会)被烧痛.图中B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_________ 的关系.

 

19.虚像和实像:

 _________ 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_________ 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 _________ 立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 _________ 侧;所成的虚像总是 _________ 立的、 _________ (填“放大的”或“缩小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 _________ 侧.

 

20.太阳的平行光线被凹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将 _________ ,在凹镜焦点上放一个光源,它所发出的光线经凹镜反射以后,反射光线将成为 _________ .

 

2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SA.

22.如图,暗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MN,对面墙上开了一个小窗.镜前有一光源A,试作出光源A照亮窗外的范围.

 

23.如图所示,从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图中均未画出)折射后,成为会聚光束.会聚光束最边缘的光线是a和b,会聚光束在相交于一点之前,遇到了一个开有孔的平面镜.请用作图方法求出该会聚光束所成的像.

 

24.图中有一人站在房中,眼在P处.想在墙AB上挂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天花板上日光灯MN的全貌,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至少为多长及位置.(平面镜背面划上斜线,保留作图过程中的痕迹)

 

25.现在时刻是下午的2点40分,请在图中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

①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②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

 

26.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如图,试确定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7.晨晨对“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复习总结,并制作了知识小卡片,请你帮晨晨完成知识卡片的空缺内容.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是光的色散的实验装置,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再增加测量工具 _________ ,还可以完成课本探究色光及红外线发热本领大小的实验.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___ 

,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的 _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成 _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 .如图所示,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架在一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_________ .

(2)小明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当他再取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发现两者相等,于是他便归纳出:

“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的结论.请你指出该过程中的疏漏之处是:

 _________ .

(3)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前者是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4)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蜡烛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 .

 

29.太阳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要使光线垂直照射在竖直墙壁上,应怎样放置平面镜.

 

3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 .

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先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是在 _________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 .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 _________ 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 _________ 关系.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那么光屏上 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

(6)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_________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___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_____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___ ,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_________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6)相同的操作

(8)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他的像将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_________ .

(9)使点燃的蜡烛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

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 .

(10)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_________ 造成的.

(11)如果有2mm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该选择 _________ 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12)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按照如下步骤实验:

第一步: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第三步:

将蜡烛B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

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在他的实验操作中,第 _________ 步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解:

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

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故选B 

2.解:

A、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对称的、的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故C正确;

D、凹镜成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4.解:

池中的水的反射面是水面,而不是水底,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

故选D 

5.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距平面镜3m,像距平面镜也是3m,

由图可知人距平面镜1m,则视力表与人的距离等于3m+1m=4m.

故选B. 

6.解:

A、阴影,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B、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行成的虚像;

D、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综上分析,属于虚像的是C.

故选C

7.解:

A、汽车的车头灯是用凹面镜,故A错误;

B、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是用平面镜,故B错误;

C、太阳灶用的是凹面镜,故C错误;

D、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故D正确.

故选D 

8.解:

哈哈镜中凸起的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成缩小的像,所以人像变短;凹下去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面镜,成放大的像,所以人像变长.

故选BC 

9.解:

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

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从而避免因车厢内景物成像在驾驶员正前方而影响安全行车.

故选D 

10.解:

A、手电筒中用凹镜作反射面,是为了会聚光线,使位于凹面镜焦点上的小灯泡发出光线沿直线射出,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汽车驾驶室外用凸镜作观后镜,是利用了凸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镜组成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不会将远处的物体拉近,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太阳灶是凹面镜,利用了会聚光线的特性,用太阳灶烧水时,锅放在焦点处可以使水的温度容易升高,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解:

汽车观后镜用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扩大视野;

潜望镜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

五官科医生耳道内窥镜用的是凹面镜来照亮耳道.

故答案为:

凸面镜;平面镜;凹面镜 

12.解:

(1)因直尺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直尺与像的夹角平分,

所以直尺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

=45°.

(2)硬币紧贴平面镜的玻璃,硬币到镜子反射面的距离就等于镜子的厚度,物像等距,像到镜子反射面的距离也等于镜子的厚度,硬币和它像的距离就是镜子厚度的2倍,所以镜子的厚度为10mm×

=5mm.

故答案为:

45、5 

13.解:

(1)图中平行光线经过凹面镜的反射,会聚在F点处,凹透镜对光线起到了会聚作用;

(2)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只有将光源放在F点处,它发出的光线就会变为平行光线射出.

故答案为:

会聚;F处;光路可逆原理 

14.解: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本题答案为:

反射;虚像

15.解:

镜子相当于平面镜,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花在镜子中成的是虚像,所以摘不到,

而月亮通过水面上的也是虚像,所以捞不到,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16.解:

①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当鸟俯冲到水面上方某一位置时突然有一束刺眼的太阳光线从水面射来晃了它的眼睛,这是镜面反射现象.

②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

01与15:

01上下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5:

01.

故答案为:

虚像;不变;镜面反射;15:

01 

17.解:

①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距为3m,则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3m,则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距离为3m+3m=6m.

②若人以0.5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③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移动时,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因为像与物的左右相反,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的运动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但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6m;0.5m/s;不变;相反 

18.解:

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物像的大小,保证实验效果.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玻璃板另一侧没有蜡烛,所以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烧痛.

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

玻璃板;不会;位置 

19.解:

虚像和实像: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异侧;所成的虚像总是正立的、放大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故答案为:

实;虚;倒;异;正;放大的;同 

20.解:

凹面镜可以将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处;

在凹透镜的焦点处放一个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就会变为平行光线射出.

故答案为:

会聚于焦点;平行光

21.解:

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A,再连接SA,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22.解:

把A当做发光点,做出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连接A′和窗户上下边缘P、Q并延长,得到两条反射光线PB、PC,根据光路是可逆的,两条入射光线BP、CP之间的范围就是人眼A从镜子里所能看到的窗子外面的景物范围,如图所示:

 

23.解:

分别过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反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再做S的像点S′即可,如图所示

 

24.解:

作出发光点MN的像点M′N′,连接N′P、M′P,分别于墙AB相交于点C、D,则CD即为平面镜的长及位置,如图所示.

 

25.解:

下午的2点40分,如左图所示: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26.解: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7.解:

(1)如图所示,是光的色散的实验装置,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再增加测量工具温度计.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立的实像.

(3)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1)温度计;

(2)光的直线传播;实;(3)正立;不变

 

28.解: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故答案为: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要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因为不是实际光线.光线通过透明玻璃板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所以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点燃蜡烛的像比较暗,在环境比较暗的地方,可以增大点燃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像会更亮.

故答案为:

(1)确定像的位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

(2)没有换不同位置再测几组数据,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折射;(4)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

29.解:

因为使太阳光垂直射向竖直的墙壁有两种方向,所以,平面镜的放法也会不同.如图所示:

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MN为法线,与镜面垂直.

图甲中,因为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80°﹣30°=150°,又因为法线将两侧平分,由此也可以推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15°,那么,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就等于150°+15°=165°;

图乙中,因为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又因为法线将两侧平分,由此也可以推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75°,那么,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就等于30°+75°=105°;

所以放置平面镜时,应使反射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65°或105°

 

30.解:

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形成了重影,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因为其不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性,便于找到蜡烛的像.

(3)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5)平面镜成虚像,所以把蜡烛B移去,在蜡烛B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

(6)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像物大小相等;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②操作.

(8)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9)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10)平板玻璃有两个面,并且都会将蜡烛的像反射回来,这时便会有两个重叠的像,所以是由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造成的.

(1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12)实验步骤中第三步明显错误,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要点燃,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能点燃.正确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第三步:

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

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故答案为:

玻璃板两面同时成像,形成了重影;

(1)较黑暗;

(2)确定像的位置;(3)到平面镜的距离;(4)大小;(5)不能;虚;(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