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30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音乐教案花城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背景画面)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

五十六个民族。

分别有哪些呢?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

(课件)

2、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

(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三、《爱我中华》[背景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集中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拍,b调式。

曲式结构为三段体,即a+b+a+c

其中,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和c段(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

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

b段是一个带有插句性质的对比性段落,这个只有三个音(sol、rei、dao)构成的乐段基本上重复的是一个音型,这种带有集体舞风格特点的节奏型,第一次轻松地将歌曲送上高潮。

c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奏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

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

四、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爱我中华》,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想!

)(课件)听后回答问题,并分别讲解:

(1)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音调

2、师:

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

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爱我中华》一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音准)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

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请部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竖笛练习。

(5)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分声部完整演唱。

请部分同学将以上竖笛练习曲为本歌曲作伴奏。

(或部分舞蹈队员伴舞)

(6)通过学习《爱我中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歌曲《爱我中华》引入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欣赏部分民族歌舞音乐。

我们刚才学习了《爱我中华》这首歌,也基本熟悉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那么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都分别有哪些特色呢?

请看资料。

接下来我们就欣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舞音乐。

1、先请欣赏一段蒙古族歌舞音乐。

特色:

热情、勇敢、节奏欢快

举例:

《娃哈哈》《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2、维吾尔族:

被誉为“歌舞民族”

开朗、奔放、造型优美、挺拔

3、傣族:

动作优美灵活有雕塑式的造型美。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4、藏族:

“弦子舞”一般用于慢板抒情音乐。

《翻身农奴把歌唱》、《青藏高原》

六、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全体学生进上步熟练此歌。

七、教师总结:

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

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篇二:

新版花城版音乐六年级教案下册】

第1课世界需要拉起手

《拉起手》

课时:

第1课时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歌曲中节奏:

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

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这是五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第1课。

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各模块的延续性,并通过参与歌曲新节奏型的练习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重点:

围绕“世界需要拉起手”这一主题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师弹琴。

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歌曲《来吧!

来踢球》

第2课时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充分运用欣赏模仿的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歌曲赏教学

歌曲切分节奏把握。

《来吧!

来踢球》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采用欢快的节奏表现了赛场上足球运动员乐于拼搏的精神。

大量的切分节奏使用使歌曲平添了几分欢乐,形象的歌词更是刻画出了足球运动员乐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

歌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世界杯主题曲》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世界杯主题歌师:

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

表现足球运动的精彩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好听的歌曲《来吧!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

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欢快的的情绪来唱)

3,朗读歌词。

(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足球运动员乐于拼搏的精神)

4,模唱。

(1),播放音乐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5,学唱歌曲。

(1),师:

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老师范唱一遍,大家感受以下其中的强弱关系。

(教师演唱)

(2)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对,这是一首2/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教师板书强弱关系)师:

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

(生回答第五小结)

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

(讲解切分节奏的拍子几强弱关系

(2)找出学生喜欢的歌曲

(3)教唱全曲。

(4)带领学生完整的唱一遍。

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

2、师:

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

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龙的传人

1.能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感受歌曲的爱国情怀,增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国家的认同感。

2.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能够欣赏歌曲《国家》并用手语动作表现歌曲。

3.了解两首歌曲的历史背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探究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分析、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第一课时歌曲《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几张图片,大家认识这种动物吗?

认识

它是什么呢?

对,这就是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认识“龙”

同学们请翻开你们的音乐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龙的传人》

二、兴趣激发

龙是远古的四大神兽之一,也是历代皇权的象征,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同学们请再看老师这张图片,“龙”它是具有九种动物合成的,你们相信吗?

不相信

好,让老师来给你们讲解一下,龙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鲢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这九种动物合成九不像的形象,龙的传说历史悠久,商代的时候甲骨文已经有结构完整的龙字,龙的图案和传说更可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一般认为,传说中各种各样的龙其实是中华各族的族徽,后来经过不断的战争,不断融合,最终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条形象逼真的龙。

好,同学们,你们喜欢龙吗?

对龙感兴趣吗?

喜欢,感兴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龙舟竞赛视频)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运动吗?

知道

叫什么名字呢?

大声的说出来

赛龙舟

对,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项传统运动

在中华大地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与龙有关的事物,从赛龙舟,舞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龙的旗帜等,龙的形象深深的扎根于华夏子孙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好,那么同学们知道最能代表中国龙的象征的是那个建筑吗?

万里长城

对就是万里长城,(播放万里长城的图片),万里长城是最能代表中国龙的形象的建筑物。

好,既然同学们对龙真了解,那么老师再来考考同学们,看同学们都能说出哪些与龙有关的成语,说出最多的有小奖励哦!

好,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争虎斗卧虎藏龙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凤呈祥龙精虎猛降龙伏虎画龙点睛龙马精神矫若游龙龙舟竞渡等

好,某个同学胜出,派发小奖品

第二课时歌曲《国家》

1、朗诵歌词:

刚才是我为大家表演弹伴奏,现在我想朗诵的小诗,请你们拍节奏为老师配伴奏,好吗?

(小黑板)诗朗诵。

我想请大家一起一边拍一边把这首小诗朗诵一遍行吗?

你们朗诵的真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诶!

那你能为我们朗诵的这首小诗加个标题吗?

你觉得起个什么名字呢?

国家(板书课题)2、导入:

这个名字起的好啊!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国家包括三十多的省市及行政区,虽然面积很大很大,其实它是由无数个家庭、学校、工厂的“小家”组合而成的。

这个家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他们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用自己聪明的才智战胜了一切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家,建设成了伟大的具有现代化的强国。

那么,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呢?

一起说——中国。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唱一首童谣版的歌曲《国家》,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初听:

儿童版歌曲《国家》

要求:

请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

听了这首歌,歌词上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4、学唱歌曲谱:

跟磁带或者伴奏完整演唱曲谱。

解决学生在歌曲中难以把握的旋律。

设问:

一拍子中的切分节奏怎么唱?

连线下面相同的音应该怎么唱呢?

4/4

提示:

结尾处拍子的变化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演唱。

5、以对唱的形式,听一听哪个组声音最好听,音准、节奏唱的最准确。

6、朗诵歌词:

在老师的伴奏下,学生拍节奏朗读后半部分歌词。

同学们,爱国就要先爱家,工厂的叔叔阿姨爱工厂这个家,军队的战士们爱军营家,那我们要爱什么家呢?

爱学校,还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这个家,好,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7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随范唱音乐一起演唱歌曲《国家》。

在演唱的过程中把自己不会唱的的乐句记下来告诉我,我来帮助你唱好它。

有不会唱的地方吗?

能告诉老师吗?

我来帮帮你。

鼓励、纠正不足。

完整演唱练习。

8、欣赏歌曲《国家》。

在北京庆祝我们的国家六十岁生日的庆典晚会上我国著名的影视巨星成龙和刘媛媛演唱的《国家》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成龙那洋溢着幸福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那,下面请同学们也带上对祖国的爱一起来演唱《国家》这首歌曲。

9、完整随伴唱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叫什么?

《国家》师:

国是?

我的国!

家是?

我的国家!

我的国家叫?

中国!

同学们!

让“中国”二字永驻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把爱国之情化作一种无声的行动,去报答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五、下课。

教学后记:

【篇三: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5单元(花城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代在奔驰》教学设计

【课题】管弦乐曲《剪彩波尔卡》

【年级】七年级(上)

【时间】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火车”为题材,通过描写三个不同时期的火车的音乐,形象地体现出“时代在奔驰”这一主题。

通过听、视、唱、探究律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听辨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品的情感,拓宽对音乐的想象。

通过学习比较三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

在重点欣赏刘湲的《火车》时,启发学生联想我国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发展的速度就向新世纪飞速奔驰的火车。

【教材分析】

《剪彩波尔卡》又名《快速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为纪念某铁路通车,于1896年创作并首演了这首带有描绘色彩的管弦乐曲。

“波尔卡”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轻快、活泼,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

欧洲19世纪古典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就在许多

的交响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波尔卡这类民间民族的音乐,使作品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感情。

《剪彩波尔卡》是采用管弦乐合奏的演奏形式,用各种乐器如短笛、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来模仿火车的汽笛声。

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松到紧,引出了由八分音符构成的同音反复,象征火车的启动和有规律地快速运行。

随后,跳跃的曲调和倚音形成的跳进音程(汽笛声)明朗欢快,仿佛乘坐着火车的人们在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的节奏。

整首作品的旋律欢畅流畅,形象明晰。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完整听一次乐曲,听后让学生尽情抒发个人的感想,介绍火车的形象和动感。

教师引入课题:

用文字和语言介绍作曲家及作品创作的意图,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及作曲家简介

爱德华〃施特劳斯(eduardstrauss,1835-1916),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他同时还擅长演奏小提琴。

为奥地利“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第四个儿子。

他的代表作是《剪彩波尔卡》(也叫《快速波尔卡》)、以及《不煞车波尔卡》、与其兄约翰〃施特劳斯、约瑟

夫〃施特劳斯所作的《游览列车波尔卡》和《休假旅行波尔卡》以及一些圆舞曲等。

三、分段聆听从速度、力度、音色、结构等方面有目的地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

四、唱主题

五、再听

第一次欣赏时让学生用短促吐气的方法,模仿火车的启动和运行,用声音模仿火车的汽笛声。

加上脚步的简单的律动,体会波尔卡节奏的特点。

让学生辨别a、b主题的音乐,加深对主题音乐的记忆。

第二次欣赏时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听到a段音乐时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顺时针前进,b段音乐时原地即兴表演。

a段再现时逆时针前进。

六、总结

【课题】管弦乐曲《太平洋231》

1、认知目标:

熟悉乐曲《太平洋231》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体会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

?

3、能力发展目标:

欣赏《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1.作者简介

奥涅格(arthurhonegger,1892~1955)?

瑞士作曲家。

1892年3月10日生于勒阿弗尔,1955年11月27日卒于巴黎。

1909年入苏黎世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1911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指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法国“六人团”成员(“六人团”是法国一位音乐评论家提出的,与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五人团”相比较,其实“六人团”成员仅是友谊的联合,共同追求新的风格,至于具体风格、做法,六人各有特色)。

他的创作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电影配乐和广播音乐)。

采用的素材和技法,自古典的格列高利到现代爵士音乐,甚至十二音技法都有。

其代表作品有巴洛克特色的清唱剧《大卫王》和管弦乐曲《太平洋231》、《橄榄球》。

他作有5部交响曲。

歌剧《犹滴》、清唱剧《大众的呼声》舞剧《山岳的召唤》等,以及很多歌曲。

奥涅格的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

奥涅格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我不打算像某些反对印象派的人那样回到简单的和声上去。

”另外他还指挥乐队、撰写评论文章。

著有《我是作曲家》等。

2.音乐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

“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

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

“如同别人爱马匹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

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在这首《太平洋231》中,我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对火车头噪音的简单模仿,而是想把我看到的一种印象和感受到的那种愉悦,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出来。

我首先从具有客观性的设想着手,静止状态的火车头平静地呼吸,然后起动,运行中的火车头逐渐加快速度,最后以每小时120英里的高速向前奔驰。

它那悦耳的歌声和所具有的感染力,使我选择了太平洋231,把它作为一个例子,因为这种型号的火车头是用来牵引重型列车的特别快车。

”从中我们可了解到作者的构思是从现实出发,运用节奏、和声和配器等手段,以音乐来描绘火车头的启动、加速和停车这一运行过程,赋予火车以生命,将火车的音响和动态模拟的惟妙惟肖,显示出这种火车头的强大威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欣赏这首乐曲。

即设想,从弱声开始,似看到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从远方而来,它唱着歌曲由弱到强从你身边迅速呼啸而过,这时声音达到最强,而后又逐渐转弱,感到火车已离你而去奔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