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33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9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织里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背景 3

1.2项目概况 4

1.3相关问题与建议 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工程建设 9

3.1工程现状 9

3.2自然条件 9

3.3基础设施及施工条件 12

3.4社会经济条件 13

第四章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 14

4.1本项目的建设规模 14

4.2.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4

第五章工程方案 15

5.1方案设计原则 15

5.2道路框架宕渣回填工程 15

第六章 道路附属工程 16

6.1道路绿化 16

6.2交通设施 16

6.3路灯照明工程 17

6.4公共汽车停靠站 18

6.5无障碍设施 18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20

7.1计划实施进度 20

7.2计划实施进度 20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 22

8.1工程实施 22

8.2建设管理体制 22

8.3项目招投标 24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5

9.1估算依据与内容 25

9.2项目总投资 25

9.3资金筹措 26

9.4资金使用计划 26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27

10.1主要污染物源分析 27

10.2环境影响分析 28

10.3水土保持 30

10.4结论与建议 30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32

11.1社会影响分析 32

11.2互适性分析 32

11.3社会风险分析 33

11.4评价结论 33

第十二章问题与建议 34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为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

1.1.2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为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1.3编制依据

《湖州市织里分区规划》;

《湖州市织东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湖州市区村庄布局规划》;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调查材料。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人任务,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贯彻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湖州市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近几年来,湖州新农村建设仅仅围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总体要求,逐步对村庄进行全面的规划整治,总体环境得到一定的提升,已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根据织东分区规划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公共设施,改善卫生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荐城镇化进程,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实施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框架道路宕渣回填工程。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位置

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位于织西分区,南临晟舍新街,北接东湖路,西靠已建云村农民新村,东为云村老村。

1.2.2建设内容与工程规模

道路宕渣回填工程内容包括河道回填、耕作层清理、道路路基工程等。

其中:

道路总长约1300米,宽度4至7米,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宕渣13400立方米。

1.2.3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300.6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60.90万元,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26.74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3.05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全部由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自筹。

1.2.4项目实施计划与管理

项目总体建设周期为3个,计划2013年5月筹备项目申报及初步设计、工程招标,2013年7月动工建设,于2013年10月底整体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1.3相关问题与建议

1、工程实施涉及面甚广,时间相对较长,影响到村民交通、生活居住、农业生产过渡等各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做好相关安排、宣传和疏导工作,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2、工程实施内容繁杂,项目组织和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拆迁补偿安置协调任务重,需加强对拆迁工作的领导,加大征迁工作的力度,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保障工程能按计划顺利推进。

3、为加快农民适应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集中居住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具体行动

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从湖州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全面把握、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湖州市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结合各级政府宏观发展政策和大邾村发展现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八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标准,实施吴兴区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建设工程,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成“田成方、树成形、路成网、线整齐、水清洁、树优美”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中,城市和农村的建设都各自面临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造成了城乡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有待于破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创业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按照“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联动推进、协调发展”思路,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率,推进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联动建设。

为此,实施吴兴区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建设工程,通过中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信息和社保等各项事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对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经济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基本农田,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突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工业集聚集群发展和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三次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完善农村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

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建设一方面土地供应紧张,另一方面土地浪费严重,大量土地闲置抛荒。

当前耕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的日益削弱,农业发展滞后,其中最根本的是耕地资源的低效利用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要求之间的背离。

为了避免土地的浪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保证建设用地得到满足的同时,极力保护耕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要求,以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为重点,合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实施吴兴区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建设工程,通过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复垦宅基地,扩大耕地的规模经营,盘活土地存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并提高单位土地的出产率,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的合理高效利用,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对耕地的客观要求。

第三章工程建设

3.1工程现状

某某镇云村农民新村位于织西分区,南临晟舍新街,北接东湖路,西靠已建农民新村,东为云村老村。

本期道路框架宕渣回填工程占地约4.4776万平方米。

地块有水塘、泥土裸露,雨季泥泞不堪,晴天灰尘很大。

3.2自然条件

3.2.1地形地貌

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是杭嘉湖平原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内地势低平。

属于软土地基地区,区内地层以湖相、海相沉积的软土为主。

本地区地下水有空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

孔隙潜水埋藏于表层粉质粘土、粘土、粘质粉土、淤泥质土层中,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场地地下水属HCO3-Na(-Ca-Mg)型,PH值在7.0左右,该地下潜水水质为淡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3.2.2气候条件

湖州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四季交替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其气候特征如下:

历年年平均气温15.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9℃(1966年8月8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1℃(1966年2月6日)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7.8℃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3.1℃

年平均无霜日249天

由于季风活动不稳定,年际和季节内降雨变幅较大,年内降雨以6-9月为最多,约占全年的35-40%,冬季12-2月少雨季节,雨量只占全国的11-14%。

年平均降雨量1326.7MM

年最大降雨量2102.0MM(1954年)

年最少降雨量761.0MM(1978年)

年平均降雨天数144天

24小时最大暴雨量263.2MM(1962年9月5日)

连续3日最大降雨量282.4MM(1962年9月4-6日)

连续7日最大降雨量301.2MM(1977年9月8-14日)

多年平均蒸发量800MM

全年风向以东南偏东风为主,频率为11%;次之为北偏西风,频率为8.7%。

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盛行西北风,强风风向为西北方向。

年平均风速3.2M/s

绝对最大风速28M/s

历史最高洪水位3.9M

3.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根据《湖州市城市工程地质图》。

平原区地表以下30M深范围内第四系沉积一般有7个地层(表层人工填土除外),由上到下各层地质特征见表3-1.

表3-1湖州城区第四系底层工程地质特征

土层

岩性

顶板埋深(M)

厚度(M)

允许承载力(t/M²)

第一层

亚粘土、轻亚粘土

0-0.46

0.85-5

18-20

第二层

淤泥质亚粘土或淤泥质粘土

0-11.10

1.1-12.4

5-10.0

第三层

亚粘土、粘土

3-11.35

1.3-6.5

14-18

第四层

轻亚粘土

2-17.75

1.7-19.75

8-14.0

第五层

淤泥质亚粘土或淤泥粘土

5-21

4.1-24.7

6-10.0

第六层

亚粘土、粘土

12-29.8

0.8-12.0

18-20

第七层

粉细砂夹轻亚粘土

17.5-32.4

1.25-8

18-20

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第一、三、四、六、七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第二、五层物理力学性质很差,一般不宜做持力层。

苕溪水系:

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麓,流域面积2267.5平方公里,干流长139.1公里。

西苕溪属于山溪型河流,源短河流,洪水暴涨暴落,与东苕溪在湖州中学城区白雀塘桥汇合,经长兜港、小梅港流入太湖。

3.2.4地震

湖州市属于上海——杭州地震稳定区,第四纪以来地壳以缓慢上移为主,断裂活动微弱,历史地震资料表明,湖州市是一个地震率极小,烈度低、强度较弱的相对稳定的地区,本地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本区地震裂度为六度。

3.2.5工程材料

本工程周边有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是块石、碎石)的生产料场。

料场附件基本上都建有临时码头,可通过自卸汽车运至工地,运输距离在15公里左右;砂、水泥、钢材、木材及生活用品可从湖州购买。

湖州有大型的管道生产企业,可保证管道材料的供应。

3.3基础设施及施工条件

3.3.1材料运输

本工程所在地域目前有318国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东湖路、晟舍新街等市政道路位于周边,水路有长湖申航道相通,对外水陆交通方便。

3.3.2水、电力供应

施工用水就近从河道设泵提取,生活用水可就近取用自来水网或附近井水;施工用电网由地方电网或农用10Kv线路就近接出。

3.3.3施工条件

湖州地区4-6月为梅雨季节,地面泥泞,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宜采用两班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湖州市的施工队伍具有多年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自身素质好的施工、监理和管理人才,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同时机械化施工设备齐全,能适应本项目建设的要求

3.4社会经济条件

湖州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丝绸文化的发祥之地之一。

湖州市近年来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试点小区的建设闻名于全国,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大中城市发展的骨架,正在向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2011年湖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51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增速列全省第4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24.55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增加值736.3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78.26亿元,增长13.5%。

第四章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

4.1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

东西向道路9条,宽度为4-7米,南北向道路3条,宽度7米,全长约1300米,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

河道回填、耕作层清理、道路路基工程及道路排水、交通安全设施、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

 

4.2.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2)城市干道设计时速30km/h;城市支路设计时速20km/h;

(3)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20年;  

(4)设计洪水频率:

1/50; 

(5)道路排水:

排水体制采用道路两侧水沟排水制,雨水设计重现期一年; 

(6)绿化:

在车行道两侧实行绿化植树木。

第五章工程方案

5.1方案设计原则

本次道路宕渣回填设计指导思想为“二个结合”:

一与已建基础设施的结合;二是与建筑物的结合。

在满足小区的各项使用功能。

5.2道路框架宕渣回填工程

农民集中安置区内部道路为一般居住级道路等级,采用简单的一块板断面型式。

居住区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于居民一般出行和消防通道,同时也起到划分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作用。

根据建筑布局位置,东西向道路9条,宽度为4-7米,南北向道路3条,宽度7米,全长约1300米,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

在道路路基处理中,清除表层力学性质较差的杂填土和耕植土,采用设置集水井或开挖明沟等措施疏道路路基,底层矿渣约1.5米,宕渣分层碾压夯实回填,并控制好碾压时的含水量、宕渣的含泥量与压实厚度及压实度。

5.3宕渣回填施工技术

(一)填筑要求

1、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路基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

2、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

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

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

3、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

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

4、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5、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

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成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6、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

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

7、宕渣回填施工前应先清除表层非适用性土30cm。

吃糖内淤泥采用挤淤法清理,挤出的淤泥由施工单位负责外运及寻找场地堆放。

8、在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使路基保持无积水状态。

9、宕渣进场前须经业主、监理认可同意后方可进场,回填场地时宕渣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cm,含泥量不得大于20%。

10、回填过程中,首层厚度不大于50cm,以后每层不大于30cm,回填后标高为招标人制定的标高。

每层回填宕渣应用16T或以上压路机碾压,实测密实度不小于90%。

11、回填平整度要求:

3米直尺不大于5cm。

12、夯实垫层应注意不要拢动基坑底部和四周土。

以免影响和降低地基强度,每铺好一层垫层,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

13、场地宕渣回填应分层填筑压实,将石料填筑于路堤下部,但在路床底面以下不小于1.0m范围内仍应分层填筑压实。

14、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

15、宕渣填筑路堤时,应进行边坡码砌。

边坡码砌与路堤填筑基本同步进行。

16、压实机械宜选用不小于16t的振动压路机。

17、在宕渣回填顶面与细料土层间应按设计要求设过渡层。

(二)土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路堤操作流程:

施工准备→填筑前基底处理→基底检测→填料分层填筑→推土机摊平→碾压→检测→做好记录检查签证→路基整修成型

(三)填筑方法

土方路堤常用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机械。

1、分层填筑法。

分为水平分层填筑法和纵向分层填筑法。

水平分层填筑法:

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是路基填筑的常用方法。

纵向分层填筑法:

依路线纵坡方向分层,逐层向上填筑。

宜用于推土机从路堑取土填筑距离较短的路堤。

5.4宕渣压实施工技术

(一)填筑要求

1、压实机械:

不小于16t振动压路机

2、宕渣回填不得倾填

3、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孔隙间填充小粒径石料、土和石渣。

4、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于路堤两侧。

5、土石混合料来自不同料场,其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时,宜分层或分段填筑。

6、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他材料时,土石混合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不小于300m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宜不小于150mm。

7、宕渣的回填场区,应进行边坡码砌。

(二)填筑方法

宕渣回填不得采用倾填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宜采用人工铺填;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小于70%时,可用推土机铺填,最大层厚40cm。

(三)压实方法

包括:

分层压实法和强力夯实法。

1、分层压实法(碾压法)是普遍采用并能保证宕渣回填质量的方法。

场地宕渣回填采用此方法。

填石路堤将填方路段划分为四级施工台阶、四个作业区段、八道工艺流程进行分层施工。

四级施工台阶是:

在路基面以下0.5m为第1级台阶,0.5~1.5m为第2级台阶,0.5~3.0m为第3级台阶,3.0m以下为第4级台阶。

四个作业区段是:

宕渣回填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宕渣回填作业自最低处开始,逐层水平填筑,每一分层先是机械摊铺主骨科,平整作业铺撒嵌缝料,将宕渣回填空隙以小石或石屑填满铺平,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

2、强夯法:

与碾压法相比,只是夯实与压实的工艺不同,而填料粒径控制、铺填厚度控制都要进行,强夯法控制夯击击数,碾压法控制压实遍数,机械装运摊铺平整作业完全一样,强夯法需要进行夯坑回填。

第六章 道路附属工程

6.1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

道路绿化要重视遮荫的效果,同时避免阻挡行车视线,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的原则,分隔带以种植草皮绿茵为主,间隔种植一些低矮的花木;人行道上则种植行道树;两侧加宽的绿化带设计主要以景观设计为主,提高绿化面积,使道路成为绿荫覆盖的绿色通道,使路网成为覆盖城市的绿化网格。

6.2交通设施

为降低交通事故率,减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并为驾驶人员和行人提供及时、准确和合适的信息,根据国家《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9)的规定标准执行,同时应按夜间反光要求进行设计。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本工程沿线设置警告、指示、禁令等标志,路面漆划有关标线,设置护栏、信号灯等相应的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

6.2.1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设置有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

标志牌面下缘距地面最小高度为2.0米。

警告标志:

黄底(反光),黑色字体与边框(不反光)。

禁令标志:

白底(反光),黑色字体(不反光),红色边框。

指示标志:

蓝底,白色符号(反光)。

导向标志:

白色字体(反光),蓝底色(不反光)。

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材料,标志杆采用钢管,涂以灰色。

6.2.2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标线主要有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导流线、减速让行线、停止线等。

标线材料采用冷涂氯化橡胶反光标线漆。

6.2.3防护设施

道路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包括行车护栏、护柱、人行护栏、分隔物、高缘石、防眩板和防撞护栏等。

防护设施主要布置于道路交叉口、分隔带间隙,以防止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抢道行驶,确保交通安全。

6.3路灯照明工程

路灯照明是城市道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程,是体现城市多姿多彩,达到城市美化、亮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道路照明的重要设施。

路灯照明除保证照明质量外,还应达到辨认可靠和视觉舒适的基本要求,因此应满足平均亮度(照度)、亮度(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三项指标要求。

根据本道路宽度和断面形式,道路照明灯具设置于两侧人行道,对称布置双挑灯,照明光源采用高压钠灯、半截光型灯具,纵向间距30米。

照明控制采用人工、光电和时间三种控制方式。

其中时间控制采用集中控制兼稳压、软起动节能运行方式,当夜深车流量少时,照度可定时降低,以达到节能效果。

6.4公共汽车停靠站

根据规范规定,主要道路路沿线设置公交停靠站,各停靠站间距一般为400-600M,具体布点位置与数量与城市规划、交警等部门协商确定。

为减少公交车对车道上其它机动车辆行驶的干扰,建议停车站宜建成港湾式停靠站。

6-1港湾式停靠站各部尺寸表

计算行车速度(KM/h)

30

计算加减速段采用速度(KM/h)

30

减速段长度

25

站台长度

20

加速段长度

35

总长度

80

6.5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当今城市环境建设的主流之一,是城市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