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49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docx

物理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成都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顶部有“凹槽”的物体P静止于固定斜面上,将物体Q轻放入“凹槽”,P仍然静止。

则放入Q后与放入Q前比较

A.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B.P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变小

C.P对斜面的作用力不变D.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15.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的运动路径如图中虚线所示,M、N是路径上的两点,粒子在MN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M、aN,速度大小分别为vM、v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B.粒子定从M点运动到N点

CaM>aND.vM<vN

16.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a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a、b两车相遇两次

C.t1到t2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的平均速度

D.t1时刻,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17.套圈游戏是一项趣味活动。

如图,某次游戏中,一小孩从距地面高0.45m处水平抛出半径为0.1m的圆环(圆环面始终水平),套住了距圆环前端水平距离为12m、高度为0.25m的竖直细圆筒。

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小孩抛出圆环的速度可能是

A.4.3m/sB.4.6m/sC.6.5m/sD.7.5m/s

18.如图所示的点电荷电场中,带正电的场源点电荷固定于O点,OP=r。

已知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检验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具有的电势能为EP,静电力常量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场强大小为

B.P点的电势为qEP

C.场源电荷的电荷量为

D.撤去检验电荷q,P点的场强、电势均变为0

19如图,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轨道Ⅱ上,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C.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入轨道Ⅱ

D.在轨道I上运行的过程中,卫星、地球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2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2Ω,R是阻值为8Ω的定值电阻,A是理想电流表,L是小灯泡,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

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A表的示数为0.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B.电路稳定后,电源内部发热消耗的功率是0.4W

C电路稳定后,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为1.0W

D电路稳定后,电源的效率约为87%

21.下述为一个观察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场中运动情况的实验。

实验操作如下:

①给图示真空中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让A、B两板带上一定的电荷量,使一个带电油滴恰能在两板间匀强电场中的P点静止;②再给电容器瞬间充电使其电荷量突然增加△Q,让油滴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时间t发生位移x;③即刻让电容器瞬间放电使其电荷量突然减少△Q′,观察到又经时间2t,油滴刚好运动到P点下方距P点x远处。

若电容器瞬间充、放电时间不计,油滴运动过程中未与极板接触,油滴电荷量始终不变,则关于上述②和③两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滴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2︰a3=3︰2

B.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

=4︰5

C.合力的冲量大小之比I2:

I3=1︰3

D.△Q︰△Q′=2︰5

22.(6分)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当小车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由于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相同,因此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求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填选项序号字母)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

B.必须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可以选用规格不相同的橡皮筋

(2)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60cm,BC=1.62cm,CD=1.64cm,DE=1.64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9分)

为了测定阻值约为20Ω的某电阻丝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A.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B.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r1约10Ω)

C.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20Ω)D.电压表V量程15V内阻约为15kΩ)

E.定值电阻R0(阻值100Ω)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Ω)

G.开关S及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

测量精度尽量高,测量时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且指针偏转范围较大。

(1)在提供的器材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填器材序号字母)

(2)请在答题卡上补画图甲所示虚线框内的电路原理图(需标出器材符号)。

(3)用I1表示电流表A1的示数、I2表示电流表A2的示数,测得多组数据并作出相应的I2-I1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得到图线的斜率为k。

则电阻丝的电阻表达式为Rx=__________。

24.(12分)

如图,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的A、B两滑块放在水平面上,处于场强大小E=3×105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A不带电,B带正电、电荷量q=2×10-5C。

零时刻,A、B用绷直的细绳连接(细绳形变不计)着,从静止同时开始运动,2s末细绳断开。

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求:

(1)前2s内,A的位移大小;

(2)6s末,电场力的瞬时功率。

 

25.(20分)

如图,半径R=0.5m的光滑半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B是轨道的竖直直径,轨道下端点B上静止着质量m=2kg的小物块,轨道在B点与倾角θ=30°的传送带(轮子半径很小)上端点相切;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以v=8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传送带下端点C与水平面CDO平滑连接,B、C间距L=4m;一轻质弹簧的右端固定在O处的挡板上,质量M=10kg的物体靠在弹簧的左端D处,此时弹簧处于原长,C、D间距x0=4.4m,OD段光滑,DC段粗糙。

现将M压缩弹簧一定距离后由静止释放,M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轨道上B点M与m正碰(碰撞时间不计),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且恰好能沿圆轨道通过A点,上述过程中,M经C点滑上和经B点离开传送带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分别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和水平向左。

已知M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与CD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且m、M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求:

(1)在圆弧轨道的B点,m、M碰后粘在一起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

(2)M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系统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

(3)M释放前,系统具有的弹性势能EP以及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由于运送M多输出的电能E。

 

33.[物理一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当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仍然有水分子不断从液体中逸出

B.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C.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与器壁的平均碰撞次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E.能量耗散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2)(10分)如图,用绳子悬挂一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倒立汽缸,汽缸处于竖直状态,高度H0=0.8m、底面积S=30cm2,缸内有一个质量为m=15kg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温度为27℃时,活塞距缸底的距离为L0=0.5m。

已知大气压强p0=105Pa,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体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求:

(i)用缓慢升温的方法使活塞与汽缸脱离,缸内气体至少要升高的温度Δt;

(ii)从开始升温到活塞刚要脱离汽缸,缸内气体压力对活塞做的功W。

 

34.[物理一选修3-4](15分)

(1)(5分)一波源Q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Q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M、N两质点,它们到波源Q的距离分别为30m和48m,测得MN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3.0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M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上

B.该波的波长为18m

C.N的振动比波源Q滞后8.0s

D.N开始振动后,在9s内通过的路程为0.3m

E该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

(2)(10分)如图,一半径为R,高度也为R的圆柱形均匀透明体的底面中心处有一点光源S,在圆柱体的上表面有一点M,M离上表面中心O的距离d=

R,经过M点射出的光线其折射角为60°

(i)求透明体的折射率n;

(ii)从透明体上表面观察,若要看不到光源,可用不透明的黑纸覆盖上表面,求黑纸的最小面积Smin。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