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57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docx

与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

2019年和2018年陕西中考《考试说明》详细对比与解读

一、命题依据

2019年

2018年

变化解读

2019年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种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结合我省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际命制试题。

2018年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通知》,依据教育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参考……

1.2019年中考命题依据增加《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2.2019年我省中考命题依据主要有《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省三个版本(统编版、鲁人版、陕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二、考试范围

2019年

2018年

变化解读

1.《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部分内容。

2.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部内容。

3.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1.《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部分内容。

2.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1.依据的《课程标准》由实验稿变为2011年版;

2.课程内容不再以道德、法律和国情领域划分,而依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从“成长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划分。

3.明确指出统编八年级下册教材全部内容属于考查范围。

三、试卷结构

2019年内容比例

2018年内容比例

变化解读

(1)时事部分约占道德与法治试卷内容的10%。

(2)“成长中的我”部分约占道德与法治试卷内容的15%。

(3)“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约占道德与法治试卷内容的15%。

(4)“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约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60%。

(1)时事部分约占思想品德试卷内容的10%。

(2)道德教育部分约占思想品德试卷内容的15%。

(3)法律教育部分约占思想品德试卷内容的30%。

(4)国情教育部分约占思想品德试卷内容的60%。

1.由道德、法律和国情的划分变为“成长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划分,各板块对应的比例改为。

2.“我与国家和社会”占60%的比例,是中考的重中之重。

四、考试要求及内容

2019年

2018年

变化解读

1.遵照《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遵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体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精神

1.试题完全遵照《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验稿不再作为参照。

2.细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具体内容,即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

3.考试要求的细节中体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求。

4.新增加尊重教材,关照不同版本内容,体现公平性要求。

5.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设置选做题等方面没有变化。

2.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4.(试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体现试题的开放性

——

5.试题应联系社会生活,引导课堂教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试题的应用性和探究性。

试题应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体现应用性和探究性,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

6.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地域性、真实性,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和家乡的建设。

试题应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家乡的发展,背景材料应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真实性、时代性和地域性。

7.试题应尊重教材,关照不同版本内容,让使用不同版本的学生都能作答,体现公平性。

——

8.凡是在“考试内容”中使用“分辨”“理解”“分析”等行为动词,为理解层次。

凡是在“考试内容”中使用“分辨”“理解”“归纳”等行为动词,为理解层次。

五、具体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板块

主题

考试内容

成长中的我

自尊自强

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理解)

2.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运用)

3.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运用)

4.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

(识记)

5.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运用)

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

(理解)

7.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运用)

8.体会生命的价值。

(运用)

9.认识到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理解)

10.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运用)

11.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运用)

心中有法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识记)

2.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理解)

3.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识记)

4.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理解)

5.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识记)

6.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识记)

7.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运用)

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识记)

9.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识记)

10.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理解)

11.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运用)

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与沟通

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识记)

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运用)

3.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理解)

4.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运用)

5.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

6.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之间的真诚友谊。

(运用)

在集体中成长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理解)

2.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运用)

3.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运用)

4.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运用)

5.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运用)

6.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运用)

7.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理解)

8.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识记)

9.努力做诚实的人。

(运用)

10.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理解)

11.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运用)

12.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识记)

13.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运用)

14.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运用)

权利与义务

统编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内容。

(识记、理解、运用)

我与国家与社会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运用)

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运用)

3.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

(运用)

4.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运用)

5.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

(识记)

6.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运用)

7.懂得承担责任可能要付出代价。

(识记)

8.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识记)

9.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运用)

10.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理解)

11.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理解)

12.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

(运用)

13.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

(运用)

14.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运用)

15.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运用)

16.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运用)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识记)

2.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识记)

3.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运用)

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识记)

5.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识记)

6.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理解)

7.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理解)

8.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运用)

9.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九大确定的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识记)

10.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识记)

1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识记)

12.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识记)

13.知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识记)

14.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识记)

15.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运用)

16.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识记)

17.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运用)

1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识记)

19.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识记)

20.增强忧患意识。

(运用)

21.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

(理解)

22.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运用)

法律与秩序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识记)

2.增强宪法意识。

(运用)

3.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识记)

4.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运用)

5.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识记)

6.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运用)

7.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识记)

8.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运用)

9.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识记)

时事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识记)

@中考生:

你要的2019“两会”考点!

2019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正在火热进行中。

“两会”传递了哪些最新信息?

这些信息在中考中会怎么考?

热点2019全国“两会”

材料一:

2019全国“两会”2019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他们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从北京传往世界各地,全方位展现中国“两会”的精彩时刻。

1.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什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两会”备受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期待,说明了什么?

(1)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国际社会期待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4)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1.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哪些知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3)全国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等。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议案表明了什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

政协委员积极履职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交大会提案5360件,平时提案211件。

按照提高提案质量和提高提案办理质量要求,共立案4567件,交165家承办单位办理;截至2019年2月20日,99.2%已经办复。

经各方面努力,提案成果得到有效运用,为服务决策、

推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提交大会提案5360件。

这体现了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2.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提交提案、各方落实提案,回应民生诉求,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2)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3)有利于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民主决策。

(4)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5)有利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材料四:

“部长通道”“代表通道”观察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无疑是会场上“对接世界眼光、展现中国新布局”的一个窗口,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第一时间在此回应公众关切,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声音。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将首次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亮相。

3月5日,2019年两会首场“代表通道”开启,8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亮相,现场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用接地气的话语,讲述国家发展大计,讲述百姓脱贫故事。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国家综合实力,让人民收获更多幸福感。

1.全国“两会”开通“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回应公众关切,这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我国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③国家依法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④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等。

2.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首次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亮相有何意义?

(1)有利于回应人民群众热切关心的司法问题,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2)有利于增强司法透明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五: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民生相关内容解读

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

精准脱贫有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加强扶贫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社会帮扶,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1.2018年我国精准脱贫有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这说明了什么?

(1)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3.为什么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1)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

(2)教育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能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育能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造就幸福生活。

(4)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立6项专项附加扣除。

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

棚户区住房改造62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

4.我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等。

5.人民生活实现持续改善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为什么?

(1)根本途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原因: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有何意义?

(1)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有利于提高人们劳动、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

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近1400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出台一批改革创新举措。

京津莫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支持力度。

新增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1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农村公路30多万公里。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7.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我国正在实施哪些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8.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持续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说明了什么?

(1)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5)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