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62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docx

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中国和外国的节日习俗

ChineseandForeignFestivalCustom

AbstractFestivalcustomisaculturalfrom,solearningthecustomofadifferentcountryallowsustounderstandthecultureofthiscountry.

 

组长:

赵晓杰

组员:

李杰陈健聂娟

指导老师:

张秀香

经常有人会问: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会说:

语音是交流的工具,学习好外语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了解世界文化、风情奠定一定的基础。

人们在交流之前必须了解别国的文化,知己知彼。

因此,学习一门外语主要是学习其它文化。

广泛地说,文化包括交际习惯、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

而社会习俗通常在节日里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节日。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浓缩和精华,它把生活区隔成几个阶段,集中地展现各个阶段的含义。

在节日活动中,一般都保留该名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各民族之间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也不相同,但随着全球的一体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以及所谓的80后甚至90后的新潮和追求Fashion,西方的文化不知不觉地渗入到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中,中国人也开始过西方人的节日,甚至为他们的节日而疯狂。

通过中外节日两表的对比,可以发现它们直接的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是节日的来历①中国的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如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等;和节气与生产劳动有关,如重阳节、除夕、中秋节等。

②西方的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有关,许多都来自圣经故事。

其次是节庆方式①中国的节日庆祝方式繁多,随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主要的节庆方式有家人团聚、家庭聚餐、祭祀活动、大小型的群众娱乐活动。

②西方的节庆方式相对统一,主要以宗教祭祀活动为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团聚庆典活动。

通过对中西最隆重的节庆作一比较,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中国的除夕夜只是家人团聚,绝不会邀请外人,即使最知己的朋友也很知趣,不会在这一晚闯入别人的家宴,要拜年也得挨到正月初一,这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风俗,少说也得有几千年的历史。

西方的圣诞节可不一样,它的前一晚是平安夜,圣诞老人要在这一夜降临,给每个人带来礼物和美好的祝愿。

这一夜也和中国人一样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不同的是,这一年一次的节日,经常会邀请友人甚至外国朋友参加。

感恩节就等同于我国的春节,是全家团聚迎接新的一年的节日。

但两者都是合家团聚,充分体现亲情恩情的节日。

它们都是人们怀念祖先,感谢大地养育之恩的重大传统节日,但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欢庆的形式。

在春节之前,中国家庭都会做很多准备,清理房子,做专门的食物,红色的春联披挂在墙上,中国人相信春联的字会给他们带来健康、长寿和幸福。

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喜欢春节的秧歌和鞭炮。

但美国人在庆祝感恩节时,吃火鸡、观看电视里职业足球赛是感恩节中的代表性活动。

散步同样是假期的一个重要部分。

改革开放扩大了眼界,人们的社会交往愈来愈频繁,除了家庭还有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平安夜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了一个欢聚的场所,西洋风俗恰恰补充了中式风俗的不足,又怎能不受人们的欢迎?

近年来许多地方禁放烟花爆竹,本来还能惹人兴奋的烟花爆竹作为“陋习”离人们远去,这使得春节丧失了传统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庆色彩,只能在家中呆看春节联欢晚会、正月正晚会、文化部晚会……也许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行为,无形中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打了折扣。

最后谈谈怎样对待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

人们认为更应该过好自己的传统佳节,这是对自己民族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

在清明节去给先人扫扫墓;在中秋节和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赏月;在春节与家团聚,探望亲戚朋友……这才是应该做的。

西方文化要有选择性地、理性地接受,中西文化可以交融,但不能泛滥。

要保留传统文化,这是最重要的。

然后再去理解西方的文化,在他们的节日中理解他们的观念,汲取有用的精华。

最后达到中西文化合理的交融和保留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或许这才是要过这些节日所要达到的一个高度吧。

Festivalsandcelebrationsofallkindshavebeenheldeverywheresinceancienttimes.Mostancientfestivalswouldcelebratetheendofcoldweather,plantinginspringandharvestinautumn.Sometimescelebrationswouldbeheldafterhuntershadcaughtanimals.Atthattimepeoplewouldstarveiffoodwasdifficulttofind,especiallyduringthecoldwintermonths.Today’sfestivalshavemanyorigins,somereligious,someseasonal,andsomeforspecialpeopleorevents.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

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

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

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以下是对中外节日的简介

中国节日:

一。

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

“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

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

“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

〔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

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

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

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

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

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

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

辛弃疾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

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酒赋诗。

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

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

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

子推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

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

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专门考证过它。

元张养浩曲《中吕。

兼尧民歌。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

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

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

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

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

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

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

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

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

“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

“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

海外华人只是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

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

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

“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传说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

“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

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十。

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

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

佛说:

“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

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

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去接受食物。

”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

目连于是告禀佛说:

“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

”佛说:

“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

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乱窜”,而不知其究里。

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建迷信了。

十一。

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

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

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

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

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

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

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

到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

“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种恶鬼。

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

”在《荆楚岁时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

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

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

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执金枪龙旗。

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

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

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

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

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电影,诚是憾事。

 

外国节日:

1.犹太历七月的第一天;伊斯兰教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格列高利历(Gregoriancalendar),公历或阳历。

为纪念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PopeGregoryXIII)采用此历而命名的。

按阳历或公历,新年从1月1日(January1)开始。

在元旦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toseetheoldyearoutandthenewyearin)。

2.Wishes:

HappyNewYear.HappyNewYeartoyou.WishahappyNewYear.Thankyou,thesametoyou.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Celebrations由于文化和习俗的不同,各国人民庆祝元旦和新年的方式和形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尽管圣诞节才是最大的节日,新年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除夕之夜(NewYearsDay)晚会是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活动。

西方各国的人们都喜欢在欢快的乐曲和绚丽的光彩中喜气洋洋地度过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此时,化装晚会特别受欢迎。

来宾们把尊严和谨慎藏在面具之后,打扮得稀奇古怪。

大家无拘无束,尽情玩乐,与平日的行为大相径庭。

在英美两国,午夜钟声一响,参加晚会的人们还要手拉手高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著名的苏格兰民歌。

圣诞节(Christmas)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JesusChrist)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

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ChristmasDay)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

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Eve)。

1.JesusChristmas

基督宗教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

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娅而降生;他曾行过很多神迹,让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但是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基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唯一的救赎主,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位门徒,复活第40天后升天;还会于世界末日再度降临人间,拯救人类,审判世界。

被12使徒中的犹大叛卖并受难,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视为凶日。

2.Christmastree

圣诞树可以说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

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绿树(如衫、柏等),或用松柏树枝扎成一棵塔形圣诞树。

树上挂满了闪闪发光的金银纸片、用棉花制成的雪花和五颜六色的彩灯、蜡烛、玩具、礼物等装饰品。

树顶上还装有一颗大星,树上的彩灯或蜡烛象征耶稣是世界的光明,大星则代表耶稣降生后将三位东方贤人引到伯利恒的那颗星。

圣诞树的起源众说不一。

3.SantaClaus/FatherChristmas

圣诞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是圣人与神灵的结合体,是仁爱与慷慨的代名词。

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

他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着一条宽布带。

传说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驾着八只鹿拉的满载着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国来到各家,由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吊在壁炉和床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