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62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docx

图解MHDD超详细使用方法新增加解密破除谣言

要说哪款软件检测硬盘最好?

当然是MHDD啦~但是,坛里关于MHDD的使用方法都是来自网络...

本文章将为各位看客们说明MHDD的使用方法,写得不好还请各位担待啦,THX!

首先,要把硬盘接在电脑上。

IDE硬盘一定要将跳线设置成MASTER;SATA建议连接在接口号为奇数的接口(如SATA1,SATA3等)。

本次使用的是一枚东芝1.8英寸的硬盘,通过转接卡连接在电脑上,如图:

图片:

IMG_20130126_133427.jpg

图片:

IMG_20130126_133525.jpg

然后,打开电脑~(废话!

由于MHDD并不是通过BIOS对硬盘进行操作的,所以我们要让他在DOS环境下运行。

如果您有DOS工具箱的话可以让它在里面运行。

下面是进入MHDD的图:

图片:

IMG_20130126_133358.jpg

最上面那行为状态指示,就像指示灯一样,当有情况发生时,对应的指示就会亮起

最左面的数字是工作状态,2位,16进制,含义未知按照顺序:

ERR:

发生错误

INDX:

写入G表

CORR:

纠正

DREQ:

硬盘和计算机交换数据

DRSC:

硬盘自检通过

WRFT:

写入失败

DRDY:

硬盘就绪

BUSY:

硬盘忙

空格右侧是错误类型指示,当硬盘出现对应错误时,ERR和对应错误指示会亮起:

AMNF:

地址标记错误

T0NF:

0磁道错误

ABRT:

拒绝操作

IDNF:

扇区ID错误

UNCR:

校验错误

BBK:

坏扇区标记错误

最右侧数字是错误类型,2位,16进制,含义仍未知

中间的空格,不是白白放的。

当硬盘加锁时,上面会显示PWD;硬盘有容量剪切时,上面会显示HPA。

第二行显示的是当前设备的信息,从左到右依次是:

硬盘型号、LBA总数、当前操作LBA,第四个根据情况变化。

————————分割线————————

MHDD4.6共有以下命令(本顺序按照MHDD帮助的默认顺序排列):

EXIT:

退出

QUIT:

退出

HELP:

帮助

BATCH:

批处理

CLS:

清屏

SCREENSHOT:

截图

PORT:

选择端口

PCISCAN:

扫描PCI总线并保存

WAIT:

等待硬盘就绪

SCSIINFO:

显示SCSI设备信息

MAN:

命令帮助

ID:

获取简略设备信息

SCAN:

扫描

SWITCHMBR:

主引导记录(MBR)开关

HPA:

容量剪切

NHPA:

恢复初始容量

RHPA:

显示初始容量

RX:

读取磁盘缓存数据

RST:

重置设备

PWD:

设置设备密码

UNLOCK:

解锁设备

DISPWD:

解除密码

RPM:

转速测量

FF:

从文件写入磁盘

AAM:

自动噪音管理(AAM)设定

MAKEBAD:

制造坏道

RANDOMBAD:

随机制造坏道

INIT:

重置并重新测定容量

FDISK:

创建一个分区

SMART:

显示SMART信息或管理SMART系统

STOP:

关闭磁盘电机

I:

初始化设备

ERASE:

擦除

TOF:

从磁盘保存为文件

FASTERASE:

快速擦除

CLRMBR:

删除主引导记录(MBR)

CX:

测定平均寻道时间

EID:

获取完整磁盘信息

ATOF:

从磁盘保存为多个文件

MAKELOG:

创建日志

CONFIG:

配置设备

SETCDSPEED:

设置CD速度

UNITSIZE:

调整SCSI设备扇区大小

SCSIFORMAT:

格式化SCSI设备

您看到这可能会一头雾水:

这些都是什么啊?

别急,慢慢来~

先说几个常用命令:

PORT[快捷键:

Shift+F3]:

硬盘选择菜单,按下去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

IMG_20130126_144834.jpg

Primarycontroller是你的主IDE控制器,Secondarycontroller是你的副IDE控制器,PC-3000board是PC-3000卡(我可没有这么昂贵的设备),而SATA端口则会直接显示对应的端口号。

输入对应硬盘的编号(我的是3),即可对对应盘进行操作。

————————分割线————————

SCAN[快捷键:

F4]:

扫描硬盘。

输入后会弹出如下选项:

图片:

IMG_20130126_145805.jpg

StartLBA:

开始的LBA编号

EndLBA:

结束的LBA编号

Remap:

重映射

Timeout(sec):

超时时间

Spindownafterscan:

扫描结束后关闭电机

Looptest/repair:

循环测试/修复

EraseDelays*DESTRUCTIVE*:

删除超时的扇区

StartLBA和EndLBA是指定扫描范围的,如果坏块的位置已知,可以按照坏块的范围设置这两个值,节省时间,还不伤盘哦~

一般来说,对付少量坏道,打开Remap即可。

如果不能Remap的话,就需要打开erasedelays,不过打开它会破坏硬盘内的数据。

这两个就是将坏道加入传说中的G-list,只不过remap会指定备用区的扇区来替代不稳定的扇区,而erase不会指定。

Remap和Erase不能同时打开。

Timeout是指定超时时间,并用它来界定坏块,一般不需调整,默认值即可。

如果拉出去跑了一遍之后,坏道还在那里不走,那就需要打开looptest,让它反复修复以达到目的。

Spindownafterscan是在扫描之后关闭电机。

比如说,您看着MHDD一点一点的跑,耐不住寂寞了,去看会电视,那么,MHDD就会在扫描结束的时候关闭硬盘电机以达到保护硬盘的目的。

如果looptest开了,它也就无效了。

(废话!

设置好之后,按下F4开始扫描了。

这是开始扫描的图片:

图片:

IMG_20130126_151554.jpg

嘻嘻,忘了告诉各位了,这个盘是废的,扫描图花花绿绿的

花花绿绿的地方是扫描图,扫描图右面的数据代表这些含义:

AVG[xxxkb/s]:

平均扫描速度

ACT[xxxkb/s]:

当前扫描速度

灰块(<3ms,<10ms,<50ms)的是非常健康的扇区,延迟小,速度快绿块(<150ms)的是有些延迟的扇区,有些也没问题,不过太多了会影响读取速度

棕块(<500ms)的是延迟有些大的扇区,如果比较多,说明这个盘累了,不过能正常使用红块(>500ms)的是延迟扇区,这些随时可能变成坏块

下面的花花绿绿的块都是有问题的块,?

号的表示坏块,少的话重映射可以解决问题,多了就麻烦了,它还随时可能变成UNC,这个盘就杯具了,MHDD也没法解决问题,要想治好这样的盘就得用更猛的药(比如PC-3000)。

百分比有两个,左面的是指定的扫描的进度,右面是扫描的位置占全盘的百分比。

全盘扫描的话,两个百分比相同;若是指定扫描范围了,左面的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依然从0%到100%,右面的,你猜呢?

这里还有一个功能,如果按方向键的话,会在扫描进度间“行走”,上下是进退2.0%,左右是进退0.1%。

这有什么用呢?

如果发现了坏道,但是没有修复,这时就可以退回去一点,重新修复坏道。

如果想跳过坏道,就向前进一点。

很方便吧?

不想扫了的话,按下Esc可以终止。

————————分割线————————

ERASE:

擦除,用来抹除选定区域的数据,也是常说的低格。

输入后会出现如下选项:

图片:

IMG_20130126_153957.jpg

先输入开始的LBA编号,回车;空着就是默认了,0;

再输入结束的LBA编号,回车;空着也是默认了,最大值;

图片:

IMG_20130126_154004.jpg

确认吗?

想好了按Y

图片:

IMG_20130126_154015.jpg

看着MHDD一点一点的吞噬着数据吧~

图片:

IMG_20130126_154027.jpg

反悔了?

按Esc,不过已经擦除的地方可永远找不回来了~

*NOTE*如果修复总是失败,先低格一下也不失为好选择。

————————分割线————————

以上是经常应用的命令,其他命令详解会在近期更新。

MHDD使用说明第二期

手里没有SCSI硬盘,关于SCSI的事我也没办法为大家测试

EXIT/QUIT[快捷键Alt+X]:

退出MHDD。

我喜欢直接重启

HELP[快捷键F1]:

帮助菜单~一款没有帮助的软件是残疾软件。

BATCH[快捷键F5]:

批处理。

听名字就知道是干嘛的了

不过语法规则是MHDD的规则。

比如说,你要依次做这些事情:

1.切换到次IDE控制器;

2.擦除LBA为0~10000的扇区10次;

3.切换到主IDE控制器;

4进行寻道测试10秒;

5.扫描LBA为3000~20000的扇区,并开启重映射;

5.关闭硬盘主轴电机;

6.鸣叫5秒。

请看代码(我用的DOS工具编辑的):

图片:

IMG_20130127_121634.jpg

看不懂?

没关系,慢慢说~

首先,在批处理需要有一个“V1.1”,告诉MHDD这是它自己的批处理文件;

后面命令直接写即可。

如果想添加注释的话,在前面输入“;”(不含引号),后面输入注释的内容。

运行批处理中...

图片:

IMG_20130127_121711.jpg

图片:

IMG_20130127_121734.jpg

这些批处理文件中的全部命令:

HALT_ON:

发生错误终止工作

HALT_OFF:

发生错误继续工作

ENDSND_ON:

每条命令执行结束后发出提示音

ENDSND_OFF:

每条命令执行结束喽不发出提示音

ASK_ON:

执行每条命令前需要用户确认

ASK_OFF:

直接执行每条命令,无需确认

DEV_SELECT:

从菜单中选择设备

DEV_ID:

相当于执行“ID”命令

DEV_RESET:

相当于执行“RST”命令

DRV_STOP:

相当于执行“STOP”命令

SOUND

开启声音,声音频率为xHz

NOSOUND:

关闭声音

DRV_SCAN

相当于“SCAN”命令;

                        x是起始LBA,填入数字或是MIN;

                        y是终止LBA,填入数字或是MAX;

                        z是扫描模式,0=仅扫描,1=扫描+remap2=扫描+erase

DRV_PORT

切换端口,x为端口号(如次IDE控制器为3)

BEEP

鸣叫x秒

PAUSE

暂停x秒

REPEAT

重复下一条命令x次

DRV_SEEK

寻道测试x次

DRV_NHPA:

恢复硬盘初始容量

DRV_WAIT:

等待硬盘就绪

DRV_ERASE

擦除硬盘;

                    x是起始LBA,填入数字或是MIN;

                    y是终止LBA,填入数字或是MAX;

CLS:

清屏,看着闹心的话就输入它吧

SCREENSHOT[快捷键F10]:

截“图”,为什么加引号呢?

它保存的是文本格式,在LOG文件夹下。

PCISCAN:

保存PCI总线的信息,生成mhdd_pci.log

WAIT:

等待硬盘就绪。

当硬盘“忙”状态消失,MHDD会发出两声蜂鸣。

SCSIINFO[快捷键F9]:

显示SCSI设备信息。

MAN:

显示命令帮助。

比如,您想知道SCAN怎么用,输入“MANENSCAN”即可。

那个EN是什么呢?

它是帮助信息的语言,可选英语和俄语。

能看懂哪个看哪个吧~

图片:

IMG_20130127_123349.jpg

ID:

显示硬盘信息。

它会告诉你硬盘型号、LBA总数、BIOS地址,硬盘序列号、固件版本,总容量。

图片:

IMG_20130127_123554.jpg

SWITCHMBR:

主引导记录(MBR)开关。

各位都知道,MBR最后面有个标志为55AA,这条命令就是去掉这个标志或加上这个标志以达到开关MBR的目的。

白色字告诉你当前MBR状态,想好了输入Y更改它就行了,如图:

图片:

IMG_20130127_130051.jpg

HPA:

容量剪切;RHPA:

显示初始容量;RHPA:

显示初始容量。

下面先说HPA:

输入HPA后,它会问你临时剪切还是永久剪切,这里以永久剪切为例。

输入1(永久剪切),回车;

图片:

IMG_20130127_130636.jpg

输入最大的LBA,回车;这个LBA之后的扇区就会被剪掉;

想好了没?

想好了按下Y

图片:

IMG_20130127_130741.jpg

几秒钟,提示Done。

不过它也没说剪切过啊?

因为它需要断电之后才能生效。

重新连上电源,HPA出现了~

图片:

IMG_20130127_140838.jpg

如果想看硬盘的原始容量,只需输入RHPA就OK啦

图片:

IMG_20130127_141319.jpg

要是想恢复原始容量的话,输入RHPA,它会问问你想不想看看原来的LBA是多少,当然要按Y了

图片:

IMG_20130127_141426.jpg

然后,恢复原有容量吗?

那就恢复吧

图片:

IMG_20130127_141432.jpg

Done!

这个也是断电之后生效的哦~

图片:

IMG_20130127_141437.jpg

重新连接硬盘,HPA没了~

图片:

IMG_20130127_141639.jpg

RX:

读取磁盘缓存的数据,一般来说,我们是用不上的。

RST:

重置硬盘,就像按下硬盘的Reset键。

MHDD使用说明第三期

(1)

PWD:

为硬盘加ATA锁,使其无法使用。

UNLOCK:

将硬盘变为解锁状态,使其可以操作。

DISPWD:

解除硬盘密码。

UNLOCK和DISPWD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说,一个是临时解锁,一个是永久解锁。

比如,您为手机设了一个短信密码,这个过程就是PWD;而如果您想看短信的话,就得输入一次密码,这个过程就是UNLOCK;如果不想锁住短信,就得解除密码,这个过程就是DISPWD。

要想给硬盘加锁,需要这样:

首先,极少部分的老硬盘是不支持ATA锁的,按下Shift+F2[命令:

EID]可以看到Security下写着High,OFF,这就代表支持。

对于容量超过1G的硬盘都是支持的。

加锁,先输入PWD,回车;(废话!

然后,一行蓝色字TypeUSERpwdmax32sym(emptylineforcancel):

这里就是输入密码了,最多32个字符;输入的密码是明文状态的,不必输入第二次,千万要看好了再Enter,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解锁是非常闹心的:

图片:

IMG_20130206_122923.jpg

回车,就Done啦~你的硬盘被锁住了。

断电后生效。

图片:

IMG_20130206_123011.jpg

重新连接硬盘,这时它就被锁住了;扫描一下,满屏的ABRT,别想从它里面读取出任何东西:

图片:

IMG_20130206_123302.jpg

硬盘此时在BIOS里面还能认到,但是操作系统已经不认识它了。

要想解锁,也很简单:

输入UNLOCK,它会问你锁定的方式,1是主机(master)锁定,0是用户(user)锁定。

如果按1的话,输入正确的密码也没办法解锁,如图:

图片:

IMG_20130206_123833.jpg

为什么呢?

因为刚才是通过MHDD锁定的硬盘,选择主机锁定,就像是用正确的钥匙开错误的锁。

所以,要选0(user)解锁:

图片:

IMG_20130206_124105.jpg

输入正确的密码,回车,Done!

图片:

IMG_20130206_124112.jpg

这时你想对硬盘做什么都可以了。

扫描一下:

图片:

IMG_20130206_124229.jpg

没完...如果这时硬盘断电的话,它仍然会锁着。

要想用的话,就得解除密码。

注意!

如果不进行UNLOCK的话,这步是不会生效的。

输入UNLOCK,它仍然会问你锁定的方式。

当然啦,还是填0(user):

图片:

IMG_20130206_124514.jpg

输入正确的密码,Done!

图片:

IMG_20130206_124613.jpg

——————————2B的分割线————————————

RPM:

测定硬盘转速。

我手里的硬盘,无论新旧,它都测不出来转速。

FF:

从镜像写入磁盘,就像GHOST一样。

输入FF后,首先要输入源文件的名字(源文件要放在MHDD的根目录哦):

图片:

IMG_20130206_125313.jpg

输入想要写入的起始LBA和终止LBA,再想想,按下Y

图片:

IMG_20130206_125432.jpg

等着出Done吧~我的这块硬盘没有出现Done...

图片:

IMG_20130206_130039.jpg

图片:

IMG_20130206_130611.jpg

经鉴定,这块早已快要坏掉的TOSHIBAMK2004GAL硬盘终于承受不住我给它的压力而发出抱怨的敲盘声,而它,为这篇文章献身了,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最后看它一眼吧

图片:

IMG_20130206_132746.jpg

第三期将不会按时出炉,故改变计划,将第三期一部分内容移至第四期。

各位朋友们,对不起了!

MHDD使用说明第三期

(2)

抛开丧盘之痛,再为大家写几个...

AAM:

自动噪音管理(AAM)设定

现在不少硬盘都有自动噪音管理功能,可以指定硬盘工作模式为平衡、高性能、节能模式。

这次参与测试的是我的希捷U9(ST320413A)硬盘,我老机的系统盘。

输入AAM后,会出现这些:

图片:

IMG_20130206_133108.jpg

其中,按下D是关闭AAM,硬盘以默认模式工作;P是最大性能工作模式,但噪音会大;L是在噪音和性能之间取平衡点,并可以通过+/-微调(至今我还没碰到过能微调的),M是节能模式,但是要牺牲寻道性能。

设置的过程中,硬盘会随机寻道以发出噪音,您可以通过耳朵来感受噪音的程度来完成设置的过程。

按下回车保存设置。

MAKEBAD:

在硬盘指定位置刻意制造坏扇区。

这里用曾被我开膛的TOSHIBAMK2309MAT笔记本硬盘来测试(开膛帖子详见:

):

按进去MAKEBAD,要先确认一下: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硬盘被弄出坏道:

图片:

IMG_20130206_133615.jpg

输入制造坏道的起始LBA和结束LBA:

图片:

IMG_20130206_133627.jpg

真的要制造坏道吗?

想好了,三思再三思啊~

图片:

IMG_20130206_133642.jpg

没过一会,Done!

您的硬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坏道!

图片:

IMG_20130206_133707.jpg

扫描一下,果然坏掉了!

图片:

IMG_20130206_133804.jpg

RANDOMBAD:

在硬盘的随机位置刻意制造坏道。

再按进去,同样要先确认一下。

图片:

IMG_20130206_133818.jpg

然后,MHDD就在你的眼前,在硬盘上的任意位置制造坏道了~爽哉~如果觉得太过血腥,请按下ESC退出:

图片:

IMG_20130206_133826.jpg

Done!

你都干了些什么!

图片:

IMG_20130206_133841.jpg

******破除谣言:

MAKEBAD制造的坏道很难修复******

首先,用MAKEBAD在LBA为5000-5010区域制造坏道:

图片:

IMG_20130206_134242.jpg

制造完成,对LBA4000-6000的地方进行扫描,这里果然变成了坏道:

图片:

IMG_20130206_134429.jpg

扫描+Remap,再来一遍;都是蓝色块,应该修复了:

图片:

IMG_20130206_134750.jpg

再扫描,没事了!

图片:

IMG_20130206_134804.jpg

再次制造坏道,制造之后ERASE,坏道依然恢复正常。

图片:

IMG_20130206_143038.jpg

这里得出一个结论:

MAKEBAD制造的坏道是完全可以修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