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73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docx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2

2011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

导论

世界经济:

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或者说,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在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的概念是,应明确以下几点:

1.世界经济不是世界上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总和或机械合成,而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或结为一体。

2.世界经济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的变动和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3.不能将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等同,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其内涵有很大区别。

国际经济是指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世界经济是在国际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第一章

国际分工: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1.国际分工是不同国家因生产不同产品而在国际上形成的一种劳动交换关系。

2.国际分工是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的产物。

3.国际分工是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的。

两个条件:

1.各国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不过,自然条件不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2.由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性质:

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制约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

现存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作用:

1.国际分工作为社会分工的国际化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史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国际分工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专业化。

2.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分工,一开始就带有强制性和掠夺性。

在世界经济被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条件下,国际分工总是要成为国际资本用来控制和剥削其他国家的途径和工具。

形式:

1.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进行分类

(1)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

(2)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3)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

2.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的不同进行分类

(1)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2)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3.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进行分类

(1)“垂直型”国际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

狭义:

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广义:

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综合。

1.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概念

2.世界市场并非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

基本特征:

1.统一性2.竞争性3扩展性

基本运行机制:

1.国际价格机制2.关税率机制3.资本收益率机制4汇率机制5资源配置机制6传导机制

内容:

(1)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2)国际资本流通领域(3)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结构:

(1)国际商品市场

(2)国际资本市场(3)外汇市场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1)地位不对称

(2)决策权不对称

(3)后果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变现

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

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2.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3.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1.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2.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3.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四、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

2.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五、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

(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波动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共处的时代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主权互让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和反全球化运动

1、对发达国家的负面作用

2、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3、对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

第三章

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成。

科学革命:

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

技术革命:

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1.全面性与世界性

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第四章

含义:

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3)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全球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增长;

经济发展:

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优化。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会促进经济发展。

区别: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为宽泛,它不仅是指产出的增加和增长率的提高,而且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落后状况的逐渐转变或消失、低下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趋于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事业逐步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加快等。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

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发达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思路:

在维持其以往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主要措施:

1.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2.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3.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

2.发展中国家

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选择重点在经济发展兼顾环境保护的赶超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

碰到的难题:

一是如何提高经济发展能力;二是如何改变粗放型经济模式;三是如何兼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

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

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

构成:

(1)对外贸易总政策2)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政策3)国别或地区贸易政策

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奖入限出”。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追求本国、本民族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力

2)本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3)本国的经济状况

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6)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遵守国际规则

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历史上自由贸易最盛行的时期分两个阶段:

第一、19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带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主要表现:

(1)废除了谷物法

(2)废除了航海法(3)取消了特权公司(4)逐渐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商品数目,简化税法。

(5)与外国签订体现自由贸易精神的条约。

第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出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浪潮出现的原因:

(1)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2)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有力地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3)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4)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和迅速发展促进了资本再国际间的流动,加强了生产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等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5)国际分工的广泛和深入发展,分工形式的多样化,使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6)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它们也愿意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来扩大出口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1.关税大幅度降低

2.非关税壁垒逐渐减少

主要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2)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3)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传统贸易保护阶段:

1.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对象:

不仅是幼稚工业,还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贸易保护的目的:

不再是培养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保护措施:

不只限于关税,推行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不再是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特点:

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2.保护的措施日益多样化。

反补贴税,反倾销税,自愿限额协议,管理贸易

3.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

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4.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经济上:

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建立出口加工区等

法律上:

通过立法为扩大出口提供支持,以法律为武器强迫外国开放市场。

5.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贸易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和不断加强的原因

第一、主要工业国家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滞胀”的出现迫使这些国家放弃自由贸易而转向保护贸易

第二、出现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三、国际货币关系失调带来了巨大的贸易保护压力

第四、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相互抗衡

第五、政治上或外交上的需要

新贸易保护阶段: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起源、动机和目的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起源:

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以及在制成品出口中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针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实行严格的保护。

保护手段: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新贸易保护的动机和目的:

1)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在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框架下,发展中国家通过关税壁垒建立起本国产业保护的防线

2)战略性贸易政策:

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过关税和补贴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表现:

1.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等削弱对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丧失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通过设置动植物检疫标准,劳工标准等,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其动机与目的概括来说就是:

一方面:

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另一方面:

保护环境,改善劳工条件(劳动者的基本条件)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新贸易保护关注的焦点

(1)新贸易保护关注的焦点

1)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即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或战略性贸易政策,关注的焦点:

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

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

2)新贸易保护理论,即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关注的焦点:

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人本身。

其中保护就业论:

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力,保护环境论:

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

(2)新贸易保护实施的手段

1)在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框架下:

各国主要通过关税和数量限制等贸易政策实行进口限制

2)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框架下:

由于保护关注的焦点变化,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了限制,新贸易保护的手段发生了变化:

第一、以保护公平交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制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

第二、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为由,通过建立新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环境技术标准等削弱对方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由,通过建立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

(3)新贸易保护的方式

1)传统贸易保护框架下:

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税和数量限制等限制进口,建立国内产业保护的防线。

2)新贸易保护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一、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大出口。

第二、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纳入WTO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

第三、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到全面禁止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

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及其影响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

根源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保护,很难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达成一致。

第二、发达国家内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对本国优势产业实行自由贸易,并将其纳入WTO统一框架中,而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贸易保护。

第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关心的议题中产生的巨大差异,很难达成共识,影响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新贸易保护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而且渗透到国内社会经济制度。

4.新贸易保护手段与传统贸易保护手段、新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关系

(1)新贸易保护手段与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因为WTO对降低关税和取消数量限制上的限制,一般采用新贸易保护政策来降低平均关税水平,但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领域,仍然利用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较高的关税保护本国劣势产业,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的问题仍然很严重。

(2)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发展来看,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经常是交替进行;而在当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结构处于大的调整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自由贸易和新贸易保护同时进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GATT的宗旨是:

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

2.基本原则

(1)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又称非歧视原则、无差别待遇原则。

(2)关税减让原则。

(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4)透明度原则。

1.关贸总协定的积极作用

(1)作为国际贸易的“谈判场”,启动和推进了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场所,缓和和解决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

(3)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

(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

(7)通过第8轮多边贸易谈判,在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领域达成了诸多协议,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2.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

(1)从机构性质来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不具有法人地位,或者说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这就妨碍了其活动的正常运行,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使其管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2)从管辖范围来看,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过于狭窄。

(3)从贸易规则来看,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很不严格,存在许多漏洞。

(4)从争端解决机制来看,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5)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6)关贸总协定对中国及冷战时期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采取歧视态度。

WTO的宗旨和目标

1.宗旨:

(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2.目标:

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

1.管辖范围:

第一、有关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

第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及附件;

第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四、贸易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的谅解,即关于贸易争端解决的有关协议及程序;

第五、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即负责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是否与世贸组织相关协议、条款规定的权利义务相一致。

2.职能

第一、负责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管理和运作,促进世界贸易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所辖的不属于“一揽子”协议(即所有成员签署的协议)项下的诸边贸易协议(包括政府采购协议、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奶制品协议、牛肉协议等)的实施、管理和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为成员间有关贸易协议的后续谈判提供场所,为各成员就多边贸易关系进行谈判和贸易部长会议提供场所、谈判准备和框架草案;

第三、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

第四、运用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定期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所产生的影响;

第五、通过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等)的合作和政策协调,实现全球经济决策的更大一致性;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及培训。

WTO的运行机制

WTO的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

这些机制为WTO的运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组织保障。

1.WTO的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

(1)法律框架。

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及其四个附件组成。

(2)组织机构。

1)部长级会议与总理事会。

2)三个理事会。

3)各专门委员会。

4)工作组。

5)秘书处。

2.加入和退出机制

(1)便于WTO其他成员方有较充分的时间调整与退出方之间在WTO及其规则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2)防止退出方使用权宜之计,利用退出程序逃避其应承担的有关义务。

(3)为退出方重新考虑退出决定和撤回退出通知创造机会。

3.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1)决策机制:

WTO在进行决策时,主要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只有在无法协商一致时才通过投票表决决定;

(2)争端解决机制

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

包括磋商、专家组审理、上诉机构审理、决策的执行和监督等。

除基本程序外,在当事方自愿的基础上,也可采用仲裁、斡旋、调解和调停等方式解决争端;

(3)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是指WTO成员集体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定期进行的全面审议。

其目的:

是促使成员方提高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履行所作的承诺,更好地遵循WTO规则,从而有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平稳运行。

其作用:

第一、为WTO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以及评估国际贸易环境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场所和机会,有助于提高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

第二、接受审议的成员对其贸易政策进行解释和说明,有助于增进成员方的相互了解,减少或避免贸易争端。

第三、各成员参与审议和评估,可以为接受审议的成员在贸易政策制定和改进方面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有助于督促其履行作为WTO成员的义务。

1.WTO面临的挑战

(1)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

(2)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

(3)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

(4)如何有效地协调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

(5)进一步消除和规范国际贸易壁垒。

(6)WTO面临着最不发达国家被“边缘化”的倾向。

2.WTO的前景

WTO自其诞生的十多年来在实现其宗旨和履行其职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WTO将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通过促进WTO协议的执行和实施来推动各成员的贸易改革。

(2)通过提供谈判场所不断消除贸易障碍。

(3)提供并鼓励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成员间的贸易纠纷。

(4)推动提高各成员贸易体制和政策的透明度来降低交易成本。

(5)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6)WTO将进一步促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

(7)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七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4年7月,44国在美国新罕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