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98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docx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

内科护理学8-10章重点

风湿病临床特点:

1呈发作与缓解相交替的慢性病程2异质性3免疫学异常或生化异常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

1饮食:

鼓励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以维持正氮平衡满足组织修复的需要2皮肤护理:

除常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外应注意a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冲洗或擦洗忌用碱性肥皂b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指导病人外出时采取遮阳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裸露皮肤忌日光浴避免涂用各种化妆品或护肤品遵医嘱局部涂用药物性软膏如有感染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做好局部清创换药处理c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如染发剂等d比墨迹服用容易诱发风湿病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b5E2RGbCAP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20-40岁。

免疫异常体现在:

1、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形成2、致病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3、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

<蝶形红斑)是SLE最具特征性的皮肤改变。

各种皮疹多无明显瘙痒。

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p1EanqFDPw

强直性脊柱炎:

最早受累的关节是<骶髂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

RA关节表现侵犯小关节以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最常见:

1晨僵是突出的表现2痛与压痛是最早的症状3肿胀4畸形5功能障碍。

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提示本病处于活动期2类风湿血管炎3器官系统受累4其他DXDiTa9E3d

多发性肌炎突出的临床特征是:

对称性近侧肌群软弱无力,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为慢性渐进性

感染的表现形式:

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最常见)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急性时间短于3个月慢性大于3个月)5潜伏性感染RTCrpUDGiT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4感染后免疫

传染病的分期:

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5复发与再燃

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着、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2009年4月1日<接触、蓝色、飞沫<5um、粉色、空气>5um、黄色、共同媒介、生物媒介传播)3、人群易感性5PCzVD7HxA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2手套3面罩4隔离衣5隔离室6其他预防措施

2小时内报告的有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jLBHrnAILg

传染病发热<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1严密监测病情变化2采取有效降温措施一般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冰袋冷敷头部或大动脉走行处,可降低头部温度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对高热烦躁的病人用25-50%酒精擦浴对高热伴寒颤四肢肢端厥冷的病人采用32-35%的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适用于中毒性痢疾病人高热惊厥遵医嘱采用冬眠疗法或亚冬眠。

降温注意:

a冷敷时避免持续长时间冷敷同一部位防冻伤b注意周围循环情况如:

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禁用冷敷和酒精c全身发疹或有出血倾向禁忌酒精擦浴d应用药物降温注意不可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以免大汗导致虚脱e应用冬眠降温前先补充血容量用药过程避免搬动病人,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保持呼吸通畅3加强基础护理、高热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清新和流通4补充营养和水分5口腔皮肤护理xHAQX74J0X

皮疹形态:

斑丘疹。

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水痘风疹第一天、猩红热第二天、麻疹第4天、斑疹伤寒第5天、伤寒第6天、水痘集中在躯干呈向心性分布、麻疹和猩红热从颈部耳后开始自上而下遍及全身、麻疹首先出现特征性的粘膜斑LDAYtRyKfE

流感10-15年一次大流行2-3年小流行。

大流行的原因:

1潜伏期短2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易发生变异3以呼吸道空气飞沫为主要方式传播4感染后免疫力持续时间短且各型及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分型:

1单纯型2肺炎型3胃肠型4中毒型5非典型<轻型)Zzz6ZB2Ltk

SARS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其他传染源。

传播途径:

飞沫、接触、其他

出院标准:

1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天以上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3胸部影像学显示有明显吸收

乙肝:

传染源急慢性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慢性病人和HBSag携带者最主要的、HBeAg/HBVDNA阳性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

血液、生活密切接触、母婴传播)dvzfvkwMI1

丙型:

传播途径:

血液、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

各型肝炎病理生理:

1、黄疸:

原因a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入血窦b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c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d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2、肝性脑病3、出血、原因:

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b肝衰竭出现应激性溃疡c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dDIC导致凝血因子减少和血小板消耗4、腹水5、肝肾综合症rqyn14ZNXI

重型肝炎:

临床表现:

1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ummol/l2肝脏进行性缩小出现肝臭3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4迅速出现腹水中毒性鼓肠5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6肝肾综合征。

肝衰竭:

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慢性EmxvxOtOco

肝衰竭发生的诱因。

1病后未适当休息2并发各种感染3长期大量嗜酒或在病后嗜酒4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5合并妊娠SixE2yXPq5

淤胆型肝炎黄疸较深具有以下特点:

1三分离特征:

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轻,AL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2梗阻性特征:

在黄疸加深的同时伴全身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和胆固醇显著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6ewMyirQFL

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1用药前宣教2用药期间护理3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a发热反应一般最初3-5次发生以第一次注射后2-3小时发热最明显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可在睡前注射或在注射同时服用解热止痛药2胃肠道反应对症处理3脱发4肝功能损害5神经精神症状6血象改变若白细胞在3*109/l以上应坚持给予升白细胞药物低于3*109/l或血小板<50*109/l可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甚至停药kavU42VRUs

肾综合征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

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衰竭。

病理改变:

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和肾脏病变最明显、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潜伏期4-46天一般1-2周典型病例发热、出血和肾损害y6v3ALoS89

三痛:

眼眶、头痛腰痛皮肤三红:

颜面、颈部、胸部潮红黏膜三红:

眼结膜、软腭、咽部充血。

治疗三早一就:

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少尿期治疗原则:

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持续无尿2天或少尿3天,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或高血容量综合征,应尽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M2ub6vSTnP

护理:

1休息2病情观察3配合抢救:

输入液体量是否合适:

收缩压达90-100mmhg脉压>30mmhg心率≤100次/分,微循环障碍解除,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接近正常0YujCfmUCw

艾滋病:

AIDS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

分期:

1、急性感染期<1期)2、无症状感染期<2期)此时抗HIV阴性称为窗口期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3期)4艾滋病期(4期>eUts8ZQVRd

职业暴露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反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和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基础上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发生职业暴露尽早开始预防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暴露后第4、8、12周及6个月对艾滋病抗体进行检测sQsAEJkW5T

乙脑:

乙型脑炎病毒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叮咬。

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GMsIasNXkA

登革热:

登革病毒。

狂犬病:

狂犬病毒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筵、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

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1咬伤部位的神经血管分布丰富如头面部颈部及手部2咬伤程度严重伤口深大发病率高3伤口未及时清创4咬伤后未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5被咬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全程不超过6天。

0、3、7、14和30天注射每次2ml严重加至10针即当天至第六天每天一针然后10、14、30、90天各注射一针疫苗成人必须注射上臂三角肌,小儿注射大腿肌肉前外侧区。

TIrRGchYzg

伤寒:

伤寒杆菌典型临床表现:

四期1初期2极期<发热、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重脉>神经系统与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其它白细胞减少3缓解期4恢复期。

病理改变:

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病人和带菌者传染源、以发病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消化道传播,摄入10五次方以上才能引起发病,胃酸PH低于2伤寒杆菌立即杀灭,血培养最常用的确诊方法。

肥达氏实验:

伤寒抗体病后1周左右出现。

O抗体效价1:

80及H抗体效价在1:

160或以上时确定阳性。

7EqZcWLZNX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首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对病人和带菌者执行接触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5天或间隔5-7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解除隔离lzq7IGf02E

并发症:

肠出血治疗<禁食,绝对卧床休息,注射镇静剂及止血剂。

大出血酌情多次输新鲜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考虑手术处理)、肠穿孔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加用对肠道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以加强腹膜炎的控制视病人具体情况尽快手术治疗>、其它并发症zvpgeqJ1hk

肠出血肠穿孔的护理:

出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必要时给镇静剂出血时禁食遵医嘱静脉输液给予止血药物应严禁灌肠治疗肠穿孔时给予胃肠减压并积极准备手术治疗NrpoJac3v1

细菌性食物中毒:

潜伏期金黄色葡萄球菌1-6小时,副溶血弧菌6-12小时,大肠杆菌2-20小时沙门菌4-24小时。

中毒性菌痢: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多见、脑型<呼吸衰竭型)最严重,混合型。

1nowfTG4KI

腹泻饮食: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fjnFLDa5Zo

霍乱主要病理变化:

严重脱水典型泻吐物M泔水样。

临床分期:

1泻吐期2脱水期<脱水、周围循环衰竭、肌肉痉挛<低血钠)、低钾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或反应期tfnNhnE6e5

治疗原则:

严格隔离、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

待症状消失后6天、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如阴性可解除隔离。

静脉补液:

应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正酸中毒,注意补钾。

口服补液盐:

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加水1000ml。

用量为最初6小时,成人750ml/h小儿250ml/h以后每6小时口服量为前6小时泻吐量的1.5倍。

HbmVN777sL

低钾综合征:

临床表现:

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电图QT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出现U波V7l4jRB8Hs

布氏菌病:

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83lcPA59W9

WHO推荐联合应用利福平和多西环素作为首选。

疼痛局部用5-10%硫酸镁热敷每天2-3次

鼠疫:

鼠疫杆菌,内毒素。

传播途径:

经鼠蚤、皮肤、呼吸道飞沫。

腺鼠疫最常见。

腺鼠疫淋巴结切忌挤压导致败血症。

15小时内应用有效抗生素mZkklkzaaP

流脑:

抗休克治疗有效的指征:

病人面色转红发绀消失肢端转暖血压渐上升提示组织灌注良好收缩压维持在80mmhg以上脉压>30mmhg脉搏<100次/分且充盈有力尿量>30ml/h表示肾血液灌注良好。

AVktR43bpw

流脑: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以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ORjBnOwcEd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飞沫隔离。

空气不流通处2m以内的接触者均有被感染的危险。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是否发病却绝于细菌数量、毒力和机体防御功能。

分为普通型<最常见、分期:

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暴发休克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暴发脑膜脑炎性2MiJTy0dTT

脑脊液检查:

白细胞升高超过10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减少。

治疗应早期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又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青霉素G、头孢菌素、氯霉素潜在并发症:

惊厥、脑疝、呼吸衰竭gIiSpiue7A

钩端螺旋体病:

鼠类和猪传染源。

传播途径:

水、直接接触、食物

早期<钩端败血症期)三个症状:

1发热2肌肉酸痛3乏力三个体征:

结膜充血2腓肠肌压痛3浅表淋巴结肿大压痛。

青霉素首选uEh0U1Yfmh

郝氏反应:

部分病人接受青霉素首剂注射后30分钟至4小时<15分钟-6小时——突然出现畏寒寒颤体温骤升持续约30分钟-2小时继之出冷汗体温骤降至正常或以下严重出现低血压休克厥冷或发生超高热42°或以上伴神志不清抽搐呼吸心跳停止。

因为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加重。

处理立即使用镇静剂激素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适量输液纠正酸中毒强心抗休克和使用呼吸兴奋剂IAg9qLsgBX

疟疾:

间日疟原虫、三日、恶性<脑型、超高热、厥冷、胃肠型)、卵形疟原虫。

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

疟原虫在肝细胞与红细胞内增值不引起症状,疟原虫在人体内增殖引起强烈的吞噬反应以致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显著增生表现肝脾大周围单核细胞增多。

间日和卵形疟潜伏期13-15天亦可长达6个月以上,三日为24-30天,恶性7-12天。

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汗出。

WwghWvVhPE

特殊类型:

输血疟疾<输血后7-10天,无肝内迟发型子孢子、治疗后不复发)、婴幼儿疟疾

并发症:

黑尿热<恶性疟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急起寒战高热腰疼恶心呕吐肝脾迅速增大进行性贫血黄疸尿量骤减排酱油色尿严重发生急性肾衰asfpsfpi4k

<氯喹)对红细胞内裂殖体迅速杀灭是<首选药),<伯氨喹)能杀灭配子体和红外期的迟发型子孢子<有病因预防和防止复发)的作用ooeyYZTjj1

黑尿热护理1病情观察急起寒战高热腰疼恶心呕吐肝脾迅速增大进行性贫血黄疸尿量骤减排酱油色尿观察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红蛋白血红细胞监测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贫血2对症处理:

a立即停用奎宁、伯氨喹等诱发溶血反应导致黑尿热的药物仍有疟原虫可改用青蒿素、氯喹,乙胺嘧啶b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诱发心衰c吸氧d遵医嘱应用氢化可的松5%碳酸氢钠等药物以减轻溶血和肾损害e贫血严重者可遵医嘱少量输新鲜全血。

BkeGuInkxI

阿M巴病:

结肠内包括肠阿M巴病和肠外阿M巴病<主要为阿M巴肝脓肿巧克力酱样0典型表现:

腹痛腹泻排暗红色腥臭味的粪便。

潜在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肠梗阻PgdO0sRlMo

粪便标本采集注意:

1由于滋养体易于在黏液脓血部分因而宜采取新鲜脓血便送检提高阳性率2低温尿液消毒液可使滋养体失去活力而影响检查结果且阿M巴滋养体排出体外2小时即死亡因此容器应清洁不应混入尿液消毒液注意保温立即送检气温低便盆先用温水冲洗3若服用油类钡剂应在停药3天后留取3cdXwckm15

血吸虫病造成传播的:

1带虫卵的粪便入水2钉螺的存在3易感者接触疫水.

结肠病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

中枢神经由脑和脊髓。

脑分大、小、间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

脑干是生命中枢。

病变的特点:

1交叉性瘫痪2意识障碍3去大脑强直4定位体征

定位诊断:

末梢型、节段型、传导束型、交叉型、皮质型感觉障碍

浅感觉:

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

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

定位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h8c52WOngM

运动障碍:

瘫痪、不随意运动<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扭转痉挛、偏身投掷)、共济失调<小脑性、大脑性、脊髓性)。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自理、交流、家务活动v4bdyGious

早期康复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进行,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J0bm4qMpJ9

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卡马西平)。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典型的脑脊液改变细胞数正常,蛋白质明显增高

脊髓:

由内向外软膜、蛛网膜、硬模。

急性脊髓炎首发症状是双下肢麻木无力

脑血管疾病不可干预因素:

年龄、性别、性格、种族、遗传等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发生率约增加1倍XVauA9grYP

可干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少、高盐饮食、超重、感染等。

高血压是各类型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bR9C6TJscw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和基本的病因

治疗时间窗:

脑梗死后最有效治疗时间:

1再灌注时间窗:

发病后3-4小时以内,最多不超过6小时进展性卒中可以相应延长,2神经细胞保护时间窗:

指在时间窗内应用神经保护药物可防止或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可以延长至发病数小时后,甚至数日zlpN9LBDdtrd

脑血栓形成治疗遵循:

超早期、个体化、整体化的原则

脑血栓形成:

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发病6小时内2调整血压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及平均动脉压>130mmhg)不予应用降压药物3防治脑水肿4控制血糖<当血糖>11.1mmol应立即予普通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于8.3mmol/l以下,当血糖<2.8mmol/l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静注5抗血小板聚集未行溶栓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不主张溶栓后24小时内应用6抗凝治疗7脑保护治疗DJ8T7nHuGT

8高压氧舱治疗<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机制a提高血氧供应增加有效弥散距离促进侧枝循环形成b在高压氧状态中正常脑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反盗血现象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液灌注c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能量产生增多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9中医中药治疗10外科或介入治疗11早期康复治疗QF81D7bvUA

脑血栓形成:

饮食护理:

1体位选择床头摇起30°2食物选择应符合:

柔软密度与性状均一不易松散有一定粘度能够变形利于顺利通过口腔和咽部不易黏在黏膜上3吞咽方法的选择:

空吞咽和吞咽食物交替进行,侧方吞咽,吞咽时头侧向健侧肩部防止食物残留在患侧梨状隐窝内4对不能吞咽的应予鼻饲饮食4B7a9QFw9h

脑栓塞:

栓子分为:

1、心源性最常见、<1心房颤动最常见2心脏瓣膜病3感染性心内膜炎4心肌梗死5二尖瓣脱垂)2非心源性<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栓塞2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癌栓塞、感染性栓塞)ix6iFA8xoX

脑栓塞引起脑组织坏死分为:

缺血性、

出血性和混合性

感染性栓塞:

禁行溶栓或抗凝防止扩散。

空气栓塞:

取头低左侧卧位进行高压氧治疗

脑出血:

最常见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壳核出血)最常见出现wt6qbkCyDE

三偏征对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脑干出血最常见脑桥出血症状突发头疼呕吐、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大量出血>5ml立即昏迷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脑叶出血以顶叶多见其次是颞叶枕叶额叶头颅CT确诊脑出血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当血压≥200/110mmhg时采取降压措施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收缩压在180-200mmhg或舒张压在100-110mmhg暂不用降压药、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外科治疗:

壳核出血>30ml小脑或丘脑出血>1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内科治疗无效者、手术在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

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头部15-30°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Kp5zH46zRk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病因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其他。

并发症、:

再出血、脑血管痉和脑积水。

头颅CT确诊Yl4HdOAA6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饮酒过量既往有动脉瘤破裂史动脉瘤体积较大多发性动脉瘤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临床特征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

病理改变: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首发症状是震颤

表现1静止性震颤2肌强直3运动迟缓4姿势步态异常5其他抗胆碱能药物安坦

饮食: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质

肝豆状核变性:

低铜饮食,减少铜的吸收和增加铜的排泄

癫痫发作分类:

1部分性发作a单纯部分性、无意识障碍b复杂部分性、有意识障啊c部分性继发全身发作、部分性发作起始发展为全面性发作2全面性发作a失神发作、典型和不典型失神发作b强直性发作c阵挛性发作d强直阵挛性发作e肌阵挛发作f失张力发作3不能分类发作。

ch4PJx4BlI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发作前可有瞬间疲乏麻木恐惧或无意识动作等先兆表现、其后发作过程分3期1强直期2阵挛期3发作后期、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和瞳孔渐至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清醒qd3YfhxCzo

癫痫药物治疗原则:

1确定是否用药半年内发作2次以上者一经诊断即应用药,首次发作或半年发作一次者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和不治疗的后果酌情选用或不用药2尽可能单一用药3小剂量开始4正确选择药物5长期规律服药E836L11DO5

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

首选药物B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包括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注射新斯的明症状加重)、反拗危象<注射新斯的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

抗胆碱酯酶药物是治疗的基本药物S42ehLvE3M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常见发作期血钾低于3.5mmol/l

腰椎穿刺术:

正常颅内压80-180mmH2O,超过200mmH2O,为颅内压升高,低于80mmH2O为低颅压。

脑脊液压力显著高于正常<超过300mmH2O)则一般不放脑脊液防止发生脑疝501nNvZFis

术前指导病人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15-30分钟。

腰椎穿刺术术后护理:

1指导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不可抬高头部但可适当转动身体、2观察有无头痛腰背痛脑疝及感染等穿刺后并发症穿刺后头痛最常见多发生在穿刺后1-7天可能为脑脊液放出较多或持续CSF外漏所致颅内压降低应指导多进饮料多饮水延长卧床休息时间至24小时遵医嘱静滴生理盐水等3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渗血24小时内不宜淋浴jW1viftGw9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