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41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docx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

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

 障碍的诸多内容中,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和心身疾病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神经症

一、抑郁症:

症状与表现:

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幻觉、妄想以及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精神特征。

生活能力未受到严重影响。

辅导要点:

(1)支持性疗法。

(2)重建自我概念法。

A、不断对自己说:

“我行”,尽量设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情节甚至做个“白日梦”,使自己的心理松弛、舒展,或者与自我的抑郁、烦恼、消极心理对抗,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

B、正确地对待自己,建立自爱心及自信心,找点快乐,给自己一点欢乐与兴趣,这就是战胜自我,战胜抑郁的前奏。

(二)恐怖症

症状与表现:

恐怖症是指病人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表现,难以自控。

当面临所恐惧的物体或处境时,出现显著的焦虑。

根据恐怖的对象不同,可分为社交恐怖症、物体恐怖症、疾病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动物恐怖症等。

社交恐怖表现为:

患者对自己在公共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感到焦虑;不能正视别人的视线,否则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致使谈话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并且对此惶恐不安。

别人丢了东西,议论起来,也会脸红,全身哆嗦,晚上失眠;回避与人接触,厌恶一切与人交往的活

·327·

动。

动物恐怖表现为:

对某一类动物的恐怖。

对特异处境的恐怖:

如高处、黑暗、幽闭、学校。

疾病恐怖的表现:

如对癌症、梅毒、结核、心脏病等疾病的恐怖。

辅导要点:

一般而言,恐怖症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常见的原因就是源于人们的习得性恐惧体验。

习得性恐惧体验实际上与人们的创伤性经历和体验有关。

当人们在生活的某一阶段有过受伤害的体验后,他就极易对之形成恐惧感。

例如,经历过火车失事的人害怕火车、铁轨;溺过水的人怕游泳。

假如以后可以避免创伤经历的再现,恐惧就可能消失或被隐蔽起来。

但如果个体受到新的精神创伤侵袭时,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以致形成恐怖症。

恐怖症的表现是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害怕,但恐怖症本身并不可怕,若采用适宜的方法,患者完全可以摘下“恐怖症”的帽子。

1.满灌疗法。

这种方法尤其对具体恐怖症的疗效非常显著。

但要注意的是,施行此法短时间内会在精神上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因而,患者独自施行有困难,应该有专人帮助,助手应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例如,可用满灌疗法治疗黑暗恐怖症。

即患者和助手一起来到令患者最惧怕的黑暗处,开始的时候,患者一定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但若在黑暗处能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所害怕的黑暗没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伤害,那么这种恐惧就能减轻。

如果助手此时谈一些有趣的话题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也是治疗恐怖症的有效方法。

它和满灌疗法让患者直接接触到恐惧物不同,采取的是逐级减轻恐怖症状的方式。

具体治疗方法是先列出能引起恐惧感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

此法的第一个阶段是想象训练阶段;第二阶段是真实训练阶段,每阶段都分不同的等级,由弱到强进行训练。

例如,对异性恐怖症患者,可如此制订分级量表。

第一阶段:

第一步:

想象与对方打招呼;

第二步:

想象与对方握手致意;

第三步:

想象与对方一般交谈;

·328·

第四步:

想象与对方深人交谈。

第二阶段:

第一步:

远远注视异性;

第二步:

点头向异性致意;

第三步:

点头并动用简单语言打招呼;

第四步:

有同性陪同与异性交谈;

第五步:

单独一般交谈。

值得注意的是训练时,必须同时进行放松,要在基本上不感到恐惧时,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3.自我精神分析法。

首先,探究童年创伤性事件。

方法很简单,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努力回忆童年的经历。

而这些经历,最好是和你遇到的问题有关的。

如你对黑暗有恐怖感,就试图回忆幼年时是否由于黑暗受到什么伤害或创伤。

其次,要分析恐怖症中所隐藏的义蕴。

如有的人特别怕伞,虽然害怕,他却说不出原因来,后来经过精神分析发现,他童年时有一次撑伞时单面爬出一条蛇,这个事件令他十分惊恐。

久而久之,此事慢慢地被遗忘了,实际上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了。

通过精神分析,他回忆出自己压抑的痛苦经历,病症很快就好了。

一、强迫症

症状与表现:

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

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强迫症状。

1.强迫观念:

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2.强迫情绪:

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29·

3.强迫意向:

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强迫动作:

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辅导要点:

不论是强迫观念,还是强迫意向,或者是强迫行为,它们同属于强迫症,虽然它们的表现有轻有重,不尽相同,但是,其产生的原因却是相近的。

强迫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一般地说与患者的强迫人格及一些社会因素有关。

不过具体到强迫症患者个人则各有不同。

有些人是在强迫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强迫症状的。

这些人心理上总是要使自身或周围环境保持某种固定的模式,他们注重细节,力求准确,总有“不完善”或“不安全”或“难以确定”的感觉。

当其进人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在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强迫症状的出现。

有些人是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学习过分繁重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都可造成长期的思想紧张,使情绪焦虑不安,逐渐出现一些强迫症状。

另外,亲人死亡,突然的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意想不到的情感突变,巨大的财产损失等均可带来思想上的沉重打击,导致心理失衡,感到紧张、痛苦、焦虑及恐惧,惟恐祸不单行,因而反复思考和检点自己的言行或安全措施,逐渐的,一些强迫症状便油然而生了。

强迫症是令人苦恼的。

对强迫观念者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思考一些毫无用处的问题,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时间和生命。

1.思维停顿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用某种强力性信号禁止强迫性观念的出现,最简单的做法便是对着不听使唤的大脑猛喝一声“停”。

第一阶段是患者请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做助手喊“停”。

当助手说“开始”后,患者便一心一意地进行通常的强迫思维,出现想法时便抬食指示意,助手便说一句“停!

”并用木条击桌,接着要求患者也大喊一声“停”,重复20次。

第二阶段做法和上一阶段相似,所不同的是助手说“停”后,不用

·330·

木条击桌,患者跟着喊“停”(也进行20次)。

第三阶段做法也和第一阶段类似,但患者出现强迫思维时,助手即不喊“停”,也不敲桌,只是要求患者随着想象喊“停”,同样20次。

第四阶段,患者进行自我思维停顿法。

患者努力想象听到自己对自己高喊“停”。

患者独自一人不断练习,直到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停”的高喊声。

2.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是让患者直接暴露在感到焦虑的现实情景中,冲击他唤起的焦虑,并以此矫正不良认知或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实施这种方法时应知道,焦虑与害怕都有一个发生、高峰、减弱的过程。

如果第一次坚持住了,那么症状以后就会逐渐减轻。

凡是强迫症患者,都显得烦躁不安,缺乏耐心,性情急躁,时常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担忧,害怕自己做出不利自身和他人的事来。

这种焦虑和紧张,大都发生在一种强迫观念、意向或行为之前,越是临近,则越紧张,真正当强迫状态产生之后,这种焦虑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另外,当一些强迫观念、意向或行为出现前或出现时,许多强迫症患者感到很恐惧,他们可能表现出心惊胆颤,手足冰凉。

患者的害怕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他们总是想抵制对己不利的想法和行为,总是试图避免它们出现,而这种想法和行为大都很顽固,所以他们就十分害怕自己无力防止自己痛苦的想法和行为出现,于是他们成天就在这种害怕和担忧中浸泡着,挣扎着。

其二,当强迫观念或意向出现时,若与患者的人生观、世界观相反,或与伤害和被伤害相联系时,这种恐惧感就更严重。

强迫症好比是一棵树,患者体验和表现出的众多症状是枝叶,患者的“怕”是主干,患者的个性缺陷则是深深的树根。

从个性方面看,强迫症患者往往表现出主观任性、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迟疑畏缩、过于谨慎、过于多虑等人格特点,他们的情绪体验往往倾向内部,老是从自己的内心体验中寻找答案,而不愿太多的观察事实,凡遇到困难和问题,就趋向于自我解决。

自卑也是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普遍存在的。

他们老是在内心深处或口头上重复着这样一个观念:

我不行。

而且他们会在多个方面,如学习、外貌等,体验到羞怯、消沉、沮丧和失意。

正是这些个性缺陷,埋下了强迫大树的深根。

‘‘怕”则是强迫症向上生长的树干,强迫症患者有一种期待性恐惧,他们有一种抵制有害性

·331·

行为想法的内心冲动,老是害怕有一些不利于自身的事件发生。

这种种的“怕”,更加速了强迫症的生成。

强迫症这棵大树给多少人带来了苦恼,若除去它必须摧其干毁其根,其根非一朝一夕生成,改变也难,那么摧毁“怕”这一树干或许是个好方法,而对于强迫意向来说,满灌疗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个“怕”字。

二、焦虑症

症状与表现: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着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焦虑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

焦虑症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两种类型。

第一节急性焦虑发作:

又称惊恐症,起病突然,病人突感不明原因的惊慌、恐惧、紧张不安,濒死感、窒息感、失去自控感、不真实感或大祸临头感,并伴有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压迫感、喉部堵塞感、头晕或失衡感、手脚发麻或肢体异常感、阵阵发冷发热之感、出汗、晕厥、颤抖或晃动。

第二节广泛性焦虑症:

精神性焦虑,如无明确对象的游移不定的广泛性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经常提心吊胆、烦躁不安的预感,处于高度的警觉状态,容易激怒;躯体性焦虑,包括运动性紧张和交感功能亢进。

另外,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心血管系统症状均属焦虑症最常见的症状之列,如心悸、心慌、胸闷、面部苍白或充血等。

辅导要点:

焦虑症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它不同于人们的正常焦虑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认为自己处在很紧要或危险的情境中时,就很容易产生焦虑。

有时一些情境虽已过去,如突遇危险,当时来不及反应,但过后还能出现焦虑状态,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后怕”就是这种短暂性焦虑反应,但是如果焦虑能自行控制或有意识控制,不伴随其它异常心理活动和相应的躯体变化,就属于正常焦虑。

但是有些人却常处于说不出原由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时常莫名其妙地焦虑不安,这就可能是患了焦虑症了。

·332·

有些过分关注自我的人,同时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待,他们易产生忧虑期望,继而易生成焦虑症。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焦虑反应,这是因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可能造成人心理上的挫折和冲突。

人们大都会有些不愉快的体验,但如果引发冲突和挫折的事物或环境是预先估计到了的,除了不愉快以外,不至于产生太强烈的情绪反应,但如果某些事物即将来临而人们又无法预期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无法拟订有效的应对措施。

对学生而言,这种情况最大莫过于对考试结果的期待了,在这种惶惑紧张担忧的情况下,就容易促发焦虑。

当交出自己的答卷后,便怀着一种“不知底”的期待,等待事情的发生,而正是由于不知底细,就显得忧心忡忡,紧张不安、倘若被期待的事在人的心理上被认为是重要的,那么就容易在这种状态期待下产生焦虑。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对自己的期待不一致,即对自己期望过高更是引发焦虑的导火索。

焦虑症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便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用僵化的教条封锁起来,他们很少体会“此时此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情感,仅陷入了过去的痛苦与对未来的虚无缥缈的期待中。

正是这种过高的期待与忧虑期待一起加速了焦虑症的生成。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紧密相关,因此,在治疗焦虑症时必须以这种焦虑情绪为突破口,其宗旨便是:

放松、放松、放松。

1.默想对抗法。

这是利用人的意识和轻松的场面调节焦虑情绪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些体验:

当心情烦躁时,看看宁静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情绪会平静得多。

默想对抗法首先要求患者采取卧或坐姿,然后闭目,调整呼吸,放松肢体,继之开始默想:

“……自己正坐在一个宁静的湖畔,周围山清水秀,林间偶尔看见小鸟在枝头跳跃,那湖水真静,静得不起一丝波纹。

现在,我往湖里扔了一颗小石子,湖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一圈,二圈,三圈……它们慢慢地推向彼岸,消失在岸边的水草丛中,多么宁静的环境,清新的气氛,冷调的色彩,也可依据个体的生活体验,选择那些让人平静和愉悦的情景。

2.松弛疗法:

松弛疗法具有较好的抗焦虑效果。

当人进入松弛状态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头脑清醒。

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

常用的松弛疗法是渐进性肌肉放

·333·

松训练。

(五)疑病症

症状与表现:

疑病症主要特征是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

病人整个心神被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所占据。

临床症状的内容为:

疑病性烦恼,如对健康过分注意;疑病性不适;感觉过敏;疑病观念。

疑病症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

1.对自身健康毫无根据的先占观念,叙述身体的某部有特殊的不适感、疼痛或异常感觉。

2.认为自身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某种异物侵人身体,病人终日为之忧虑、恐惧,四处觅医,然而最终常是医药无效。

辅导要点:

疑病症与疑病倾向不同,疑病倾向在生活中是较常见的,每个人在生重病时都会有一些疑病倾向,即将简单的疾病归类为严重的病症,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的疑神疑鬼,但这种倾向算不得疑病症。

疑病症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持久而顽固的情绪,这种情绪已是一种超离常态的怀疑。

疑病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未能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疑病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很多疑病症患者有强迫症倾向,尤其是那种固执、死板、谨小慎微的患者。

另外,患者还有较强的自恋倾向、孤僻、内向,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而对自己的身体却过分关注,表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色彩。

再者,这些人常夸大正常的感觉,对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做出不正确的解释,他们习惯以具体概念代替情绪或主观体验进行思维和感知。

除了人格缺陷,一些其他因素也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诱因。

处于学校阶段的学生,较易出现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病状,如心悸、潮热等。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变化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就会诱发这种疾病。

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如对手淫危害的过分夸张,以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等都能

·334·

促使疑病观念的产生。

此外,也有的疑病症状产生于长期的过度紧张、疲劳或受挫之后,甚至有些环境变迁,如离别;生理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等,也可成为诱发此病的原因。

1.对抗疗法。

可采用系统脱敏的程序进行。

如你怀疑自己是心脏病,而医生又诊断不出毛病,这便是明显的疑病症了。

你可以依此法进行。

第一天早晨到操场上慢跑400米,如果心脏出现不适感,则改为散步,并进行深呼吸放松,但一定要坚持跑(或走)完400米。

第二天将距离增到450米,跑完全程体会一下心脏的感觉,如果出现不适,仍用深呼吸进行放松。

如此一步步坚持下去,如果你能坚持跑到1500米,那么这便可证实心脏功能没有问题。

而事实上,长跑锻炼也确实有益于心脏的健康。

如果你怀疑自己得的是其他疾病也可采用类似的形式来检验一下自己,让疑病症状不攻自破。

2.支持疗法。

由于疑病症患者以一种象征性的手法寻求他人的关怀与支持。

所以作为疑病症患者,应该努力以更积极的方式去寻求支持。

作为患者的家长也应注意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强化。

疑病患者还应接受权威的暗示指导。

当你在某一方面怀疑自己有病时,可以想办法找一个有名望的医学界权威来诊治。

在诊治过程中,应请求医生对此病症详细介绍,并做权威性诊断。

一般说来,对于较轻的疑病症患者,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六)学校恐怖症

症状与表现:

是恐怖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表现为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如果强迫他去学校,就会使其焦虑加重,或发生饮食和睡眠障碍,或出现心神不定、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

此时若同意其不去上学,则症状马上得以缓解。

多见于6一14岁的小学生,有三个发病的高峰年龄,即5一7岁,11岁和14岁。

辅导要点:

1.寻找病因。

导致儿童出现学校恐怖的原因可能有:

A、对学校中挫折的逃避,因某些客观原因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躲到家中则使恐惧情绪得以缓解;B、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在父母的过度保护状态

·335·

下,使儿童承受不了与父母的分离;C、性格缺陷,这类儿童常有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爱面子、经不起批评等不良性格存在。

了解原因之后,应努力开导,不要采用简单恐吓的办法。

2.支持性心理疗法。

就是对儿童加以疏导、鼓励,耐心询问其担心、焦虑的内容,向他做出解释和指导。

3.系统脱敏法。

要循序渐进地减轻儿童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开始时可让其在学校内待的时间短一些,家长也可以相陪伴,以后再逐渐延长,直至让他能够独自去学校。

一、心身疾病

(一)神经衰弱

症状与表现:

根据1985年我国制定的诊断标准,神经衰弱症状有五个方面:

1.衰弱症状。

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脑力迟钝、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到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下降,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

2.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但信马游缰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

个别人还怕光,对声音敏感。

3.情绪状态。

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怒。

烦恼的来源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的各种矛盾。

另一方面患者自制力减弱,易激动。

4.紧张性疼痛,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

患者感到头晕、头胀,头部产生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是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

其次是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

这类患者为失眠而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患者的焦虑心境。

辅导要点:

神经衰弱的病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36·

心理素质是基础。

神经衰弱患者多偏于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或主观、任性、急躁、好强及自制力差。

心理素质较脆弱的人遇到一般的精神压力就可能发生神经衰弱;反之,心理素质坚强者只有当遭受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压力后才会导致此病。

精神刺激是诱因。

凡能引起持续精神紧张和长期内心冲突,如工作或学习负担过重,不良情绪的持续存在或生活规律的破坏等等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可使精神活动能力下降而致病。

另外,一些身体因素的影响,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也可影响神经衰弱的发生。

由于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主要是心理问题,所以在治疗中应以各种形式的心理疗法为主,适当辅以药物和理疗。

现介绍一种重要的又能取得实际效果的情绪调节法——呼吸控制法。

呼吸不仅对维持生命是必须的,而且在调节和解除精神压力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呼吸练习,可使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1.呼吸意识清晰度练习

方法:

平躺在垫子、地毯上。

两腿伸直,稍分开,两脚脚趾伸向外上方,两臂伸直,双掌分开掌心向上,眼睛微闭。

稍停片刻,把双手平放在胸部,注意自己的呼吸是浅短的还是深长的;然后把双手轻轻平放在腹部,注意腹部随着呼吸而升降的运动。

然后移动一手放于胸前,注意腹部运动的协调一致,用意念注意身体的紧张部位,尤其是喉、胸、腹。

2.深呼吸练习

方法:

平躺在床上,两膝弯曲,两脚分开约20公分,背向直,对全身紧张区逐一用意念扫描。

将一只置于腹部的手随之升起。

然后微笑着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轻轻地、松弛地发“呵”音,好像在轻轻地将风吹出去,使嘴、舌、腭感到松弛。

呼吸应当深长缓慢,在呼吸时体验全腹部的上下起伏,注意体会呼吸时的声音和机体越来越松弛的感觉,此练习每天做一二次,每次5一10分钟,一二周后可将练习时间延长到20分钟。

每次练习结束后,用一定时间检查身体是否还紧张,如果还紧张,比较这种紧张与练习开始时的紧张感有没有区别。

·337·

3.叹气练习

叹气和打呵欠是机体氧气不足的征兆,也是机体补充氧气的方式。

通过叹气和打呵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紧张。

具体方法是:

站立或坐着深深地叹一口气,让空气从肺部呼出,不要想到吸气,应力争空气自然进入肺部。

重复8一12次,体验一下松弛、舒畅的感觉。

4.拍打练习

方法:

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慢慢吸气,用指尖轻轻敲打胸部各个部位。

深吸气并屏住气,改用手掌对胸部各部位依次拍打呼气,呼气时,嘴唇如含麦杆,用适中的力气一点一点间歇地吐气,重复练习,直到感觉舒服。

在练习时除拍打胸部外,还可拍打所能及的身体其他部位。

5.提神练习

方法:

直立,两臂侧垂。

用自然呼吸方法吸气,然后手臂徐徐上举,至肩部时握紧拳头,并慢慢地侧平举。

握拳两臂收回到肩部,再向两侧平举,重复多次并逐渐加快速度。

最后松拳,双手下垂,同时用力呼吸。

重复练习,直到精神饱满。

此法用于精神不济之时。

6.交替呼吸练习

方法:

舒适地坐好,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额上,用拇指堵在右侧鼻孔,让空气慢慢地从左鼻孔吸入。

然后用无名指堵住左鼻孔,同时放开拇指,使空气慢慢地从右鼻孔呼出。

如上反复10一30次。

此法对紧张性头痛有较明显的疗效。

一、失眠

症状与表现:

失眠是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的不满意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睡眠时间的长短不能作为判断失眠严重程度的标准。

因为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要是不同的,如一般人睡眠需8个小时左右,而有的人需多于这个时间,如正在长身体的儿童。

有的人则不必用这么长的时间。

患了失眠的人,晚上入睡困难,睡不着觉,即使勉强睡着了也感觉睡得不深,睡得不实,很容易被轻微的声音所惊醒。

患者自觉多梦,并且醒得过早,醒后又不易再睡,有不适感,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

·338·

感,到了白天又很想睡觉。

每周至少失眠3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因失眠而引起精神苦恼,并对失眠有恐惧心理,活动效率下降,学习、工作和生活往往受到影响。

如失眠症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神经衰弱或其他病症。

辅导要点:

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睡眠障碍,大部分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

引起失眠的因素也很多,有的人失眠是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如某些部位的疼痛、不住的瘙痒、咳嗽等等;有的人失眠是因为环境因素,如新换的房间,外面嘈杂的声音等;还有的失眠是生物药剂因素,如睡前喝了咖啡、浓茶等等。

但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所致,而这也是造成失眠症的重要原因。

此外,当今社会,各种竞争相当激烈,我们的国家又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日新月异的各种变化令人应接不暇,人们的心理负荷相应加重。

因此,面对这样的社会,人们较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