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33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docx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

TTMSsystemofficeroom【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安徽省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精选文档

2017年安徽中考《安徽历史》

古代篇

一:

名相管仲P9

1.安徽颖上县人,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改革家,为齐国相。

2..改革措施:

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在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3.结果:

齐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4.后人将朋友间真诚的情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二:

.老子和老庄。

P10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着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

后人把他们合称为“老庄”

老子:

1.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在涡阳县附近,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相传,《道德经)一书是他所着。

3.

(1)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此外,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1)战国蒙城人(今蒙城县人)。

(2)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

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3)所着《庄子》一书是先秦杰出的哲学着作,也是散文的典范。

三:

刘安与《淮南子》P15

1.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

2.主要着作有《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着作,同时崇尚道教思想和吸取儒学精神,在先秦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

名医华佗P17

1.东汉末年着名的民间医生,安徽亳州人。

2.成就:

a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b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3.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五:

淝水之战P19: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

相关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六:

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

P20

1.魏吴双方常年争夺江淮地区,为解决粮食问题,魏吴都重视农业生产。

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

(如刘馥民屯,邓艾军屯)

2皖南开发----吴开发江南:

(1)原因:

吴国重视农业生产;北方战乱致北人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吴国又迫山越人外迁,以共同开发。

(2)表现:

a:

皖南的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后来小麦的种植也得到推广。

b.梅根冶(今池州贵池)是当时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最主要是铸造铜钱。

孟浩然的“火识梅根冶,烟迷扬叶州”和李白的“铜井炎炉敲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都是对当时冶炼盛况的真实写照。

七:

“文房四宝”P25

1.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2宣纸因产于宣州泾县而得名。

号称“千年寿纸”。

歙州的“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

3徽墨是歙州的特产。

宋徽宗时,改歙州为徽州,“徽墨”的名字便从此流传下来。

4.歙砚因产自唐朝的歙州而得名。

它的材料取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故又名龙尾砚。

八:

宋代书院的兴盛:

P32

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

九:

“宋画第一”P34:

北宋安徽(桐城)人李公麟,号龙眠居士,代表作有《五马图》、《放牧图》。

李公麟多才多艺,擅长文学、考古、书法和绘画,尤以绘画最为世人称道。

他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白描”画法,即只用深浅墨色线条勾画出绘画对象。

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十:

宋元农林学成就:

P34

1.孟祺参与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着作《农桑辑要》的编写。

2.元朝时,王祯写成了着名的农学着作《农书》。

3.北宋铜陵人陈翥撰成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详细叙述泡桐的学术专着《桐谱》,在林学方面留下一份宝贵遗产。

十一:

朱元璋。

P36

朱元璋,即明太祖,濠州人。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改应天为南京,并定为都城。

十二:

安徽建省。

P39

1.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安徽省正式建立。

2..安徽省名是当时全省政治中心安庆和经济、商业比较发达的徽州两地首字的合称。

省会安庆

十三:

徽商的兴衰P40

1.徽商即徽州商帮,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2.徽商特点:

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无徽不成镇”之说)、经营项目多(初以文房四宝为为商品,明清时以盐,典当,茶叶,木材为四大行业,并垄断盐业)、兴盛时间长(徽商延续1000多年,兴盛300多年)、崇尚文化(热心在家乡办学)。

4.徽商代表:

铁矿主郑天锁,朱云沾,浆染业主阮弼,剪刀张小泉。

休宁商人张传颂、绩溪“红顶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商战。

5.兴衰的原因:

(1)崇尚诚实守信,讲究商业道德。

(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徽商开始衰落。

随着国内买办阶级的出现,徽商的生意再遭重创。

至此,延续1000多年的徽商,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6.徽商精神:

诚实,守信,勤劳,合作,进取。

十四:

明清科技名流。

P42

1.朱元璋之子朱橚撰写的《救荒本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救灾类本草专着;

2.明代新安注明漆工黄成所着《髹饰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漆器工艺专着。

3.程大位徽州休宁人明末杰出的数学家。

他所着《算法统宗)一书,集我国古代珠算之大成,后传到朝鲜、日本,中国珠算开始走向世界。

4.梅文鼎宣城人清代着名数学家。

他学贯中西,所着《中西数学通》一书,在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学方面均有创见。

此外,他还是个天文学家,着有《梅氏历算全书》一书。

该书对中国古代历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还介绍了西方历法,绘制了较为完整的星图。

5.方以智桐城浮山人(今枞阳县人)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思想家。

主要着作有《通雅》、《物理小识》等。

其中,《物理小识》是一部自然百科全书式着作。

6.王贞仪天长县人清初女科学家。

着有《星象图解》、《月食说》、《地圆说》等书。

她批判了当时的“天圆地方”说,并正确解释了月食的形成原因。

7.新安医派明清时期的徽州涌现一批名医,其代表人物有明代的王机、吴昆和清代的汪昂等。

十五:

明清文学艺术P43

1.文学:

a清初诗人施闰章,擅长五言诗,辞清句丽。

主张言之有物,着有《施愚山诗集》。

b桐城派:

清朝散文流派,强调写文章讲究义法。

奠基人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承上启下者刘大魁《海峰文集》;集大成者姚鼐《登泰山记》。

c吴敬梓,全椒人。

清朝着名的小说家,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

代表作《儒林外史》,抨击了科举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范进,严监生是其笔下典型的文学形象)

2.艺术:

a绘画:

“新安画派”代表有明代休宁人释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端等;清代休宁人汪士慎,歙县人罗聘被列为“扬州八怪”。

b芜湖铁画:

汤鹏(汤天池)创立

十六:

徽派建筑。

P45

古民居黟县西递、宏村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就是徽州古民居的精品

石牌坊歙县明代大学士许国八角牌坊呈四方形,是古牌坊中的瑰宝。

近代篇(1840~1949年)

一.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

P51

姚莹桐城人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写有《康輏纪行》一书,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

包世臣泾县人他力主抗英,“以夷制夷”。

着《齐民四术》提出了农业是立国之本的主张。

王茂荫歙县人经济学家,其经济观点是以实运虚。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二:

李鸿章与淮军。

P57

1.李鸿章(1823~1901年),合肥人,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2.淮军:

a我国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

它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丁汝昌、周盛波、聂土成等。

世纪70年代后,淮军充任国防军,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淮军先后驻防的地区达10余个省,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3.刘铭传,肥西人。

1884年,法国海军侵人我国领海,台湾危急。

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军务,筹划抗法斗争。

1885年台湾设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首任巡抚。

他开发台湾颇有建树,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三:

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P61:

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最早设立的一个综合性军事工业,为我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池州煤矿为开端,到1908年,安徽共建立工厂近40家,主要经营织布、榨油、面粉等。

初期分布在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沿岸,后逐步向淮河流域发展。

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发展慢。

3.安徽近代商业也缓慢发展起来。

“万货之会”的芜湖1882年被辟为米市。

屯溪是皖南茶叶、土特产集中地,19世纪70年代,茶叶贸易空前繁荣。

四:

岳王会P63

成立:

1905年,岳王会在芜湖安徽公学成立。

领导机构:

陈独秀任会长;历史地位:

安徽省第一个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影响:

标志着安徽的革命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五:

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P65:

1.1905年9月24日,吴樾化装成仆从混进清政府五大臣乘坐火车,怀中炸弹爆炸,当初牺牲。

2.1910年2月12日广州宣布起义,新军响应,公推倪映典为总司令。

但在清军进攻下失败,倪映典也在起义中牺牲。

3.广州黄花岗起义殉难的安徽烈士有宋玉琳(怀远人,同盟会会员,岳王会骨干)、石德宽(寿县人)、程良(怀远人,同盟会会员)。

六:

安徽的光复和柏文蔚督皖P67

1.安徽光复a背景:

在武昌起义浪潮的冲击下;b时间:

1912年11月8日;c经过:

安徽咨议局在安庆宣布安徽独立;d都督:

巡抚朱家宝任安徽军政府都督。

2.柏文蔚督皖

a背景1912年7月1日,柏文蔚(寿县人)任安徽都督;b措施进行议会选举,成立省议会;将教育经费纳入省财政,拔给专款;在省内发行公债和纸币,向邻省借款;取消烟照,封闭鸦片烟店,严禁种烟。

c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

d评价领导安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胜利,受孙中山高度评价。

七:

抗日烽火燃遍江淮大地。

P80

1.揭开安徽抗战序幕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广德,饶国华率川军赴广德,从而揭开安徽境内抗战序幕,这就是广德战役。

2.安徽抗战主力安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

新四军。

1938年4月进驻皖南,主要将领:

彭雪枫(第四师师长,开辟淮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副军长,“从奴隶到将军”,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

八:

光耀神州的皖籍抗日英雄。

P84

1.冯玉祥(1882~1948年),巢湖人,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展“长城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

七七事变后,他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淞沪会战。

2.方振武(1885~1941年),寿县人,变卖家产抗日。

3.戴安澜(1904~1942年)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在朗科突围战中身负重伤、殉职。

周恩来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九:

“和平将军”张治中。

P85

巢湖人,“三到延安”。

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之一,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后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筹建工作。

十: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P86

1.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越过陇海线,涉过黄泛区,跨过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经过艰苦行军和浴血奋战,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

至11月下旬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府。

2.1947年10月,在六安张家店战役中,刘邓大军全歼国民党军88师及62旅,共4800余人。

这是刘邓大军进人大别山以来,首次取得消灭国民党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大胜利,从而开创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3.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率领的前方指挥所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在安徽临泉县韦寨胜利会师。

至此,挺进中原的任务胜利完成。

十一:

江淮儿女支援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

P88

淮海战役:

总前委驻地设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

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战场在安徽境内。

渡江战役:

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

十二:

安徽全境解放。

P90

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

1949年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

至此,安徽全境解放。

十三:

17.近代教育的兴起P95

(1)1898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2)1902年吴汝纶在家乡首创桐城中学堂。

比较完备的高等学府是创办于1928年的安徽大学,刘文典为首任校长。

(3)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陶行知(安徽歙县人)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10余学校,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现代篇

一: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P101

1.l952年1月2日,经中央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

8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曾希圣任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合肥。

二: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P106

1.安徽队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步:

1953—1954年味第一步,以巩固和提高互助组味重点,第二步1955—1957年,在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互助合作化。

年我省将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作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形式,经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全省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安徽基本建立起来。

三:

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P112(1956年到1966年)

a:

工业企业:

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和淮南化肥厂等。

b大型水利工程:

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花凉亭水库、陈村水库、淮河蚌埠闸工程等。

四:

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

P115

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首创了“大包干”制(包干到户)。

到1982年,全省基本实现了以“大包干”为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二大召开后,安徽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1984年安徽队小城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90年代初,又将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当涂新博乡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乡;宁国液压密封件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二级企业。

五: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P118

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

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年,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

是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区。

六:

科学技术谱新篇。

P126

1.合肥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2.1977年安徽召开了“向科学进军”大会,1985年安徽实施“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计划,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科教兴皖”。

3.进入21世纪,安徽科技创新进入可喜局面,奇瑞汽车、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

4.科学家:

邓稼先(“两弹元勋”);任新民(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陈椽(茶学专家,被誉为“一代茶宗”);何家庆(有“魔芋大王”美誉、曾受到过温家宝总理接见的安徽大学着名教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