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42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3.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docx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期末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1.光源

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3.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6.蜡烛发光过程:

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

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8.细钢丝发光现象:

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

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10.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

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

11.学生活动手册:

给这些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里写“1”,是人造光源的写“2”。

太阳

(1)火炬

(2)闪电

(1)激光

(2)

篝火

(2)极光

(1)油灯

(2)霓虹灯

(2)

白炽灯

(2)手电筒

(2)萤火虫

(1)发光水母

(1)

12.学生活动手册:

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反光板发光水母广告牌

彩虹发光二极管油灯

13.实验一:

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

实验要求:

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现象:

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实验结论:

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14.实验二:

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实验要求:

给钢丝通电,仔细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材料:

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

实验方法:

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实验现象:

细钢丝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注意点:

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所以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触碰它。

两节电池最好放置在电池盒中。

实验结论:

细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2.光的传播

1.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2.关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实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就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称之为小孔成像实验。

3.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4.实验一:

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

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

实验方法:

①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②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实验现象:

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实验二:

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

实验方法:

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实验现象: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图片上的学生排整齐了吗?

你是如何判断的?

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

身体立正,头向左(右)摆动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两千多年前,古代学者墨子做的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现象:

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

8.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

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剪刀、笔等等。

实验方法:

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纸杯口,用笔尖在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

点上蜡烛,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见清晰的图像为止。

实验注意点:

一定要慢慢的耐心的调整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一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为止。

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蜡烛图像是倒立的。

9.为什么蜡烛图像是倒立的呢?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0.学生活动手册: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择正确答案。

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B)。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准星→靶标

2.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C)。

A.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

C.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

我的解释: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3.光的反射

1.镜子中的小姑娘脸看起来黑黑的,我们怎样才能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

我们可以用一面或几面镜子将阳光或者其他光线照射到她的左脸上。

2.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

白天看清楚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

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

夜晚我们能看见月亮,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

我们能看清楚书上的字,也是因为光的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就是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

“阳光接力打靶”游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4.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在众多的物体当中,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因为镜子表面非常光滑。

5.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月光是从哪里来的?

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所谓的月光不是月亮发出来的,而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6.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7.制作潜望镜

所需材料:

硬纸盒、镜子、剪刀等等。

制作方法:

①再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②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斜线与纸盒底面保持45°。

③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④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⑤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⑥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8.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光沿着直线传播,经过两个反射镜,使光经两次反射之后而折向眼中。

9.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0.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当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者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折光部分,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图像,然后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就看到了物体。

11.学生活动手册:

下面情形中,哪些属于光的反射?

在“□”里画“√”。

4.七色光

1.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彩虹?

洒水车洒水之后会出现彩虹。

小区里给草坪浇水的时候会看见彩虹。

在瀑布附近可以看到彩虹。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

2.阳光明媚且光线具有一定的角度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

3.制造彩虹

方法1:

用镜子制造彩虹

所需材料:

镜子、一盆水、小石块、白卡纸等等。

制造方法: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

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

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方法2:

用水雾制造彩虹

制造方法: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

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

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方法3:

用三棱镜制造彩虹

所需材料:

三棱镜。

制造方法:

①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

②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

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

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4.三棱镜的特点:

三棱镜有三条棱,横截面为三角形,是透明的。

5.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

6.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7.用镜子制造彩虹,是利用水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

用水雾制造彩虹,是利用水雾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

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是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

8.实验一:

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所需材料: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三只手电筒、白纸等等。

实验方法:

①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

②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③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实验要求:

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再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实验现象:

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到的光斑是什么颜色?

红绿混合成黄色,红蓝混合成紫色,蓝绿混合成青色。

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的光斑是什么颜色的?

红绿蓝混合后就成为白色。

实验结论: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9.实验二:

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

实验材料:

圆盘、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等等。

实验方法:

①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②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

快速旋转圆盘的时候,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见了,看到的是白色。

实验结论:

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10.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

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各种颜色的光混合成了白光。

11.学生活动手册:

写出彩虹的颜色和出现的方向。

从内圈至外圈按顺序写出彩虹的颜色:

紫、靛、蓝、绿、黄、橙、红

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热传递

5.热传导

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

用暖手宝焐一焐,身体就暖和起来了。

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对着自己的双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

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

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

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喝一杯热茶,热茶会让身体暖和起来。

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2.热是怎么传递到衣物和板栗上的?

用熨斗熨烫衣服,热通过熨斗传递到衣服上。

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

利用沙子炒板栗,热通过沙子传到板栗上。

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

3.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

用电饭锅煮饭,热由电饭锅传给了米饭。

用炒锅炒菜,热由铁锅传给了蔬菜。

热水器,热通过热水器中的镁棒传给了水,使水变得温暖。

北方人冬天用的热炕,热由炕面传给了人。

4.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5.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

烙饼。

烙饼时,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

量体温。

测量体温时,人体将热传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

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

冷敷或者热敷。

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

吹头发。

使用电吹风吹湿头发时,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空气流动。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

电烙铁作画。

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

6.实验一:

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探究的问题:

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

凡士林、金属片、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方法:

①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②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③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实验现象:

在一侧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

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结论:

无论加热金属片的中间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7.实验二:

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探究的问题:

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

铁架台、水槽、冷水、烧杯、热水、温度计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烧杯中到一杯热水,并且放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

③5分钟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并比较两测量的温度。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槽中的冷水温度会升高,一直到水槽中的冷水和烧杯中的热水温度相近或相同。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热在水中传递时,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说明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

8.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实验发现:

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央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

热总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做与教材上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

实验发现:

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

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中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变热。

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6.热对流

1.把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入冷水槽中,会看到的现象是:

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

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3.制作简易走马灯

制作材料:

两个一次性纸杯、剪刀、蜡烛、火柴、一根细绳、牙签、双面胶等等。

制作方法:

①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

②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

③在杯底穿一根细绳,用牙签固定。

④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

⑤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

简易走马灯的使用方法:

当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简易的走马灯转动起来了。

简易走马灯转动原理:

当我们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

4.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粮食仓库中的对流现象。

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电冰箱中的对流现象。

烧开水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

自然界中的风是依靠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的。

冬天暖气片表面附近受热空气会向上流动。

空调也是利用热对流的原理。

5.实验一:

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探究的问题:

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

木头屑子、烧杯、冷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等等。

实验方法:

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注意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小心烫手。

实验现象:

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

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实验结论:

水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6.实验二:

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实验探究的问题:

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

玻璃罩、线香、火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实验现象:

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7.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

(用蓝色箭头表示冷水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水的传递方向)

在下图中画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情况。

(用蓝色箭头表示冷空气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传递方向)

实验发现:

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

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

7.热辐射

1.站在烈日下,站在炉火、篝火边,会有非常炎热的感觉,是因为热辐射的原因。

2.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

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3.热辐射特点: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4.太阳是利用热辐射的传递方式将热传递到地球上的。

5.做一个简易太阳灶

制作材料:

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等。

制作方法:

①用纸板做一个支架。

②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

③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

简易太阳灶的原理:

利用的是太阳的热辐射原理。

太阳灶的受光面是一个凹型面,太阳光照射到凹型的面上,会聚焦于玻璃管上,能够将反射的光最大限度的转化成热能,传递给位于焦点的玻璃管上,然后传递到玻璃管中的水中。

6.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的方法

通过制作对比让学生发现影响热辐射效果的主要条件有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

可以将凡是不是吸热的地方,只要有温度的部位,用保温材料保温起来,防止热量的散失。

调整好最佳的日照角度,可以让太阳灶最大限度的接收热量。

可以增大受热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吸收热量。

7.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

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

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

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

8.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插图,想一想这两幅插图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

他们分别是什么?

左图,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

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右图,厨师用铁锅炒菜。

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9.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之处:

这三种都是热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较高之处传到温度较低之处。

不同之处:

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

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

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

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10.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三种方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

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11.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

写出三种传热方式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传热方式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热传导

1.直接接触.

2.固体传热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

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

热对流

1.循环传递。

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

热辐射

1.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

2.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

1.实验一:

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

实验探究的问题:

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

实验材料:

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凡士林、珠子、热水、烧杯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

②把5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③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

实验现象:

将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然后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五种材料上的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为:

铜——铝——钢——塑料——木头。

实验结论:

在这5种材料中,铜的传热最快,木头传热最慢,这5种材料的传热性能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铜、铝、钢、木头、塑料。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

2.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3.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

举例说明。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例子:

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是因为蓬松的棉被中含有大量的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因此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

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暖,是因为双层窗户中间有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有了空气这个不良导体的保护,房间中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才会感觉很温暖。

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中羽绒蓬松,有很多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

4.赤脚分别站在地板、地毯、瓷砖上,感觉是不一样的,地砖上非常凉,地板上比较温暖,站在地毯上感觉非常暖和。

因为瓷砖、地板和地毯三种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

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得凉。

5.物体的导热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炒菜用的铲子,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