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总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48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网箱养鱼总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箱养鱼总论.docx

《网箱养鱼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箱养鱼总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箱养鱼总论.docx

网箱养鱼总论

网箱养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养殖项目,具有高产、高效益、高投入的特点。

网箱养鱼之所以能获得高的产量,是因为:

水流、风浪和箱中鱼的游动使箱内外水体不断交换,带走箱内旧水,换进高容氧的新水并带进大水面中的天然饵料;同时网箱限制鱼体的活动,减少鱼体的能量消耗,加速鱼体的增长;网箱也减少敌害生物对鱼的危害,故有0.1公顷网箱养鱼等于10公顷池塘或100公顷水库之说。

网箱养鱼与其他养鱼方法一样,也可根据投饲情况归纳为粗养、半精养或精养。

粗养是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饵料,如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漂流物等,不投任何补充饲料。

这种方式适宜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

半精养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一些草料或农副产品等低蛋白质(<10%)的饲料饲养鱼类。

精养的生产过程中,鱼类几乎完全依靠人们提供的通常是以鱼粉、蚕蛹为基础原料的高蛋白质(>20%)配合饲料为食。

半精养和精养的鱼类都是吃食性鱼类,如草鱼、鲤鱼、鲇鱼等,产量比粗养更要高得多。

在粗养的情况下,其产量一般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间,折合亩产约1665-4995公斤;半精养的产量稍高,平均产量约10公斤/平方米,折合亩产在6700公斤上下。

精养时,商品鱼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乃至百倍以上,累计亩产可达3-15万公斤。

一.网箱的制作与设置

(1)、网箱材料

网箱包括网身、框架、浮子、沉子和固着器。

网身通常由毛竹、木料、合成纤维或金属网制成。

我国主要使用聚乙烯网线,其次是锦纶网线,这种网衣操作轻便、造价低、寿命长。

框架由竹木材料搭成,2~3年就要更换。

浮子可用毛竹筒、封口坛子、塑料浮子或金属空油桶。

网箱底部的沉子可用石块、砖块或铁块,也可用铁条做成与网箱底同样大小的框子,固定在箱底外侧,使箱底定型。

固着器用来固定网箱,可用打桩、抛锚方法,或用重物固定在浅水湖泊中。

此外箱内还应设置框形食料台,箱顶设大网目盖网。

根据需要设栈桥和浮码头。

(2)、网箱制作

网箱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以长边迎对水流,其大小,传统养法多为7米×4米×2米,新养法多为1米×1米×1米、2米×2米×1.2米、3米×3米×1.5米。

网目:

鱼种箱为1.0~1.1厘米,成鱼箱2.5~3.0厘米,开口有敞口式和封闭式2种。

在敌害生物较多的水面,多采用双层网箱。

网目(厘米)

1.O

1.1

1.2

1.3

1.4

1.5

2.O

2.2

2.5

3.0

最小鱼种规格(厘米)

3.9

4.O

4.6

5.O

5.4

5.8

7.7

85

9.6

11.6

网目大小与网线粗细:

网目的确定应以破一目不跑鱼为原则。

生产实践表明,鱼种箱常选用目大1.0—1.2厘米无节网。

成鱼网箱网目为2.5—3厘米。

有关网目大小与鱼体全长的关系,浙江新安江水库等生产单位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鲤鱼、鲢、鳙鱼为a=0.130L

草鱼            a=0.105L

罗非鱼          a=0.160L

团头鲂          a=0.200L

式中:

L——放养鱼体的全长(厘米);a——网目单脚长度(厘米)。

网箱网目大小与选用网线粗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一般网目小的箱体网线较细,网目大的箱体网线要粗,网线直径越粗,其股数也越多,强度也越大。

不同规格的网养鱼种应选择相应的网目大小,网线粗细见下表。

聚乙烯网线规格与编结网衣网目大小与箱内饲养鱼的规格

网目

大小

(毫米)

网线规格

直 径

(mm)

百米重

(g)

破 断

强 度

(kg)

箱内饲养鱼的规格

10~13

0.23/2×2

0.67

17.0

6.62

夏花到鱼种养殖网箱

13~20

0.23/2×3

0.78

28.0

9.94

仔口鱼种到老口鱼种养殖网箱

20~25

0.23/3×3

0.96

42.0

14.9

老口鱼种到成鱼养殖网箱

25~30

0.23/4×3

1.13

56.0

18.4

成鱼养殖网箱

30~40

0.23/5×3

1.29

67.0

23.0

大型商品鱼及凶猛鱼类养殖网箱

40以上

0.23/8×3

1.64

140.0

46.0

大型亲鱼及凶猛鱼类养殖网箱

(3)、网箱设置

①网箱设置地点的水位不宜过浅或过深,过浅箱底着泥,影响水流交换和排泄物的流出,过深网箱不易固定,一般以水深3~7米较好。

②要避开水草丛生区,因为水草丛生容易造成水体溶氧不均或缺氧。

③水流畅通,水质新鲜,避风向阳,流速在0.05~0.2米/秒范围内风力不超过5级的回水湾为好。

④养殖鲢鳙鱼的网箱,应选择在每升水中浮游植物量为200万个,浮游动物量为20()0个以上的水域。

库湾、湖汊、有生活污水注人的进水口,以及河渠的汇集处,都是设置网箱的理想场所。

(4)网箱的布局。

网箱布局以增大网箱的滤水面积和有利操作管理为原则。

通常网箱箱距4—5米以上。

河道中网箱可一字排列,串联2个以上网箱为一组,保持组距不少于15米。

湖泊、水库中的网箱,应按“品”字形、梅花形或八字形排列。

(5)网箱的形式。

网箱有固定式、浮动式和下沉式3种。

二.网箱放养技术

(1)、放养品种

网箱适宜于养哪些鱼类?

①生长快,养殖周期短;②饵料要求不严格,容易解决;③肉味鲜美,深受市场欢迎,经济价值高;④适合本地水温要求或者为地方性习惯养殖的种类;⑤鱼种来源容易解决;⑥抗病力强,养殖容易等优点;

据国内近20年的科研与实践,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罗非鱼类有:

单性罗非鱼、吴郭鱼、彩虹鲷等;鲤鱼类有:

建鲤、丰鲤等;还有斑点叉尾鲴等品种。

可以网箱养殖的品种还有:

团头鲂、长吻鮠、南方大口鲶、鲈鱼、鲤鱼、淡水白鲳、草鱼、野鲮及花、白鲢、虹鳟、鲟鱼、鲫鱼(银鲫、白鲫)等品种。

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苗种来源等因素灵活选择养殖适宜品种。

(2)、放养密度

网箱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方式,即投饵和不投饵,并参考网箱的鱼产力来决定的。

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放养密度:

估计鱼产力/(出箱规格-放养规格)×预计成活率

网箱培育鲢、鳙大鱼种的放养密度

主要根据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多少来定。

网箱每立方米水体夏花(4-5厘米)放养量为50-100尾;富营养型水体为100-300尾,水温保持在24℃以上,如饲养管理得法,饲养期约60天即可达到13厘米规格。

例如:

白莲河水库1977-1978年6-8月份,浮游动物变动在3000-9000个/升,浮游植物为400万个/升,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00尾,经60天培育,网箱中鲢鳙鱼种全部达13厘米以上的规格。

因放养密度与预定规格的培育时间呈函数关系。

如密度减小,可提前达到规格的时间;密度增加,达到规格的时间需相应延长。

(3)、品种搭配

利用天然饵料的网箱养鱼,常以鲢、鳙为主,搭配少量刮食性的鱼,以清洗网箱。

网箱中培育鲢、鳙鱼种的搭配比例如何确定?

网箱中培育鲢鳙鱼大规格鱼种的搭配比例,主要应根据浮游动物量或个体数量而定。

从水库生产实践看,一般鳙鱼所占比例较大,可占总放养量的50-70%。

从白莲河水库实际测得的数据分析,浮游动物月平均在3000个/升上下,大致占浮游植物数量的0.1%,鳙鱼种的放养量占50-60%,鲢鱼种为40-50%;浮游动物在9000个/升上下,大约占浮游植物数量的0.2%,鳙鱼可占70%,鲢鱼为30%,都可同时达到13厘米规格。

采用投饵的网箱养鱼,养殖草鱼的网箱,因其刮食能力差,常搭配少量的团头鲂、野鲮、鲴。

养殖罗非鱼或鲤鱼的,不搭配其他鱼类。

无论放养密度还是鲢鳙鱼搭配比例的确定,固然与水域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其它环境因子,例如水温、溶氧以及水流条件等也有影响,另外,与日常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样有很大关系。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还需根据网箱中鱼种的生长情况灵活调整。

(4)、放养时间

一般水温稳定在18~22℃时即可投放鱼种,具体时间根据养殖品种而定。

(5)、放养注意事项

①、新网箱要在水中浸泡7天以上,让网箱上长些青苔或附些污物,使网箱光滑,以免擦伤鱼体。

②、鱼种从池塘放入网箱前,要拉网锻炼3次,并暂养1~2天,以适应密集环境,提高成活率。

③、鱼种人箱前要先经药物消毒,以杀死鱼体上的病虫害,预防鱼病,常用2%的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

④、入箱的鱼种规格要尽量整齐,并一次放足,以免生长不一,影响产量。

⑤、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放苗,并注意运苗容器和网箱中的水温温差,一般以不超过3℃为宜。

三、网箱培育鱼种

  

(一)网箱养殖方式

  网箱养鱼种,按饲料途径可分为滤食性网养方式和给食性网养方式。

  滤食性网养方式,是在天然饵料丰富的水域设置网箱,放养鲢、鳙滤食性鱼类。

这种养殖方式也是粗养的形式,不投饵,利用水体交换,补充网箱内天然饵料,产量较低。

  给食性网养方式,是通过人工投饵进行高密度网箱养殖的一种方式,只宜养吃食性鱼类。

这种养殖方式由于密度大、强化投饵精养,产量较高。

  网箱根据养殖鱼类的品种数量还可分为单养和混养。

单养:

一个网箱内只放养一种鱼类。

我国养鲤鱼、草鱼、鲶鱼多采用这种方式。

  混养:

一个网箱内放养两种以上鱼类,一般以一种鱼为主体鱼(如鲤或草鱼),另外搭配一些其他种类的鱼。

在网箱中混养的目的主要是让搭配鱼类清除网箱上的附着藻类,使网目减少堵塞,以利水体交换。

刮食性鱼类如非鲫、鲮鱼、细鳞鲴等常作为搭配品种,搭配原则是以量少、不争食、不防碍主体鱼生长为度。

  

(二)鱼种的规格和质量

  网箱鱼种培育是指从夏花鱼种培育到大规格鱼种(50-100克)的阶段。

按养殖方式不同培育有两种类型,一是培育滤食性鱼种,作湖泊、水库等水体投放大规格鱼种备用;二是培育给食性鱼种,作第二年投放网箱饲养商品鱼备用鱼种。

  1.鱼种的规格 根据所需要的鱼种的大小来决定放养鱼种的规格。

一般来说,鱼种进箱规格小,要求网箱网目也小,网目过小容易被着生藻类等阻塞,影响水体交换,最好选用1厘米以上相应规格(参见表8-1)的网箱。

同时我国目前生产小颗粒配合料直径多为1.5毫米,这种饵料对于寸片以下鱼种适口性差,因此,鱼种不宜过小进箱培育。

  一般水温20℃以上时间超过半年的水域,网箱培育鱼种宜以4-5.6厘米规格时进箱;若水温20℃以上时间少于半年,则以6-8厘米规格进箱较为适宜。

  2.鱼种质量 鱼种质量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适应性强:

网箱养鱼种应选择适应本地养殖水域的水温、水质等生态条件,同时经过锻练能适应网箱密集环境和耐长途运输的鱼种。

  2)生长快,饲养周期短:

经一个周期饲养即能达到商品鱼规格。

这样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3)肉质鲜美价值高:

养殖鱼类必须是具有较好的食用性,肉味细嫩鲜美。

  4)体格健壮:

无病无伤,抗病力强,所养的鱼对各种细菌、寄生虫的感染率低,成活率高。

  5)色泽鲜艳、游动活泼、无畸形、规格整齐。

  6)培育技术容易掌握,数量大,来源广。

  我国目前网箱饲养的品种主要有鲢、鳙、鲤(镜鲤、丰鲤、红鲤、岳鲤、荷元鲤、建鲤等)、鲫鱼、银鲫、白鲫、鳊、团头鲂、鲮鱼、非鲫以及虹鳟和近年推广的南方大口鲇、斑点叉尾鲴、云斑鲴等。

  (三)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备足鱼种 鱼种来源一是自己培育,二是向外购买。

如养殖规模较大,最好采用自己配套苗种池或网箱培育的苗种。

如向外购买应切实把好质量关,必须选择优良鱼种放养。

预先作好成批定购工作,不宜临时收集零星鱼种入箱。

如果鱼种来源分散,不但鱼种规格不整齐,且操作、运输也较困难,往往导致鱼种损伤大,入箱后易感病死亡。

  2.安装好网箱 在鱼种入箱前4-5天将网箱安装好,并全面检查一次,四周是否栓牢,网衣有无破损。

4-5天后网衣着生了一些藻类对鱼种无害,反而可减少鱼种游动时被网壁擦伤。

  3.鱼种锻练 在苗种培育池收集的鱼种需要作好起网运输前的鱼种锻练工作,方法与池塘养鱼相同。

  4.鱼种消毒 鱼种入箱前在捕捞、筛选、运输、计数等操作环节应作到轻、快、稳,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鱼病感染机会,这是预防鱼病的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还要作到病、伤、残的鱼种不入箱。

鱼种入箱前可用药物浸洗鱼种(浸洗方法参照鱼病防治章节)。

选用药物浸洗(又叫药浴)鱼种时必须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生产实践证明,来自同一水体培育的鱼,只要体格健壮,体表无伤,可以直接入箱或只用3-5%食盐水消毒,成本低且简单易行。

  5.进箱时间 夏花鱼种进箱时,一般是在水温较高的季节,因此,鱼种捕捞、运输、进箱时间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最好在早、晚进行。

  (四)放养密度

  网箱培育鱼种,由于网箱规格和设置方式不同,水体环境条件的差异,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养殖品种的不同,网箱放养密度很难有一确定的统一标准。

密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尾数法,即每平方米面积或每立方米水体中放进鱼种多少尾;另一种是重量法,即每平方米面积或每立方米水体中放进鱼种多少公斤。

  一般我国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进箱密度主要依据水体的肥瘦程度而定,富营养型为400-600尾/平方米,一般营养型为150-300尾/平方米。

不同的水域,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网箱养鱼效果不一样,所以在生产中根据实践经验决定放养密度。

鲢、鳙鱼混养,鳙鱼规格应大于鲢鱼规格,混养比例在富营养型水域为6:

4,一般营养型水域为7:

3。

  饲养给食性鱼类,在夏花阶段前,由于鱼体小,要求网目小,网眼容易堵塞,加上鱼苗小,适口饵料不易解决,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所以在网箱中培育有一定困难,多采用苗种池专池培育。

从夏花到老口鱼种可采取分级饲养。

从夏花到仔口(10厘米左右),可用网目为1.2-1.3厘米的网箱。

从仔口到老口(16厘米,50克左右),转用网目为1.5~2.0厘米的网箱。

这种分级培育是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但在全年水温20℃以上不超过半年的水域,一般是采取提大留小的办法。

具体作法是:

夏花于5-6月,以800-1400尾/平方米的放养密度放入网目为1.2-1.3厘米的网箱,饲养60-80天后,将大的鱼种筛选到目大1.5-2.0厘米的网箱中,并将网箱放养密度调整到600-1000尾/平方米。

这样水体交换较好,规格也较整齐,鱼种抢食能力提高,有利于鱼种生长。

此后再经60-80天饲养,鱼种就可长到50-100克/尾以上。

然后进入越冬阶段,翌年3-4月转入成鱼饲养。

  (五)投饲技术和日常管理

  1.投饲技术 要使网箱养鱼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降低饲料系数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降低饲料系数的关键,除制定最优饲料配方,选择合理的饲料制形以外,有关投饲技术,如训食、投饲量和投饲方法的讲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1)投饵训食 鱼种进箱后一般先要进行训食,其目的是使鱼种入箱后能尽快适应网箱环境,养成定时,定位集群抢食的习惯。

鱼种刚入箱,1-2天可以不喂饵料,有意识地让鱼群处于饥饿状态时,投以适口饲料诱食。

诱食时间从入箱后2-3天开始,采取量小次多的原则,第1-2天总投饲量为鱼体重的0.5-1%,第3-4天投喂1-1.5%,第5-6天可投喂1.5-2.0%,每隔1-2小时投喂一次。

每天投喂8-10次。

最好是边撒饲料边敲盆(或桶),给鱼以吃食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今后一敲盆(桶),鱼群马上集中到食场附近,等待饲养员喂料。

通常经一周训食后,鱼群便可养成集中抢食习惯,随后可进入正常投喂阶段。

  2)投饲量的确定 投饲量是根据鱼体重量和水温来确定的,一般控制在饱食量的70-80%左右为宜。

也就是说网箱养鱼要求每天只按给食率(投饲率)投饲,而不是按其饱食率投饲的。

过多投饲,会造成浪费,增加成本,同时会使鱼产生厌食,影响摄食强度。

给食率乘网箱内鱼群的总重量就是这只网箱每天的投饲量。

计算公式为:

  投饲量=箱鱼总尾数×平均尾重×投饲率(%)

  应该注意的是给食率与鱼的生长阶段(个体大小)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通常在性成熟前的幼鱼阶段给食率随鱼体生长而下降。

即随着鱼体重的不断增加,绝对吃食量在不断增加,但相对吃食量(饲料重量与鱼体重量之比)会渐趋减少。

简单说就是鱼增大,给食率减少。

给食率与水温的关系,在适温范围内(鲤鱼为15-32℃)是呈正相关的。

即温度愈高,给食率愈大。

在了解给食率与网箱鱼群的体重和水温的相互关系以后,就可以根据某一时期的水温和鱼体重选择给食率,确定投饲标准(参看表8-2)遇到天气或水质有反常变化时,应根据鱼群的吃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鱼类的吃食量与季节有很大关系,也可采用放养量,成活率、增重倍数及饲料系数计算出全年需要饵料量,然后按各月平均水温的投饵率分配月投喂量。

下面是上海地区制定的日投饵率分配见表8-3,供参考。

  例:

网箱养鲤,共有10只25米2的网箱,放养鱼种共500公斤,水库水温20℃以上时间不超过半年,鱼种增长倍数为12-13倍,可生产鱼种3500公斤,饵料系数为4,全年需饵料为:

3500×4=14000公斤,查投饲分配表,可将饵料分解到每个月。

并按月投饲量和投饲方法确定当时的日投饲量。

  3)投饲方法 网箱养鱼种投饲方法与池塘培育鱼种基本相同,也按"四定"和"三看"进行。

  ①"四定"是:

  a定时:

包括固定投饵次数和时间两个方面。

以鲤鱼为例,因其无明显的胃,习惯不断摄食,日饵量分次投喂饵料效率较高。

每隔2小时投喂一次,每日投喂6-8次。

前期鱼种规格小,次数可多一些,后期鱼种长到50克/尾以上后,不少于每日5-6次。

每次投饵时间15-20分钟。

水温降到15℃以下,每日投喂2-3次,降到5-6℃时,停止投饵。

  b定量:

在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或根据鱼体大小,按水温不同合理定量投喂鱼饵料。

在饲养期中,只要水温上升或保持正常,鱼群摄食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日投饵量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还可采用3-5天增加一次,增加率为前一次投饵量的0.6-10%。

总之投饵量要根据水温变化和每日鱼群的摄食情况灵活调整。

每次只喂到大部分鱼不再浮上水面抢食为度。

  c定质:

饲料质量的问题,首先要选用合理配方,即食谱,要适合鱼种的营养需要,保证饵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使鱼种长得好,长得快。

同时,投喂饵料要保证新鲜、适口、加工精细。

不用霉变的原料,如用软颗粒料,加工后不超过12小时投喂。

投喂前用细米筛再将未成型的细面筛出,以节约饵料。

饵料颗粒大小要适口,从夏花到仔口鱼种,一般使用1-1.5毫米直径的饵料,仔口鱼种养到老口鱼种用2-2.5毫米直径的饵料。

  d定位:

网箱虽然面积不大,但投饵也应固定位置。

如装有饵料框或食台的,更应定点投饵,养成鱼群定点摄食的习惯,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和便于打扫食场卫生及进行药物预防工作。

  ②"三看"是:

  a看天:

遇天气闷热或阴雨天少投饵料。

  b看水:

网箱遇到洪水期,水质浑浊,透明度低或因干旱、农田用水季节水位下降多,以及水温降低后,也应减少投喂量。

  c看鱼:

鱼种游动活跃应多喂,发病期少喂或不喂,拉网检查后,或鱼群不浮到水面集中抢食,都应暂投喂1-2次,待恢复正常后再喂。

2.日常管理 鱼种刚进箱时,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会绕着网箱四周游动,这时要注意检查网箱,一旦有破损,就会逃鱼。

网箱不能有网衣缠绕的现象,以免小鱼种钻入后死亡。

每天应作好网箱内外清除污物、死鱼的工作,保证水体交换充分和防止鱼病传染。

除正常投饵管理外,还必须每日巡箱,观察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网箱档案,记录好鱼种放养、生长、饵料消耗、水温、鱼病发生及防治措施等。

每10-15天检查一次生长情况,掌握鱼种生长进度,调整投饵量,同时从鱼生长验证饵料质量是否合符要求。

四、网箱成鱼饲养

  

(一)鱼种的规格及质量

  网箱成鱼养殖,是指将50-100克的鱼种养成商品鱼的阶段。

  1.放养鱼种规格 网箱养鱼的效果反映在高产量和高商品率上。

仅有高产量,商品率不高,经济效益也不能提高。

因此,鱼种放养规格,首先要以市场对商品鱼规格的需求来决定。

如养鲤鱼,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规格是500克以上,本地养殖水域,鲤鱼净增重倍数为4倍,既放养规格最低应是100克以上。

这样养成商品规格就比较可靠。

虽然同龄鱼种,规格小,增重倍数高,但在生产中不能追求增重倍数高,如果商品鱼规格小,市场销售差,留在下年继续饲养,是极不合算的。

水温在20℃以上时间不足半年的水域,放养规格不应小于100-150克,超过20℃以上时间有半年以上的水域,放养规格可为50-100克。

在生产实践中,增重倍数与水域的水温、溶氧、饵料生物等生态条件有关,因而水域不同,既使同一种鱼类的增重倍数也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决定放养鱼种的规格。

  其次要考虑选择鱼种的最佳生长龄期,鱼类生长的普遍规律是幼龄鱼生长最快,鱼类在性成熟前比性成熟后生长快。

四川雅安市黄龙水库网箱养鲤,1988-1990年对不同年龄鱼种进行了养殖,结果表明:

1龄鱼种与2龄鱼种生长差异大,1龄鱼种净增重倍数为4-5倍,饵料系数2.2-2.3;2龄鱼种净增重倍数为1-2倍,饵料系数2.7-3。

因此网箱养成鱼,要选择养殖品种性成熟前,最佳生长龄期内的鱼种规格,作为成鱼养殖的规格,从1龄鱼种进箱到成鱼出售,最好不跨越一个年度。

  2.鱼种质量 可参考网箱养鱼种一节。

  

(二)鱼种进箱前的准备工作

  参考网箱培育鱼种一节。

成鱼养殖还应强调注意进箱时间。

各地水温不同,进箱时间有差异,但最好水温稳定在14℃以上进行。

因为鱼种易感染的水霉病、白云病等,病菌繁殖生长适宜水温低(14℃以下)的季节。

根据这个特点,掌握好进箱时间,避开低温期,就可减少鱼病的发生。

同时水温低,鱼种发生鱼病后,治疗效果也差。

对同一水体配套饲养的鱼种,不需长途运输,起网容易,进箱时间可提前。

  (三)放养品种和放养密度

  我国常见的网箱养殖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鲇鱼、鲤鱼、团头鲂和非鲫等。

鲢、鳙为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滤食浮游生物,宜在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水体中采用不投饲的封闭式网箱中养殖,效果较好。

草鱼、鲤鱼、鲇鱼、团头鲂和非鲫要投饲喂养,主要投以适用的配合饲料。

  放养密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的鱼种和饲料供应能力,同时要看计划达到商品鱼的规格等诸多方面。

目前,我国各地的大规格鱼种来源缺乏,饲料质量有限(普遍缺乏动物性原料)。

另外,我们从事网箱养鱼的机械化设备及其管理手段的研究才起步。

基于上述情况,就限制了我们目前的放养密度还不宜太高。

网箱中鱼群的生长受水温、溶氧、饵料等环境因素和鱼类内在生物学特性的制约,当环境条件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时,种群个体间生存竞争缓和,这时鱼类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种的内在特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密度,产量可以随密度增加而提高。

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鱼群生存空间拥挤,对饵料和水体空间竞争激烈,环境因素恶化,鱼类生长率势必减慢直至平缓,即网箱已达到饱和容纳量(或最大收容量),因此放养密度应与网箱最大收容量相适应。

  放养量适当,鱼产量就高,经济收益就大。

但密度过大时,鱼类个体生长率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减小,影响鱼类生长,达不到商品鱼规格。

若放养密度过低,又不能发挥养殖水域的负载潜力,网箱养鱼高产量的优势不能体现。

所以应把鱼种密度控制在可能达到最大收容量水平以下,即保证群体产量,又能达到商品鱼要求的规格。

  目前,由于网箱规格和设置方式的不同,水体环境条件的差异、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养殖品种的多样性,网箱放养密度还难于确定统一的标准。

根据国内网箱养鱼的实践经验,放养量可参照如下。

  网箱饲养商品鱼的放养量,就目前国内情况来说,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0-15公斤,即进箱鱼种规格如果定为100克,那么每立方米水体的放养尾数应为100-150尾。

放养量应随不同品种而异。

一般,网箱养鲢、鳙商品鱼,进箱鱼种规格100克,按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3公斤(10-30尾)计,在肥水水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