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54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docx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技能目标: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

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

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

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

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

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

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三、课时设计:

二课时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①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②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③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④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⑤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教设备,101教育PPT软件教师端(电脑版、手机版)、PPT课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重点

①认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激发、质疑、解惑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可能现现的问题及对策

1.创设

情景,导入

新课

引言:

请同学们猜谜语,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具体说风是什么?

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入的气体——空气

【板书】课题1空气

出示一个空瓶子

1.[设问]空集气瓶真的空的吗?

里面装有什么?

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确实存在吗?

取出盛水的水槽,请一学生出来操作(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思考、讨论

 

回答:

风、、、流动的空气

用生活中的经验或利用讲台仪器进行实验来说明空气的存在

回答问题:

有,空气。

学生出来操作证明空气的存在。

回答:

1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2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

3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4(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也是风。

5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人车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大约6分钟)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指导观察,探究空气的主要成份

 

归纳

小结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设疑]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你了解空气吗?

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讲解]空气1.重要的廉价自然资源2.调节气候3.人类与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

【多媒体】观看(空气的成份视频)讲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

3.[演示]实验2-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2-1]P27的填表

[设置问题]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板书】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4集气瓶内原来装入的水有什么作用?

5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本实验还能体现出氮气的什么性质?

6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7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板书】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4.引导学生思考27页的讨论题①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1/5,为什么实验中总少于1/5?

②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5.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

【板书】

氮气(N2)78%

空氧气(O2)21%

气稀有气体0.94%

的(氦、氖、氩、氙、氪等)

成二氧化碳(CO2)0.03%

分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按体积计算)

 

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回答

 

1回答:

空气

2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3倒吸进集气瓶约1/5

4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形成负压

5体现出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6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氧气和氮气

7受拉瓦锡启发

完成[实验2-1]P27的填表

 

①实验误差

1、红磷量不足。

2、气密性不好。

3、没有完全冷却。

②有。

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

 

跟随教师总结,笔记,划书、记忆

认真思考、理解体会

 

讨论归纳

 

以情促

景,以景

促情

 

学生可能忽视化学式,应引导学生重视并记住出现的化学式。

 

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不全面,注意引导和提示。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讲述]空气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氧气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不能用具体的化学符号表示)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可以用具体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

氧气O2、氮气N2、氦气He、磷P、五氧化二磷P2O5等。

[设疑]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哪些纯净物?

哪些混合物?

矿泉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积极思考、讨论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是混合物。

回答:

矿泉水是混合物

 

联系生活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较熟悉的物质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与区分。

4.课堂小结

【板书】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积极思考、讨论

理解

 

5.布置作业

课本P32页1、2、3、4题

 

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氮气(N2)78%(约4/5)

氧气(O2)21%(约1/5)

空气的成分稀有气体0.94%

(按体积计算)(氦、氖、氩、氙、氪等)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课后小结:

1、可取之处: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直观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成分及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2、不足之处:

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掌握时有一定的难度;对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不全面。

3、改进方向:

尝试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自已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自我提高;按知识点归纳出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识记概念,并强化测试和反馈;对实验误差深入透彻地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与保护空气

教学目标

①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②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方法

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可能现现的问题及对策

1.温故知新,巩固所

学。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

1.[设问]空气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设问]还记得上节的混合物与纯净物吗?

请完成学案练习、、、

分一分:

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空气,氧气,水蒸气,水泥,二氧化碳,自来水,铁粉,氮气,海水。

、、、

回顾、思考、讨论、回答

主要成分:

氮气(N2)78%(约4/5)

氧气(O2)21%(约1/5)

纯净物--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铁粉,氮气,

混合物--空气,水泥,自来水,海水。

通过师

生对话,营造平

等、和谐、民主

的课堂

氛围

创设情景

2、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讲解介绍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用途以及氮气的性质

【多媒体】PPT出示搜集的有关空气用途的图片

[讲解]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板书】二、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所包含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先由图片引出,用以来证明前面的学生的回答的正确与否,还可以补充他们想不到的或没有见过的。

让学生自己去想各种空气成分的作用

【多媒体】观看(氧气用途视频)

【板书】1、氧气用途:

潜水、医疗;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P28

【板书】2、氮气 用途与性质:

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医疗、麻醉; 超导材料 性质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投影]引导进入课本P29的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说明氮气能否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

能否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设疑]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吗?

小结:

1、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氮气

1.251g/L

-209.9℃

-195.8℃

[设疑]氮气的性质与氧气比较哪个活泼?

【板书】3、稀有气体用途:

【多媒体】观看(介绍稀有气体视频)

 【板书】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 医疗麻醉(氙)

[讲解]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看图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

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回答

例:

医疗

记笔记

跟随教师总结,认真笔记,划书、记忆

 

认真思考、回答

理解体会

1、回答:

不能

2、回答:

不能;能

3、回答:

 

填表

认真笔记,认识氮气

回答:

氧气

 

认真笔记,认识稀有气体

给学生

一片天

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通过生

动的图

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知识

迁移

 

3.认识空气的

污染,强调保护空

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

性。

 

【板书】三、保护空气:

[讲解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多媒体】观看(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视频)

【板书】1.空气污染的原因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三大环境问题)

3.空气污染的防治

引导学生分析“大气污染的漫画。

简介大气的自净作用及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强调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5分钟,环境的变化,例如谈谈郊区的空气与市区空气的不同

积极思考、讨论、笔记

通过片段,懂得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思考、讨论

 

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环培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并与所学知识相联系。

课堂

归纳

小结

积极思考、讨论

理解

理顺思维

布置

作业

阅读P31资料卡片

课本P33页5、6题

 

知识的

拓展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与保护空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用途)

2.氮气(用途及物理性质)

3.稀有气体(用途)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

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3.空气污染的防治

课后小结:

1、可取之处:

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放适时引导,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原理。

2、不足之处:

学生忽视自身的作用,认为保护空气,预防空气污染与自已无关;学生自学能力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3、改进方向:

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