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课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58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安全教育课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教育课标.docx

《安全教育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课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教育课标.docx

安全教育课标

附件:

 

湖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意见》等法规要求和文件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一、课程性质

生命安全教育是“以中小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类必修地方课程。

本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等特点。

(一)生活性。

本课程以学生生活为主线,立足于学生安全成长的需要,学习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和避险技能,学会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

(二)综合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是包括“生命安全的常识和经验、生命安全的行为方式和技能、生命安全的法律规范”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合。

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具有综合性,教育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育途径不局限于课堂。

学习过程应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于法,进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实施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三)体验性。

本课程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道理、灌输要求。

应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以及典型案例,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探究,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经验,从心灵深处认识生命的可贵、安全的重要,从而确立“生命至上”的理念。

(四)实践性。

本课程的教学应改变以往安全教育重知识传授轻活动实践的状况,注重把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技能;善于通过活动演练等方式,在日常训练中使学生逐步提高自护自救能力,逐渐养成平安、健康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坚持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为核心,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根本的基本指导思想统筹规划、设置本课程。

(一)课程理念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再来,应备加珍惜;懂得人的生命没有贵贱之分,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与人应和谐相处。

2、指导学生过安全的生活。

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促进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是本课程所承载的主要任务。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化实施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4、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安全意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自护自救的经验和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所在,也是课程是否具有实效的重要标志。

5、突出湖北地域特点。

针对我省水系发达,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多发以及夏秋两季暴雨多、汛期长,容易引发洪水、山洪、泥石流、内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诸多地域特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逃生避险的实际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突出湖北省地域特点,兼顾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针对性、层次性、递进性”的基本原则,以不同学段的需求和时令季节变化为纵坐标,以模块化的系列内容为横坐标,螺旋上升,建构科学的内容结构体系。

1、涵盖全学段。

对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四个阶段进行全程分段设计,同时有机对接。

针对不同学段应知、应会的目标,合理分解内容体系。

2、内容模块化。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内容模块有“交通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防范、预防意外事故、预防违法犯罪与人身侵害、应急救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等九大部分。

3、适应时令变化。

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季节时令的变化,选取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力求与现实生活同步,与学生需求和社会生活相呼应,充分体现生活性和针对性。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生命与安全教育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进行统筹规划、逐步拓展,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按整体设计、分段对接的思路,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和高中进行全程四个板块分段设计。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学主要内容”展开和细化的基本依据。

每个学段的总目标都由“情感态度培养”、“行为技能训练”以及“知识经验积累”三维目标构成。

“情感态度培养”,重在促进“生命安全”意识的形成;“行为技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识险”、“避险”、“救护”的行为能力;“知识经验积累”则是安全意识和行为技能赖以发展的基础。

人的行为总会受到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应贯穿本课程的始终。

一、小学(1-3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本阶段侧重了解危险的存在,初步形成安全的自护态度与规避危险的意识,学会简单地识别、判断危险的事物和环境。

知道规避危险和求生、求助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强调个人安全;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了解爸爸妈妈生育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了解人的一生会经历的基本发展阶段。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在活动与游玩中,具有避免意外伤害的意识。

2、遇到危险时,及时大胆向家人、老师、警察等求助。

3、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疾病传染保持警惕。

4、面对可疑陌生人,有防范和保护意识。

5、尊敬老师,友爱同学,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

6、珍爱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初步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远离生活中的危险。

2、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和健康行为习惯。

3、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身体的影响,知道应对变化的一般方法。

4、了解与陌生人交往中和独自在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5、知道家庭常用电器、刀具、煤气(柴火)、农业生产工具、五金工具等日常用品安全使用的基本方法。

6、紧急情况下,能正确拨打“110、119、120”等救援电话。

7、在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时能运用简单的技能,采取恰当的方法自护、求生、求助。

(三)知识经验积累

1、初步了解常用的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3、知道基本的家庭生活安全常识。

4、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家庭周边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5、知道预防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6、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7、了解人从出生到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几个阶段。

二、小学(4-6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本阶段侧重认识危险的危害,形成躲避危险的意识。

掌握躲避危险的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知道人有性别不同,了解男生女生的生理差异,认识性别、家庭出身不是区分智商和地位的标准;体会违法犯罪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关注身边的安全状况,关心安全问题。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3、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场景时,有寻求他人救助和保护的意识。

4、与他人友好相处,对可疑陌生人保持必要的警惕性。

5、在生活中能体会到性别不同带来的差异。

6、感受同学之间平等相待的重要性。

7、敬畏生命。

(二)行为技能训练

1、通过日常操练,学会自我保护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学习意外伤害事故中应急救护的一般方法。

3、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4、学习识别可疑陌生人,掌握防拐骗的基本方法。

5、学习卫生和饮食常识,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6、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常用对策,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了解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私自到野外游泳、探险等活动的危险性。

2、了解意外伤害救护的基本常识。

3、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5、了解本地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常识。

6、了解使用电梯、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基本常识。

7、初步了解身体发育的一些常识。

8、理解生命的珍贵性和不可重复性。

三、初中(7-9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本阶段侧重了解与安全有关的基本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掌握确保安全的一些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兼顾公共安全;了解人类生命的孕育过程,懂得一些初步的生理知识;理解生命具有巨大的潜力,应合理开发;认识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应备加珍惜生命。

(一)情感态度培养

1、遵守社会公德,具有一定的安全“规则”意识。

2、能体会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珍贵。

3、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5、体会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很多人。

(二)行为技能训练

1、通过学习和演练,学会防灾避险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和演练,掌握意外伤害救护的一般方法。

3、初步掌握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科学施救的方法。

4、文明上网,谨慎交友,学会辨别网上的不安全因素。

5、能远离青少年不宜的场所,预防意外伤害和违法犯罪。

6、能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知识经验积累

1、了解常见安全事故的危险及其危害。

2、了解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和基本的疾病防治措施。

3、知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般性法规和条款。

4、了解毒品的特点以及对人的身心的伤害。

5、了解青春期发育的基本常识。

6、认识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是人类社会繁衍的自然现象。

7、生命具有最崇高的价值。

四、高中阶段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高中阶段在强调个人安全的同时,强调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为。

重点掌握安全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等基本技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学会救助他人;能主动识别危险因素,积极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远离人身伤害和暴力犯罪,对人生的目的意义有正确的定位和思考。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形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2、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养成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态度。

3、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4、对人身侵害具有很强的保护意识。

5、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具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才会和谐。

6、感受社会与环境安全的重要,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2、掌握防灾避险的基本方法和常规救护技能。

3、掌握和运用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自觉抵御“赌、毒、黄”等不良诱惑。

5、文明上网,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6、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做到与同学、朋友、师长友好相处。

7、学会适时调节心态。

8、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诚信考试,理性爱国。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常见的食品药品卫生常识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了解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学习和掌握意外伤害救护的基本方法。

3、学习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助他人的常见方法。

4、学习和掌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法律常识。

5、知道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常识。

6、了解临终关怀对于将逝去的人以及活着的人的意义。

7、了解社会赋予的人生命的权力,知道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也是对精神和肉体的戕害。

第三部分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在增强生命安全意识、了解生命安全知识、掌握保护生命安全的防范措施和避险自救技能。

课程内容由“交通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校内外活动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防范与人防避险,预防意外事故,预防违法犯罪与人身侵害,应急救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等九大模块构成。

围绕这些模块,按照横向展开、层次递进的规律,将其细化为若干条目,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学习的需要。

具体内容分模块呈现如下:

一、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学段

内容与要求提示

活动建议

1、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感受母亲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2、喜爱花鸟虫鱼和小动物;

3、感受自然界存在其他生命现象;

4、初步了解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阶段。

以“妈妈肚子里的我”、“我出生了”、“动物真奇妙,植物很有趣”、“生命的四季”等主题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和知识讲座。

1、知道生命有性别不同,初步理解男孩女孩的平等,防止性别歧视;

2、了解生命成长、青少年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懂得合理滋养生命的重要性;

3、理解人生而平等,生命无贵贱。

不以家庭贫富和父母的身份为标准;

4、体会生命不会重来,敬畏所有的生命;

5、知道违法犯罪会失去生命的自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以“我们的身体需要什么”等主题活动,了解合理膳食。

2、通过讲述名人故事,体会人人平等的意义。

3、借助一些反面典型,认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

1、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

2、了解人类生命的孕育过程,懂得一些初步的生理知识;

3、理解生命具有巨大的潜力,应合理开发;

4、理解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很多人,属于整个社会;

5、认识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要备加珍惜生命。

1、结合一些励志故事,认识人的潜能。

2、通过各种媒体,认识平凡中的伟大。

3、了解人的生命历程,知道死亡不可逾越,感受生命与时间的可贵。

1、知道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也是对精神和肉体的戕害;

2、了解社会赋予的人的生命的权力。

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才会和谐;

3、知道时间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义;

4、了解临终关怀的积极意义。

1、进一步通过典型案例,认识“生命短暂而脆弱”,要“做好人生规划”,让有限的生命增加宽度和厚度。

2、从法律的角度认识人权所赋予“生命的平等”。

二、交通出行安全

学段

内容与要求提示

活动建议

1、学会按照交通指示信号和标识安全过马路;

2、学会避让车辆,知道要避让车辆,不翻越栏杆,不在马路上嬉戏玩耍;

3、学会文明乘车乘船,车船在行进时坐稳扶好,系好安全带,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上跑动打闹,学会保护自己;

4、学会按规定乘坐(校)交通车,上下车应自觉排队;

5、知道与父母走散后怎么办。

教学中,可以针对城区、郊区、农村的不同情况开展教育。

1、利用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反思错误行为。

2、借助安全出行歌谣,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出行的规范。

3、开展“我认识的安全标识”等竞赛活动。

4、开展“我是文明小乘客”等主题活动,模拟训练坐(校)交通车活动。

1、根据家乡自热环境特点,学会安全地在山路、河边、湖边路等路况下行走;

2、有序乘车乘船,做到尊老爱幼,车船在行进时学会保护自己;

3、学习常用的道路交通法规,能自觉利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过马路;

4、了解乘坐火车、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的行为规范,做文明乘客;

5、知道过十字路口、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时如何保护自己;

6、了解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安全规范,提醒家人酒后不开车;

7、主动拒绝乘坐超载校车;

8、参加夏令营或远足等户外活动要服从统一管理。

1、开展“我是小交警”等模拟体验活动。

2、开展“安全出行”宣传标语征集活动。

3、对“候车、乘车”中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讨论。

4、学习如何判断超载车船。

1、掌握乘坐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不同交通工具的安全常识。

知道乘坐交通工具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了解安全检查的程序,了解航空安全常识及法规。

2、不坐超载车船,乘坐摩托车戴好头盔;掌握乘坐出租车的安全常识;

3、骑自行车上学注意避让行人和车辆,不飙车;

1、邀请交警举行“安全伴我行”等讲座。

2、交流自行车安全骑行的经验和心得,如冬天骑车的注意事项。

3、模拟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出行。

通过视频、图片等,认识飞机上的应急逃生门,学习戴氧气罩、穿救生衣等基本的自救、逃生方法。

1、掌握出行途中保护财物安全、人身安全的措施;

2、掌握交通事故中应急逃生的常识和自救互救的常用方法;

3、不无证驾驶机动车,不乘坐“黑车”。

1、举办“交通安全伴我行”等图片展。

2、观看交通安全电视教育片。

3、开展“交通安全”等主题班会活动。

三、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

学段

内容与要求提示

活动建议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不食用无证小摊上的食品;

3、知道常喝碳酸饮料的害处,能加以控制;

4、不吃来历不明的“三无”食品;

5、了解和预防一般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常识;

6、生病打点滴时,身体不舒服知道要及时呼叫医生;

7、不随地吐痰,到特殊的公共场所活动后及时洗手、换衣服。

教学中,要结合四季的变化、学生的日常卫生习惯等进行教育:

1、通过“小摊食品问题多”等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路边小摊食品不安全。

2、引导学生了解“多喝白开水,远离碳酸饮料”的好处。

3、学习正确使用口罩,交流“预防感冒我能行”的经验。

1、了解一些有关健康饮食、垃圾食品的常识;

2、不接受和食用陌生人的食品、饮料;

3、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饮品,不吃变质的食物,知道冰箱久存的食物也会滋生害细菌;

4、初步掌握预防常见流行疾病的基本方法,知道流感和一般感冒不一样;

5、学会看药品说明书,有病按医嘱服用药剂,不乱吃药;

6、知道血吸虫病的危害,不到危险水域戏水。

1、开展“火眼金睛”辨别“三无”食品活动。

2、开展“家庭健康食谱”设计活动。

3、举办“预防传染病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

4、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手抄报评选活动。

1、知道有一些蔬菜不煮透不能吃,认识一些本身有毒性的野菜、野果、野菌;

2、了解一些食物保鲜的方法和清除农药残留的基本方法;

3、了解水体污染的常识,掌握初步判断水质的常识;

4、知道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遵医嘱用药;

5、知道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危害及其传播途径,掌握一般预防措施;初步了解关于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6、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不尝试、不冒险,谨慎交友,远离毒源。

教学中,要结合防止食品和药物中毒,以及传染病的预防等开展活动:

1、开展“舌尖上的健康”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了解蔬菜清洁、加工和保鲜的常识。

2、邀请专业人士举行“艾滋病的预防”、”关爱的红丝带”等专题讲座。

3、举办“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图片展。

4、以药物过敏、药物中毒为题,举办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清理家庭小药箱。

1、了解常见疾病特别是常见传染病防控基本方法;

2、知道艾滋病防范措施,树立正确性爱观,洁身自好;

3、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烟酒和毒品的诱惑;

4、知道食品中毒后的应急救护措施。

结合国际禁毒日和世界艾滋病日开展活动

1、举办“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竞赛。

2、邀请卫生防疫部门专家来校开办辅导讲座。

3、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宣传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

四、校内外活动安全

学段

内容与要求提示

活动建议

 

1、在上下操、升旗仪式和逃生演练中学会安全快速行走;

2、学会处理行进中的意外,如队列行进中鞋带散了或有人跌倒,知道如何避让和处理;

3、上体育课时有准备、按规范操练。

不妨碍其他同学运动;

4、不攀高,不翻越栏杆、围墙;

5、集体外出春游、扫墓、看电影、参观游览等活动,听从指挥,不分心,不离队,不围观和看热闹;

6、与动物接触时注意安全,如参观动物园与动物保持距离,不激怒动物;

7、避开危险场所,如施工现场和建筑工地;

8、与同学友好相处,不逞能、不打架。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喜欢打闹、奔跑、高空抛物,以及擅自离校等不同情况进行教育:

1、观看踩踏事故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白踩踏事故可以避免。

2、与日常上下操等全校性活动结合,开展上下楼梯防踩踏演练。

3、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4、在同学之间开展“解开‘小疙瘩’知心卡”等互换活动。

1、上体育课时主动做热身运动,使用标枪、铅球等器械时防止误伤自己和同学;

2、做实验时注意玻璃试管等划伤人,预防药品伤人;

3、了解轮滑、放风筝等活动存在的隐患,学会选择安全的地方游玩;

4、在游乐场等公共场所游玩时,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5、不玩危险游戏;

6、学会化解同学之间的纠纷,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情况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

7、到大型商场、电影院、露天演出等人员聚集的地方,注意查看安全门、消防通道的位置;

8、学习乘坐电梯的安全常识。

1、调查收集有关校园踩踏事故的典型案例,观看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视频,举办主题班队会。

2、学习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规范,包括体育课的着装准备。

3、学习掌握几种热身运动的方法。

4、小调查:

“轮滑、放风筝安全隐患知多少”。

5、开展模拟“少年法庭”活动,向校园暴力说“不”。

6、开展“这些做法不安全”等班队会交流活动,

1、注意在晚自习放学后、突然停电后的安全,预防踩踏等事故发生;

2、实验操作严格按规程执行,预防易燃、易爆化学品伤人事故;

3、上体育课穿戴规范,按要求使用器材;

4、不带病运动,不超运动量锻炼,身体不舒服要及时报告;

5、了解中暑的预防与处理;

6、在参观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听从指挥和安排;

7、参加大型聚集会如观看文艺演出和体育竞赛时,不起哄,不嬉闹,防止踩踏和看台垮塌;

8、不到歌厅、舞厅等未成年人不宜的地方游玩和滞留;

9、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搞小团体。

1、定期开展防踩踏安全疏散演练。

2、学习实验操作手册。

3、举行“身体锻炼防伤害”室内体育课教育。

4、以“点点同窗情”为主题,策划、组织班团会。

5、在大型集体活动时开展“安全志愿者”实践活动,维护现场秩序。

1、了解体育运动安全基本知识,掌握运动安全的常识;

2、了解军训中的安全事项,防运动晕厥和运动猝死;

3、物理实验要防“电”;

4、化学实验要注意化学药品腐蚀与烧伤等;

5、生物课的实验要防手术刀的割伤划伤等事故;

6、晚上不到无照明的区域活动,走路时不看手机,防止从高处跌落和撞伤。

1、结合体育与健康课,掌握预防器材伤害的常识。

2、了解防运动猝死的基本常识。

3、重点学习和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