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71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6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docx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

做实验注意事项:

1.抄实验报告时不用画表格.

2抄实验二和三的时候结构图不用画,只需要写清原理和步骤即可,不用写的太复杂.

3.做实验的地点:

在A101集合,然后去实验的地方,那个地方很难找到(老师是这样说的),时间为12:

15,希望大家不要迟到.以班级为单位做实验.

4.第一个实验的时间为第七周周三中午12:

15.

实验一、刀具认识及角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熟悉车刀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掌握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

2、要求:

(1)熟悉几种典型车刀(45º弯头车刀,90º右偏刀,切断刀,外圆车刀,螺纹车刀)的构造和几何形状。

(2)弄清车刀各个几何角度的定义,学会测量这些几何角度的方法。

(3)将测量值与换算值作比较。

(4)绘出车刀截面图。

二、实验方法:

(1)观察各种车刀的几何形状:

前刀面,后刀面,主副切削刃,刀尖等。

(2)测量五种车刀的几何角度,并作记录。

三、实验仪器:

(1)测角台。

(2)五种车刀:

45º弯头车刀,90º右偏刀,切断刀,外圆车刀,螺纹车刀。

四、操作方法:

主剖面内:

⑴首先使指针7对准度板6之零线,拧紧螺钉12。

⑵测前角r0:

转动刻度板8,使指度板9所在平面垂直主刀刃在底座1工作面上的投影(相当于主刀刃在基面上的投影),调整指度板9,使平面A与车刀前面吻合,指度板9即在刻度板8上指出前角r0的读数值。

⑶测后角a0:

同上方法,使B平面与车刀后面吻合,在刻度板8上即可读出后角a0的读数值。

⑷测刃倾角λS:

先使刀具主切削刃位于指度板9所在的平面内,当平面A与主刀刃吻合时,刻度板8上即可读出刃倾角λS的读数值。

(或者先让指度板9对准刻度板8的零线,指度板9所在的平面在底座1工作面上之投影时,松开螺钉12,转动刻度板8使绕水平轴转动,当平面A与刀刃吻合时,指针7即在度板6上指出λS的读数值。

图1-1测量前角示意图

⑸法剖面内:

先使指针7在度板6上对准所测定的λS的值,拧紧螺钉12,再如测量r0与a0那样测出法剖面的前角rn与后角an。

⑹测量主偏角k与副偏角k′:

如图2所示:

(以外园尖刀为例)先旋动螺母5升高刻度板8,并转向一边,不用。

将要测的刀具之侧面紧靠二挡销13。

松开螺钉3和15,转动标尺座2,同时滑动滑板14,使刀具

图1-2测量主偏角示意图

1.底座2.标尺座3.锁紧螺钉4.立柱5.调整螺母6.度板7.指针8.刻度板9.指度板10.锁紧螺钉11.标尺12.锁紧螺钉13.挡销14.滑板15.锁紧螺钉

的主刀刃(或副刀刃)与标尺11吻合,底座1上之零线所对的标尺座2上的刻度值即主偏角k(或副偏角k′)的度数。

五、思考题:

1、在车间里常用的车刀的后角是否会出现负角度?

为什么?

2、切断刀有几个刀尖?

它是如何使工件切断?

 

二、各种车刀的几何角度测量值,换算值和截面图。

主剖面参考系

其他参考值

截面图

角度

测量值

角度

测量值

换算值

误差(%)

45

r0

a0

λS

k

k′

90

r0

a0

λS

k

k′

r0

a0

λS

k

k′

r0

a0

λS

k

k′

r0

a0

λS

k

k′

 

3.1普通车床结构剖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车床的总体布局、主要技术性能及工艺范围;

2.掌握车床的主传动系统、螺纹传动系统、机动进给传动系统的传动路线;

3.了解各换置机构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4.了解各种操纵机构的结构特点和操作过程;

5.掌握车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

6.学会使用、调整和维修机床。

二、实验装备

CA6140型卧式车床如图3.1-1所示。

图3.1-1CA6140型卧式车床

三、实验内容

1.由指导教师介绍机床的用途、布局、各操纵手柄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

然后启动机床,机床空载运转,以观察机床各部件的运动。

2.揭开主轴箱盖,根据机床传动系统图和主轴箱展开图,了解传动件的结构,看清各档传动路线。

(1)了解主传动系统的传动路线,主轴的各级转速是如何调整实现的。

(2)结合摩擦片式离合器的结构,如图3.1-2所示,分析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式。

(3)观察主轴正转、反转、停车及制动的操纵过程,操纵机构如图3.1-3所示。

图3.1-2摩擦片式离合器结构图

1-双联齿轮2-内摩擦片3-外摩擦片4、7-螺母5-压套6-长销8-齿轮

9-拉杆10-滑套11-销轴12-元宝销13-拨叉

图3.1-3主轴开停及制动操纵机构图

1-双联齿轮2-齿轮3-元宝销4-滑套5-杠杆6-制动带7-手把8-操纵杆

9、11-曲柄10-拉杆12-轴13-扇形齿轮14-齿条轴15-拨叉16-拉杆

(4)操纵Ⅱ—Ⅲ轴上两个滑移齿轮移动,操纵Ⅳ轴上的两个滑移齿轮及Ⅵ轴上的一个滑移齿轮,注意他们的动作过程和啮合位置。

Ⅱ—Ⅲ轴上滑移齿轮的操纵机构如图3.1-4所示。

(5)根据CA6140车床主轴结构如图3.1-5所示,观察主轴前支承、中间支承、后支承的轴承类型,了解前后轴承的作用及调整方法。

(6)了解主轴上两对齿轮的结构特点,分析其变速原理。

(7)观察卸荷皮带轮的结构,分析工作原理。

3.挂轮架

了解挂轮的构造、用途和调整方法

4.进给箱

结合进给箱展开图及传动系统图,观察基本组、增倍组操纵机构,螺纹种类移换机构,以及光杠、丝杠传动的操纵机构。

图3.1-4Ⅱ—Ⅲ轴上滑移齿轮的操纵机构

1-双联齿轮2-三联齿轮3-拨叉4-拨销5-曲轴6-盘形凸轮7-轴8-链条

9-变速手柄10-圆销11-杠杆12-拨叉Ⅱ、Ⅲ-传动轴

图3.1-5CA6140车床主轴结构图

1、4—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2、5—螺母3—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4—轴承端盖7—隔套

8—调整垫圈9—轴承端盖10—套筒11—螺母12—端面键

5.溜板箱

(1)分析纵向、横向机动进给及快速移动机构的传动关系。

(2)观察丝杠、光杠进给的互锁机构和开合螺母机构。

(3)根据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如图3.1-6所示,分析其工作原理。

(4)过载保险装置的结构如图3.1-7所示,分析其工作原理。

6.刀架

刀架总体是由床鞍、横刀架、转盘、小刀架及方刀架五部分组成,进行车刀的安装和刀架的换位工作。

7.尾架

观察尾架的构造,尾架套筒的夹紧方法,利用尾架、主轴顶尖和鸡心夹实现细长轴的装夹和工件旋转。

8.床身

了解床身的整体结构,分析车床导轨组合形式的优点。

8.床脚

打开左床脚观察主传动电机的安装和接线情况,了解主电机的型号、功率和转速。

图3.1-6超越离合器

1-外环(齿轮)2-星形体3-滚子4-销5、8-弹簧6、7-安全离合器

图3.1-7过载保险装置

1-拉杆2-锁紧螺母3-调整螺母4-超越离合器星轮5-安全离合器左半部

6-安全离合器右半部7-弹簧8-圆销9-弹簧座10-蜗杆

四、思考题

1.卸荷皮带轮是如何使皮带的拉力不传给轴而传给箱体的?

带轮的扭矩又是怎样传给轴的?

用简图说明之。

2.摩擦片离合器得工作原理是什么?

摩擦离合器除完成主轴正、反转,还能起什么作用?

3.超越离合器、安全离合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4.主轴前端轴承是如何预紧的?

预紧后主轴性能将如何变化?

5.轴Ⅱ—Ⅲ上滑移齿轮的操纵机构属于单独操纵方式还是集中操纵方式?

简述两种操纵方式的特点

2.3切削力的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切削力的来源和切削分力的概念;

2.熟悉切削力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了解测力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数据采集卡及软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3.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曲线绘制;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切削参数对各切削分力的影响。

二、实验装备及原理

1.普通卧式车床;

2.各种机夹车刀刀片;

3.切削力测量系统如图2.3-1所示,它由数控机床、测力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

传感器测力平台见图2.3-2,其内部装有压电式应力-应变传感器可把刀具所受的切削力转变为电信号,电荷放大器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供数据采集卡读取,数据采集卡上的A/D转换是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系统利用相应软件将数据处理后得到三向切削力Fx、Fy、Fz的值。

图2.3-1切削力测量系统的总体框架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方法

1.安装测力传感器,连接各硬件数据线,装夹工件等准备工作。

2.打开电荷放大器的个电源开关,按照电荷放大器的使用说明书调整好其灵敏度,确认电荷放大器的复位开关处在复位状态。

3.打开计算机,点击图标启动切削力测量系统。

4.系统初始化

(1)测量方法选择,从“执行命令”菜单的“测量模式选择子菜单”中选择“低速连续测量”命令,如图2.3-3所示。

(2)执行“低速测量设置”→“监控切削”,进入输入数据编辑框如图2.3-4所示。

按照提示要求输入相应的数据(也可取默认值),如果需要输入可以点击“重新输入”进行输入,最后点击“确认”进入下一步。

(3)选择电荷放大器的输出放大倍率。

图2.3-2传感器测力平台图2.3-3测量方法选择菜单

图2.3-4输入数据编辑框

(4)选择“显示方向按钮”,这个步骤可以现在选择,也可以在测试过程中随时进行选择。

(5)获取零点见图2.3-3所示。

选择“执行命令”菜单的“获取零点”菜单命令,此时弹出“保存数据文件名”输入对话框,输入相应的文件名字后点击“OK”。

5.选择“开始测试”菜单命令执行测试,在切削力动态测量显示系统如图2.3-5所示,可以看到切削力的数值和坐标曲线。

6.按“终止”按纽结束本次测试,系统将产生一个报告文件(report.txt),该文件汇总了本次实验的切削条件和基本数据,如想永久保留文件,请另外取文件名。

(二)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要求填写切削条件和基本数据。

2.安装好工件,开始切削加工。

3.进行切削力的动态测量,保存相关数据文档。

4.改变切削用量中的单一参数观测切削力的变化情况。

(1)取vc=100m/min,f=0.3mm/r固定不变,依次改变ap(在0.5~4mm范围内取5个数值)进行切削,重复切削力动态测量实验。

(2)取vc=100m/min,ap=2mm固定不变,依次改变f(在0.1~0.6mm/r范围内取5个数值)进行切削,重复切削力动态测量实验。

(3)取f=0.3mm/r,ap=2mm固定不变,依次改变v(在50~100m/min范围内取5个数值)进行切削,重复切削力动态测量实验。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根据切削力动态测量数据,以采样点为横坐标,切削力为纵坐标,绘制切削力动态变化曲线。

2.取5个采样点计算合力的大小,并绘制切削力动态变化曲线。

3.记录背吃刀量ap变化时切削力的平均值,记录表格见表2.3-2。

4.在同一张坐标图上绘制切削用量三要素变化造成切削力变化的曲线,分析其影响的差异。

5.记录进给量f变化时切削力的平均值,记录表格见表2.3-3。

图2.3-5切削力动态测量显示系统

表2.3-1切削条件和基本数据

实验流水记录信息

班级:

姓名:

日期:

环境温度℃

采样频率

加工方式

输入各向报警阈值(公斤力)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刀具信息

刀具材料

刀具编号

刀具参数

试件信息

工件材料

试件编号

试件参数

切削用量

主轴转速

(r/min)

进给量

(mm/r)

背吃刀量

(mm)

切削液

切削液类型

流量

压力

表2.3-2背吃刀量ap变化时的切削力(单位:

牛顿)

切削力

ap1=

ap2=

ap3=

ap4=

ap5=

Fx

Fy

Fz

表2.3-3进给量f变化时的切削力(单位:

牛顿)

切削力

f1=

f2=

f3=

f4=

f5=

Fx

Fy

Fz

6.记录切削速度vc变化时切削力的平均值,记录表格见表2.3-4。

表2.3-4切削速度vc变化时的切削力(单位:

牛顿)

切削力

vc1=

vc2=

vc3=

vc4=

vc5=

Fx

Fy

Fz

五、切削力经验公式的建立

上述单因素进行的切削力实验,利用图解法可以方便的获得切削力经验公式。

1.Fz—ap与Fz—f指数公式的建立

首先将实验所得数据点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并用直线连接(使各实验数据点大约均布在该直线的上下),下面介绍Fz—ap与Fz—f指数公式建立的方法。

线图可表示为:

lgFz=lgCap+xFzlgap(2.3-1)

lgFz=lgCf+yFzlgf(2.3-2)

对式(2.3-1)、式(2.3-2)两边取真数,得幂函数关系式:

(2.3-3)

(2.3-4)

式中指数xFz、yFz分别为Fz—ap及Fz—f线的斜率,由图2.3-6求得:

xFz=tgθ1=

(2.3-5)

yFz=tgθ2=

(2.3-6)

式中的a1、b1、a2、b2用米尺在图2.3-6中直接量出。

系数Cap为Fz—ap线在背吃刀量ap=1mm时的Fz值,系数Cf为Fz—f线在进给量f=1mm/r时的Fz值。

综合式(2.3-3)、(2.3-4)求得切削力经验公式:

(2.3-7)

系数CFz可用如下求得:

由于式(2.3-3)是在f=f0(改变ap时所固定的f值)的情况下得到的,故有

而式(2.3-4)是在ap=ap0(改变f时所固定的ap值)的情况下得到的,故有

由于实验误差,CFz1与CFz2不一定相等,因此应取两者的平均值,即

(2.3-10)

式(2.3-3)、(2.3-4)和(2.3-7)主切削力与背吃刀量ap及进给量f都是指数关系,故切削力的这种经验公式也称指数公式。

2.利用表2.3-2和表2.3-3求出式(2.3-3)、(2.3-4)、(2.3-7)中的各项系数和指数。

3.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主切削力Fz与切削速度vc的指数公式和其中的系数和指数。

4.建立主主切削力Fz与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和背吃刀量ap的指数公式,并计算其中的系数和各项指数。

六、思考题

1.观察切削力的三个分力Fx、Fy、Fz的大小,分析各分力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2.分析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不同影响,说明其原因。

3.如果改变刀具的五个基本角度,切削力将如何变化,切削力测量系统是否可以验证这些变化。

4.何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切削力的指数公式?

5.根据切削力指数公式计算符合实验条件的Fx、Fy、Fz值,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