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73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x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1.高边坡位置3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3

二.设计措施5

三、施工准备情况8

1施工管理人员名单8

2主要机械设备8

3劳动力配置8

4施工进度计划9

四、施工方案及方法9

1施工特点9

2施工总体方案9

3施工方法10

五、施工注意事项20

六、质量保证措施23

1质量保证措施23

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24

七、安全保证措施25

1机械设备安全措施25

2施工安全预防措施25

3爆破震动影响的控制26

4高边坡施工安全应急程序26

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高边坡位置

深挖方路基是指一般边坡高度H≥20.0m土质挖方路基及边坡高度H≥30.0m石质挖方路基。

工点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算,确定路基横断面型式、边坡防护、支挡加固措施等,边坡处治后的稳定系数Fs≥1.25。

本路段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边坡岩体结构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影响边坡稳定。

路基开挖后,形成的临空面造成坡脚应力集中,边坡岩体在自重及片理节理、断裂破碎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边坡有可能失稳、滑塌。

本合同段,深挖方路基共3处,其边坡高度、破坏型式、稳定性分析与验算及主要支挡加固措施见下表。

序号

里程桩号

最大边

坡高度

(m)

主要

破坏

型式

处理前

的稳定

系数Fs

主要支挡加固措施

1

LK0+421~LK0+880左侧

41.547

边坡欠稳定

1.03

预应力锚索框架植草+锚杆框架梁植草+砼框架内填土植草+浆砌网格植草

2

LK1+350~LK1+580左侧

26.682

边坡稳定,但存在楔形体破坏的可能。

1.25

锚杆框架梁植草+砼框架内填土植草+人字型骨架植草

3

LK2+500~LK2+834左侧

34.533

边坡不稳定

0.92

抗滑桩+锚杆框架梁植草+浆砌网格植草

高边坡及主要加固措施一览表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1LK0+421~LK0+880深挖方路基

2.1.1地形地貌:

边坡位于中山的坡脚通过,山坡自然坡度20~50°;路基左侧山坡后缘地形较陡,不利于边坡整体稳定。

2.1.2地层岩性:

山坡上地表为3~10m厚残坡积土、碎石土层,下覆石炭系岩关组砂岩、泥岩及深灰色灰岩,呈互层产出。

灰岩岩质较硬,呈弱微风化状,夹部分破碎状角砾岩;而上覆砂岩、泥岩厚达10m左右,多呈全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强度低,完整性差,遇水易软化。

岩体产状100°<25°,岩体与路线近直交,有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局部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2.1.3地质构造:

根据地勘资料,本路段未发现断裂构造。

2.1.4水文地质:

路堑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局部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由于残坡积土或风化层碎石土结构松散,孔隙连通较好,故透水性好,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层,因此,地下水入渗后往往聚集在碎石土底部,造成碎石土底部及基岩面易被地下水浸泡,因而覆盖层与基岩面附近岩土体抗剪强度较低,而易于形成滑动带(面)。

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2.2LK1+350~LK1+580深挖方路基

2.2.1地形地貌:

边坡位于低山丘陵地貌区,路线经过山坡脊线,山坡较缓,自然坡度为10~20°。

边坡上方有仰坡,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2.2.2地层岩性:

表层为7~12m的粉质粘土,呈可~硬塑状,下伏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夹中风化炭质灰岩,下伏基岩的产状160°<25°,岩体逆向路基,有利于下伏基岩的整体稳定。

2.2.3地质构造:

根据地勘资料,本路段未发现断裂构造。

2.2.4水文地质:

路堑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2.3LK2+500~LK2+834深挖方路基

2.3.1地形地貌:

本边坡位于低山丘陵地貌区,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

本边坡位于较陡斜坡中部,自然坡度20~50°,线路通过部位及边坡上方地势较陡,不利于边坡整体稳定,山坡坡面植被较丰,主要为杂树。

2.3.2地层岩性:

上覆坡残积粘性土,呈可塑-硬塑,局部含角砾及碎块,岩芯遇水易软化;下伏石炭系石磴子组(C1ds)全~中风化粉砂岩、页岩、灰岩互层;产状100°<25°,岩体逆向路基,有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

但本路段地表残积粉质粘土、全~强风化粉砂岩、页岩等覆盖层或风化层较厚,一般有12~23m厚。

2.3.3地质构造:

本边坡主要位于曲江向斜西翼,本路段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

2.3.4水文地质:

路堑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局部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由于残坡积土或风化层碎石土结构松散,孔隙连通较好,故透水性好,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层,因此,地下水入渗后往聚集在碎石土底部,造成碎石土底部及基岩面易被地下水浸泡,因而覆盖层与基岩面附近岩土体抗剪强度较低,而易于形成滑动带(面);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二.设计措施

1、LK0+421~LK0+880深挖方路基

1.1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从地勘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边坡最大高度45m,由于后侧自然山体高陡,设计坡率较陡,组成坡体的泥岩、砂岩等全强风化层厚在10m以上,地下水入渗后往往聚集在碎石土底部,造成碎石土底部及基岩面易被地下水浸泡,因而覆盖层与基岩面附近岩土体抗剪强度较低,而下部基岩起隔水作用,而易于形成滑动带(面)。

边坡开挖后形成的临空面失去支撑,在地下水、自重、顺向节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沿路基侧有蠕动变形滑塌破坏的可能,在二级边坡附近,边坡中部需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补强以确保稳定。

边坡开挖后岩层较多,风化严重,岩性较破碎,可能发生小规模楔体破坏,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按类土质边坡分析计算,边坡处理前LK0+520、LK0+700稳定安全系数为1.03。

1.2边坡处理措施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结果、确定处理措施如下:

台阶式放坡,边坡中部采用预应力锚索或锚杆框架植草加固,结合深部排水系统进行治理。

锚索采用4Φj15.24mm钢绞线,预应力大小为500KN,第Ⅱ级索长从下往上为20m、23m和26m,锚固段长10m,第Ⅲ级LK0+510~+558索长从下往上为26m、28m和30m,LK0+558~+585索长从下往上为20m、23m和26m,LK0+645~+780索长从下往上为18m、20m和22m。

1.3排水设计

LK0+435~LK0+860第Ⅱ级边坡布设一排排水孔,孔深8m,LK0+500~LK0+800第Ⅲ级边坡布设一排排水孔,孔深20m,上下排交错布设,水平间距6m,上倾6°,孔径Φ110mm,孔内设带孔Φ100mmPVC管。

2、LK1+350~LK1+580深挖方路基

2.1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从地勘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边坡从山坡腰部以挖方方式通过,路基通过部位覆盖层坡残积粘性土、全~风化的粉砂岩较厚地段,路基未开挖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由于边坡开挖及施工扰动影响,因路基施工开挖部分或全部挖除了覆盖层或风化层的前缘抗滑段,破坏了山体原有应力分布状态,造成边坡坡角段抗滑力减小,开挖岩面沿临空面一侧发生蠕动变形,导致边坡滑塌或小规模楔体破坏。

按岩质边坡分析计算,边坡处理前LK1+485稳定安全系数为1.25。

2.2边坡处理措施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结果、确定处理措施如下:

台阶式放坡,Ⅰ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锚杆为全长粘结型锚杆,采用直径为25mm的HRB335型螺纹钢筋制作,锚杆长度为7.0~9.0m,设计锚固力为50KN,锚杆抗拔力不低于75KN,其余边坡采用砼框架内填土植草、浆砌片石网格植草和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

2.3排水设计

LK1+430~LK1+520第Ⅰ级边坡坡脚布设两排排水孔,上下排垂直间距4.0m,水平间距6m,交错布设,上倾15°,孔深8m,孔径Φ110mm,孔内设带孔Φ100mmPVC管。

3、LK2+500~LK2+834深挖方路基

3.1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从地勘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本边坡自然山体高陡,左侧最大开挖高46m,开挖部位岩性多为残积粉质粘土、全~强风化粉砂岩、页岩等覆盖层或风化层,该地层遇水易软化,边坡抗剪强度较低,自身稳定性差,与其下伏中风化基岩比较,其抗剪强度较低,即下倾的基岩面构成易滑的软弱结构面(由于下伏基岩的产状160°<25°,岩体逆向路基,有利于下伏基岩的整体稳定)。

3.2路基削坡开挖是造成山坡工程滑坡的主要原因

本边坡从山坡腰部以挖方方式通过,路基通过部位覆盖层坡残积粘性土、全风化的粉砂岩、页岩等较厚地段,路基未开挖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由于边坡开挖及施工扰动影响,因路基施工开挖部分或全部挖除了覆盖层或风化层的前缘抗滑段,破坏了山体原有应力分布状态,造成边坡坡角段抗滑力减小,开挖岩面沿临空面一侧发生蠕动变形,导致边坡滑塌,边坡破坏机理属牵引式破坏。

3.3地表水和地下水是边坡发展的诱发因素

由于残坡积土或风化层岩土结构松散,孔隙连通较好,故透水性好,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层,因此,地下水入渗后往聚集在碎石土底部,造成碎石土底部及基岩面易被地下水浸泡,因而覆盖层与基岩面附近岩土体抗剪强度较低,易形成滑动带(面),导致边坡变形速度加快,最终造成边坡松散覆盖层的滑塌,上述原因为边坡滑塌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3.4稳定计算分析及工程措施

3.4.1选择LK2+520典型断面进行边坡稳定验算,边坡剩余下滑力为1130KN/m,该边坡抗滑能力不足,有产生滑动破坏的可能,采用截面尺寸2.4m×1.6m锚索抗滑桩对坡面加固。

3.4.2选择LK2+553典型断面进行边坡稳定验算,边坡剩余下滑力为1925KN/m,该边坡抗滑能力不足,有产生滑动破坏的可能,采用截面尺寸3m×2m锚索抗滑桩对坡面加固。

3.4.3选择LK2+714典型断面进行边坡稳定验算,边坡剩余下滑力为1720KN/m,该边坡抗滑能力不足,有产生滑动破坏的可能,采用截面尺寸3m×2m抗滑桩对坡面加固。

抗滑桩前缘第Ⅰ级边坡坡面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锚杆为全长粘结型锚杆,采用直径为25mm的HRB335型螺纹钢筋制作,锚杆长度为7.0~11.0m,设计锚固力为50KN,锚杆抗拔力不低于75KN,其余边坡采用砼框架内填土植草和浆砌片石网格植草防护。

3.5排水设计

LK2+500~+530第Ⅰ级边坡布设一排排水孔,孔深20m,LK2+530~+660第Ⅰ、Ⅱ级边坡坡脚各布设一排排水孔,孔深20m和25m,LK2+660~+760第Ⅱ级边坡坡脚布设一排排水孔,孔深20m,排水孔交错布设,水平间距6m,上倾5°,孔径Φ110mm,孔内设带孔Φ100mmPVC管。

三、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管理人员名单

施工管理人员名单

姓名

职务

备注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道路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安全员

资料员

2主要机械设备

本工程所配备的机械设备表

机械

名称

规格

型号

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t)

数量

一、土石方及防护工程施工设备

挖掘机

PC200

1.8m3

4

装载机

徐工

3m3

2

二、运输设备

洒水车

12000L

1

三、钻孔及注浆设备

风动凿岩机

YT-28

3

注浆泵

BM250

1

空压机

15m3

2

3劳动力配置

本工程边坡防护施工配备现场负责人1人,技术人员1人,领工员1人,试验人员1人,施工人员若干(见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清土石方

普工

16

清顺边坡

2

锚孔钻造

钻工

12

3

锚杆制安

10

4

压水泥砂浆

压浆工

8

4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开工日期:

2011年02月20日;

计划完工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四、施工方案及方法

1施工特点

在高边坡开挖前先修好截水天沟。

基槽开挖按设计放大样,人工或挖掘机开挖,注意不要超挖,基底夯实。

砂浆一律机械拌和(零星砌体除外),重量法配比,随拌随用,已初凝的砂浆不得加水重塑。

石块砌筑应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砌缝上下错开,缝宽基本一致,砌体表面平整,棱线顺直。

勾缝、抹面砂浆用砂要过筛,水灰比适宜。

勾缝按图纸进行,如图纸无规定,则应勾凹缝。

勾缝嵌入砌缝不小于2厘米,抹面应平整压光。

施工完成之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生,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养生,养生期一般为7天左右。

高边坡主要采用挖掘机分级开挖、自卸车运输的施工方案;遇石质时,采取预裂爆破和预留光面爆破层施工,严禁大爆破施工。

高边坡严格遵循:

“分级开挖、逐级支护”的加固原则,及时做好坡面的防护及排水,减少边坡的暴露时间。

施工时做好高边坡监测,对监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并上报监理及业主。

2施工总体方案

1、开挖前,先修好路堑边沟。

2、严格测定和掌控边坡的开挖(定位和坡率);台阶法逐级开挖。

3、每开挖至一级台阶后,及时复测,及时修整,及时护砌和植被。

4、边坡在开挖中和防护过程中,随时以塑料布覆盖,防雨水冲刷。

5、提前、充分做好机具和器材的准备。

6、一旦开始防护施工,必须组织足够的劳力,整个一级的坡面全面施作,供料和运料紧紧跟上(从山下往山上搬运,需要大量人工)。

7、锚杆施工,可在刷边坡的同时,先进行打眼,眼孔深度可留有适当调整锚杆的余地;并及时打眼布设排水管。

8、锚孔每打完一眼,随即插入锚杆,待确认边坡无误之后,进行注浆。

3施工方法

3.1高边坡土石方施工

路基高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应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要求进行。

1、土方边坡开挖

本工程高边坡处地势较陡,故不能过度放缓边坡和加宽平台的工程措施以提高边坡开挖后自身的整体稳定性。

高边坡工程开挖,要求严格按照从上至下的开挖顺序逐级开挖(见《路堑开挖纵向顺序图》及《路堑开挖(横向)及高边坡防护施工程序图》),待上级边坡锚固工程全部实施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的开挖,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直至全部防护工程结束。

路堑开挖纵向顺序图

开挖时沿路线方向开施工便道,便道纵坡应保证自卸汽车空车在正常情况下能顺利爬到坡顶,为施工安全,在路线左右幅各开一条施工便道,上下汽车分道行驶。

挖掘机从高至低分层分幅开挖,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3~5m,每幅宽度控制在8~10m。

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输。

2、石方边坡开挖

(1)施工中遇石方,则小方量石方段采用机械打眼小炮开挖,大方量石方地段采用浅孔松动控制爆破技术分层开挖,严禁放大炮开挖。

靠近边坡处,平行于边坡打预裂孔,先起爆预裂孔,再依次从临空面向边坡方向爆破。

靠近基床部位,预留30cm光爆层,施工时分段顺线路方向平行于路基面钻孔,实行光面爆破。

爆破后,使基床、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不受扰动,爆出的坡面平顺。

(2)爆破作业在施工前,进行爆破试验,通过试验进一步修正爆破参数,爆破时严格控制装药量。

(3)石质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石质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4)石方浅孔爆破方法

①爆破设计

炮孔超钻深度:

炮孔超钻深度h根据岩层石质情况和试爆参数确定:

h=μWe(μ一般取0.1~0.33,We为底板抵抗线m,按规范选取);

装药深度:

装药深度按不大于炮孔深度的2/3确定;

堵塞系数:

堵塞系数(β堵塞长度与底板抵抗线的比值),按设计规范或根据试爆选取。

当炮孔与台阶坡面大致平行时,取β=0.75;当炮孔垂直时,台阶壁面角α为70°~60°时,取β=0.75~1.20,α较大时,β取较小值。

炮孔间距:

同排炮孔的间距a,在a=(1.0~1.5)We间选取;岩石较坚硬完整时,取较低值,反之取较高值。

多排炮孔布置时,采取梅花形布置。

各排炮孔间距、深度及单孔装药量均相同时,排间距b取(0.8~0.9)a或取0.9~1.0。

装药量:

单个炮孔装药量Q(kg),分别按下式计算:

前排炮孔Q=whap;

后各排炮孔Q=(1.15~1.3)web,式中:

We-浅孔台阶爆破底板抵抗线m;

a-炮孔间距m;

b-炮孔排距m;

H-台阶高度m;

q-正常松动药包的单位用药量,kg/m3(可参照规范选取);

②钻爆方法

爆破开挖采取纵向台阶开挖。

爆破开挖前,按爆破作业规程及设计规范要求,开挖操作工作台阶。

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应满足需要。

凿岩机钻孔时,台阶高度按2~4m确定;人工钻孔时台阶高度按1~2m确定。

设计炮孔方向大致与台阶壁面平行或取垂直孔,并尽量以较大角度与岩层面或节理相交。

石方开挖后的边坡,做到顺直、圆滑,大面平整。

边坡上无松石、危石。

石质路堑边坡因超挖而影响上部边坡岩体稳定时,用浆砌片石补砌。

挖方边坡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

下挖2~3m时,对新开挖边坡进行刷新。

软质岩石边坡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坚石、次坚石边坡,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同时清除危石、松石。

清刷后的石质路堑边坡不陡于设计规定值。

3.2高边坡锚索及锚杆框架梁防护施工

1、施工准备

⑴施工放样:

在锚固施工范围内,测量放样,设置控制桩,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

孔位以控制桩为准放样,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

孔位偏差≤50mm。

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

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⑵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必须稳固,方位准确,高度适当,大小应方便人员操作。

⑶钻机安装:

钻机安装要求水平、稳固,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

2、钻孔

⑴锚孔测放:

根据设计图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

如遇既有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⑵钻孔设备:

根据锚固地层类型、锚孔孔径、深度及施工场地条件等选择钻孔设备。

锚孔钻造采用潜孔钻机或锚杆钻机冲击成孔。

对易于塌缩孔或卡钻埋钻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⑶钻机就位:

钻进施工搭设施工平台需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要求,准确安装固定钻机。

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50mm,高程误差≤±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误差≤±1.0°,方位误差≤±2.0°。

⑷钻进方式:

锚孔钻进采用无水干钻,禁止开水钻进,以防钻孔施工恶化坡体地质条件,确保孔壁的粘结性能;根据钻机使用性能和锚固地层条件严格控制钻孔速度,以防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⑸钻进过程: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⑹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孔深要求满足设计值。

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⑺锚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之后,必须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

钻孔完成后,原则要求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宜采用高压水冲洗。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⑻锚孔检验:

锚孔成造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贱尘碴及水体现象。

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锚孔底部的偏斜应满足设计要求,可用钻孔测斜仪控制和检测。

3、锚索(杆)制作与安装

⑴锚筋体材料:

主要以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为主。

预应力锚索为纲绞线或高强钢丝;预应力锚杆为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非预应力锚杆以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Ⅱ级钢筋为主。

⑵锚筋体组装:

锚筋体的组装遵守下列规定。

①锚筋体组装必须搭设组装平台,平台高度不小于30cm。

②锚杆组装时,钢筋应平直,除油、除锈处理合格。

锚杆接头采用专用锚杆连接接头,不得采用焊接技术。

沿锚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0~2.0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必要时设排气管,并与锚杆体绑扎牢固。

锚杆体自由段按设计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联接处应用铅丝绑牢和封扎严实,并满足设计要求防腐处理合格。

③锚索编束时,每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需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严格依据设计尺寸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

钢绞线要求采用机械切割,严禁采用电弧切割,并经除油和除锈处理合格,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材料应剔除。

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按设计要求平直编排,沿锚索体轴线方向自由段每1.5~2.0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锚固段每1.0~1.5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并在锚固段两隔离支架之间中部设一道紧箍环,采用16号铁丝绕制,不得少于两圈,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锚索编束(包括注浆管)捆扎牢固,捆扎材料不宜用镀锌材料。

锚索体自由段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绑架。

同时,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若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或其它荷载分散型锚索,严格按照设计相关要求下料和编制。

④锚索体完成隔离支架与紧箍环的组装后,在其底端接装导向帽,以便下锚顺利。

导向帽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尺寸制作误差≤±5mm,接装定位误差≤±20mm。

导向帽宜采用铁丝绑接牢固,不宜采用焊接。

⑤当采用二次补充注浆的锚筋体组装时,同时装放二次注浆管和止浆密封装置。

止浆装置设在自由段和锚固段的分界处,并具良好可靠的密封性能。

宜用密封袋作止浆密封装置,密封袋两端牢固地绑扎在锚筋体上。

当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提高地层锚固力时,要求以浆体强度控制开始劈注时间(一次浆体强度为5MPa),并注意二次注浆管之锚固段内设花孔和封塞。

⑥压力分散型(拉压复合型)锚索锚固段钢质承载板与挤压套之间要求采用对拉栓接固定,所有钢质材料外露部分表面要求涂刷防锈漆保护。

挤压套要求进行现场挤压抽样试验,抽样数量宜为1~2%,试验荷载一般不小于200KN;外锚头所用锚具也必须进行抽样试验,一般抽样数量为3~5%,并满足相关技术指标。

对于压力分散型(拉压复合型)锚索,各单元锚索要有明确可靠标记,以便采用差异分步张拉。

⑶锚筋体防腐:

锚筋体自由段的防腐与隔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

锚筋体防腐与隔离一般采用首先刷防锈油漆,然后涂脱水黄油,最后外套塑料套管处理。

锚筋体的防腐宜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和压力分散型锚头等技术,提高自由段的防腐等级和改善锚固段的工作状态。

⑷隔离支架:

隔离支架应由钢质、塑料或其他对锚筋体无损害的材料制作。

⑸塑料套管:

塑料套管的材质、规格和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

套管尽量避免剪断和接头,如有接头应绑接牢固并作密封处理,确保不产生拉脱和破损现象。

⑹注浆管:

注浆管需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足够强度,保证在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浆顺利,不堵塞、爆管或破损拉断。

一次注浆管捆扎在锚筋体中轴部位,注浆管头部距锚筋体末端宜为50~100cm。

若采用二次注浆,须另置注浆管。

二次补充注浆管捆扎在防腐塑料套管外侧,二次高压注浆管与一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