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75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 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中图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中图版选修3

教学目的:

1、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旅游旅游信息资料。

2、能根据旅游需要确定旅游主题,并合理安排旅游景点和线路。

3、能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4、了解不安全因素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景区采取的主要安全防范措施。

重点:

选择设计旅游线路,旅游安全及其事故成因。

难点:

选择设计旅游线路

课时:

2

教学过程:

导入:

阅读探索活动,旅游活动应当怎样设计?

怎样做才能够形成这种旅游活动的节奏?

旅游活动设计:

确定旅游地点——设计旅游线路——以安全为基础

旅游活动 设计(旅游地点确定;选择旅游线路)

          安全

一、旅游地点的确定:

[问题]如果在中国范围内选择一旅游地,你会选择哪里?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个旅游地的相关信息的?

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选择这一旅游地。

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去做出旅游决策。

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

(2)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

(3)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

影响旅游决策(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客观因素               时间

距离

经济因素

安全因素

主观因素                偏好

感知环境

 客观因素:

1、时间:

充足的旅游时间:

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尤其是远距离旅游

2、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

客观距离以实际里程来衡量,而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

3、经济因素

必须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收入怀况

4、安全因素

必须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主观因素:

1、旅游偏好:

(1)年龄: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老年人喜欢清静之地。

(2)职业:

由于职业的不同,影响了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学历:

高学历的人基于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他们的出游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例:

西安碑林和华山两个相距不远的旅游地,二者相比,碑林的游客的文化程度远高二其他游客。

这也说明碑林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华山。

2、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人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感知环境对旅游地点确定的影响:

感知环境的差异:

尽管现实中存在某个很有价值的旅游地,但由于某种原因,这个旅游地没能成为人们的感知环境的一部分,那么,人们就不一定去这个旅游地旅游。

如:

人们想去领略大瀑布的壮丽景象一般都是去黄果树瀑布。

但实际上,在规模上可以黄果树瀑布相媲美的还有十丈硐瀑布。

两个瀑布的规模和区位条件很相似,但到两地参观的人数差异很大,1997年到黄果树参观的人达35万,但到十丈硐的仅有xx人。

3、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程旅行所消耗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不能太大。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人们总是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对收集大量信息时的需求使人们选择旅游地时往往有以下倾向:

A、选择著名的旅游景点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如:

外国旅游者对我国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普遍感兴趣,而对于娱乐活动、冬季运动等不感兴趣。

环境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作为旅游开发者,应当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为开发资源做准备。

二、线路选择:

旅游线路的解释:

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一种是指在旅游地或旅游点内部游人参观游览所经过的路线。

第二种:

内容上包括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享受的一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故旅游路线常成为旅游产品的代名词。

1、确定旅游线路的原则:

(1)突出特色:

每一条旅游线都应有特色,形成鲜明的主题,唯此才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旅游线所串联的多个景区,可能各有特色,但又都要烘托同一个主题。

例:

丝稠之路旅游线,就是将西安、敦煌、吐鲁番甚至中东,欧洲的一些相关的旅游点串成一条线路。

组织游客活动包括:

参观文古迹,民俗风情,品尝历史名菜,骑骆驼等。

但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丝稠之路”主题。

(2)讲究韵律:

(探索活动)

在线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和体力、精力状况,据此安排其结构顺序和节奏。

一条旅游路线如同一部艺术品,也应当有序幕——发展——高潮——尾声,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体现出上述特点。

(3)冷热兼顾:

从全局出发,做到冷热兼顾。

如山水圣人,其实是兼顾了济南。

(4)发展创新:

旅游线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反映旅游者的需求。

(5)安全可靠:

安全第一。

2、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3、注意问题:

(1)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与食宿条件。

(2)尽量避免行程的重复。

串联成环形:

环形主线路外加小环形支线或放射型旅游支线。

小环形支线:

依托地周围的旅游地点距离较近,但它们都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以上行程时,没有必要回依托地过夜,而是就近住宿(注意分成几组)

放射型支线:

旅游地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行程内,而每个旅游点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一般是返回下榻处过夜,然后再前往其它旅游点旅行。

(减少改换下榻饭店的麻烦,增加旅客的安全感)。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精力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其结构顺序与节奏。

例:

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安排是把购物安排在最末一站,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大量采购各种物品,而没有携带不便的困难。

(4)突出主题:

一条好的路线不是随便的景点的组合,而是一定突出其鲜明的特色,用一定的主题把景点联系在一起。

例:

丝稠之路)

三、旅游物品的准备:

问题:

外出旅游时一般做好哪些准备?

(1)钱——不多不少,多:

不安全,少:

不够用,——最好带信用卡。

(2)物——必要的,不要带太多(累):

旅游四宝:

扇子、雨伞、眼镜、太阳帽。

(3)找个好的同伴

(4)注意安全(买份保险)

四、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导致旅游不安全的原因:

问题:

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

包括两大方面:

旅游环境和旅游行为

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

例:

自然灾害:

南亚海啸

社会环境(政治、战争、犯罪等):

例:

印尼巴厘岛事件。

旅游行为

旅游管理行为(教材阅读材料)

旅客不安全行为

2、防范措施:

自己阅读

三个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杭州市导游),努力消除不安全环境因素

2、坚决控制不安全旅游行为

3、为救援做好准备

(阅读P72材料:

旅游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海啸对亚太旅游业的影响:

亚太地区因为南亚海啸所蒙受的旅游损失高达30亿美元。

尽管亚太地区不少的度假景点并未受到破坏,但本年仍将有9%的国际游客因担心安全问题,而选择到其他地区度假。

印尼巴厘岛旅游业陷入困境:

2002年10月12日,巴厘岛发生了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案件,造成190人死亡,310多人受伤,这是印尼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事件的发生,使巴厘岛旅游业陷入困境,该岛主要从事旅游业,每年接待150万名旅客,观光收入高达14亿美元,恐怖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原计划在该岛举行的国际会议已经有90%被取消。

导游带领游客全身而退:

xx年12。

26,海啸袭向泰国南部的著名旅游胜地披披岛。

当日杭州中国旅行社领队蔡玮玮带领的团队刚刚踏上小岛,游客们对潮水快速后退的奇物景观深感好奇,但蔡玮玮敏感的意识到这非同寻常,于是,她沉着冷静的带领全团游客迅速向海边酒店撤离,躲过了顷刻之后席卷而来的大浪。

案例研究:

评价第一个线路的合理性

节奏:

两个高潮。

旅游路线:

适合人群:

 

板书设计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1、旅游地点的确定:

(1)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

(2)选择旅游线路:

①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突出特色;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冷热”兼顾——“以热带冷”;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②选择线路要注意的问题:

突出主题;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传染病、核辐射等

社会环境:

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火灾、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的损害等。

3.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

(4)加强救援,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2旅游规划同步练习鲁教版选修3

1.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区规划通常是旅游开发与建设性质的规划

B.任何旅游区的规划都必须进行总体规划,而不能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C.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一般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D.旅游区规划按其性质一般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两大基本类型

解析:

旅游区的规划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答案:

B

xx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第二个五年的第一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热词。

海南省将把握新常态下发展机遇顺势作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再上新台阶。

结合下图,完成第2~3题。

2.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  )。

A.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B.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建设山区热带农业

D.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3.海南岛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  )。

①喀斯特地貌 ②热带海滨和岛屿风光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④少数民族风情特色

A.②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2题,图中甲地带是中部山地,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植被。

第3题,海南岛热带海滨和岛屿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突出。

答案:

2.A 3.C

4.旅游基本空间容量主要受    等因素的影响(  )。

 

A.管理水平B.资源性质

C.活动方式D.游客性格

解析:

旅游基本空间容量主要受资源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5.旅游规划有很多类型,内容各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发展规划是为保护、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旅游区而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B.旅游区规划按层次一般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三种类型

C.旅游区开发、建设之前一定要先编制控制详细规划

D.小型旅游区应当直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解析:

旅游区规划的内容按层次一般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三种类型。

答案:

B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许多自然风景区就门票价格召开听证会。

有一风景区拟全年开放,经营上须符合以下条件:

每日游客平均不超过4000人,年营业收入最少应比年维护成本1.5亿元多20%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下表为此风景区预估门票定价与游客人数关系表,完成第6~7题。

定价方案

门票价格(元)

游客人数(万人次/年)

100

300

150

200

200

100

250

50

6.若门票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则听证会选择的门票定价是表中的哪个方案?

(  )

A.甲B.乙C.丙D.丁

7.我国九寨沟、张家界等自然风景区内没有规划付费游乐设施,其最可能考虑的是(  )。

①地处偏僻,员工不足 ②游乐活动过多,环境污染增加 ③收入不敷建设成本 ④降低景观欣赏价值

⑤人工设施易破坏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

第6题,首先计算该景点年营业收入应为1.5×(1+20%)=1.8亿元,其次按每日4000人,一年365天计算,全年游客人数为365×4000=146万人,故A、B两项错误。

若按丙方案游客人数及门票计算年门票收入为100×104×200=2×108元,即2亿元,按丁计算门票收入为1.25亿元,可排除丁。

第7题,修建付费游乐设施,会破坏环境,加大环境污染,从而降低景观欣赏价值,与①③两项无关。

答案:

6.C 7.D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长期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

2014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徐明正建议国家旅游局修编《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以改变目前丝绸之路旅游区浅层次产品的竞争状态。

据此完成第8~9题。

8.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9.《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意义不包括(  )。

A.提升该旅游景区的品位

B.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C.提高该旅游景区的效益

D.开发该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

解析:

第8题,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避免。

第9题,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可总结为“提品位,扩规模,增效益”,D项属于旅游规划的内容。

答案:

8.A 9.D

以“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为主题形象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位于鄂豫皖交界地区,旅游区内有一面积为150公顷的风景区拟全年开放,该风景区以门票为唯一收入来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风景区经营需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每天平均每公顷游客容量不超过20人,二是年营业收入最少应超过年维护成本(1500万元)。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下表为该风景区门票定价与预计的游客人数关系表,最佳规划方案应该是(  )。

定价方案

A

B

C

D

门票价格(元)

10

15

20

25

预计游客人数(万人次/年)

300

200

100

50

答案:

C

11.在大别山1100米的高度的平台处建了一个小村后,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避暑,说明(  )。

A.客源市场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B.基础设施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C.资源价值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D.地理位置与交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答案:

B

12.旅游度假村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  )。

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

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

D.经济发达地区

解析:

度假村需要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

答案:

B

某大城市郊区,山峦起伏,林木苍郁,水库明净,温泉遍布,尤其是春季风景如画。

山麓地带古宅成片,民风淳朴,瓜果飘香,鱼虾满塘。

为吸引游客,当地的旅游区规划在中心服务区兴建音乐喷泉、叠水假山、休闲广场等景点,还增加了“西游记宫”和大型游乐场。

但景区建成开放以后,游客远未达到预期的人数,尤其是“西游记宫”几乎无人光顾。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第13~14题。

13.该旅游区规划不成功,其主要问题有(  )。

①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②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 ③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区布局过多的接待服务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西游记宫”等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⑤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⑥环境污染严重,很难吸引游客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14.关于本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区发展应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业基地建设为目标

B.本区旅游产品应定位为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风景为辅

C.鉴于长期发展的需求,本区宾馆的等级应一步到位,建成五星级宾馆

D.该旅游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解析:

本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答案:

13.B 14.D

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及资料,完成第15~16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a城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三:

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以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快,a城发展最慢。

15.关于a城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招商引资,兴建重工业,发展经济

B.保护古建筑,积极发展旅游业

C.对a城进行全面改造,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6.a城市至今能够保留大量古建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保护维修

解析:

a城利用其大型古建筑群最适合发展旅游业,其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所以保留较完整。

答案:

15.B 16.C

17.读下图,某城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北风,据此完成下题。

该城镇要建一个大型园林公园,A、B、C三处,你认为选址在哪处较好?

并分析理由。

解析:

根据已知可判断A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位于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外,污染少。

答案:

A。

接近自然山水和森林,远离工业区,处于上风向,空地大。

18.下图是我国某地新开辟的自然风景区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个风景区以何种自然景观而著名?

(2)生活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  )。

A.泼水节B.浴水节

C.古尔邦节D.开斋节

(3)要把这个风景区建设成著名旅游区,便于更多的人去旅游,应如何规划?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内容,由图中的经纬线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云南省西南部,旅游资源主要是热带自然风光和傣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1)热带植物景观。

(2)A

(3)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其通达性,加强食、宿、购、游、娱等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