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84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docx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新课导入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教师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印度或埃塞俄比亚等),让学生判断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它们分别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它们的发达与不发达程度,从而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2)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最后再由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教学流程设计

↓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难点)

2.工业化阶段。

(重点)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重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7页)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2.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1.沙特经济和计划部的一项经济战略计划显示,到2024年沙特的人均年收入将从目前的1.5万美元增长到2.66万美元。

这种高收入的区域就是发达地区吗?

续表  

【提示】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高收入”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收入较高,但收入较高的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

例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其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不能看作经济发达地区。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项目

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续表  

项目

特点

工业化发展

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内部差异

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现代化交通线路

数量少,分布稀疏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产业构成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发展状态

低水平均衡状态

 

2.为什么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提示】 在该阶段,由于资源开发的规模比较小,只形成了数量很少的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因此,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

工业化阶段

1.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就业结构

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4.发展状态

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项目

特点

产业结构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发展状态

处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3.我来到了外滩,非常惊讶,那浑浊而滔滔不绝的江水,怎么没有筑坝?

可是无数摩天大楼的气势却超过了长江三峡!

黄浦江大桥如同钢铁蝙蝠飞翔在南浦,东方明珠塔在那里发笑,晚霞没有她绚丽!

文中描述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什么?

【提示】 短文描述了上海外滩繁华的景象,说明外滩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见学生用书第8页)

 

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及特征

【问题导思】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是什么?

【提示】 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有什么规律?

【提示】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发展特征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

(1)~

(2)题。

(1)读图分析,该地区的这种能源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2)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

①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造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B.②⑤⑥

C.①②⑥D.①②③④

【解析】 第

(1)题,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

(2)题,改变图示地区环境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答案】 

(1)A 

(2)D

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问题导思】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2.工业化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1.静态比较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

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

三次产

业比重

第一产

业为主

第二产业

迅速上升

第二、三产业

比重大,第

三产业为主

人均GDP

很低

快速提高

区域内部

发展差异

较小

不平衡增长

较小

网络系统

稀疏

加快建设

发达

对外开放

程度

较低

逐步提高

整体发

展状态

低水平平衡

不平衡

加速发展

高水平均衡

2.动态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区域自身发展的四个阶段

发展特点

面临的问题

人地关系

初期

阶段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基本协调

成长

阶段

依靠资源、交通、劳动力等区位优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开始出现

明显的不

协调  

转型

阶段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矛盾加剧

再生

阶段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整治、发展新兴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区域经济复苏

走向协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

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在工业化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区出现了人口大量外迁,试分析原因。

(4)(多选)经过综合治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成为目前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关目前该区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

B.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C.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兴起

D.信息商务网络没有形成

【解析】 本题以美国匹兹堡为例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发展措施,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开发较早。

(2)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3)环境污染加剧,地价上涨,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工人失业。

(4)ABC

 

(见学生用书第10页)

教材P10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1.读图注意抓住点(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和线(经济发展的轴线)。

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我国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带等经济发展核心区为增长极,以长江和京广线、陇海线等交通干线为增长轴,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的发展格局。

2.我国形似“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已成为亚太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由沿海向内地(沿江、沿铁路线、沿边)逐步、有层次地展开。

[图表应用]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经济发展核心城市的名称:

(1)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2.写出经济发展轴线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是:

从沿海向________、________地区推进,同时积极向________拓展。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迅速,形成了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等工业基地。

以它们为核心,对于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沿海、沿江、重要铁路沿线经济带。

【答案】 1.上海 北京 广州 重庆

2.沿海经济带 沿江经济带 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带 陇海-兰新沿线经济带 京九铁路沿线经济带

3.内陆 沿边(中西部) 海外

教材第9页活动

 【点拨】 美国东北部以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

 区位条件      发展特点 发展趋势

   ↓         ↓    ↓

【答案】 1.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19世纪以前,由于该区域发展水平低,匹兹堡附近尽管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开发规模较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大大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变化是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且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同时,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规模的增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一个或几个具有集聚作用的优势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从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教材第11页活动

 【点拨】 美国东北部工业化发展阶段

 区位条件     发展特点    发展趋势

 ↓        ↓       ↓

【答案】 1.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都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广阔,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

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提高。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地关系变得不协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就业困难、交通压力加重等,使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4.同意。

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5.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故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材第11~12页活动

 【点拨】 美国东北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位条件    发展特点    发展趋势

↓       ↓       ↓

【答案】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的衰退,既有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

从内部原因来看,东北部工业区出现了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传统工业外迁,新工业不愿来此落户,导致区域经济衰退。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基本消失,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市场竞争激烈等限制性因素。

区域经济和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调整区域经济

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等,以此增强上海市经济增长活力。

 

区域的发展阶段

 

(见学生用书第12页)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D.德国

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以下信息:

①总体来说,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只是在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差别;

②各曲线的变化不同:

斜率大的,说明变化大、发展速度快,斜率小的则相反;

③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水平都比较低。

第1题,思路整理如下:

第2题,根据曲线的斜率可知,日本增长的速率是最快的。

第3题,我国的人均GDP在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较快,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很低,应加快发展。

【答案】 1.A 2.C 3.B

“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

读下表有关资料,完成4~5题。

GDP总

值(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经济外

向度

“长三角”

46672

3.4

54.4

42.2

126.7%

全国

249583

11.3

48.6

40.1

66.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发达,GDP约占全国的20%

②“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5.有关“长三角”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化阶段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扩大制造业规模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4题,由表知“长三角”GDP占全国的比重为46672/249583×100%≈18.7%;“长三角”经济外向度达126.7%,说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长三角”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5题,“长三角”第二、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大,但第三产业低于第二产业,处于工业化阶段;今后“长三角”产业结构应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化,制造业已不具优势。

【答案】 4.C 5.C

6.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

材料三 2008年E市三次产业构成。

(1)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_。

(2)E市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在该阶段,劳动力向________和________大规模转移。

(3)目前,E市的区域空间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4)E市的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状态。

【解析】 第

(1)题,从土地利用类型图看,该市草地面积广阔,因此“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是原料;从工业增加值构成图看,煤炭开采业比重最大,应为其支柱工业部门。

(2)题,根据材料一可知,该市建设用地增加迅速,说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材料三(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可知,该市处于工业化阶段。

第(3)题,区域空间结构特点可从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中心城市的地位、交通运输建设和对外开放程度等角度归纳。

第(4)题,在工业化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答察:

(1)原料 煤炭开采业

(2)工业化 制造业 服务业

(3)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4)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见学生用书第97页)

一、选择题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并完成1~2题。

1.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  )

①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④资源蕴藏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2.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  )

A.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B.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

C.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

D.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解析】 第1题,划分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2题,这些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表现出不平衡增长的态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采矿业或旅游业占较大比重。

【答案】 1.D 2.C

“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

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

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

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承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

索马里部分地区的确存在饥荒,而且正在蔓延。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洛杉矶时报》撰写的《索马里饥荒》的第一段文字。

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

阅读并完成3~5题。

3.索马里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的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城市化加速推进

4.索马里目前的开发方式主要是(  )

A.粗放型B.集约型

C.高效益的综合型D.高水平

5.下列地理事象符合索马里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解析】 第3、4题,“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关键信息,说明农业产值比重最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开发方式为粗放型。

第5题,选项B、C属于工业化阶段;索马里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答案】 3.A 4.A 5.A

6.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处于区域发展阶段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科技B.劳动力

C.资源D.能源

【解析】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答案】 A

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7~8题。

甲       乙     丙

7.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

8.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