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58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7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doc

华坪县焱光实业有限公司油米塘煤矿

2019年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

编制:

审核:

地测防治水科长:

矿长:

二〇一九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 1

第一节矿井概况 1

第二节矿井地质 1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 3

第二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类型评价 5

第一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5

第二节水害类型及水害评价 8

第三章矿井主要水害及防治水“一矿一策” 11

第一节矿井主要水害 11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 11

第四章2019年度各采掘工作面主要水害及“一面一策” 13

第一节2019年度生产作业计划 13

第二节各掘进工作面水害威胁程度分析及“一面一策” 16

第三节各回采工作面水害威胁程度分析及“一面一策” 29

第五章安全保障措施 30

一、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体系 30

二、全面落实地测防治水各项管理规定 31

三、2019年防治水工作 31

矿会审意见:

矿长审批意见:

技术负责人审批意见:

安全副矿长审批意见:

生产副矿长审批意见:

机电副矿长审批意见:

贯彻记录表

姓名

职务

姓名

职务

第一章矿井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矿井地理位置

油米塘矿井位于华坪县石龙坝乡德茂村,华坪县城100°方向,平距约12km,行政区划归石龙坝乡基佐村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0′50″,北纬26°37′04″。

面积2.1728km2。

二、矿井开拓布置方式

井田面积为2.1728km2,主体企业为焱光实业有限公司。

开采C1煤层,核定能力15万t/年,矿井现布置一个12107炮采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三采区轨道上山)。

第二节矿井地质

一、地层

矿区位于康滇古陆西侧,滇中盆地北部边缘,华坪复式背斜构造带上。

地层出露较齐全,除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缺失外,其余各地层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由新到老为:

第四系(Q)、上第三系上新统(N2)、下第三系古新统(E1)、下侏罗统冯家河组(J1f)、上三叠统大箐组(T3dq)、中泥盆统(D2)、下寒武统(∈1)等。

二、构造

油米塘煤矿位于腊石沟矿区井田内,构造上于腊石沟背斜西翼,总体呈一向北仰起圈闭,向南倾伏敞开的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轴部于S12处。

矿区西部边缘的F3断层纵贯南北,其东划为东井田。

该井田于复式向斜西翼为“凉棚紧密褶皱区”,复式向斜东翼为“大凹简单褶皱区”,无次级褶皱和断层。

地层总体倾向南南东,地层倾角8°~18°,一般11°。

自西向东有3组背、向斜(S7、B7、S11、B11、B12、S12)及F3、F25两条断层。

综合评价:

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三、可采煤层

矿区内可采煤层2层(C2a、C1a),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34m,可采含

煤系数0.15%。

煤层情况统计表

地层

煤层号

平均厚度

(m)

平均层间距

(m)

结构

夹矸数

稳定性

可采性

顶板

底板

大箐组

C1a

0-1.5

1.4

39.2-53.6

46.4

简单

0-4

稳定

大部分可采

泥岩

泥岩

C2a

0.16-0.69

0.5

简单

1

稳定

局部可采

泥岩

泥岩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特征

1、孔隙含水层组:

区域内孔隙含水层组主要为第四系(Q),分布在溪沟谷沿岸及缓坡地带,岩性由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耕植土等组成。

厚度小于20m,为孔隙含水层,一般由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有季节性泉,井点出露,含水层富水性弱。

由于其厚度变化大,分布面积小,潜水位动态变化大,一般无水文地质意义,对矿床充水一般无直接影响。

2、碎屑岩类含、隔水层组:

区域该含水层组所占面积较广,主要由粒级不等的砂岩、泥岩及薄煤层组成。

泉流量和地下水径流模数分别以0.1~1L/s及1~2.5L/s·km2者较多。

对矿床充水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岩溶裂隙强含水层组:

岩溶裂隙强含水层组:

其分布面积仅次于碎屑岩类含水层组,本区域内震旦、寒武、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系灰岩均有出露。

大泉、暗河流量在10~1000L/s。

发育有大型溶洞、溶蚀漏斗、落水洞、长条型溶蚀洼地等典型的岩溶地貌。

岩溶区地形切割强烈,岩溶溪沟多,富水性极强。

地下水径流及排泄方式主要以岩溶漏斗、岩溶管道流为主,大泉集中排泄。

二、矿区含、隔水层

根据矿区含(隔)水层出露的泉点、以往施工钻孔、生产矿井观测的矿坑涌水量以及各含(隔)水层与矿床的关系,将区内含(隔)水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砂、砾石孔隙含水层

区域内孔隙含水层组主要为第四系(Q),分布在溪沟谷沿岸及缓坡地带,岩性由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耕植土等组成。

厚度小于20m,为孔隙含水层,一般由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来源有限,有季节性泉,井点出露,含水层富水性弱。

由于其厚度变化大,分布面积小,潜水位动态变化大,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2、三叠系上统大箐组(T3dq)砂、泥岩裂隙含水层

三叠系上统大箐组属于陆相沉积,主要由碎屑岩和煤组成,广泛分布于攀枝花(渡口)一华坪地区,根据附近完整剖面资料,大箐组总厚约800~1000m,本地层与下伏中泥盆系呈假整合接触。

从岩性垂直变化规律、结合含煤情况,可划分为七段,矿区范围内仅出露T3dq1至T3dq4段。

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石英砂岩、块状含砾粗砂、泥岩及煤层,由层状刚性的、发育有裂隙的中-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与层状柔性的细、粉砂岩及泥、煤岩的隔水层相间重叠排列,组成含水组。

本地层产状平缓,受构造、断层影响较小,作为地下水储存空间的含水裂隙发育强度和深度不大,单位岩芯长度裂隙条数为0.1~5条/m,一般裂隙发育深度50~160m。

因此,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静水储量是有限的。

根据《华坪煤田腊石沟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5线724孔抽水试验,刚揭穿含水层涌水量水量9.4L/s,而后,涌水量逐渐变小,7天后涌水量小到1.51L/s,最后测得接近稳定的动力涌水量为1.11L/s,单位涌水量为0.0298L/s.m,渗透系数为0.57974m/d;5线612孔抽水试验涌水量0.2151L/s,单位涌水量为0.0025L/s.m,渗透系数为0.002084m/d;均说明含水层富水性不强,透水性弱。

矿井在该地层内开采煤层,主要巷道布置在该组地层内,总体上该含水层富水性弱,根据本次调查,一般井巷无水,当井巷揭露到破碎带及裂隙发育带采空塌陷区时,有淋水、滴水进入矿井,汇集于矿井排水沟。

是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有直接的影响。

第二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类型评价

第一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煤矿生产实践表明,C1a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地表水、顶板水及采空积水。

(一)矿区地形地貌、地表水特征

按全省地貌单元划分,本区属于滇中红色高原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

区域上山脉走向近南北向,山体延伸与地层走向、主体构造线总体一致。

地势总体呈西北高,南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转型升级矿界6号拐点附近),海拔1662.1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矿15、16号点中部,海拔1124.68m,相对高差达537.49m,一般标高为1550~1200m。

属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地形地貌。

地形起伏变化大,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汇集和排泄,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矿区及附近溪沟、河流发育,但溪沟多为季节性溪流。

矿区内常年性溪流有龙潭湾和小龙潭湾。

龙潭湾溪流位于矿区东部,区内流距1250m,偶测流量6.98L/s(2016年4月);小龙潭湾溪流位于矿区西部,区内流距1300m,偶测流量4.56L/s(2016年4月)。

地表水体流向为从北向南,最终汇入金沙江。

属金沙江水系。

该区工业及生活用水比较丰富。

(二)矿区含、隔水层

根据矿区含(隔)水层出露的泉点、以往施工钻孔、生产矿井观测的矿坑涌水量以及各含(隔)水层与矿床的关系,将区内含(隔)水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砂、砾石孔隙含水层

区域内孔隙含水层组主要为第四系(Q),分布在溪沟谷沿岸及缓坡地带,岩性由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耕植土等组成。

厚度小于20m,为孔隙含水层,一般由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来源有限,有季节性泉,井点出露,含水层富水性弱。

由于其厚度变化大,分布面积小,潜水位动态变化大,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2、三叠系上统大箐组(T3dq)砂、泥岩裂隙含水层

三叠系上统大箐组属于陆相沉积,主要由碎屑岩和煤组成,广泛分布于攀枝花(渡口)一华坪地区,根据附近完整剖面资料,大箐组总厚约800~1000m,本地层与下伏中泥盆系呈假整合接触。

从岩性垂直变化规律、结合含煤情况,可划分为七段,矿区范围内仅出露T3dq1至T3dq4段。

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石英砂岩、块状含砾粗砂、泥岩及煤层,由层状刚性的、发育有裂隙的中-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与层状柔性的细、粉砂岩及泥、煤岩的隔水层相间重叠排列,组成含水组。

本地层产状平缓,受构造、断层影响较小,作为地下水储存空间的含水裂隙发育强度和深度不大,单位岩芯长度裂隙条数为0.1~5条/m,一般裂隙发育深度50~160m。

因此,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静水储量是有限的。

根据《华坪煤田腊石沟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5线724孔抽水试验,刚揭穿含水层涌水量水量9.4L/s,而后,涌水量逐渐变小,7天后涌水量小到1.51L/s,最后测得接近稳定的动力涌水量为1.11L/s,单位涌水量为0.0298L/s.m,渗透系数为0.57974m/d;5线612孔抽水试验涌水量0.2151L/s,单位涌水量为0.0025L/s.m,渗透系数为0.002084m/d;均说明含水层富水性不强,透水性弱。

矿井在该地层内开采煤层,主要巷道布置在该组地层内,总体上该含水层富水性弱,根据本次调查,一般井巷无水,当井巷揭露到破碎带及裂隙发育带采空塌陷区时,有淋水、滴水进入矿井,汇集于矿井排水沟。

是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有直接的影响。

(三)矿区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各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含水层受龙潭湾和小龙潭湾等溪沟水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具有雨季集中补给长年排泄的特点。

在碎屑岩分布区,大气降雨沿风化裂隙或地面塌陷裂隙渗入,其渗入量受地形及其植被条件的制约,由于矿区地处高原山区,地形相对高差较大,加之植被较差,因此地形不利于大气降水补给,反有利于排泄。

各含水层在浅部多呈垂直运移,迳流速度相对较快,但到一定深度后,迳流速度变缓,迳流方向随地形和排泄点而变。

综上所述,本区地下水在浅部补给条件差,径流及排泄条件较好;而深部则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均较差。

地下水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空区内可能会聚集一定量的积水,对今后生产有一定的危害,应高度重视,制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现矿井采空区积水面积、水量清楚均已按照要求绘制积水“三线”且各采空区均已留设30m防隔水煤柱,满足隔水要求。

第二节水害类型及水害评价

一、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本矿C1a煤层开采至地表距离较大。

井田内沟谷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主井1148m,东翼风井1183m。

矿井主井、东西翼回风井井口标高分别为1165.79m、1192.5m、1460.29m,工业广场内建筑物及井口标高均高于沟底7m以上,且矿区内有防洪沟。

因此C1a煤层开采受地表水影响不大。

二、含水层水

1、区域内孔隙含水层组主要为第四系(Q),分布在溪沟谷沿岸及缓坡地带,岩性由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耕植土等组成。

厚度小于20m,为孔隙含水层,一般由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来源有限,有季节性泉,井点出露,含水层富水性弱。

由于其厚度变化大,分布面积小,潜水位动态变化大,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因此对于C1a煤开采影响不大。

2、区域内孔隙含水层组主要为第四系(Q),分布在溪沟谷沿岸及缓坡地带,岩性由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耕植土等组成。

厚度小于20m,为孔隙含水层,一般由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来源有限,有季节性泉,井点出露,含水层富水性弱。

对开采C1a煤层影响较小。

3、三叠系上统大箐组属于陆相沉积,主要由碎屑岩和煤组成,广泛分布于攀枝花(渡口)一华坪地区,根据附近完整剖面资料,大箐组总厚约800~1000m,本地层与下伏中泥盆系呈假整合接触。

从岩性垂直变化规律、结合含煤情况,可划分为七段,矿区范围内仅出露T3dq1至T3dq4段。

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石英砂岩、块状含砾粗砂、泥岩及煤层,由层状刚性的、发育有裂隙的中-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与层状柔性的细、粉砂岩及泥、煤岩的隔水层相间重叠排列,组成含水组。

本地层产状平缓,受构造、断层影响较小,作为地下水储存空间的含水裂隙发育强度和深度不大,单位岩芯长度裂隙条数为0.1~5条/m,一般裂隙发育深度50~160m。

因此,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静水储量是有限的。

根据《华坪煤田腊石沟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5线724孔抽水试验,刚揭穿含水层涌水量水量9.4L/s,而后,涌水量逐渐变小,7天后涌水量小到1.51L/s,最后测得接近稳定的动力涌水量为1.11L/s,单位涌水量为0.0298L/s.m,渗透系数为0.57974m/d;5线612孔抽水试验涌水量0.2151L/s,单位涌水量为0.0025L/s.m,渗透系数为0.002084m/d;均说明含水层富水性不强,透水性弱。

对开采C1a煤层基本无影响。

三、采空水

(1)井田内老空区和小窑破坏区积水

矿区煤层埋藏较深,不利于当地农民小煤窑开采,据本次调查及以往的地质工作,矿区内无老窑分布。

(2)相邻煤矿采空区积水

2019年采掘区域距边界相邻煤矿较远;现生产采区为二采区,东为2016年-2017年采空区,无积水;南为待采区在生产采区下部不受水害威胁;西为不可采区域;北为一采区采空区,采空区内有少量积水,排水方式沿平硐自流出井,对生产采区基本无威胁。

综上所述:

矿井开采C1a煤层采掘工程基本不受井田内及其相邻矿井老空区和小窑破坏区积水影响,因此,开采C1a煤层基本不受井田内及其相邻矿井老空区和小窑破坏区积水影响。

2019年,在巷道掘进、回采过程中必须执行经审批的探放水措施,做好探放水工作,同时加强对员工避险知识的培训,确保安全避险。

第三章矿井主要水害及防治水“一矿一策”

第一节矿井主要水害

矿井主要水患采空区积水,其他一般水患为大气降水、地表水、构造水、顶板水。

对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由于降水量有限,只要正常抽排,一般不会发生矿井水灾事故;开采C1a煤层时,要加强采掘过程中隐伏地质构造水情水害的钻探,避免造成矿井水灾事故。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

1、岩溶裂隙水对策:

(1)遵循“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原则,加密物探密度,确保物探精度。

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根据各采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在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执行。

(2)加强对工人的防治水培训工作,特别是各种透水征兆的判别。

有透水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先撤到安全位置后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3)按预计各涌水点及时完善排水系统,确保正常排水。

(4)新开拓采区应在巷道低洼点打设水仓,安设栅栏及管理牌板同时配备水泵及开关、软管,确保正常排水,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出现淋水点及时安设水棚进行导水,及时清挖水沟,确保水流畅通。

2、老空积水对策:

(1)对采空区开采范围、回采工艺、开采时间、充水因素、水量、水位调查及探测并及时上图;

(2)遵循“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原则,加密物探密度,保证物探精度。

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老空探放水专项设计,并按设计施工。

(3)各采掘工作面之间按照设计留设足够的防隔水煤柱。

对受水害影响的工作面提前对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放,以保证工作面的正常安全生产。

(4)加强对工人的防治水培训工作,特别是各种透水征兆的判别。

有透水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将人先撤到安全位置。

3、构造水对策:

(1)把以往开采过程中揭露的构造提前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根据构造情况提前进行超前探测;

(2)过地质构造过程中加强透水预兆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撤人。

(3)遇构造后提前构筑临时水仓,配备相应排水能力的水泵及管路,确保积水能够及时外排。

4、矿井涌水量及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m3/h,最大涌水量为14m3/h,采区最低点设有主、副水仓,容积为630m3。

中央水泵房安装三台MD46-30×7型多级离心泵,功率4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主平硐敷设两趟ϕ65管路至地面污水处理站,排水泵能力满足矿井最大涌水量需要,且稳定可靠。

第四章2019年度各采掘工作面主要水害及“一面一策”

第一节2019年度生产作业计划

2019年采掘期限(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全年共计天数365天,其中节假日57天,安全培训9天,设备检修14天,全年计划安排生产天数265天,全年计划生产原煤8.14万吨,其中回采煤量8.06万吨,掘进煤量0.08万吨。

1、采煤:

12107工作面推进110m,采煤1.2万吨;12108工作面推进140m,采煤1.86万吨,12109工作面推进300m,采煤50000万吨。

全年计划回采煤量8.06万吨。

2、掘进:

(1)三采区轨道上山140m。

(2)13101运输顺槽150m,13101回风顺槽160m,13101工作面切眼70m;

(3)13102运输顺槽170m,13102回风顺槽190m,13102工作面切眼70m。

(4)四采区回风上山500m。

全年计划掘进煤量0.08万吨。

3、东、西翼回风巷维护1400m。

(三)物探、钻探计划

掘进工作面物探超前距离为100m,钻探超前距离50m,掘进30m,保证最小安全距离20m。

采煤工作面根据现掌握的资料进行针对性探测,要求开采前施工完毕。

专用探放水设备:

MYZ-150B型液压回转钻机2台

ϕ50地质钻杆200m

JZT-65-50钻头2个

YCS400(A)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一台

掘进工作面探水:

根据2019年度采掘计划要求,三采区轨道上山施工钻探5次,13101运输顺槽施工钻探5次,13101工作面回风顺槽施工钻探6次,13101工作面切眼施工钻探2次,13102运输顺槽施工钻探6次,13102工作面回风顺槽施工钻探6次,13102工作面切眼施工钻探2次,全年合计施工钻探,32次,施工物探32次。

回采工作面探水:

我矿采煤工作面探放水工程已施工完毕。

全年探放水计划如下表:

工作面名称

钻探

物探位置

次数

位置

三采区轨道上山

第2次

开口往里30m

开口往里30m

第3次

开口往里60m

开口往里60m

第4次

开口往里90m

开口往里90m

第5次

开口往里120m

开口往里120m

13101运输顺槽

第2次

开口往里31m

开口往里31m

第3次

开口往里61m

开口往里61m

第4次

开口往里91m

开口往里91m

第5次

开口往里121m

开口往里121m

13101回风顺槽

第1次

开口往里0m

开口往里0m

第2次

开口往里30m

开口往里30m

第3次

开口往里60m

开口往里60m

第4次

开口往里90m

开口往里90m

第5次

开口往里120m

开口往里120m

第6次

开口往里150m

开口往里150m

13101切眼

第1次

开口往里0m

开口往里0m

第2次

开口往里30m

开口往里30m

13102运输顺槽

第1次

开口往里0m

开口往里0m

第2次

开口往里30m

开口往里30m

第3次

开口往里60m

开口往里60m

第4次

开口往里90m

开口往里90m

第5次

开口往里120m

开口往里120m

第6次

开口往里150m

开口往里150m

13101回风顺槽

第1次

开口往里0m

开口往里0m

第2次

开口往里30m

开口往里30m

第3次

开口往里60m

开口往里60m

第4次

开口往里90m

开口往里90m

第5次

开口往里120m

开口往里120m

第6次

开口往里150m

开口往里150m

13102切眼

第1次

开口往里0m

开口往里0m

第2次

开口往里30m

开口往里30m

2、2019年专项资金投入:

1)YCS400(A)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一台。

2)专职探放水工培训6人

3)水害应急演练

4)雨季三防工程及材料、演练费用

5)探放水工程

第二节各掘进工作面水害威胁程度分析及“一面一策”

一、三采区掘进工作面水害威胁程度分析及治理对策

1、13102回风顺槽

(1)工作面简介

13102回风顺槽位于C1a煤层内,掘进断面为2.2×1.8m,沿底板掘进,采用锚杆支护。

13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位于井田西部,工作面相对应地表无任何建筑物,也无河流通过。

13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距相邻矿界较远,开口处底板标高1190m,相应地面标高1500m,井巷标高为1190-1191m,相对应地面标高为1500-1551m。

地势东高西低。

(2)水害威胁程度分析

采空区积水

13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上方为我矿开采,13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上方无积水情况。

构造水

通过C1a煤揭露情况分析,13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有无大的裂隙构造。

裂隙水

二叠系地层中分布着厚度不等的中、细砂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具有一定含水性,局部裂隙发育,富水性分布不均匀,其径流条件差,补给量有限,富水性总体较弱,部分地段导水裂隙带可能沟通到了C1a煤层采空区,造成砂岩裂隙水会对13102回风顺槽工作面掘进具有一定的影响。

地表水

13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地表无水体,如果地面裂隙、小窑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雨季可能造成地表水溃入井下。

(3)治理对策

当工作面回采至低洼地带、物探异常区域时,我矿要针对工作面情况进行补探工作,确保掘进安全。

工作面遇构造时,要及时编制专门的措施,会审通过后要按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