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89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docx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理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与电类相关的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学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现有7个教学科研机构,分别是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制图与CAD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CAD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

两院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目前有教授26人,副教授75人。

形成了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理、量子信息调控、密码与信息安全、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2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6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本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1.健康、诚信、大气、乐观的人;

2.谋生技能(动手能力、中英文交流、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达到百里挑一的水平;

3.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本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光电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方法,对本研究方向有深刻的认识,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发表。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树立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有志于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

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二级学科

1、物理电子学

主要研究方向:

光电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光纤光学应用技术和光子器件技术。

2、电路与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通信系统与电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电视显示技术。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固体电子系统中的动力学研究、小尺寸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可靠性分析、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

无线与电波传播、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天线理论与工程、无线定位技术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硕士研究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不高于34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课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课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

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

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和公共选修课(主要由体育和科技论文写作课、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等组成,不少于3学分)。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以成立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

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从事电子科学技术设计开发的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硕士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5、保证健康措施:

1)学生必须选修体育;2)每周至少参加两次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记录卡)。

诚信培养措施:

第一学期完成一篇与“诚信”相关的论文(多举实例),印刷成册,互相交流;学院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记录,记录迟到、缺课、认真程度等等。

大气性格的培养措施:

参与公益劳动、服务社会等活动(公益劳动记录卡),逐步培养对集体、团队的责任、奉献和服务意识。

乐观的培养措施:

完成一篇与“光明思维”(多想事物好的一面、善的一面)相关的论文;不定期组织乐观相关的讨论。

谋生技能的培养:

实验、实践实训、生产实习、参与科研项目、参与Club或社团等。

科学研究方法掌握途径:

课程,读书读论文、听报告,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

充分了解电子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

七、实践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培养硕士生在实践中树立知识报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硕士生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学专业相近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调查研究等形式。

具体要求:

1)第一学期完成一篇与“诚信”相关的论文,学生自己负责装订成册;2)第二学期完成一篇与“光明思维相关”的论文,学生自己负责装订成册;3)第三学期进行不少于48课时的大学物理实验指导;4)参与不少于两次的企业实训(与电子科学技术相关);5)自学管理学基本知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基本知识。

6)工具型的课程,如矩阵论、概率论、Matlab、制图(工程、电子电路)、计算机语言等必须完成本课程相关应用的一篇小论文。

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任选之一参加。

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硕士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指导教师须定期组织研究例会,听取硕士生汇报研究进展,开展学术讨论,至少每月一次。

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至少选听、参加6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完成一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并达到上述要求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评阅、组织答辩等)都要按《西安邮电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和《西安邮电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序号

内容

时间安排

考核

1

开题报告(含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报研究生院)

第三学期末

开题报告评议专家组

2

中期检查报告(报研究生院)

第四学期末

中期检查专家组

3

论文答辩

第六学期末

答辩委员会

4

成果(至少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1篇)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位前

研究生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

1.物理电子学(080901)2.电路与系统(080902)

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课程设置

额定学分:

30学位课学分:

19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0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001002

英语基础(含英语写作)

64

3

1、2

外国语学院

001002

英语听力

64

1、2

外国语学院

001002

英语口语

32

1、2

外国语学院

061001

专业英语阅读

1

2

理学院

001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至少选1学分

00100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说明:

专业英语阅读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订出计划,指定具体与本专业有关外文书刊,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并翻译,指导教师考核评定。

001005

数值分析

48

3

1

理学院

6

001006

随机过程

48

3

1

理学院

001007

矩阵论

48

3

1

理学院

001008

应用泛函分析

48

3

1

理学院

001009

工程设计中的最优化数学方法

48

3

1

理学院

001010

数学物理方法

48

3

1

理学院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021051

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6

021002

光学原理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03

信息光电子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61002

量子信息论基础

48

3

2

理学院

061003

高等量子力学

48

3

1

理学院

021004

光纤光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11004

数字信号处理

(二)

48

3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21022

计算机图形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05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06

VLSI集成技术原理

48

3

1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2

DSP系统设计与实现

32

2

1

电子工程学院

021008

非线性电路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09

高等半导体物理学

48

3

1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0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1

现代CMOS器件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2

晶体物理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3

高等电磁理论

48

3

1

电子工程学院

021007

射频电路设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4

微波工程技术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54

集成光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5

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16

天线理论与工程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61004

电子科学技术进展概论

48

3

2

理学院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061005

电子科学技术前沿实验

48

3

2

理学院

8

021019

微电子学基础实验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20

半导体器件模拟与仿真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58

光信息综合实验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21

天线与射频电路CAD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31011

嵌入式系统实验

48

3

2

计算机学院

021018

电子系统实验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53

光纤通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23

数据压缩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11034

现代光网络

48

3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21077

光电传感与检测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61

导波光学

32

2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55

非线性光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62

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

32

2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65

光电子技术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61006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48

3

2

理学院

021028

现代电路系统设计与实现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11023

现代信号处理

48

3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11027

数字视频图像处理

48

3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21029

微处理器设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3

图像编解码技术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4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

48

3

3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5

模拟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11022

数字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

48

3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31007

嵌入式系统设计

48

3

2

计算机学院

011015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48

3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061007

材料力学

48

3

2

理学院

061008

纳米材料

48

3

2

理学院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011003

通信网理论基础

48

3

2

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21036

传感器技术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7

电视与显示技术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8

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物理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39

异质结的原理和器件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0

电子薄膜科学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1

晶体显微结构分析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2

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3

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物理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4

MEMS器件与设计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5

微电子系统封装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21046

电磁测量

48

3

2

电子工程学院

061009

光电功能材料

48

3

2

理学院

061010

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

48

3

2

理学院

061011

材料计算与设计

48

3

2

理学院

001011

体育

16

1

1、2

体育部

3

001012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

16

1

2

人文社科学院

001013

法律素养教育概论

16

1

2

人文社科学院

001014

经济管理热点

16

1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001015

企业运营管理

16

1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001016

控制科学发展专题

16

1

2

自动化学院

001017

走近通信

16

1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01018

光电信息技术进展

16

1

2

电子工程学院

001019

电子信息新技术讲座

16

1

2

电子工程学院

001020

计算机新技术讲座

16

1

2

计算机学院

说明:

1、非学位课程可在全校范围类选修;

2、非本学科相应本科专业毕业生可选修本学科本科课程1~2门但不计学分。

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是我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目录外二级学科,设有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模糊统计与智能决策、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三个研究方向。

该学科以数学、管理科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数学、运筹学等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工具,着重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智能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智能计算在智能决策、商务智能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培养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

5.较全面掌握数学学科、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网络、电子商务、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

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社会认知算法、软计算等智能计算的理论基础、算法设计以及程序实现。

针对仿生类智能优化算法的早熟收敛、稳定性、鲁棒性、收敛性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克服现有算法不足为目标,对粒子群算法、社会认知算法、蚁群算法等参数设定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结合经典的优化算法研究针对高维非凸非光滑复杂优化问题的混合算法。

在智能算法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信息网络以及管理规划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将仿生智能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相结合,研究Web服务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认知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组合、路由、频谱分配等问题以及管理规划中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投资组合优化等问题。

2.模糊统计与智能决策

本方向主要把可利用模糊数据刻画的模糊现象纳入到统计学的研究范畴,将模糊数学的研究思想及方法与统计学融合,探索模糊统计与智能决策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不确定环境下智能决策的新方法。

着眼于模糊概率论与决策相结合,研究与统计信息熵相对应的模糊熵及其相关理论,并扩展到模糊软集、模糊概念格等方面。

利用智能决策以及智能算法解决管理规划(投资分配、货物配装、质量控制、系统配置、系统模拟、库存分析、竞争策略分析、设备更新等在产品工艺改进,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绩效考评等管理领域的应用)、物流配送体系最优化设计、电子商务模式改进等问题。

3.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本方向主要研究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化过程中的统计数据处理问题和智能决策问题。

根据数据挖掘的任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预测模型、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序列分析、偏差检测、模式相似性挖掘、Web数据挖掘等。

侧重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包括基于粗糙集方法、聚类算法、模糊-粗糙模型及有序属性决策系统的提取策略等算法的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硕士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不高于34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学时。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

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

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除外)。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和公共选修课(主要由体育和科技论文写作课、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等组成,不少于3学分)。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以成立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

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从事开发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硕士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七、实践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