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94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

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

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有一年腊月,春节快

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一天,大队小卖

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

们争相购买。

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

日的盛装。

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

那时买东西都要有

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

我的小堂姐(当时

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

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

布票匆忙赶回了家。

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

票。

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

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

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

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

卖完了。

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

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

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

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呢?

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

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

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想想议议:

师:

刚才那个故事里买东西需要票证的现象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我国的计划

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起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这种经济体制对于当时集中有限的

财力、人力、物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保证人民

的基本需求,确实起过应起的作用。

但在后来,它的消极作用日渐显现,主要体现在哪

里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计划经济时的粮票、肉票、布票等)

师:

阅读教材第一段,结合材料回答。

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中央统一制定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影响了人们的

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

的不便。

师:

同学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师:

对,因此改革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成了改革的当务之急,那么新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样的呢?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对于这个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起了关键作用。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

义。

材料二:

1985年邓小平同志又鲜明地指出: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

材料三:

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材料四: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更加明确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师: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特别是“南方谈话”有何重大意义?

生:

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

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为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师:

(小结)对,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主要就是两点:

(1)计划

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师:

(过渡)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

它与计划经济体制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结合大屏幕材料分析。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

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材料二:

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为主,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

主,甚至有时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

生:

两种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以什么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或者说是采取何种

资源配置方式。

师:

讲得很好,请问什么是资源配置?

生:

它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

师:

对。

市场机制又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呢?

为什么它更科学呢?

合作探究:

生甲:

比如在商店里买零食吃,同样是某一品牌的口香糖,我会买价格低的,这价格的

不同影响到我的零花钱的流向。

生乙:

再比如企业招工,什么学历呀、年龄呀、性别呀都有同样的要求,你会到哪家企

业?

当然是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业。

生丙:

我是一个粮食大户,今年大丰收,有几位精米加工厂的营销员天天往家跑,要我

把粮食卖给他,卖给谁呢?

当然是谁出的价钱高卖给谁。

生丁:

我是一位汽车厂的经理,今年我们厂该生产什么系列的汽车为主呢?

各种型号的

汽车分别生产多少辆呢?

看什么呢?

看市场上流行趋势,看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呗。

师:

好,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我们不难发觉: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

互作用与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

师: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

效果,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措施:

(1)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全面放开粮价;

(3)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4)改革企业所得税;

(5)改革社会保障体制。

师:

(点评)这些措施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金融监督与宏观调控,创造企业竞争的公平环境等方面措施得力,有利于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师:

(过渡)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配置,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

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确立。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点也不需要国家的计

划、调控与干预呢?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先思考一下,市场是不是无所不能的?

生:

不是。

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必然会带来一定

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例如,近几年房地产的价格迅速上升,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

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建筑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师:

在这种情况下,即“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的干预,实行宏观调控。

家可以用哪些手段进行干预呢?

还是用刚才的例子说明吧。

生:

可以提高银行存款、贷款的利率,以限制社会购买力;也可以对住房价格实行政策

限价,还可以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行政管理等。

师: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即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一些行政手段,

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优化结

构,实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宏观调控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2.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

归纳总结:

师:

1993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成就?

(多媒体课件播放教材P69“历史纵横”的材料)

生:

(1)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

(2)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

(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师:

归纳得很有条理,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

师: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这一体制的

建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完善的经过,还要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重大意义。

[延伸新课]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两者没有本质区

别。

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不正确。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开放经济。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

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其特征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

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主题:

请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谈谈20年来饭桌上的变化,并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写一

篇小型的调查报告,说明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的

1

请父母谈变化

指导学生如何请长辈谈心

1.了解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情况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人文情怀。

3.锻炼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2

围绕主食结构、菜肴结构、餐桌餐具的变化,进行较大范围的抽样调查,构思调查报告

指导学生围绕哪些方面调查

3

报告完成,朗读优秀文章

对报告点评,指出长处和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