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98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学习精品

2019年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

考生须知:

1.全卷共3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本试题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3.学考同学完成第Ⅰ卷(选择题前面25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31、32题),共70分。

选考同学要求完成全部试题,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

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

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D.选官制度

2.有史家描述:

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3.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是《国家宝藏》节目展出的一件唐朝珍品,因其开创了陶瓷业的新技艺而书写出海上丝路的一段传奇。

它出产于唐代某著名官窑,该官窑位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4.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

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

尚书省承接地方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唐初皇权与相权形成权力制衡

B.尚书省起到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作用

C.中书省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构

D.门下省具有使决策合理化的功能

5.有学者在评论古代某一时期思想状况时发出感慨:

“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

”这一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秦汉之际

C.明末清初D.清末民初

6.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

“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

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

7.梁启超提出了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的新国家观念;他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主张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梁启超提出新国家观念的时代背景包括(  )

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③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流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锭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

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这主要说明了(  )

A.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

B.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

9.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人把批判矛头直指孔子,指出: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

”下列主张同属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B.“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C.“禁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小学禁止读经科”

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10.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

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

这反映了(  )

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

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

11.孙中山1906年在一份宣言中提出:

“今由平民革命以建革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集中表明革命党人主张(  )

A.建立统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D.争取国家富强实现民生幸福

12.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顾维钧主张:

外交不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只能把谈判搞糟”。

他的这一番认识旨在(  )

A.揭示国家主权至上的外交原则

B.指出外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达成协议

C.说明绝对要求不利于国家利益

D.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

13.“尽管日军连续3天以飞机往复轰炸,但由于张自忠军队将士奋勇御敌,日军始终未能越过(山东)临沂半步,有效滞缓了日军第5师团主力南下的攻击前进。

”这是抗日战争中某次大规模战役的片段叙述。

这次战役是(  )

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14.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

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

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5.下列是某年某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提要。

据此判断当时(  )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赫鲁晓夫写信警告艾森豪威尔,侵犯中国就是侵犯苏联

◆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人民誓作解放台湾的坚强后盾

◇各国社论继续谴责美国侵略者对我国挑衅

◆石景山钢铁厂十四天建成一座煤矿炼钢车间

①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 ②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③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④台湾海峡两岸局势时有紧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一讲话(  )

A.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的重要标志

B.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C.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思想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

17.伯里克利以后,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

有学者对此指出“少数人的压迫是邪恶的,多数人的压迫更邪恶”。

雅典城邦出现“多数人的压迫”这一局面主要是因为(  )

①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 ②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③排除妇女和外邦人的国家决策方式 ④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小说《巨人传》写道:

“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了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下列各项中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有(  )

①重新恢复的“真理”中包含了人性的解放 ②“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宗教神学的专制 ③“相继而来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原 ④《巨人传》创作时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某校学生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了探究。

其中认识有误的是(  )

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年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14年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A.生产动力:

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B.技术革新领域:

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C.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

D.技术进步影响范围:

从一国向多国扩展

2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主要是因为它(  )

A.是马克思撰写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

B.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战斗纲领

C.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D.顺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政府与产业界、学界三者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政府始终掌握着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该国是(  )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

22.1887年,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发现了光速不变这一现象。

下列项中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自由落体定律B.进化论

C.万有引力定律D.相对论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国际宣言指出: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该宣言发表自(  )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4.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重大战役。

此战役(  )

A.直接导致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B.使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C.主要成果是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D.揭开美苏由同盟走向分裂的序幕

25.有学者写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各国“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

……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这一论述所基于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包括(  )

①西欧国家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②“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理念的提出 ③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发展 ④西欧经济与美国已成鼎足之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6.(加试题)一位史学大家在知天命之年,对历史教学深情表白:

“我没有刻意培养什么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学生,我的目标是促使那些听课的人确立一种信念、萌生一种愿望:

对每个个体来说,同一件以往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可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了解和理解它,并且很有可能从中看到对自身有益的因素。

”这主要反映了(  )

A.历史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信念

B.历史解释因人而异故没有恒定的历史知识

C.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

D.史学大家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历史情怀

27.(加试题)据史书记载:

元初“世祖皇帝始立御史台以总国宪”,元中“天下大治,不有宪台布在中外,则何以肃纪纲、正风化,辅成朝廷之大政,而休息吾民者乎!

”但至元末,“台宪官阶皆谐价而得,往往至数千缗”,“肃政廉访司官,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拜银,殆同市道”,吏治已是“荡然无复纪纲”。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元代御史台掌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

B.吏治清明与否和监察制度密切相关

C.监察官员仅仅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D.监察制度的效能大小决定王朝兴衰

28.(加试题)洋务运动时期,清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英国“所以持久而国事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议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

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而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

这些言论引起国内官绅的公愤,

记录这些言论的书奉诏毁版。

郭嵩焘被罢黜公使职务。

上述历史现象集中体现了(  )

A.中英国力强弱的主因在于政治制度差异

B.中国由传统帝国走向近代社会起步艰难

C.外交近代化加快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D.洋务运动阻碍了国人民主意识萌生

29.(加试题)下图是壁画《雅典学院》的局部图。

在图中心部位,一手指天的老者怀揣着一本讲述宇宙万物和谐法则的《蒂欧迈篇》;一手指地的年轻人手拿着一本讲述人间道德规范的《伦理学》。

这幅图(  )

①反映了罗马拱形结构影响西方近代建筑 ②表现了画家拉斐尔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③聚焦了文艺复兴时期神权与人权的矛盾 ④主要体现当时人们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0.(加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

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

去反对制造某些特殊的武器,是无济于事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

我们必须下决心抵制一切违反这个目标的活动。

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据此判断,该声明(  )

A.发表于日本经济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之时

B.反映了爱因斯坦出于和平参与原子弹研制

C.表达了和平意识比反对武器更重要的信念

D.旨在高度赞扬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

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

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

他说: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谷牧《回忆邓小平》

材料二 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

2019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

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摘编自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当时中央给广东省的主要“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付诸实施对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时代背景。

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独立后的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松散的邦联制体制,缺乏一个有效能的中央政府,新生的共和国一度处境十分不妙……革命者感到,必须大力加强各州之间的团结统一,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设计一套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人民的各项天赋权利。

美国的制宪活动——对英国政治制度有重大超越的现代民主创制试验——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的。

——引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60年以前的美国历史上,政府总共批准了3600项专利。

但其后30年间,这个数字达到了44万。

爱迪生发明了用作街道和家庭照明的白炽灯(电灯泡),他还和其他人一道设计和改进发电机,建立大型发电厂为城市提供电力。

这些是1870年代最具革命意义的发明。

20世纪初,美国许多工业都开始采取“科学管理”的新原则。

著名生产理论家泰勒宣称,在技能专家的有效管理下,工人能够通过使用现代机械以更快速度从事单项劳动,大大提高生产效能。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2019)》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美国“制宪活动”的重要成果,并概述这一成果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的原因。

综合材料一、二,提炼18~20世纪美国发展的有益经验。

(6分)

33.(10分)(加试题)“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永恒主题,其影响至深致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有学者指出天人关系论的其中一种学说是“天人相通”,它“发端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

这一学说认为天道是人伦道德之根源;天道与人道,实一以贯之。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是人之本性,它受于天。

朱熹则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并主张“在人,仁义礼智,性也”,而“性只是理”。

——据《孟子》《朱子语类》等整理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对冥冥中的天命、天道存有敬畏之心。

千百年来,围绕天人关系的思想与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

关于天人关系,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儒家关注现实人生,探讨现实世界秩序的维持和重建问题,将现实社会的等级秩序称为人伦,认为人伦是天道之体现。

孔子主张用“仁”和“礼”重建社会秩序,开创了儒家学派。

②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宫殿坛庙、园林景观、还是普通居室,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有着文化功能,呈现出人伦秩序,追求人道与天道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明军《天人合一与中国文化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孟子,朱熹主张的发展之处。

结合所学,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

(4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选择哪一种认识加以分析?

选择分析①,结合所学,从“仁”“礼”关系角度,阐释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

选择分析②,结合所学就平遥古民居中的四合院建筑特色予以说明。

(6分。

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34.(10分)(加试题)博物馆是人类与艺术之间展开对话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1年,美第奇家族决定为共和国的市政司法机构盖楼。

二十年后,该家族将楼的最高层设为精湛艺术画廊的场所,即乌菲齐博物馆。

之后不断扩充。

据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看了博物馆,赞叹不已。

1737年,美第奇家族势力衰微,共和国政权易手。

家族在转交博物馆艺术遗产时约定:

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

这一约定流传至今。

——引自[意大利]艾莱娜·吉纳耐斯奇《佛罗伦萨:

乌菲齐画廊》

材料二 法国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初。

历史上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是拿破仑。

他统治期间曾发生过几千吨艺术品运到巴黎的盛况,其中506件艺术品是从意大利掳掠来的。

今天的卢浮宫里共有四十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

最大的展馆绘画馆,收藏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名画。

朱自清曾说:

巴黎人的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

还有人说在卢浮宫“不管你看多少,都可以肯定它们是无与伦比的,它们会唤起你身上蕴藏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你对创造的认识和对幸福的理解。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等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概述美第奇家族能打造乌菲齐博物馆的主要条件,并用一句话概括乌菲齐博物馆的历史地位。

(6分)

(2)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历史曾交织着人类的文明与野蛮。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述拿破仑是如何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

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博物馆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4分)

答案精析

1.B 2.A 3.C

4.D [唐初门下省的封还敕书的权力只能对皇帝权力进行一定的制约,并不能达到权力制衡的程度,故A项错误;尚书省在三省中负责执行,不具有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作用,故B项错误;中书省具有决策职能,但最后决策取决于皇帝,故C项错误;门下省通过封还敕书,对中书省及皇帝的决策进行审核,有利于决策合理化,故D项正确。

]

5.C [明末清初时期儒学思想活跃,对传统理学进行批判,肯定人的欲望,具有早期思想启蒙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

政治理论知识应知应会6.D [材料“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说明文人画意图通过山水等景物的描绘表现人,故A项错误;注重诗意,画中有诗是文人画的创作形式,与材料中文人画的创作意图不符,故B项错误;诗书画印,素养齐全也是文人画的创作形式,与材料中文人画的创作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表现个性,蕴含精神符合材料中文人画的创作意图,故D项正确。

]

7.C [本题可用排除法。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即开始变动,这不属于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故②错误;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有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政体,故③错误,故选择C项符合题意。

]

8.B [由材料内容可知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年均增长率较高,同时由长江下游向北向西发展,说明发展区域扩大,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期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故B项正确。

]

9.D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提倡科学与民主,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正确。

]

10.D [由材料“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明与习俗。

]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1.B [材料中没有涉及反帝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故B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并没有要求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故C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项属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故D项错误。

]

材料科学概论试题12.C [材料中顾维钧强调外交谈判中必须妥协才能达成协议,并非强调外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达成协议,故B项错误;A、D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

李笑来学习这里13.B [太原会战主要发生在山西,与材料中“越过(山东)临沂”不符,故A项错误;徐州会战主要发生在江苏省,战争中张自忠率军奋战,使日军不能越过(山东)临沂,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抗战,与国民党将领张自忠将军不符,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

14.C [1955年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平等合作,故C项正确。

]

15.A [由内容摘要可判断时间为1958年,此时期经济建设实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故①正确;“一五”计划后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②错误;1958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故③正确;1958年中共中央对台湾实行“武力解放”政策,处于全面紧张状态,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

16.D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故D项正确。

]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17.D [材料中“多数人的压迫”是指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每一个公民不论素质高低均可直接参与政权,这样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即每个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故①正确;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使权力得以滥用和误用,是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

18.D [由材料“1533年”可知此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因而重新恢复的“真理”中包含了人性的解放,故①正确;“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指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专制控制,故②正确;“相继而来的”是指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的资产阶级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不是简单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原,故③错误;《巨人传》创作于16世纪,此时期意大利资本主义兴起,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

19.A [由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可知,生产动力最开始是水力,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厂,克隆普顿的骡机,后来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说明产生蒸汽动力,因而生产动力并非是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