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00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一、1、生物的七大特征:

(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2)、都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即新陈代谢)。

(4)、都能生殖(繁殖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也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如:

鼠妇

2、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3、记住常见的生物学家的名字及其在生物学上的成就(贡献)。

如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三、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2、玻片标本有三种:

装片、切片、涂片。

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观察时要双眼睁开,一只眼向镜筒内看去。

使用:

取镜→安放目镜(先用低倍镜)→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标本→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

)→观察(双眼睁开)。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

当看到视野中出现标本的物像后,改用调整细准焦螺旋的方法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淡——镜头中通过的光线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6、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擦→滴(植物:

清水;人:

生理盐水)→取(材料要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7、为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心,移动标本的方法是:

向物像偏离的方向同向移动。

如:

物像偏向左下方,则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

四、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方面。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例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有时需要反(重)复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五、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1665年,英国胡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实际上是细胞壁)。

除病毒外,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人类流行性感冒、SARS(非典)、艾滋病等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3、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细胞液;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的车间)。

4、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遗传物物质的载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原来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有时称为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5、细胞的生长:

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若你手上有1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272个(细胞分裂一般按2n的方式分裂,即分裂第n次后细胞的数量为2n个)。

6、正常的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

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恶性增生即癌变。

7、细胞分裂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染色体复制加倍。

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保证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8、细胞的分化:

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

(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六、1、植物体的六种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植物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和动物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植物的组织主要有:

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4、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

组织名称

功能

例子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

根尖、芽

营养组织

能制造和存贮有机养料

如:

果肉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如:

植物表皮

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养料

如:

叶脉中导管、筛管

机械组织

具有支持作用

如:

叶脉中纤维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又俗称植物克隆,属无性生殖。

6、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

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7、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组织名称

功能

部位组成

上皮组织

保护作用

皮肤表面、器官肠胃的内表面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

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神经组织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8、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七、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变形虫、眼虫、酵母菌、衣藻。

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是一个生命。

因为这个细胞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草履虫每天吃4.5万个细菌,能净化污水;草履虫靠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

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主要生命活动:

营养:

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

排泄:

伸缩泡、表膜呼吸:

表膜

为什么说草履虫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答:

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食细菌。

2、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3)、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和液泡,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眼虫可以监测环境污染。

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也可制药。

疟原虫寄生在人的血液里,使人患疟疾,有些单细胞生物能污染环境、危害渔业。

3、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八、1、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2、种子萌发条件:

(1)、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2)、①充足的水;②充足的空气;③适宜的温度。

3、种子包括种皮和胚。

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生命)。

种皮(保护)

种子结构子叶─→将发育成叶(贮存营养)

胚胚芽─→将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将发育成根

4、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较旺盛,会释放热量。

种子萌发后,子叶消失。

5、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际应用

(1)、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2)、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3)、为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常常在种子播种后覆盖薄膜。

(4)、如果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应挑选贮存时间短、饱满、破损率低的种子。

(5)、发芽率=(已萌发的种子粒数÷待测种子总粒数)×100%

九、1、根尖分四个部分,分别是:

根冠,属保护组织,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分生组织;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2、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长有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区─→使根尖伸长,是生长最快和部位

尖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属分生组织

根冠──→保护作用,属保护组织

3、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的生长特性。

4、大量的根毛对吸水的意义:

可以大大增加吸水的面积,增大根吸收的功能。

十、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A、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水能保持植株硬挺、直立和叶片舒展的姿态。

C、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运输。

D、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

E、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根毛细胞能吸水,是因为小树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吸水;施肥过多,植物会“烧苗”,是因为植物细胞内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植物根毛失水。

3、植物的根不仅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4、糖拌番茄、盐拌青菜,因为糖水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浓度,盐水浓度大于青菜细胞液浓度,所以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发蔫的青菜泡进水里,因为青菜细胞液浓度大于青水浓度,青菜吸水,青菜会变硬。

十一、无机盐的作用——含氮无机盐:

枝繁叶茂;含磷无机盐:

硕果累累;含钾无机盐:

茎杆健壮。

植物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十二、1、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

2、木本植物茎:

(1)、树皮外侧有保护作用,内侧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

(2)、形成层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不断分裂形成韧皮部,向内不断分裂形成木质部。

(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

木本植物茎有形成层,能逐年长粗

4、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把茎插入红墨水中,只有木质部染成了红色;因为树皮的韧皮部的筛管,能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将木本植物茎剥去一层树皮,筛管运输有机物受阻,会在剥层上方长出节瘤。

十三、1、一朵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雄蕊、雌蕊组成。

雄蕊、雌蕊统称花蕊,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含胚珠。

开花:

当花蕊发育成熟后,花冠和花萼张开,露出雄蕊和雌蕊,这一过程叫开花。

2、传粉:

花开放后,雄蕊的花药破裂,花粉散出,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叫传粉。

3、绿色植物的经历: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种子)。

4、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其中,若失去雌蕊,则该朵花一定不会结出果来。

5、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受精卵。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生命)。

6、果实=种子+果皮;种子=种皮+胚。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

种子粒数由胚珠数目决定。

7、花生:

“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是果实的有:

水稻粒、小麦粒、玉米粒、葵花籽;种子:

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8、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

这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

如,靠昆虫传粉的果树由于昆虫的飞行受到了限制,因此传粉不足,造成减产;靠风传粉的果树由于阴雨导致花粉无法随风传播,也造成减产。

9、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不结果。

是因为这些植物的花分为雌花和雄花,雄花不会结果(又称其为“谎花”)。

只有雌花受粉后才可结果.

十四、1、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动力:

光;条件:

叶绿素。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用途(意义):

①、提供食物、氧气、能量。

②、有机物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部分。

地点:

叶绿体内。

2、呼吸作用:

a、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b、意义:

所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地点:

线粒体内。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贮存能量)(光合作用公式)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公式)

线粒休

3、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叶片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

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构成。

4、叶片上面绿色深,因为靠近叶片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含叶绿体多;下面绿色浅,因为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5、被盖住的叶是黄白色的,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

6、光合作用部位是有叶绿体的细胞;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能量变化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物水;能量变化是把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概括: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活细胞

产物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

转化

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

转化

固定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能量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

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线粒体

7、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目的:

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耗尽或运走)→②部分遮光(实验变量:

光)→③照光→④取下纸片→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⑥滴加碘液→观察变色

实验现象:

遮光部分不变蓝呈灰白;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液变蓝

实验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注:

A、叶片部分遮光的原因:

为了做对照实验。

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B、酒精脱色后要滴加碘液的原因: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而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8、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实验要点:

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目的是防止新鲜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查看课本。

10、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

把新鲜的蔬菜和烫过的蔬菜分别装在瓶子里密封一昼夜,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验,装新鲜蔬菜的瓶子内木条熄灭,证明无氧气了。

11、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的实验:

保温瓶内放入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内温度高,证明呼吸作用越强则放出的热越多。

十五、1、给大田、温室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和气体肥料——(光合作用的应用)。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所以又叫温室气体,可造成气候变暖。

预防的方法:

节能减排,低碳循环——即:

节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新疆的哈密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是因为: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气温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果实中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应用)

3、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水含量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合理密植,以提高产量。

(光合作用的应用)

4、通过冰箱降低蔬菜和水果的温度,晒干粮食减少其含水量,在果实上包塑料袋以减少氧气量,都能减弱呼吸作用,延长种子、蔬菜、果实的贮藏和保存时间。

植物要经常松土,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这样有利于根生长和吸收无机盐。

(呼吸作用的应用)

5、范·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植物生长的来源不是土壤而是来自于水,即植物之所以能生长的原因是水。

6、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的结论是: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浊了的空气,即植物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他的实验和范·海尔蒙特的实验都必须在光下做才能成功。

十六、绿色植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

世界主要食用作物前三位是:

小麦、玉米、水稻。

动物按食性可分为:

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吃植物。

十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碳和氧的循环: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等燃料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3、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碳氧循环、水循环均是通过植物的气孔和根进行的。

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蒸腾作用及水循环:

A、水循环靠蒸腾作用完成。

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蒸腾作用的意义(即好处)是:

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2、降低了叶片表面及树木周围的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降低树木周围的温度。

3、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减少蒸腾作用防止水分散失的例子:

1、秋冬季节,树叶凋落。

2、移花栽木时,应在阴天进行并剪掉部分枝叶,这样可以减弱其蒸腾作用,水分就散失的少了。

C、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温度、光等。

D、蒸腾作用产生水蒸气的实验:

查看课本。

十八、1、森林的作用:

a、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碳氧循环和水循环。

b、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c、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2、环保树种:

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草坪植物:

高羊茅、酢浆草、狗牙根。

3、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4、校园绿化要注意的方面(查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