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04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x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试卷

一、名词解释: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二次污染物:

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2、环境监测:

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变化发展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

3、离子交换法:

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

4、灵敏度: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

5、协作试验:

是指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按照预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活动。

6、离群数据:

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

7、基体效应:

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叫基体效应。

☆☆☆

8、高锰酸盐指数: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耗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

9、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D:

K=有机相中被萃取物浓度/水相中被萃取物浓度

D=

10、环境计量:

是定量地描述环境中有害物质或物理量在不同介质中地分布及浓度(或强度)地一种计量系统。

11、平行性:

是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12、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或对潜在危害性大,出现频率高,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13、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在不同时间按流量大小比例采集的混合样。

14、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反应和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来评价环境的状态和变化。

☆☆

15、Leq——在声场内的某一点(一定点)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记作Leq.

16、混合水样:

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也称时间混合水样。

17、系统误差:

由于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18、TOC:

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19、渗沥水:

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

20、准确度——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21、综合水样——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22、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23、离群数据:

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24、硫酸盐化速率:

是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

25、协作试验:

是指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按照预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活动。

二、填空(15分)

1、对颗粒物的采集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采集颗粒数效率表示,一种是用质量采样效率表示。

☆☆

2、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居民、文教区的噪声值应控制在昼间50dB(A),夜间40dB(A)。

3、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应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五性”即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

☆☆☆☆

4、按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和特定目的监测三大类。

☆☆☆

5、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大类。

☆☆☆

6、用于大气污染监测的采样仪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

7、固体废物样品的制备包括粉碎和缩分二个程序。

☆☆

8、水的颜色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测定:

铂钴标准比色法、稀释倍数法和分光光度法。

9、土壤中Zn、Cu、Cd的测定,常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或AAS法)法。

☆☆

10、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

☆☆☆

11、环境监测管理的两大原则是实用原则和经济原则。

☆☆☆

12、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方法主要有摄影、红外扫描、相关光谱和激光、雷达探测。

☆☆☆

13、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

14、1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称为污泥浓度。

15、水质污染可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

16、水的透明度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测定:

铅字法、塞氏盘法和十字法。

17、按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三大类。

☆☆

18、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简易分析技术有环炉技术、检气管法、溶液快速法和试纸比色法。

19、噪声的来源有交通噪声、工矿企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四种。

20、实验准确度分析的方法有分析标准物质、“加标回收”法等。

21、河流监测断面有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

22、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等。

无论是哪种方法均需进行预蒸馏处理以分离出氟。

☆☆

23、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际分析法、统一分析法和等效分析法。

(按监测目的分)☆☆☆

24、水质监测一般在现场测定指标有温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或PH)等。

25、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及反极谱法、容量法等,但常用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2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铜、铅、锌等金属时,一般火焰类型用空气—乙炔氧化型,使用的空心阴极灯是相对应的镉铜铅锌等灯。

☆☆

27、我国把固体废物的有害特性定义为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

☆☆

28、生物监测不同于物理、化学监测,它的特点是综合性、连续性、灵敏性。

☆☆

29、(本小题空为1分)三个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65dB、68dB、71dB,那么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为74dB。

☆☆☆

30、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每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两部分。

☆☆

31、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

32、水样消解的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

33、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时必须考虑对流量进行测量,同时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34、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程序是:

风干、磨细、过筛、混合、分装,制成满足分析要求的土壤样品。

35、按染毒方式不同,毒性试验可分为吸入染毒、皮肤染毒、经口投毒及注入投毒等。

36、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的指标。

37、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

38、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可归纳为监测技术管理、监测计划管理、监测网络管理和环境监督管理。

39、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有声级计、声级频谱仪、自动记录仪、录音机和实时分析仪。

40、大气样品的布点方法有:

功能区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三、选择题(15分)

1、根据我国水污染现状,我国环境监测总站提出了A种水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黑名单。

A、68B、129C、58D、14

2、对汽车排气中的CO和碳氢化合物的量,常用D测定。

A.奥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B.检气管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3、测定水中铬的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C。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硫酸亚铁铵滴定法C、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D、气相色谱法

4、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的是B。

A、精密度B、准确度C、精确度D、灵敏度

5、严重污染水样的最长贮放时间为D。

A、72hB、48hC、36hD、12h

6、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的有害特性是指D。

A、急性毒性B、易燃性C、反应性D、腐蚀性

7、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的方法称为C。

A、蒸馏法B、吸附法C、溶剂萃取法D、离子交换法

8、通常所说的烟、雾、灰尘等实际上是用来描述C的存在形式的。

A、降尘B、总悬浮颗粒物C、飘尘D、气态污染物

9、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称A。

A、化学需氧量B、生化需氧量C、TOCD、TOD

10、1927年国际土壤学会规定,通过Bmm孔径的土壤用作物理分析。

A、1B、2C、0.5D、1.5

11、用预测流速法采集850℃以下烟气中的烟尘时,常用C采集。

A、超细玻璃纤维滤筒B、硅酸铝材质滤筒C、刚玉滤筒

12、以下几种大气污染物中,不属常见的二次污染物的为D。

A、硫酸盐B、PANC、臭氧D、颗粒物质

13、两个噪声相加,总声压级不会比其中任一个大B分贝以上。

A、2B、3C、5D、10

14、最基本的噪声测量仪器是B。

A、声频频谱仪B、声级计C、录音机D、实时分析仪

15、用碘量法测水中DO时,如果取100mL水样,滴定时用去0.025N的Na2S2O3标准溶液4.20mL,则水样中的DO含量为B。

A、1.05mg/LB、8.40mg/LC、0.084mg/LD、10.5mg/L

16、判断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污染程度的标志是C。

A、总大肠菌群B、沙门氏菌属C、细菌总数D、链球菌

17、专用于对飞机噪声进行测量的计权声级为A。

A、D计权声级B、C计权声级C、B计权声级D、A计权声级

18、以下几个指标中,最接近理论需氧量值的是C。

A、BODB、CODC、TODD、OC

19、测定大气中TSP的质量浓度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B。

A、压电晶体振荡法B、重量法C、β射线吸收法D、光散射法

20、用以下蒸馏器制水,所得蒸馏水质量最好的是D。

A、玻璃蒸馏器B、金属蒸馏器C、石英蒸馏器D、亚沸蒸馏器

21、根据我国水污染现状,我国环境监测总站提出了A种水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黑名单。

A、68B、129C、58D、14

22、测定水中有机物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C。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分光光度法C、气相色谱法D、重量法

23、用以下蒸馏器制水,所得蒸馏水质量最好的是D。

A、玻璃蒸馏器B、金属蒸馏器C、石英蒸馏器D、亚沸蒸馏器

24、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是用来描述A的常用术语。

A、精密度B、准确度C、精确度D、灵敏度

25、严重污染水样的最长贮放时间为D。

A、72hB、48hC、36hD、12h

26、下列指标中,一般不在水质监测现场测定的指标为D。

A、温度B、电导率C、溶解氧D、高锰酸盐指数

27、以下方法中,不属于环境遥感监测方法的是C。

A、摄影B、红外扫描C、环炉技术D、3S技术

28、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称A。

A、化学需氧量B、生化需氧量C、TOCD、TOD

29、测定大气中TSP的质量浓度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B。

A、压电晶体振荡法B、重量法C、β射线吸收法D、光散射法

30、两个噪声相加,总声压级不会比其中任一个大B分贝以上。

A、2B、3C、5D、10

31、C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A、稳定性B、完整性C、均匀性D、代表性

32、下列大气污染物中,不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A。

A、苯并(a)芘B、硫酸盐C、臭氧D、PAN

33、测定水中铬的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C。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B、硫酸亚铁铵滴定法C、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D、气相色谱法

34、B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

A、中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35、严重污染水样的最长贮放时间为D。

A、72hB、48hC、36hD、12h

36、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的有害特性是指D。

A、急性毒性B、易燃性C、反应性D、腐蚀性

37、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的是B。

A、精密度B、准确度C、精确度D、灵敏度

38、通常所说的烟、雾、灰尘等实际上是用来描述C的存在形式的。

A、降尘B、总悬浮颗粒物C、飘尘D、气态污染物

39、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称A。

A、化学需氧量B、生化需氧量C、TOCD、TOD

40、用于测定降水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的水样,需用C孔径的滤膜过滤。

A、0.30μmB、0.40μmC、0.45μmD、0.60μm

四、是非题(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模拟人耳对85分贝以下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的计权声级是A计权声级。

(-)

2、在实验室间起支配作用的误差常为随机误差。

(-)

3、质量控制样品主要是用于控制准确度的,而传递和控制监测精密度则应以标准物质为基准。

(-)☆☆

4、土壤监测中,采样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

(+)☆☆☆

5、凯氏氮是指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用它与有机氮的差值可表示氨氮含量。

(+)

6、对汽车排气中的CO和碳氢化合物的量,常用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测定。

(-)

7、处理生活垃圾时,垃圾的热值和堆场周围的苍蝇密度是监测的重点。

(-)

8、当监测数据呈正态分布时,其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三者重合。

(-)☆☆☆☆

9、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样气状态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

10、测量工业企业噪声时,传声器的位置应在操作人员耳朵附近,人不必离开。

(-)☆☆

11、均匀性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

(-)

12、声级计整机灵敏度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测量1000Hz纯音所表现出来的精度。

(+)☆☆☆

13、设置河流监测断面时,对照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河段上。

(-)☆☆

14、利用光电离检测法所检测的非甲烷烃是指C4以上的烃。

(+)

15、硫酸盐化速率是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质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

16、测定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的最小浓度和最小量。

(-)

17、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沟、渠排放,不须设置断面,直接确定点位。

(+)☆☆☆

18、对地下水质监测时,一般只采集瞬时水样。

(+)

19、泥沙型水样处理可利用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

(-)

20、用稀释倍数法表示色度的单位是度。

(-)☆☆☆

21、对同一水样的有机物指标值有TOD﹥CODCr﹥BOD5﹥OC。

(-)☆☆☆

22、河流底质包括河床母质和工厂排放废水的沉积物等。

(-)☆☆

23、大气采样测得的浓度是采样时段内的平均值,由于风的影响,其检出浓度会随采样时段的长短而改变。

(+)☆☆

24、噪声测量条件应是无大风、无雨、无雪。

(+)☆☆

25、用声级计读一次飞行过程的A声级最大值一般选快响应。

(-)☆☆☆☆

26、化学纯可用于配制定量分析的普通试液。

(-)☆☆☆

27、在实验室,标准使用液可保存一个月。

(-)☆☆

28、一般进行痕量分析要求在超净实验室中进行,其空气清洁度为100号。

(+)☆☆☆

29、精确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30、校准曲线用于消除随机误差。

(-)

31、最佳测定范围应等于方法的适用范围。

(-)☆☆☆

32、在均数控制图中,若实测值低于控制限并稳步下降时,说明实验水平有所提高。

(+)

33、在均数-极差控制图中,两者任一超出控制限,即为失控。

(+)☆☆☆

34、双样图若为椭圆形表示各实验室不存在系统误差。

(-)☆☆☆☆

35、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建立了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站。

(-)

36、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反应和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来评价环境的状态和变化。

(+)☆☆

37、削减断面一般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内。

(-)☆☆

38、废气监测中,采样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

(-)

39、土壤采样时,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

40、叠氮化钠修正法是指用叠氮化钠去除亚硝酸盐干扰的碘量法。

(+)

41、在用铂钴比色法测水样色度时,若遇水样浑浊可用滤纸过滤后再比色。

(-)

42、稳定性是使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而均匀性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

(-)

43、垃圾中可燃物的热值为高热值。

(+)

44、准确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

45、含湿量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冷凝法和干湿球法等。

(+)

46、测定水中氨氮时,需将水样作适当处理,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絮凝沉淀法和蒸馏法两种。

(+)

47、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NOX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氧化剂。

(+)

48、当监测结果呈正态分布时,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重合。

(+)

49、反应性指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的有害特性。

(-)

50、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可疑数据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

(-)

51、稳定性是使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

(+)

52、对汽车排气中的CO和碳氢化合物(HC)的量,常用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

(+)

53、判断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污染程度的标志是总大肠菌群。

(-)

54、用碘量法测定水样中DO时,应采用虹吸法或倾注法采样。

(+)

55、测定某清洁地面水的BOD5,当日测得溶解氧为8.46mg/L,培养5d后的溶解氧含量为1.46mg/L,其水样的BOD5值为7mg/L。

(+)

56、夜间频繁出现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

57、精密度可以反映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的大小。

(-)

五、问答题(25分)(4-5题)

1、试述CODcr和CODMn的测定原理及条件,比较两法的优缺点?

(5分)

CODCr法的测定原理及条件是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其氧化率可达90%;

CODMn法是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耗氧量,在酸性条件下适用于Cl-含量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其氧化率为50左右。

两者均未完全氧化,都只是一个相对参考数据。

2、举例说明用溶液吸收法采集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原理、方法和装置?

(6分)

采样时,用抽气装置将欲测空气以一定流量抽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采样结束后,倒出吸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结果及采样体积计算大气中污染物浓度。

例如SO2的测定可采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所用装置包括大气采样器、吸湿管及抽气动力。

3、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利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时,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6分)

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富集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低,超出分析方法检测限时。

吸收液的选择原则:

①与被采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②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需求;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4、如何设置河流的监测断面?

(4分)☆☆

设三种断面: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对照断面设一个,设在河流进入城市和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控制断面数目视城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发布情况而定,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削减断面一个,一般设在城市和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河段上。

5、什么叫有害工业固体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

(4分)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固体废物称为有害工业固体废物。

其主要判别依据有:

①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②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6.(本小题4分)标准分析方法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答:

需满足以下条件:

1)按照规定的程序编制;2)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3)方法的成熟性得到公认。

通过协作试验,确定了方法的误差范围;4)由权威机构审批和发布。

7.(本小题5分)简述下列水质指标BOD、COD、OC、TOC、TOD的含义。

答:

BOD:

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

即化学需氧量,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OC:

即高锰酸盐指数,是指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好氧量。

TOC:

即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TOD:

即总需氧量,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8.(本小题5分)土壤采样点的布设方法有哪几种?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

答:

有4种:

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和蛇形布点法。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一般设3个采样点;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一般设5-10个采样点;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一般设10个以上采样点;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因为固体废物分布不均匀,应设20个以上采样点;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9.(本小题3分)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汞的原理是什么?

答:

汞原子蒸气对253.7nm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汞浓度程正比。

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汞转变成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用载气将产生的汞蒸气带入测汞仪的吸收池测定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10、简述监测的过程。

(本小题4分)

监测的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局→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11、简述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原则。

(本小题4分)☆☆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有:

①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②方法成熟、准确;③操作简便,易于普及;④抗干扰能力好。

12、简述测汞方法中的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