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60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52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152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限时规范训练鲁教版

第2讲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解析 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 1.C 2.B

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读新疆主要红色作物分布及种植面积(单位:

万亩)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面关于新疆红色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边缘和山麓地区

B.河谷地带和盆地内部

C.山前洪积平原和盆地内部

D.盆地边缘和山坡上

4.新疆红色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  )。

①冬季寒冷,病虫害少,不需要使用农药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沙质土壤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3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是水源。

盆地边缘多山麓洪积扇,土壤较肥沃;山麓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源较充足。

第4题,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所以新疆红色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答案 3.A 4.C

读“某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③——塬、墚、峁D.④——橘园、竹海

6.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土壤盐渍化普遍

B.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解析 第5题,④地位于南岭以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看到橘园、竹海景观。

第6题,④区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答案 5.D 6.D

(2013·广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区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8.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解析 第7题,从气象资料来分析,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A项。

第8题,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春旱最突出;因此选项D项。

答案 7.A 8.D

结合图,回答9~10题。

9.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宝成线B.②——内昆线

C.③——焦柳线D.④——南昆线

10.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攀枝花、贵阳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B.以重庆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基地

C.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D.“酸雨”污染仅次于华中酸雨区

解析 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中,①是成昆线,②是贵昆线,③是襄渝线。

攀枝花是该区域钢铁工业基地,六盘水是该区域煤炭工业基地;重庆至六盘水地区是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污染严重区域。

答案 9.D 10.A

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11~13题。

11.墨脱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  )。

①水能资源 ②森林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太阳能资源

⑤地热能资源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④⑤

12.西藏墨脱是世界上最北的热带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B.季风

C.地热D.纬度

13.藏南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是由于其地处(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B.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解析 第11题,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之中,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故水能资源极其丰富;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地质地貌景观、峡谷景观、冰雪景观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此地处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资源分布地区;本地降水较多,故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第12题,热带一般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我国受季风影响,在广西、云南一些地区热带北界经常超越北回归线,最北达到25°N左右,而在西藏墨脱地区热带生态环境沿江北上,一直延展到29°30′N。

第13题,藏南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地貌多种多样,因而被称为“地质博物馆”。

答案 11.C 12.B 13.A

下图为2010年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14~16题。

14.该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甘蔗B.甜菜

C.棉花D.大豆

15.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光照B.热量

C.水分D.风能

16.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区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

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

A.水稻B.春小麦

C.玉米D.冬小麦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作物为棉花。

第15题,①省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省区为河南省,①省区棉花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光照。

第16题,②省区为河南省,该时段主要受灾作物为冬小麦。

答案 14.C 15.A 16.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新华社消息,2012年大陆居民赴台总入境人数达223.56万人,创历史新高。

大陆赴台旅游极大地拉动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据此同答17~18题。

17.台湾省和大陆共同具有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8.下列关于台湾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台湾岛上的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B.台湾岛夏季东岸多降水天气

C.台湾岛夏季气温最低的是台湾岛的最北端

D.台湾岛上等温线一年四季均向高纬凸

解析 第17题,台湾岛上无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第18题,台湾岛夏季东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降水;台湾岛夏季最低气温在中部山脉的玉山。

答案 17.AB 18.AB

读广东省部分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表和广东省部分年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统计图,回答19~20题。

广东省部分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表

年份

绝对额(亿元)

占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比重(%)

占全省人口总

量的比重(%)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1978

38.42

41.44

48.1

51.9

16.3

83.7

2008

9593.27

3178.94

75.1

24.9

63.4

36.6

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情况的指标。

19.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省农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B.农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

C.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

D.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缩小

20.造成广东省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收入总体偏少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C.城乡消费市场差异显著D.农民消费观念的限制

解析 从表中的数据比较看出,农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总体较少,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答案 19.AC 20.AB

三、综合题(共40分)

21.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是由西安、重庆和成都联合组成的一个对中国西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三角形经济区。

其自然和人文资料如下图所示:

2000~2009年西三角经济圈与西部地区GDP变化图

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人口占西部地区总人口比重/%

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和西部

地区城镇化率、万元GDP能耗

材料二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原名“国营132厂”,为军工企业,创建于1958年。

现为我国飞机设计、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占总数的1/3以上,近几年国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航空工业产品研发、生产和出口。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西三角经济圈的南部是我国川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试分析川气东输、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二,分析成都成为我国重要飞机制造基地的区位优势。

解析 第

(1)题,主要从自然资源、交通、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

(2)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东部地区而言,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减轻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3)题,从工业基础、科技力量、政策、国防需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天然气、煤、铁、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铁路、水运等交通便利;人口多(占西部地区的比重大),劳动力丰富;经济较发达(GDP占西部地区GDP总量比重大);城镇化率高(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万元GDP能耗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2)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减轻(大气)环境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符合国防需要。

22.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表

指 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065.68

1260

1490

人均森林面积(hm2)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hm2)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hm2)

0.12

0.10

0.09

0.07

续表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32.90

28.13

23.80

20.12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201.69

172.47

145.87

123.96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

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纬度、地形、气候三方面分析。

(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其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因此城市、旱地多分布在高原上的河谷地带。

第(3)题,从气温和生长时间上分析。

温度高有机质积累的多,生长期长积累的物质多。

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原因可从人口增加、资源数量减少方面分析。

答案 

(1)A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2)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3)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下降 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