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09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docx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提重要载体,数学概念与数学原理构成了核心素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数学概念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分析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现状及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掌握好数学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不通顺)然而,相关调查表明,概念教学实践的现实状况与上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数学概念教学重心错位,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差

  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解题操练中,而轻视概念教学,在学生未能掌握好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大量解题训练,这是教学重心的错位,会导致数学课堂中效益、质量“双低下”,使学生陷入训练再多却跳不出基础脆弱的怪圈。

 二、初中生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

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初中生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形成:

是指人们对同类事物的若干个不同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抽象和归纳,从而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心理过程:

辨别(辨别事物外部特征)—分化(对外部特征进行分类)—概括(概括出共同属性)—检验(确认关键属性)—定义(用语言概括表述出定义)—形式化(用符号等表示新概念)—组织(将新旧概念组织成概念系统)。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策略

1、整体构思,明确概念教学重难点

  ⑴寻根究底,理清概念

  概念教学不能“就事论事”,只注重这个“点”,这样只会“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应该弄清“概念的来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与之相关概念的相互关系”、“概念的文化作用”等问题,寻找概念的根,理解概念的魂。

  ⑵明确概念教学的原则

  概念教学的原则是:

问题本质要抓住,知识发展过程要注重,核心内容要突出,教学要通过问题来引导,课堂教学要结合教材中“思考”“探究”等核心问题来设计,通过核心问题来引导教学,让教学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

  2、概念教学过程的几点反思

 ⑴教师应高屋建瓴地深入理解每个数学概念

  一节精彩的概念课离不开教师本身对概念的高屋建瓴的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通过下定义、作比较等方法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阐述概念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对该概念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深化对概念教学的理解。

  ⑵概念的理解不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大量的实例,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得掌握数学概念。

  ⑶概念教学的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概念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步步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培养学生掌握“特殊一一般一特殊”的认识顺序,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方法,提升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兴趣,为以后在数、式、形的运算、推理中应用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3、概念教学过程的策略

1、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一般是用定义来给它作出严格的规定。

对一个概念的研究、探讨,完全以它的定义来作根据,因此定义对概念有根本性的意义。

给概念下定义,是数学教学中必须予以特别重视的一环。

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环节,而仅仅强调“从定义出发”,并不把定义作为一个教学过程,结果往往使学生不了解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带来全部学习过程的被动状态。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下定义,把它作为形成概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定义的背景,使得定义变得更鲜明、更切实际,这样就使下定义成为领会概念的生动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解“负数”这一概念时,如果把课本上的定义开门见山地直接端给学生,让他们去背诵,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正确理解“负数”概念,在思想上就容易产生为什么要引进这种新数的困惑。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是由于负数的应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像零和正数那么密切;另外,那些应用负数来解决的问题,学生认为用算术的数同样可以解决。

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概念,教学应从复习算术里的知识出发,把算术里学过的数作一次系统的整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总结如下一些问题:

(1)数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产生并且由于实际的需要逐步发展的(结合自然数、正分数的产生作说明)。

(2)在自然数、分数之间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利用这种关系和运算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3)但是,仅仅利用这些数是不够的。

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还要学习一种新的数,这样就可以转到负数的引入。

这样负数的概念不是直接端给学生,而是强调了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样讲授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调动了学生的认识欲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水平,为应用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重视概念发生过程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发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讲解概念应多使用直观方法。

从直观到抽象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在引入概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画图、多举一些例子,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等途径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特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

例如,给常量和变量下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下列例子。

一个圆的面积A(平方厘米)与它的半径R(厘米)之间的关系为A=πR2。

在此例中,利用公式A=πR2计算不同半径的圆的面积时,R和A可以取不同的值,而π的数值保持不变。

这样,就得就得出定义: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数值的量叫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的量叫变量。

通过实例引入概念的过程中,经过了感知材料,分析抽象和综合概括的过程。

通过借助直观讲解概念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使他们掌握知识会更加牢固。

3、讲授概念还可适当地运用对比方法,在比较中理解概念。

对比的方法主要是比较两个相似的易于混淆的概念,区分它们的不同点,从而抓住各自的特殊本质。

数学中的概念是很严格的,一字之差便往往含意有所不同,且有些概念学生极易混淆。

例如,系数和指数是有区别的,2a和a2这两个代数式中,2作为a的系数是表示加数a的个数,即2a=a+a;2作为指数时是表示因数a的个数,即a2=a×a。

在引入“倒数”后还应与“相反数”进行对比分析,这两个概念是学生容易混淆的。

总之,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应针对教材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4、讲授概念时,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实际意义。

比如在讲“有理数比较大小”这一部分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显然应为重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只让学生记住结论是不够的,关键的是,应使学生充分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的实际意义。

为此,可以温度为例,例如某地一月份平均气温-5℃,,二月份平均气温-3℃,哪个月份平均气温高,显然二月份平均气温高,即-3﹥-5,最好让学生反复举些实例来分析练习。

5、讲授概念应注意系统性。

数学概念的系统性是很强的,许多概念往往是建立在前一概念的基础上,如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它们之间的联系极为明显。

掌握概念,不仅要记住概念的文字表达,掌握它的构成,还应当从系统的角度学习适应,置知识于系统中,着眼于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深入本质。

6、应重视对概念的复习和巩固。

复习是战胜遗忘的重要手段,概念在不断地运用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在运用中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进一步的巩固了概念。

例如在学习了方程、求代数式的值等知识后,可以出如下类型习题让学生分析:

(1)a为何值时,2a-3为正?

为负?

为零?

(2)m为何值时,-m-1为零?

这类习题不仅可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有理数、相反数等概念,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方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讲解概念时,教师如果有目的地设计,创造争论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暴露,激起课堂争论,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状态中去纠正错误,发生良好的效果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概念教学要注意过程性,没有过程就等于没有思想,重视概念教学的生成,以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原理,更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一种对数学精神的领悟,成功的概念课,就如同一段美好的旋律,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要让学生体会前辈的心路历程,探索先哲的数学思想,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这才是数学育人功能的最好诠释。

 

1.2.4《正比例函数》案例报告

【教学设计背景】:

“万物皆变”一一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树高随树龄而变化……在你周国的事物中,这种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

为了研究这些运动变化现象中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数学中逐渐形成了函数概念,人们通过研究函数及其性质,更深入地认识现实世界中许多运动变化的规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比例函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四章的内容。

从比例中的两个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得出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很容易接受正比例概念。

再从正比例关系到正比例函数,从互相联系的两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有互相依从,互相制约的关系,初步引出函数的概念。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函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体现了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初次接触到函数的学生而言,理解函数的意义是个难点。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常见问题中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以后函数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函数及正比例的意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3、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关系通过画图像的操作实践,体验“描点法”;经历利用正比例函数图像直观分析正比例函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函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训学生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学生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比例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难点:

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201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200千米。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2)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3)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

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

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解答。

教师重点关注:

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通过“燕鸥”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向学生渗透热爱自然、关注珍惜物种、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感教育。

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问题1: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

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小华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30米,小华所走的路程S(单位:

米)随他所走的时间t(单位:

分钟)的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

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

℃)随冷冻时间t(单位:

分)的变化而变化。

(5)小华步行所走的路程为300米,他所走的时间t(单位:

分钟)随他步行的速度

(单位:

米/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

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五个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

 

 函数解析式

常数

自变量

函数

(1)l=2πr

r

l

(2)S=30t

30

t

S

(3)h=0.5n

0。

5

n

h

(4)T=-2t

-2

t

T

(5)

300

v

t

 

教师要重点关注:

(1)题中学生易将

写成

(4)题中每分钟下降2℃应记为“-2℃”,避免学生将

写为

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找出

中的常量。

【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因变量,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

 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具体实例的认识过程。

问题2:

教师活动:

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与第五个函数进行比较,思考:

前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

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

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

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

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将前四个函数与第五个函数进行比较,是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有效地克服了因没有对比直接观察使学生出现的不适性、盲目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练习运用一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②

;③

;④

;⑤

;⑥

教师活动:

出示上题

学生活动:

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常数×自变量”归纳辨别正比例函数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辨别以下函数:

【设计意图】:

 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概括性质】

1.画一画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①

  ②

  

(2)①

  ②

  

 (3)①

  ②

   (4)①

  ②

  

(5)①

  ②

   (6)①

  ②

教师活动:

 教师讲清要求,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按要求绘制函数图象。

【设计意图】:

使学生熟练函数图象的画法。

为下一环节小组观察图像、归纳正比例函数图象做准备。

避免只看一两个函数图象就轻易下结论的不科学、不客观的作法。

学生选取与学号一致的题号画函数图象,是为了在画图环节不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免影响教学效率。

不同学生绘制不同函数图象,是为了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可以观察到更多的函数图象,避免学生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正比例函数性质时因图像数量少,从而缺乏典型性、缺少可信度的不科学做法。

2.想一想

 教师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成员所画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析、交流,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师活动:

教师各组巡视,认真倾听各小组的想法,为汇总性质做准备。

 各小组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逐条板书。

图像

k的取值

图像经过象限

图像变化趋势

y与x的关系

k>0

三、一象限

从左向右图像呈上升趋势

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K<0

二、四象限

从左向右图像呈下降趋势

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想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发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3.试一试

利用课件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师生活动:

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课件。

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动手验证环节二中猜想出的各种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课件进行动态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亲历画图——观察——猜想——验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做数学的过程,知道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基本程序。

4.想一想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直线,那么怎样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最简单?

为什么?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得出两点法。

5.练一练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教科书第113页练习)

师生活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巩固“两点法”画图像的方法。

 6.小结与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用你的语言说一说。

 作业:

课后习题1题、2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深刻地认识,使知识内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函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定

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我采取的主要流程是“创设情境---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结”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2.“学会学习”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使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3.数学课堂中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因而“教”应成为点拨、诱导,要起到诱导学生思维、点拨问题思路的作用;而练,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因而“练”应精细,巧妙,应起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掌控课堂主动权,才能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