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10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10月)试题新人教版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0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书写(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7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阅读,是培养完善人格的良好途(jìnɡ)▲

(1),是提高道德素养的一个基石。

在宁静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读懂历史文化的变迁,可以看到民族强盛的自信,可以想到充满梦想的未来。

这种有营养的提升,如同一条溪流,在潺潺流(tǎnɡ)▲

(2)中改变着两岸,zī▲(3)养着百姓们的生活。

2.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⑴▲,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⑵▲,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愁有长度,李白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质感,李煜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有重量,李清照说“  ▲ 

,  ▲ ”。

⑷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道出英雄一片壮心,其中“ ▲ , ▲ ”生动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

斗场面。

3.名著阅读。

(6分)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读《西游记》,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我们领略了孙悟空爱憎分明、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对象,在横线上续写两句。

(4分)

⑵下列选项与傅雷写的这段话有关联的一项是(▲)。

(2分)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XX家XX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XX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这套话你从小听腻了,再听一遍恐怕更觉得烦了。

(摘自《傅雷家书》)

A.傅聪在英国广播公司远东华语节目中讲话,提到家庭教育、祖国,以及中国音乐问题。

B.傅聪在旧金山演奏萧邦钢琴曲,被批评家认为太外向,而傅雷则认为是这些批评家听惯了软绵绵的萧邦钢琴曲的缘故。

C.傅雷收到傅聪新年来信,为傅聪在音乐会上获得的成功感到快乐,更为他没有被过分的谀词和夸奖丧失自知之明感到高兴和安慰。

D.傅雷对傅聪一天练出一个协奏曲的三个乐章段感到佩服,提醒傅聪要注意身体,并建议他读一读《世说新语》《人间词话》等文学典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无案牍之劳形

B.子曰:

其恕乎!

弃其杖,化为邓林

C.扶苏以数谏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请广于君管夷吾举于士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10分)

柏丽姑妈的花园

[美国]卡罗尔·麦卡杜·雷米

当听到隔壁的门打开的时候,麦格透过窗户望了一下。

她看到柏丽正朝她那芬芳四溢、绚烂夺目的花圃走去。

“柏丽姑妈”,每一个新搬来的邻居都这么称呼她——尤其是那些孩子们,他们非常敬重她。

提起孩子,麦格不由得叹了口气。

因为她必须为孩子的调皮向柏丽姑妈道歉。

“第一次向邻居自我介绍就要道歉,真是太尴尬了。

”麦格心想。

她走出屋子,心中祈祷着道歉能够被人家接受。

“你家的花圃每年都这么丰饶吗?

”麦格上前搭话,同时皱着眉头看着小路上零零落落的花瓣。

“是的。

”柏丽姑妈一边回答,一边清理花圃中的野草,“它们是我的骄傲和快乐。

“能看出来在它们身上你花费了很多时间,这些漂亮的花就是证明,我的孩子也这么认为。

”麦格补充道,“但非常对不起,我的女儿摘了你新栽种的牵牛花,我保证下一次不会再发生了。

“亲爱的,不要着急,没关系的。

孩子永远比花更重要,牵牛花还会再来的。

”柏丽姑妈转了一下头上的那顶旧草帽说。

但这的确让麦格很着急。

几个星期过去了,她的孩子很快认识了附近的小朋友,一群孩子在麦格屋子和院子周围肆无忌惮地追逐玩耍。

无论麦格如何嘱咐、警告甚至是威胁,他们还是闯进了隔壁柏丽姑妈的花圃。

麦格再一次去拜访柏丽姑妈。

“我家的篮球砸到了你珍爱的牡丹,真是对不起。

看上去柏丽姑妈并没有生气,“孩子们永远比花更重要。

”她还是那句话,“牡丹还会再来的。

几个星期过去了,柏丽姑妈的院子成了孩子们常来的地方。

实际上,她也很喜欢这些孩子们,她常常因孩子们滑稽的举止而乐得前仰后合,还送给他们

自己培育的鲜花,招待他们吃自己做的美食。

一个月接着一个月过去了,麦格的道歉越来越长:

“对不起,柏丽姑妈。

我看到在你的紫罗兰花丛中,纵横交织着自行车的印记。

我想这真是我的过错,我会提醒孩子们自行车要到人行道上骑。

“你真是一个圣人,怎么能容忍

这些孩子在你的院子里嬉戏耍闹。

他们的小狗在院子里打滚儿,还刨出你的万寿菊,漂亮的花圃被他们破坏了。

无论怎样,柏丽姑妈总是现出天使般的微笑说:

“没关系,孩子们永远比花更重要,这些花还会再来的。

夏天过去了,接着许多个夏天也过去了。

似乎一切没有改变,柏丽姑妈从容地照护着屡屡受伤的花丛。

麦格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柏丽姑妈原谅更多的“过失”。

不同的是孩子们长大了。

今天,当走进四季庄园第33号寓所时,麦格咧着嘴笑了起来。

那里坐着一个老朋友——轮椅上柏丽姑妈正摆弄着一排排鲜花。

她的院子里有很多瓶瓶罐罐,里面装满了玫瑰、牡丹、万寿菊、紫罗兰等。

头发斑白的柏丽姑妈正用瘦弱的手给一盆耷拉脑袋的紫罗兰添加肥沃、湿润的新土。

“它们是不是很可爱?

”柏丽姑妈高兴地说。

“最近老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来看我,他们都长这么大啦,每个都带来我最喜欢的花。

”说着她的眼睛就湿润了,“真是太让人感到欣喜和意外了。

麦格的手轻轻地滑到柏丽姑妈消瘦的肩膀上。

“柏丽姑妈,你为什么会感到惊讶?

你不记得你总是说他们还会回来的,他们果然回来了。

(选自《外国最好的小小说》)

5.请以麦格女儿的口吻概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3分)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不同意味,请联系上下文作赏析。

(2分)

你不记得你总是说他们还会回来的,他们果然回来了。

7.人物对话在这篇小说中占了很大篇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8.面对麦格的道歉,柏丽姑妈为什么总是说“孩子们永远比花更重要”?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9—11题。

(9分)

聚焦屠呦呦

呦呦斯城捧诺奖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2月11日第01版)

屠呦呦对疟疾虫干了什么

屠呦呦中国女药学家,浙江宁波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疟疾,为什么可怕?

近200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的进步,大部分致命传染病已被消灭,但疟疾仍是横亘在人类生命健康面前的一道可怕鸿沟——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至5亿人感染疟疾,超过100万人死亡。

疟疾有多可怕?

作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早在2000年前,疟疾的阴影就在全世界飘散。

公元5世纪,强盛的罗马帝国版图不断扩大,然而,一场瘟疫(疟疾)却毫无征兆地袭来,每天夺去数千人的生命,一半居民死于此病。

 

人体第一站:

肝细胞

疟原虫游到蚊子的口器中,在蚊子叮人时进入人体。

疟原虫顺着血液侵入肝脏,在肝细胞中,一只成虫能无性繁殖出数百个新个体。

疟疾原虫

疟原虫属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能害人的有四种。

这些疟原虫有蚊虫和人两个宿主,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而传播,引起疟疾寒热往来发作,俗称“打摆子”。

人体第二站:

(血)红细胞

疟原虫疯狂地自我繁衍,它们冲进人的血液细胞里,疟原虫在红细胞内靠吃人的血红蛋白维持生命。

疟原虫吃完一个红细胞,就撑破细胞继续找下家,被人身体里的白细胞发现,白细胞开始抵抗疟原虫。

于是人立刻浑身发热。

白细胞不是万能的,总有几个疟原虫会钻到别的红细胞里,继续繁衍进化。

疟原虫在吃血红蛋白后会排泄代谢物,等红细胞崩解,代谢产物全进入血液时,就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很强的刺激作用。

这时,疟疾发作,人就会忽冷忽热打摆子。

当青蒿素被用于综合疗法时,它能够降低疟疾总死亡率20%,降低儿童疟疾死亡率30%。

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得救。

青蒿素治疟疾

青蒿素到底对疟疾虫干了什么?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饿死他!

往专业一点说,就是青蒿素到人体内会变成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会千方百计找其他物质结合。

当疟原虫体内的蛋白质被它粘上之后,立刻就失去了活性,蛋白质没功能的疟原虫是不足以谈“人生”的,于是它就挂了。

提取青蒿素

当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屠呦呦获奖感言

 

屠呦呦诺奖发布会:

我最关心青蒿素耐药性问题

在6日举行的一场诺奖获得者新闻发布会上,屠呦呦对各国媒体说,她最关心的是疟疾可能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这个问题。

全球面临疟疾灵药失效的严峻危机,奎宁、氯喹等抗疟药已经引发了疟原虫的耐药性。

她呼吁有关各方应更加关注并一道努力抗击疟疾。

(新华国际客户端)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12月10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接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B.夏天到野外活动必须做好防蚊工作,因为疟疾是靠蚊子传播的,被蚊子叮咬就会染上疟疾。

C.疟原虫首先进入人体肝脏,大量繁殖后进入人的血液细胞,破坏红细胞,最终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

D.在研究陷入困境时,中医古籍给予屠呦呦灵感和启发,避免高温是提取成功的关键。

10.下列哪组数据更能说明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所起的作用?

为什么?

(3分)

甲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至5亿人感染疟疾,超过100万人死亡。

乙当青蒿素被用于综合疗法时,它能够降低疟疾总死亡率20%,降低儿童疟疾死亡率30%。

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得救。

11.屠呦呦在获奖致辞中说“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请根据以上材料

,说说她感谢青蒿的原因。

(3分)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一)(4分)

夜过西湖

[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2.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分)

13.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

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分)

(二)(13分)

丁晋公沈括

丁晋公①从车驾②巡幸礼成,有诏赐辅臣玉带。

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③止有七带;尚衣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赐辅臣以足其数。

晋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谕有司不须发尚衣带,自有小私带,且可服之以谢,候还京别赐可也。

有司具以此闻。

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

上顾谓近侍曰:

“丁谓带与同列大殊,速求一带易之。

”有司奏“唯有尚衣御带”

遂以赐之。

其带熙宁⑤中复归内府⑥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丁晋公:

丁谓,宋真宗时官至宰相,宋仁宗时封晋国公,后被贬官、抄家、流放。

②车驾:

帝王所乘的车,此用作帝王的代称。

③行在祗候库:

皇帝行宫的供应库。

④尚衣:

宫廷制办衣物的官署。

⑤熙宁:

宋神宗年号。

⑥内府:

内廷、宫内。

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度必不及己⑵有司具以此闻⑶丁谓带与同列大殊(4)速求一带易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位在七人之下学而时习之

B.乃谕有司不须发尚衣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且可服之以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遂以赐之遂迷,不复得路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

18.文章最后一句意在告诉读者什么?

(3分)

五、写作(43分)

19.为响应政府“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学校决定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倡议书”,要求写明倡议书的目的、具体内容、表明希望,格式正确。

字数200左右。

(3分)

20.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40分)

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路遥在颁奖致辞中说道,自己的创作类

似在“一种夹缝中艰苦地行走。

在千百种要战胜困难中,首先得战胜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诗歌除外;600字左右;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九年级语文答案2017.10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3分)⑴径⑵淌⑶滋(每空1分,漏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

2.(8分)⑴足蒸暑土气⑵鸡声茅店月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每空1分,漏字,添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

3.示例:

读《水浒传》,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里,我们看到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肝义胆;读《三国演义》

,从“草船借箭”的行动中

,我们见识了诸葛亮知己知彼、深通天文地理的超人智慧。

(一个分句2分,共4分)

⑵D(2分)

4.(2分)C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5.(3分)我和小伙伴经常到柏丽姑妈的花圃玩耍,并弄伤花丛,柏丽姑妈却从不生气,我们长大后,都带着她最喜欢的花去看她。

(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未从麦格女儿的角度叙述扣2分,未用第一人称扣1分)

6.(4分)“还会回来”是指花儿经过培育会再开的;“果然回来”是指长大后的孩子们带着柏丽姑妈最喜欢的花回来了,花儿真的回来了,备受柏丽姑妈呵护的孩子们也回来了。

7.(3分)小说以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并通过语言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意对即可,答出一方面得2分)

8.(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

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

示例:

柏丽姑妈随便应付麦格的道歉。

第二层级:

只能从单一角度进行浅层次的思考,得1~2分。

示例:

柏丽姑妈对犯错的孩子很宽容。

第三层级: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但结论浅显,得3~4分。

示例:

因为柏丽姑妈是个宽容的人,同时也非常爱孩子,也在向麦格强调孩子总是会长大的,不要太纠结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过失行为”。

第四层级: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

示例:

柏丽姑妈是个善良、宽容、慈祥的人,她爱花,但更爱孩子。

柏丽姑妈的这句话向麦格传达了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开心成长的思想。

成年人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的“过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事。

(二)(9分)

8.(3分)B

9.(3分)甲说明了每年感染疟疾的人口众多,死亡率高,但并未说明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所起的作用;乙说明青蒿素治疗疟疾所拯救的病人之多,所以乙比甲更

能说明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所起的作用。

(选择正确1分,理由2分;选错不得分)

10.(3分)从青蒿里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疗效显著,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在许多抗疟药已产生耐药性的时候,青蒿素对治疗疟疾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写出“从青蒿里提取的青蒿素”给1分,“治疗疟疾疗效显著”给1分,“因而获诺贝尔奖”给1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12.(2分)“惊回”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万籁无声之时,鸥鸟被突然响起的鱼板敲击声惊醒,成片地竞相飞回的情景,产生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意对即可)

13.(2分)示例:

不可以。

原题中的“夜”字点明时间,与诗句中的“三更月”相吻合;从“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可以体会到佳句偶得的意趣,而“寻”字显得刻意,与诗歌的意境不符。

(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给2分;若答“可以”,并能自圆其说,可给1分)

14.(2分)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赐辅臣/以足其数(每处1分,断3处及以上不给分)

15.(4分)⑴衡量,估计,推测⑵奏报,报告,使……听见,听到⑶不同,区别(4)换(每词1分)

16.(2分)C

17.(3分)(其他辅臣)各自接受赏赐,而丁晋公的小私带,仅仅只有手指那么宽。

(要求直译,若意译给1分)

18.(3分)示例:

最后一句交代了丁晋公的御带得而复失,告诉读者为满足一己私欲,行事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终究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意对即可)

4、写作(56分)

19.要求格式正确,有目的、有内容、有倡议.(6分)

示例:

创建书香校园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

为让浓郁书香溢满校园,让年轻心灵徜徉书海,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用我们的朗朗书声装点校园。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一、要崇尚读书。

二、要品读经典。

三、读书以致用。

现在,就让我们迈进书籍的殿堂,让书香永远飘荡校园!

XX中学教科室

XX年XX月XX日

 

20.写作满分为50分,最后得分为评分

(一)得分(

满分10分)与评分

(二)得分(满分40分)相加之和。

评分

(一)(10分)

细则

书写

3分

有3处以上涂改并影响卷面的扣1分;书写不规范,连笔潦草扣1分;涂改或书写潦草严重的酌情扣分,扣完3分为止;使用透明胶带或涂改液的扣3分。

标点

2分

标点使用每错一处扣0.5分,2分扣完为止。

字形

3分

错别字每个扣0.5分,重复错误不扣分,3分扣完为止。

词语、

句子

2分

常用词语使用不当或语句表达出现语病每一处扣0.5分,2分扣完为止。

说明:

作文字数不足200,评分

(一)最多给6分(在各项中酌情扣分)。

评分

(二)(40分)

细则

一类

40~36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思考充分,立意深刻,感情真挚;选材精当,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二类

35~30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较明确;思考较充分,立意清楚,感情真实;选材合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一定条理;表达较准确,语言通畅。

三类

29~24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较模糊;有一定思考,感情真实;有一定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尚通畅。

四类

24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缺乏写作目的;基本没有思考,感情虚假;内容空洞;结构混乱;不成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