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27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7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

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项目

1.1.2项目筹办单位

项目筹办单位:

##省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开发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

项目负责人:

1.1.3项目主营单位

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公园建设范围

公园范围:

南面紧靠##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以七姊妹山和对门坡为界,西邻凹嘎、牧羊寨,北临扎底簸,总面积1017.3hm2(合1.53万亩),主要景区面积746.1hm2,森林覆盖率73.3%。

(见功能区划图)

1.1.6主要建设内容

(1)7大景区(中心游览景区、珍稀植物园景区、烈士陵园景区、玉屏山景区、水冲子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景区、桫椤林景区、苗族文化园景区)29个景点建设工程

(2)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

(4)游乐区建设工程

1.1.7项目建设期、总投资及进度

(1)项目建设期:

2003——2005年共3年

(2)项目总投资1513万元

(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进度:

2003年,全力投入基础设施保护工程、景区景点建设工程,投资955万元;2004年,完成旅游服务设施工程与植物景观工程,投资135万元;2005年,完成余下的工程,投资423万元。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目标:

预测2003—2005年年旅游人数

万人/年

16.4

2

总投资

万元

1513

3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777.35

(1)

固定成本

万元

3222.49

(2)

可变成本

万元

10554.86

4

经营成本

万元

12665.85

5

经营收入

万元

247860.00

6

税金及附加费

万元

3596.52

7

利润

万元

6436.81

8

投资利润率

%

28.40

9

投资利税率

%

29.70

10

内部收益率(税后)

%

19.07

11

财务净现值(税后)

万元

754.05

12

投资回收期(税后)

9.8

13

贷款偿还期

9.8

1.2效益及结论

通过现状调查分析、评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等级综合评分为37.85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2级,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推荐申报按省级森林公园进行建设。

通过效益分析,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9.07%(税后),财务净现值(NPV)等于754.05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9.8年(税后),贷款偿还期为9.8年。

故认为项目建设方案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第2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屏边,处蒙自(红河州府新址)——屏边——河口(国家级开放口岸)三点一线上,不仅是度假、休闲和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佳去处,而且,还是观云海、日出最好场所;不仅是一座‘绿色宝库’,天然大花园,而且,还是古老的孑遗植物桫椤汇集之地。

每年从国内外和四面八方来屏边大围山观光、休闲、度假的游人何止千万。

2001年4月,中共屏边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州旅游工作的意见”,结合屏边开展生态旅游条件,决定利用屏边大围山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建立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

为发展旅游区位优势,打造屏边大围山生态旅游品牌,作出了《关于建设“后花园”发展旅游业的决定》。

2003年6月,作出了《关于成立屏边大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同时,加大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建设进度,通过开发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以推动屏边旅游业的发展,并具体由县林业局、城建局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在高标准、高起点的前提下完成前期申报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待批准后,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总体设计,招商引资,项目施工。

2.2项目建设依据

(1)中共屏边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后花园”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屏发[2001]16号);

(2)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城建环保局《##省屏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3)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及审批程序的通知》(林国发字[2003]3号);

(4)##省林业厅《关于明确省级、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程序的通知》(云林造林[2002]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YT5132—95);

(6)##省林业厅《##省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1997年9月。

2.3建设森林公园的必要性

当今,随着世界工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人类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正是在这一特定形势下,建设森林公园,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实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不仅作为一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新形式,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而且作为一种发展森林旅游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

我国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国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华旅游的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人数将越来越多,必将刺激和推动旅游业发展。

我国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

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经明确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强调在我国政府制定的上世纪最后5年和本世纪前1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加快发展旅游业是一项主要内容。

##屏边大围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森林生态景观及苗族人文景观在滇南地区远近闻名。

森林植被类型、珍稀特有种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生物种类各具特色,苗族风情以及宜人的气候别具一格。

中共屏边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些景观资源的开发,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国民经济及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所以建设森林公园是十分必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森林公园建设必要性还在于:

(1)建立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可进一步促进景点布局的合理化

滇东南地区,山川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经济发展原因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十几年来,旅游项目建设停留在燕子洞、阿庐古洞、普者黑等景区开发和建设,而许多县域蕴藏的自然景观得不到应有的利用。

造成的结果是,已开发的景区承受压力大,而一些县域优越的旅游资源很少有人问津。

建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可使目前滇东南旅游网点布局不合理状况有所改变。

一方面使本地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能缓解已开发的少数的景区的压力。

这些急待开发利用的地区经济都比较落后,是我国、我省21世纪全面脱贫、实现小康、走向现代化的重点攻坚地区,也是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厚而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地区。

旅游业是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选产业之一,是县域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2)建立森林公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可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反过来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

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区域内目前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尚比较欠缺,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立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可唤醒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自觉性,从而促进对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3)建立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有利于县域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精神文明的提高增强了旅游者自身的素质,随着旅游业全方位的发展,旅游者对自然景观、人文、地理介绍等方面的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旅游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服务部门只有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做到“点、线、网、面”的结合,加强员工的业务、技术培训,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必将带来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4)建立森林公园,开发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建森林公园,推出特色的旅游项目,将会吸引大批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度假、避署,必然带来地方旅游收入的增加。

同时,开发旅游项目也会促进区域内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随着旅游区域条件的改善,旅游者需求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区也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必然会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旅游人数的增加、服务设施的完善及社会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第3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3.1位置及范围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属大围山体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省东南部红河州的屏边县,距屏边县城——玉屏镇最短距离2km,最远距离15km,处北回归线以南,背靠##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面环绕玉屏镇。

地理座标东经103°40′30″~103°42′40″,北纬22°58′40″~23°01′30″,总面积1017.3hm2(折合1.53万亩)。

森林公园跨玉屏镇及滴水乡,森林覆盖率73.3%,其中,有林地覆盖率70.6%,现状土地资源结构见表3-1。

土地资源结构表

表3-1

地类

面积(hm2)

比例(%)

合计

玉屏镇

滴水乡

天然阔叶林

315.4

226.0

89.4

31.0

桫椤林

26.9

26.9

2.6

经济林(茶园)

27.6

15.4

12.2

2.7

人工杉木林及柏树林

348.3

303.8

44.5

34.2

灌木林

27.9

12.3

15.6

2.7

草地

117.5

117.5

11.6

农用地

153.7

153.7

15.2

合计

1017.3

828.7

188.6

100.0

3.2自然条件

3.2.1地质地貌条件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的地质地貌与大围山的地质地貌相同,为前寒武纪的古越北地块,岩石由震旦纪绿色片岩及千枚岩堆积形成,也有寒武纪、泥盆纪的石灰岩形成的一些断层峭壁,增添了公园景观。

第四纪更新世或全新世前期,有火山活动,现公园内有保存稍为完整的鸡窝火山锥和凹嘎火山锥两个,周围堆积了一层厚厚的“浮石”,可供游人观赏。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形成了大围山的大地垒。

大围山为一架北北西——南南东的山地,北起屏边新现、和平一带,南至河口县北,南北长60余公里,构成了屏边大围山主体地貌。

公园呈一马蹄形起伏变化,分界线的山脊明显,属中切割的中山地形,而部分为起伏蜿蜓的丘陵地貌。

由于森林公园背靠大围山主峰,大围山海拔虽不高,但相对高差较大,因而对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发生较大影响。

加上配合着低纬度,与三面受红河支流绿水河、新现河、南溪河、八字河包围等因素影响,形成特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大围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几条支流都是源于西北、东北滇中高原边缘,向东南流,开口在南方与东南方,正对着距离不远的南中国海和源于太平洋洋面的东南季风前进方向,距孟加拉湾较近,西部虽有山地阻隔,但有通道可进入大围山腹地。

所以,造成了森林公园一种特殊的湿润型的亚热带气候:

年降雨量1500mm以上,在海拔1400——1800m一带,经常大雾弥漫,形成云山、雾海,尤其在东坡及东北坡最明显,而大凹腰一带更为突出。

因为具有这些特点,一方面为森林公园内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存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形成一些特有景观,为公园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3.2.2气候特征

(1)特点

大围山属滇南热带山地。

按##省农业气候分区,以热量资源一级与水分资源二级指标迭加,属IA区,即为Ⅰ带/北热带A区/湿润区。

按发生学观点分,湿润区指标,森林公园海拔1100—2000m。

从气候分区角度看,属湿润区范围;按植被类型分,属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域,因为有着湿润的条件,森林外貌十分浓绿、壮观。

森林公园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全年地面和低空多盛行东南气流,大气湿润层很厚,因此降雨量大,年降雨量1621mm。

降雨月份分布见表3-2。

降雨月份分布表

表3-2单位:

mm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降雨量

23.1

32.9

39.4

104.9

146.1

249.2

月份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降雨量

322.9

313.5

184.7

111.9

59.4

33.4

1621.4

屏边年平均温度21.50C,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9.20C,5~8月平均温度在21~230C之间;平均雾日89天;日照1555小时,日照百分率35%,5月份为日照最多时间,平均为181.9小时。

屏边霜日不长,年平均霜日3.5天。

霜期长短跟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霜期长,反之,则短。

冬天,在镜湖海拔高的地区可以见到碎米雪和纷纷扬扬的“鹅毛雪”。

(2)评价

森林公园是##大围山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具有大围山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温、水、气候资源配置合理,四季温差和日温差小等特点。

因为具有这些优越条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登临森林公园,一来可以赏景,二来可以休闲避署。

3.2.3水文条件

大围山座落在红河及其支流八字河、绿水河三面包围之中,西南坡为红河及绿水河、新现河,东南坡和东北坡为八字河和南溪河。

森林公园的水大部分流进新现河,而新现河在新街附近注入红河。

森林公园是新现河的源头,由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储蓄的雨水,源头之一——九层瀑布,水质洁净,味清凉甘润,流入新现河后,夹带泥沙,再入红河,大量泥沙混杂,水呈红色,故称“红河”。

3.2.4土壤条件

森林公园地质复杂,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均有分布,以古生代地质系统较为发育,岩石为元古代屏边群沉积的板岩、细砂岩、片岩。

土壤有赤红壤、黄壤、红壤和黄棕壤。

3.3生物多样性条件

3.3.1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种植被类型

(1)植物资源

①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森林公园拥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隶属35科,50属,占国家389种保护植物的15.9%,占##省分布的156种国家保护植物的39.7%。

其中,Ⅰ级保护植物14个种(多歧苏铁、叉叶苏铁、滇南苏铁、宽叶苏铁、红河苏铁、长蕊木兰、伯乐树、水松、##穗花杉、蚬木、蓖子三尖杉)。

Ⅱ级保护植物47个种(桫椤、显脉金花茶、福建柏、东京桐、柄翅果、董棕、##拟单性木兰等)。

考察发现保护植物4种:

a.山红树Pellacalyxyunnanensis;b.银鹊树Tapisciasinensis;c.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dilleniifolia;d.大叶木兰Magnoliahenryi。

初步统计,拥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59种,占##省级保护植物218种的27.3%;公园内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120种。

②经济植物

森林公园共有经济植物240种。

其中,野生食用植物41种,淀粉植物14种,油料植物40种,纤维植物41种,芳香植物21种,鞣料植物21种,染料植物13种,树胶与树脂植物9种,观赏植物28种及其它经济植物10种。

③药用植物

森林公园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共有139科,456种,共分为5大类:

a.大宗常用药(青风藤、金藤等);b.珍稀名贵药(屏边三七等);c.引种栽培药(草果、山奈等);d.新药源植物;e.民间民族药(蛇苔、朝天灌等)。

4竹类植物

森林公园共有竹类植物15属32种。

1998年考察发现下列新种:

屏边思劳竹、屏边大节竹和屏边玉山竹。

5蕨类植物

森林公园蕨类植物有50科,127属,272种,分别占全国63科、231属、2600种的79.4%、55.0%、10.5%,可见森林公园蕨类植物的丰富度。

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中无中国特有种,但原始观音座莲、绒毛瘤足蕨、假黑白、滇南桫椤、##网藤蕨、大围山舌蕨等13种为大围山或滇东南特有种。

6苔藓植物

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十分发育,其中苔类植物16科、24属、52种,藓类植物31科、90属、165种。

根据苔藓植物生长地势和水湿条件共分4个生态群落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木生群落),其中“木生群落”附着树干枝条生长,在海拔1700m以上,云雾和降水使湿度加大,形成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是所有群落中种类、数量和成分最复杂的类型。

(2)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植被》和《##植被》分类原则、单位和系统,结合森林公园所处的海拔范围,划分3个植被型,即:

①常绿阔叶林;②竹林;③灌丛。

桫椤林是森林公园中一个特有的群落,分布于公园水冲子林区,约有数百株,平均高4m,生长旺盛。

它们是躲过了地史冰川期寒冷的冰雪肆虐后存活下来的“活化石”。

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大围山植物生态的原始性和古老性,对植物的演化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不单独划分植被型。

 

3.3.2具有种类繁多的动物资源

1兽类

通过考察和有关资料查证,森林公园有兽类82种,隶属9目、25种、55属。

兽类种数占##兽类种数的29.5%,属全国珍稀保护兽类有25种。

其中,Ⅰ类保护动物8种,Ⅱ类保护动物17种,约占##省分布的国家级珍稀保护兽类1/3,占全国保护兽类1/5。

2鸟类

森林公园内有鸟类285种和亚种,隶属16目、46科、155属,约占全省鸟类的35.9%。

全国野生鸟类56种,公园内有11种。

##省共有画眉鸟27种,约占全国80%,公园内有7种。

另外,还有许多南亚热带特有种类,如啄花鸟、鹦鹉、八色鸫、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等。

森林公园285种鸟类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8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数的22.2%,在28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中,属Ⅰ级保护的有孔雀雉和绿孔雀2种,其它26种均为Ⅱ级,如白鹇、白腹锦鸡、楔尾绿鸠、腓胸鹦鹉、蓝枕八色鸫、冠斑犀鸟、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等。

3两栖爬行类

森林公园两栖、爬行动物种类丰富,已知两栖类53种,爬行类60种。

在1998年考察中发现新种1个(大围角蟾),国内新记录2个(细线蛙、长趾蛙),省内新记录2个(红吸盘小树蛙、细鳞树蛙)。

大围山地区特有种6个(大围角蟾、突吻湍蛙、黑眼睑小树蛙、白颊小树蛙、棕褶树蛙、地蜥一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种共5种,两栖类2种:

红瘰疣螈和虎纹蛙均为Ⅱ级;爬行类3种:

巨蜥、蟒蛇为Ⅰ级,大壁虎Ⅱ级。

占全国两栖爬行类保护种24种的20.8%,占##省分布的保护种数50%。

4昆虫

森林公园内昆虫计9目57科135属169种。

其中有许多是资源昆虫,其中,观赏昆虫有蝶类、甲虫等,食用昆虫有胡蜂幼虫、竹蠹螟幼虫、蝉、稻蝗等,药用昆虫有蚁科昆虫、蜜蜂等。

3.4社会经济条件

3.4.1屏边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东面与文山州文山县、马关县相连,西南与个旧市相望,南同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与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红河州府新址)毗邻。

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上交通要道。

全县辖7乡1镇,76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市社区,694个自然村,895个村民小组。

县内居住着苗、汉、彝、壮、瑶等民族,总人口14.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01万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0%。

(2)国民经济

屏边在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曾为国家担负过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重大支前任务。

1979~1986年,屏边作为对越自卫还击支前作战的重点县,又一次全县总动员参战支前。

50年来,有近40年处于战区,因战争因素,50年来国家在屏边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到2亿元(不含昆河公路)。

由于战争原因,屏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育程度低,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7个乡镇有4个为省定的扶贫攻坚乡,3个为州定的贫困乡,2002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986年以来,中共屏边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增效益”的方针,坚持项目与资源结合,开发与开放结合,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变“等靠要”为“干引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加快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

全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到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6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600万元,第二产业7600万元,第三产业12400万元。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2145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29007万元,财政收入2401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07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116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有粮355kg,农民人均收入1028元。

(3)基础设施

到2002年底止,全县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路率达51.3%。

全县7乡1镇均开通有线电视,乡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8%和89.2%。

在全州率先实现移动电话乡乡通。

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4.826万千瓦,发电量达3亿千瓦时。

全县沼气池达10149口,建成沼气村78个,沼气化率36%。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3.4.2森林公园周边社区情况

森林公园范围涉及玉屏镇和滴水乡,人口29366人,其中,农业人口19724人,非农业人口964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79元,人均有粮327公斤。

玉屏镇为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该县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和信息中心,“十五”期间,坚持“四个围绕”,加大“四个力度”,增强“四个意识”,即围绕城市消费做文章,围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做文章,围绕大围山生态旅游开发做文章,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科技兴镇力度。

2002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697万元,农民的人均收入1230元,农林牧副渔均有了较大的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城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滴水乡政府距离玉屏镇7公里,为进入屏边县城的门户。

第4章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4.1自然景观资源

4.1.1生物资源景观

(1)森林景观

远望大围山,气势恢宏。

极目所至,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浩浩瀚瀚。

群山随着山势起伏变化,仿佛是一支宏大的交响乐曲中的“低音”、“高音”,将整个森林序曲演奏得波澜壮阔。

进入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如置身一座绿色宝库,天然的动物园。

森林公园景区森林覆盖率73.3%,珍稀植物近35科60多种。

以长蕊木兰为代表的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堪称中国森林的“掌上明珠”,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原始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之一。

公园中水冲子原始林区,至今人迹罕至,刀斧未入。

森林内林相壮伟,物种丰富。

植被类型有“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暖性竹林——屏边玉山竹林”、人工杉木林、秃杉林。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不同的森林类型其树龄和高矮参差不齐,因而在森林的色调上、疏密上呈现多种变化,有的成片状、团状,拥簇在丘岭、山边,十分壮美。

漫步在公园林海之中,不仅使你闻到阵阵花香树香,而最透示原始气息的是那些布满在高高矮矮树木枝干上的苔藓,它们由细密的淡绿色的苔藓编织而成,很多、很厚、也很软。

有的长得很长,一缕缕地垂下来,袅袅佛佛,仿佛是仙女抛下的绿丝线。

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森林季相变化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春天,万山林木发新芽,鹅黄色的、嫩黄的、嫩绿的,一片生机。

夏天,万木争荣,百花盛开,青山拥翠。

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