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30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共2课时含教学反思

13画杨桃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

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老师的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从而体会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同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出对话的语气,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课、摆、哈、抢、嘻”5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扩展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正确读写生字,读准多音字“倒”。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杨桃实物及图片,谈话激趣。

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这是什么?

谁认识?

(指名说)谁能说说这个杨桃的样子?

2.教师简介杨桃。

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阳桃、洋桃,在闽南地区俗称“枫果”,因其横切面呈五角星,故在国外又称“星梨”。

杨桃未成熟时为绿色或淡绿色,成熟时为黄绿色至鲜黄色。

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

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

课文以“画杨桃”为题,讲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教shì室kào靠边ér而是bān班里shěn审shì视那yè页严sù肃dào倒不如

半shǎnɡ晌qiǎnɡ抢着xī嘻xī嘻教huì诲hā哈hā哈大笑和颜yuè悦色

(2)指导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①易读错的字:

“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审”是前鼻音,“晌、抢”是后鼻音。

②多音字:

“倒”在“倒不如”中读“dào”,它还有一个读音“dǎo”,可以组词区别:

dào:

倒水、倒立、倒车;dǎo:

倒下、摔倒、不倒翁。

(3)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与熟字比较识记:

室—宝;晌—响;诲—悔;抢—枪;悦—说;审—婶。

以上几组生字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②偏旁归类识记:

“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哈、嘻”都是口字旁。

③联系生活识记:

“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来识记。

④扩词识记:

(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再和同桌互读,互相正音,最后熟读词语。

靠近依靠可靠注视仰视视而不见

抢先抢救抢夺喜悦愉悦赏心悦目

A.指名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B.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老师,也可以自己查一查词典。

C.教师重点指导理解:

“视而不见”“赏心悦目”。

视而不见: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赏心悦目:

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D.多形式朗读词语:

齐读、分小组读、师生对读、同桌赛读、自由读等。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

“课、摆、哈、抢、嘻”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摆”和“抢”均含提手旁,“嘻”和“哈”均含口字旁。

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注意“果”的笔顺。

撇穿插到“讠”下面。

“扌”的提势陡;“罢”中“罒”上部低于“扌”上部,写得较扁,“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右边“合”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部。

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右边“仓”的“人”盖住下部,横折钩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竖弯钩的竖段沿竖中线行笔。

右边“喜”的各部分写紧凑,中间的“口”小且扁,第九笔

横长,最下部的“口”写得扁。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挑选优秀的学生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议,学生互评再练写。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画得不像→老师请同学轮流到

“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老师启发、教诲同学。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生字词,会写“图、座、室、交、页”5个字。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理解文章内涵,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摘杨桃”游戏。

教师将本课14个会认字分别写在杨桃形的字卡上,再将字卡贴在一张树形卡片上。

教师随意摘取字卡,学生抢读字音。

读对了,教师将字卡送给该学生并让其口头组词;读错了,其余学生再抢读。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1)“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我”看到的杨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同桌互相说一说)

(3)“我”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画的?

“我”画得怎么样?

(找出相关句子,用“

”画出来)

①(课件出示)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A.抓住“根本不像……而像……”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咦,这杨桃怎么和我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我该怎么画呢?

B.“我”眼中的杨桃为什么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

(杨桃在讲桌上,“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C.指导朗读:

重读“根本不像”“而像”,并在此处稍做停顿,读出“我”当时奇怪、犹豫的心情。

②(课件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A.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我”看杨桃、画杨桃时的情景。

B.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2.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

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1)“哈哈大笑”在这里是怎样的笑?

(嘲笑。

)谁来笑给大家看一下?

(指名表演)

(2)“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这句话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反问、指责。

)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3)“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这句话又是怎样的语气?

(嘲笑。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4)同桌互读第3、4自然段,注意读出说话的语气,语调稍高。

过渡:

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公然地嘲笑、否定“我”,老师又是什么反应呢?

学习第5~18自然段

1.学习第5~11自然段,了解老师的反应,体会同学心情的变化。

(1)学生自由读第5~11自然段,想想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是怎么做的,画上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

②理解“审视”。

(仔细看。

③说一说:

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

这体现了什么?

(老师并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态度。

④想一想:

当时老师会想些什么呢?

(指多名学生交流)

(2)分角色朗读第6~11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注意读好说话的语气。

老师的前两句问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最后一句问话要用严肃的语气来读。

“不像!

”“像五角星!

”这两句要读得果断、有力。

“好——笑!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延长声调,嘲笑“我”。

(3)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什么?

(他们都非常肯定“我”把杨桃画错了。

(4)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严肃”写出了老师对同学们的嘲笑别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否定态度。

老师认为这不但是画画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做事是否认真、实事求是的问题。

)“半晌”是什么意思?

老师“半晌”才又问道,说明老师在想什么?

(怎样改变学生错误的做法。

2.学习第12~16自然段,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1)学生自由读第12~16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让这几个同学从“我”的角度去观察。

(2)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指导朗读:

“不……像。

”“像……五……五角星。

”这两句,读时语调稍低,读出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映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对比朗读同学们看画时和看杨桃时说的话,体会其看法及心情的变化。

(两次回答的内容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看画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看杨桃时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③思考:

为什么学生的态度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因为他们经历了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再来评价“我”的画,进行了换位思考。

④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观察杨桃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他们又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

⑤师生合作读第12~16自然段,读好人物语气。

3.学习第17自然段,理解文章内涵。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写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

(和颜悦色。

(2)理解“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老师的神色从“严肃”到“和颜悦色”,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

(课件出示)大家发现了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教师的耐心和谈心的亲切。

②说一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要求“我们”怎么做。

③引导:

你同意老师说的吗?

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④从老师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时,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也许别人想的、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4.学习第18自然段,深化理解文章内涵。

(1)齐读第18自然段。

(2)“教诲”是什么意思?

“教诲”在文中指什么?

(3)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我”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想的不一样,“我”会怎么办?

5.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好对话。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第二笔是横折钩。

按先里头再封口的顺序书写,最后一笔是横。

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要护住里面的“坐”。

“坐”字上面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

首点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钩的横段写长些;“至”的最后一笔横长。

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

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稍靠近横中线的位置;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总结全文,课后扩展

1.学生分小组说一说。

看见“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从他们不同的做法中,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师:

我们在做事情、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要随便去嘲笑别人,而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进而认同别人的看法。

3.拓展。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请同学们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交流)

(2)读下面一首诗,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创设情境,领悟道理(教学重难点)

师:

这儿还有一幅图,同学们看后进行评价。

(将图放入投影仪)

生1:

(走到画图者的座位旁)这幅图他画得不像。

生2(画图者):

老师,我这幅图画得很像。

师:

(老师坐到画图者的座位上,低头观察,并对照图画)是啊,他这幅画画得很像。

生1:

就是不像,我怎么看都不像。

(众人笑)我就是在他这里看的呀!

师:

(纳闷地)这就怪了,(忽然醒悟,对生1说)你坐在他的座位上再观察对照一下。

生1:

(坐在画图者的座位上)这样看,他画得像了。

师: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1:

我个子高,站着看时眼睛的位置高。

现在我坐下看,眼睛的位置降低了,杨桃下面几个角的侧面也能看到了,杨桃变得圆圆的,他画的也是圆圆的。

师:

那么你刚才硬说人家画得不像,为什么呢?

生1:

还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师:

很好,(指画图者)你来读一下课文,说一说你为什么能画得很准确。

生2:

(读文后):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

他读懂课文没有?

生:

(齐说)读懂了。

师: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

(有学生起立,教师将图放入投影仪)咱们看这幅画。

大家看清没有?

谁来评价?

(一生先到画图者的位置上观察杨桃)

师:

他读懂课文没有?

生:

(齐说)读懂了。

师:

谁能评价他?

为什么你说他读懂了。

生3:

因为他亲自到画图者的座位上去观察了。

赏析: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是不一样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教师通过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得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的结论,这样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道理。

本文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找出老师和同学们在看到“我”的画后各自的反应,侧重于找出他们的动作、神情和说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体会同学前后认识和心情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