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654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营销策划报告.doc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推广策划报告

前言

四季花城,万科新宠

万科授予我们的工作是基于市场调查之上的主动导向行为。

这种行为

是科学的、可求证的;

是有效的、经济的;

是独特的和激发创意灵感的。

我们力图在思维和实践的过程,注重长远的发展观点,追求效果的恒温性;

我们力图采用动态的全程模式,结合各种系统手段主动发现、发掘、创造、获取市场资源,实现目标价值。

因而,工作流程应包括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略、销售技巧和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

本报告将力求对以下内容做出明确的阐述:

1.工作模式的建立;

2.宏观市场分析与调查;

3.项目质素分析;

4.推介重点定位、推广策略及方式、费用;

5.效果的反馈及修正控制。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

1.万科地产《关于金银湖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2.亿房网《关于武汉市中高档楼盘的调查报告》

3.武汉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武汉市《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

5.《1998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6.亿房网()

7.汉网房地产频道()

8.万科地产《武汉万科四季花城规划要点》

深圳市尚美佳广告有限公司

2001年7月2日

第一章工作模式的建立

树立良好的、科学的工作模式,目的是使工作目标的实现过程建立在可操纵和控制的范围之内,通过有目的的计划和人员分工,动态的预测和监视工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设定解决办法。

动态的工作模式流程包括:

获取—整理—分析—决策—实施—监测

这个过程伴随着项目的建设和销售是长期的、稳定的,所有项目成员职责明确、分工明晰并保持着良好的沟通状态。

1.人员配置:

“四季花城”工作组成员包括武汉万科营销策划部工作人员和尚美佳广告“四季花城”项目组全体成员。

决策组——对营销方案进行评估、决策;监控营销全程效果

武汉万科营销策划部经理、深圳尚美佳广告公司项目组组长

信息组——把握项目建设进度,收集、整理随机出现的销售信息;委托调查及监测推广效果

武汉万科营销策划部

创作组——制订销售策略和销售手段,完成具体实施方案和制作

深圳尚美佳广告公司

媒介组——负责媒介的运作和掌控、监视媒介发布情况,对外公共关系处理及突发危机事件处理

2.工作模式:

动态的工作模式建立在密切的沟通交流上,因此对交流方式的设定是模式建立的关键。

交流方式是分工明晰、对接人员明确、资料透明公开。

2.1.工作例会

附表1

名称

时间(周)

内容

人员

每周小组例会

1

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

工作组全部成员

创作评审会

随机

对创作内容进行评审,确定发布时间

甲方决策组、乙方

创作讨论会

1、3、5

对创作内容进行研讨

甲方有关人员、乙方

监测信息发布会

1、3、5

对随时出现的销售信息和干扰型因素进行评估,并确定对策

甲方、乙方主创人员

征求意见例会

5

对营销策划工作征求反馈意见,

小组成员、公司业务部门代表、销售代表

媒介沟通会

随机

讨论媒介使用计划

小组决策层、媒介组

媒介代表

业主征求

意见会

随机

征求消费者意见

小组全部成员

业主代表

2.2.工作对接人员

附表2

工作类型

甲方

乙方

总  控

朱艳华

张海波、鲁颟洲

文  案

平面设计

媒介沟通

信息监测

2.3.提交文件

附表3

项目

内容

备注

决策组

每周工作报告、单项工作实施及成效报告

每周提交

信息组

信息反映、销售信息周报

每周提交

媒介组

媒体监测汇总、公关活动计划

每周提交

创作组

创作任务计划、动态策略周报

每周提交

2.4.交流平台

2.4.1.工作小组成员的内部文件采用群组电子邮件方式,发布各自的工作计划、报告;

2.4.2.每月一次的甲乙方工作计划总结会。

3.工作模式绩效考评

一种工作模式的建立必然会引起人员对接、分工等短期适应性问题,为此,适时加以调整和改进是模式建立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工作小组的决策领导层应负责工作模式的调整协调工作,并按时对人员进行考评。

考评方式包括:

3.1.人员每周的工作汇报;

3.2.工作组的月报;

3.3.日常工作反应。

对于无法解决的人员合作或因为个人能力问题而无法完成工作者,采用调换工作岗位、辞退等方式处理。

R小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工作模式是保证营销推广的前提。

模式建立的关键还需要工作人员保持检视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收获。

第二章 宏观市场背景

1.武汉市概况

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朱元璋作于汉口潇湘湖畔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横距134公里,南北纵距155公里,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

武汉市东邻黄州市、鄂州市、大冶市,南接咸宁市、嘉鱼市、洪湖市,西界仙桃市、汉川市、孝感市,北与大悟县、红安县、麻城市接壤。

全市现辖13个行政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40万人。

武汉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63.51平方公里,市辖县面积3740平方公里。

在大地构造上属残丘性冲击平原,中间低平,大部分在海拨50米以下;北部丘陵林立,为大别山绵延部分,其余均属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低洼,长江汉水横亘其间,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所以武汉又有“千湖之城”的美誉。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旱涝更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武汉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

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更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

名闻天下的黄鹤楼、“江城明珠”东湖、“佛都古刹”归元禅寺、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86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2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GDP的比重达39.7%。

投资结构日趋完善。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增长14%,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8.8%,电信、交通、金融、房地产、居民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工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到387亿元,增长10%。

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工业产品结构继续调整。

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信息通信类产品增长较快,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汽车、水泥、电力、纯碱、啤酒、饮料、食用植物油及机制纸等产品仍保持一定增幅。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和观光型农业转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

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商贸流通之一,武汉市场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潜力巨大。

全市现有商业网点9.4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128个。

1999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零售商场(超市)有14家;3家商业集团、3家零售商场跻身全国重点商业集团和重点大型商场销售额、零售额百强行列。

1999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元(约合753美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2845元(约合342美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1999年底,全市有34所普通高校,普通中学499所,职业技术学校109所。

武汉市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已建成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34个。

另外,武汉还有736个科研设计单位,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教育科研基础雄厚,设施完善,技术支持能力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武汉市各类人才和劳动力不仅供给充足,素质较高,而且价格较低。

1999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26075元/人.年。

1999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812元/人。

1.1.能源供应

武汉煤碳、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完全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

全市拥有液化气贮存能力6000余吨;液化气输送管道14.4公里;煤气中压干管900多公里。

1.2.交通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

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

营业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发旅客列车40多对,贷物列车80多对。

国道106、107、316、318及建设中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

市境内里程235.13公里,在册通车里程2974.2公里,长途客运班线1007条,日发班次3439个,客货运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市区内共有公交线路228条,线路总长度4016公里,公共汽、电车4461台。

出租汽车12260台,中巴客运车361台。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9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领先水平。

武汉港是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之一。

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年吞吐能力4400万砘。

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重量150万吨、载客量6万客位,货轮可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货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第3位,客运量居首位。

武汉是我国重要航空指挥中心和航空港之一。

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至韩国汉城和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亦在筹划之中,预计2000年内开通。

武汉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9位。

1.3.邮政

武汉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七省(鄂、湘、粤、桂、川、滇、黔)的通信与邮政的传输、集散中心,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及380个城市、130多个国家(地区)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EMS)。

1.4.电信

武汉是全国主要的通信枢纽,京广汉同轴电缆与沪宁汉渝光缆通信干线在汉交汇。

武汉拥有光纤、数字微波、中同轴载波和长途、市话程控交换、公用分组交换及数字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手段。

目前,全市已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可与国内900多个城市和国际15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通话。

1999年市内电话装机容量305.69万门,市话用户129万户。

移动通信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50.79万户,网络用户也达5.4万户。

市区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5.48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11.21部。

市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1.5.供水

全市有供水企业15个(其中公用自来水厂12个),日总供水量429.9吨,供水能力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1.6.医疗卫生

1999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67个,其中医院220个。

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64万人,医院病床2.77万张。

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3.2人,拥有医院病床44.5张。

1.7.“三废”治理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8.86%,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14.22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55万吨/年。

2.人文环境与城市文脉

2.1.三镇际会

武昌,汉阳、汉口形成市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

在西汉时此处归江夏郡管辖。

隋统一大业后,江东归江夏,隶属江夏郡,江西归汉津,隶属沔阳郡。

不久,汉津县改名为汉阳县。

自此,江夏与汉阳两县的建制沿袭下来,直到清末。

唐朝将江夏郡更名鄂州,江夏县是州政府机关的所在地,江夏县又有鄂州的别称。

元政府改鄂州为武昌路;湖广行中书省与武昌路的政府机关设在江夏县。

汉阳军改为汉阳府,恢复汉阳县建制。

明朝以前本无汉口。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汉水改道,从汉阳龟山北麓入江。

以新河道为界,汉口从汉阳分出,从此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格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置汉口镇,归汉阳县管辖。

1858年《天津条约》使汉口辟为通商口后,商贸地位日趋显著。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口设夏口厅,与汉阳县分治,隶属汉阳府。

1912年,民国政府将夏口厅更名为夏日县。

在称呼上,人们习惯称夏口县为汉口镇。

不久,改江夏县为武昌县,今日武昌正式定名。

至此,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名遐中外,更呈合一而治的趋势。

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汉阳、汉口,国民政府成立汉口市(兼辖汉阳城区)。

10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昌,不久设武昌市政厅,以管辖武昌城区。

国民政府宣布汉口、武昌、汉阳城区为京兆区(国家最高机关所在地),定为首都。

1927年4月16日,成立武汉市政府,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1949年武汉解放,人民政府正式将三镇合为一市,定名武汉市,为湖北省会。

2.2.文墨雅集

2.2.1.距今3600多年的商代方国盘龙城址的发掘揭开了武汉城市的历史。

湖北是古楚国的中心区域,武汉地区则是楚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重要通道。

战国末,秦国大举伐楚,楚国名臣、爱国诗人屈原怀着“宗国之念”的忧愤心情,过夏口,南行至洞庭湖畔,在汩罗江投水自沉。

今人取《楚辞·渔文》中“行吟泽畔”的辞意,在东湖之滨建“行吟阁”,以寄托后人对文化名人—屈原的思念。

始建于北宋的汉阳月湖“古琴台”,源自纪念春秋时期的琴人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相识满天下、识音能几人”的动人故事。

记述江夏古城最早的繁荣景象是东汉学者蔡邕著《汉律赋》,而与蔡邕同时代的名士祢衡被黄祖杀害后,所葬之地就已祢衡的名作《鹦鹉赋》而取名为鹦鹉洲。

2.2.2.文兴与豪情自古就是武汉最丰盛的物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诗人崔颢一曲《黄鹤楼》让天下所有愁肠尽化一掬相思泪。

黄鹤楼建于公元223年,原楼在蛇山西麓的黄鹤矾上,作军事上的瞭望楼。

到唐代,黄鹤楼已成为供人游览的江南名楼。

自此一千多年,黄鹤楼屡经焚毁和重建。

1985年竣工的新建黄鹤楼,从原位置后移到蛇山腰,以清朝同治七年所建黄鹤楼为依据,飞檐五层,拔地而起,翘角凌空,更加雄伟壮观。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1927年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志士以黄鹤楼起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楹联文章,其中以盛唐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为千古绝唱。

虽然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承认“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一曲《送孟浩然之广陵》依旧传唱天下: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3.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武汉(时称鄂州)成为南方政治、经济的大都会。

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对八九百年前武汉的人文景色详细的描述。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驻防鄂州达8年之久,他屡次兴师北伐,立下赫赫战功。

1937年,抗日烽烟四起时,人们在蛇山上建“岳飞亭”,以岳飞抗金精神激发抗战救国的热情。

明朝朱元璋六子朱祯受封楚王,在武昌城内营建楚王府。

嘉靖年间,在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矾兴建“晴川阁”,与黄鹤楼交相辉映。

江河交汇、水宽天阔、楼阁遥对,“天连吴蜀,地控荆襄,接洞庭之混茫,吞云梦之空阔”构成了武汉雄伟的风貌和奔放气概。

2.3.九省通衢

武汉居中国腹地,得水之利,无以伦比。

溯长江、汉水而上,联西南、西北;顺长江东下,通达海外,素为政治、军事要地,交通、商贸中心。

唐朝后期,鄂州(今武昌)成为中原重镇,由唐至宋,今武昌城区南面的鲍鱼套一带交易兴旺,时称南市。

南市店铺相连,商户数以万计,江畔泊船绵延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

明朝时,武昌被列为全国33个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

汉口的商业始于明代,盛于清初,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四大名镇。

汉口地势低洼,易受水淹。

最早的汉口街市,集中在汉水入江口较高的岸墩上,每年春夏之交均受洪水威胁。

明祟祯八年(1635年),汉阳县通判袁昌负责修筑上起娇口、下止堤口的长堤。

长堤的筑成,标志着汉口镇的最终形成。

今日的汉口长堤街,即当年长堤的基址。

明清之际,天下有四聚。

北有京师、南有佛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汉口是四方的孔道,特别是顺长江而下,直通海外,大有雄冠天下的气派。

清康熙年间,江夏学者刘湘奎在所著的《汉口镇形势说》中感慨的说:

“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人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舶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有让焉;非镇之有能也,势则然耳”。

明末,汉口镇人口已过5万,有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个居民区,人称汉口四坊。

清初,汉口已是人烟稠密、商旅忙碌的大城市。

有人在诗里这样描述了汉口的繁华:

“一气十万家,焉能辨庐井”;“北货南珍藏作窟,吴商蜀客到如家”。

乾隆时,集稼嘴到黄陂街一带,是银楼、海味、药材、布匹,纸张、杂货商号的集中地。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江面上的船只,千樯万舶、、殆无隙地。

1849年的一起大火,烧掉了沿江停泊的大盐船420艘、小客船600余艘,据说当时汉水口上停泊的船只最多时达二万五千多艘、码头就有三十余个。

武汉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武汉出现了许多以手工业分工命名的街道,称呼迄今不废。

如武昌的筷子街、汉口的打铜街、折扣巷、绣花街、汉阳的棉花街等。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商品经济发展空前繁荣。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武汉曾是太平军同清军反复争夺的战场,使汉口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将汉口辟为外国资本主义通商的口岸,1861年,英国率先签订了《英国汉口租地原约》,从此,汉口成为殖民主义者的天堂乐园,也造就了“大汉口”当年的宏伟气象。

长江边的“小外滩”、江汉路的“金融街”至今仍让人回想起昔日汉口的烟火繁华。

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虽然身为封建帝国的封疆大吏,却以“富国强兵”为旨,力主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了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汉阳枪炮厂,修建了芦汉铁路、设立纺织局和许多轻工业企业,而且大胆聘用外国技术人员、创办现代书院并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从此,现代武汉在封建的旧中国蹒跚起步。

2.4.尚学之风

20世纪初,武汉首开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

创建于19世纪中叶的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湖北自强学堂均引进西学,具备了新式学堂的雏形。

1905年,在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后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规模宏大,学制5年,计划招收师范生1200人,号称“千师范”。

当时属于中学性质的有湖北文普通中学堂、支郡师范学堂、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等。

属于专科性质的有湖北高等农业学堂、湖北工业学堂、两湖优级师范理化专科学堂等。

当时还陆续开设了湖北武备学堂、湖北防营将牟学堂、湖北普通中学堂、湖北陆军特别学堂、湖北军医学堂等军事学堂。

新式学堂的开设,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其中不少人被选送出国深造。

湖北派出的留学生以到日本为最多,1906年,湖北留日学生达5000人。

张之洞曾勉励两湖书院学生“以期于他日成就。

出为名臣,处为名儒”。

各国教会很早就在武汉开办学校。

1871年,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文华书院(院址在武昌昙华林)在国内很有名气。

文华书院内的备馆称中学,叫文华中学;正馆称大学,叫文华大学。

1924年,在文华大学的基础上成立的华中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1913年,以湖北方言学堂校址做基础,扩建成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4年该校更名为武昌师范大学,两年之后又改名为武昌大学,逐渐发展为综合性的高等学府。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后,把武昌大学改为武昌中山大学。

武昌中山大学的《组织大纲草案》中规定:

“本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革命人才为宗旨。

”内设文、理、法、经济、医学各科,科内设系,先后聘请近百名教授、讲师到校任教。

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昌中山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

不久,武汉大学迁址东湖珞珈山。

在大举兴学的情况下,与教育有关的文化事业,也得到发展。

早1896年,武昌就成立了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是清末地理学的权威图籍,被指定为中学课本。

美国友人韦棣华于1908年捐资在武昌创办“文华公书林”,是中国最早的一座公共图书馆(今武昌崇福山街)。

武昌素有“学府之区”的美称,它为中国的社会进步与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从“武昌首义”打响推翻满清政府的第一枪,中国现代革命史从来都围绕着武汉展开,武汉一度成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的精神圣地。

2.5.楚民遗风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意指湖北人头脑精明、善于理财,然而并不能概括武汉人的心理特质。

是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三千年的磨难造就了武汉人的性格。

2.5.1.热情、豪爽:

中华楚文化的传统至今保存在武汉人的性格因子之中,造就了今天武汉人豪情盖天的凛然情怀。

天热+人热=武汉印象。

2.5.2.聪明、有经济头脑:

武汉自古就是名人荟萃的舞台,优等智商的遗传成分相信将继续保留下去;而汉口是最早对外通商的商埠,今天武汉人经商的天份影视秉从天承。

2.5.3.开放、求新:

武汉没有做过历代王朝的正式国都,因而武汉人的天性中没有传统的保守,性格深处是开放、求新的意识。

特别是汉口对外通商后,西方列强和商人云集汉口,西方的文明和意识让老汉口人觉得新奇和刺激,因而,汉口人自豪于自己的广闻博识。

2.5.4.大胆量、大气魄:

龟蛇锁大江的苍茫造就了武汉人的气魄,自三国至唐宋到民国,武汉一直作为九州重镇,其气魄绝非夸口。

而正是武汉人的胆量才使“武昌新军首义”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第一束火种。

2.5.5.语言欠文明、行为少规范、交往乏宽容、修养缺风范,是武汉人较普遍的不良习惯。

2.6.武汉近现代历史大事记

☉林则徐武汉禁烟

☉周天爵施酷刑被贬

☉湖北调兵抗英

☉武汉查办私盐

☉钟人杰起义

☉武汉商路变化

☉江夏青莲教被破获

☉新河街盐船失火

☉1837年至1851年江汉连年水灾

☉太平军首克武昌

☉长江浮桥

☉胡林翼创设保甲、团练

☉吴文镕之死

☉太平军二克武昌

☉湘军攻陷武昌

☉武昌厘金总局设立

☉武汉六一、六三惨案

☉利群书社创办

☉鲁人治鄂与“鄂人治鄂”之争

☉广益俱乐部与平社之争

☉湖北自治运动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拒孙运动

☉宣、武兵变

☉驱王斗争

☉湘鄂战争

2.7.武汉的名吃

☉武昌鱼

☉沔阳三蒸

☉黄陂三合

☉老会实葵花豆腐

☉湖北鱼馔湖

☉茄汁桂鱼

☉黄焖甲鱼

☉菊花鲭鱼

☉桔瓣鱼元

☉蟠龙菜

☉煎虾饼

☉老通城豆皮

☉小桃园鸡汤

R小结

武汉自古人杰地灵,宜文宜武、宜雅宜俗、宜学宜商,是武汉人典型的包容性性格。

深厚的历史积淀、扎实的经济基础和武汉人的商业天才提醒我们:

在营销推广中

文化意味和精明计算同等重要

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