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677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准化场地建设方案.doc

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站前工程JQGTSG-7标段标准化场站建设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济青公司有关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精神,科学、有序、规范、法制化发展,不断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确保建设优质、安全、节约工程,又好又快地完成铁路建设施工任务,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遵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济青公司下发的标准化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现制定标准化场站建设实施方案。

2、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济青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结合项目部建设管理实际,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不断推进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艺流程为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为支撑手段,建立健全标注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标准化项目管理机构、现场配合机构和标准化工地建设,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

3、组织机构

为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管理建设工作,成立标准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李锋(项目经理)

副组长:

李昌江(项目书记)赵敏聪(总工程师)张渤海(安全总监)张新禹(经营副经理)

成员:

侯宝俊(一分部经理)卢高峰(二分部经理)李春水(三分部经理)刘铭(梁场经理)宋拓(计合部部长)张军(试验室主任)李长源(工程部部长)

各架子队队长、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班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安质部屈国鹏任办公室主任。

4、工作内容

4.1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化

项目部坚持“样板领路,全面创优;严格标准,过程控制;科学管理,有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以计划为龙头实施精细化管理”四大措施,保质量,促进度,制度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项目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了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出了“施工进度领先、安全质量受控、项目管理标准、信用评价争先、成本管理高效、项目团队和谐”的项目管理目标,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项目部从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运行稳定、体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4.2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

各工点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生产条例》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的要求,尤其时高空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网、栏杆等安全设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等防护用品。

高空作业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人员上下作业必须设置安全爬梯,确保施工安全。

4.3场地场貌规范化

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等临时房屋及生活区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并在竣工后及时拆除或清理;生活区和固定的生产场地(如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等)设置临时厕所垃圾箱,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各类物资材料分类堆码整齐,并进行标示,做到场地干净、整洁,规划布局合理。

4.3.1安全管理程序化

项目部成立治安联防队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安全管理程序、高效。

4.3.2安全教育制度化

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上级安全会议、安全文件精神,按照业主要求,每月按时召开两次安全会议,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坚持项目部每月、专职安全员每天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安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对重点工程的安全检查工作应加大力度和检查次数。

4.3.4现场管理标准化

以“科学规划、规范整齐、环保达标、整体和谐”为原则,以生活设施、施工便道、现场标牌、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生产和生活用房、文明施工以及人员风貌的标准化为主线,从生产和生活用房分开建筑,场地合理布置和统一规划,现场标识标牌整齐清晰,设备、机具和材料固定存放,施工现场工完料清和垃圾杂物集中堆放处理,施工废水严禁乱排乱等方面对现场管理标准化的全面创建,全面达标标准进行明确。

要求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全面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

4.3.5工程管理信息化

安质部科负责搭建信息发布、集成、反馈平台,运用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实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实现安全质量文件、安全质量会议精神的信息化发布。

5、标准化场站建设

5.1拌和站建设

5.1.1拌和站总体布置

拌和站按照规划分为三个区:

即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

5.1.1.1选址及建设规定

1.依据施工调查报告,拌和站的数量、位置和规模应根据合同、运输距离和工程条件、供应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拌和站建设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建站数量、规模、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场内道路布置、排水设施布置、水电设施设置及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等。

规划方案报子、分公司、监理、业主审批。

2.场地选择应遵循永临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考虑原材料进场及混凝土运输等因素,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混凝土运输距离;尽量靠近电力线路,并且有足够容量的地带;拌和站周围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水源,且远离居民区;尽量少占农田、林地;应符合环保、水保等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3.施工因条件限制(如长隧道、跨大江大河、长便道等)无法满足要求的,由项目部提出增设拌和站的具体方案,报上级公司、监理及业主审批后实施。

4.拌和站必须配备足够的混凝土搅拌车和砼泵送车,同时根据拌和机的功率配备相应的备用发电机,确保施工高峰期进行混凝土不间断供应,满足混凝土高峰作业的需要。

5.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拌和站生活区应同其他区隔离开。

各区场地均进行硬化处理,生活区的建设参考项目部生活区的建设。

6.拌和站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7.生产、生活营地的消防、安全设施应齐全到位,并做好临时雨水、污水排放以及垃圾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

工程交工后,应及时进行恢复驻地原貌(另有协议除外)。

8.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应通过当地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9.拌合站建成后,应经过驻地监理验收,形成正式的验收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5.1.2营地建设标准

5.1.2.1办公区

1.营地建设经济、合理、适用,其规模和标准应与工程规模、地理位置相匹配。

2.拌和站办公区、生活区的建设参考项目部生活区的建设,必须结合企业形象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统筹考虑。

办公区室内、室外地坪进行硬化,室外场地进行适度美化和绿化。

办公设施配备规划整齐、标准统一。

办公室门口设置规格统一、视觉醒目的门牌。

3.办公区内设置会议室及停车场,会议室以不低于20人会议的标准设置,停车场车位不少于6个。

4.拌和站围墙、大门以及临时建筑(含办公、试验室)等营地周围设置围墙及开启方便的大门,围墙采用不低于2m的砖砌围墙或通透式围栏进行封闭,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

围墙应做到坚实、稳固、整洁、美观。

拌和站房屋采用拼装式活动房屋的,搭建不得超过二层,屋顶排水畅通;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周围有排水沟,保证不积水。

5.办公区内设置资料管理室,各种资料定期分类归档、专人集中管理。

6.拌和站试验室依据经理部试验室要求进行建设。

7.业主或合同中对营地建设有统一规定的,服从业主或合同规定。

5.1.2.2生活区

1.生活区应设施齐全,包括员工宿舍、职工食堂、餐厅、锅炉房、浴室、娱乐室、厕所等,室内场地硬化、室外进行绿化。

2.员工宿舍设施配备统一。

宿舍内有必要的生活空间,每间宿舍居住人员定员4人,依据项目部住宿标准建立。

3.生活区内设置专门的洗衣房和集中的衣物晾晒场。

4.职工食堂建设满足卫生标准要求。

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食堂有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

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大于1.5m,地面应做硬化和防滑处理。

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大于0.2m。

同时配备有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

餐厅满足对外接待需要。

5.设置带围护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进行清理处理。

6.厕所设置在相对隐蔽的位置,具备条件的设置成半冲水式厕所并定期进行打扫、清理和消毒处理。

5.1.2.3生产区

1.生产区集中拌合场、材料堆放场等场地硬化,各种材料堆放要分区并设置相应的隔离、防尘、防潮、防污染等措施。

2.生产房屋采用砖混房屋时,屋架及屋面材料应统一标准。

3.营地建设符合环保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

5.1.2.4拌合设备及基础

1.根据批准后方案进行配置。

拌合设备、蓄水池、锅炉房和粉罐等设施设备基础及规模必须按照厂家及设计方案要求实施。

2.蓄水池一般存量达到100~150方,存量为拌和站最大产能所需水量的50%以上,蓄水池采用下埋式,露出地面约1~1.5m(防止跌落),蓄水池顶部加盖进行封闭。

3.拌和楼采用彩钢板全封闭,上下设梯步和扶手,拌和楼下料口距离地面满足罐车进出要求。

4.使用散装水泥、矿粉的拌和站,要设水泥、矿粉储存罐,根据用量选定储罐容量,配合电脑自动输出。

5.各类粉罐布置于搅拌机周围呈半圆状或圆弧状,粉罐大小和数量根据产能进行配置,粉罐大小150~200t为宜,其直径、高度考虑倒运必须根据进出道路通行条件而定;粉罐必须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范要安装求避雷设施。

6.所有拌和站必须达到四仓式自动计量标准,粗集料按三种以上粒级(具体级配参照相关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采集和掺配。

7.拌和站基础与罐体支架连接预埋件应按临时结构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评审通过,防止罐体产生过多不均匀沉降及风载造成的倾覆。

5.1.2.5场地处理

1.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宜采用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站界应用砖砌围墙封闭,材料堆放区、拌和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

2.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清光处理,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进行砼硬化处理。

3.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5cm厚的C20砼进行砼硬化处理。

4.大型作业区(如路面沥青拌和站)、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砼进行砼硬化处理。

5.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6.排水系统可分为集中排水和散放排水,其设计必须考虑场地地形、平面布局等因素,一般根据地形初步选定排水方向定向排水,总体由搅拌机的后部向前部出料位置排放,排水坡坡度一般不少于1.5%。

集中排放采用地埋式砖砌排水沟,排水沟截面为30cm宽,深度根据排水坡度而定,一般地段盖板采用10cm钢筋砼,排水沟尽量减少与站内道路交叉,确需交叉时盖板加厚至20cm或采用钢栅栏。

5.1.2.6拌和站库房

1.拌和站库房包括水泥、矿粉、外加剂、油库、锅炉房及油库等。

库房的面积按照1.5t/m2的标准建设。

2.各项目部原则上使用散装水泥。

若不具备使用散装水泥的情况下使用袋装水泥时,应建造库房存放。

3.各类库房内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生产日期的水泥、矿粉、外加剂应分区堆放,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

4.库房内应建立详细的水泥、矿粉、外加剂调拨台帐,使物资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

5.外加剂库房内有保暖和降温措施。

库房内外加剂的存放高度不应超过2.0m。

6.锅炉房一般设置于斜皮带侧下方的蓄水池旁,锅炉房必须进行封闭,加热水锅炉为5吨。

7.变压器房根据电力线路与拌和站的位置关系而定,尽量靠近于拌和站搅拌楼附近。

8.油库除拌和站使用外还兼具项目部的油库,一般位于拌和站的角落处并采用地埋式,必须在当地公安局和安监局备案,其上部设置加油机。

5.1.2.7拌和站堆料场

1.凡用于工程的砂石料应按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并设置明显标志,分隔墙砌筑不小于2.0m高、40cm宽,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仓内地面应硬化并设不小于4%的内高外低地面坡度,严禁积水。

2.应严格按照规定对现场材料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产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使用单位等,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

3.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最大单批次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另外还应满足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

4.包括储料斗在内的所有地材存放场地必须加设轻型钢结构顶棚,钢结构顶棚起拱线高度7m。

5.所有集料分批验收,验收合格的的材料方可进场。

6.料仓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冬期保暖和加温的设施,一般来说采用地辐热或暖气管道加热达到冬期材料温度要求,锅炉根据需要最小采用5吨常压锅炉,地辐热管道在硬化场地时就需考虑,其管道距离砼地面15cm为宜,其下部为10cm砼基础,暖气管道与料仓隔墙同时施工,砌筑或现浇墙体时将管道与墙体融为一体并置于墙体外立面。

7.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废水沉淀池和洗轮池、沉淀池,布设排水系统,设置明显标示。

污水池和沉淀池设四周采用铁栅栏进行围挡并设警示牌。

8.需考虑材料冲洗设备和场地,碎石冲洗场地位于沉淀池附近,便于排水。

5.1.2.8标识标牌

1.标牌

拌和站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五牌一图”,即:

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同时应设置宣传牌、黑板报、读报栏、公示栏等,其标准应按照现行集团公司视觉管理(识别)系统及业主相关要求标准统一制作。

2.标识

拌和站合理划分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各区域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区域标识牌及其他标志牌如:

拌合站指示牌、材料标识牌、混凝土配合比标志牌、安全警示牌、拌合站操作规程标志牌等,其标准应按照现行集团公司视觉管理(识别)系统及业主相关要求标准统一制作。

5.1.2.9环保及消防要求

1.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附近的土地中,必须按规定排入污水池和沉淀池,并且对沉淀池要适时进行清理。

2.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料时,要注意材料罐顶的密封性能,当粉尘较大时,应暂时停止上料,待处理完后方可继续。

3.拌和楼按全封闭设置,减少或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音不应大于现行的《建筑施工场界噪音界限》(GB12523)的规定,否则应进行监控。

4.做到安全用电,配齐消防设施。

5.2潍坊西预制场建设

5.2.1预制场总体布置

预制场划分办公生活区、制梁区、存梁区、构件加工区域。

5.2.2营地建设

预制场分为三个区:

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区域。

设置围护及大门,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要分开围护。

围护采用砖围墙或铁栅栏。

5.2.2.1办公区

1.办公及生活房屋原则上采用彩钢房,生产房屋采用砖混房屋,屋架及屋面材料应统一。

2.办公区室内、室外地坪进行硬化,室外场地进行适度美化和绿化。

设置办公室、试验室、会议室、资料管理室。

3.办公区内必须设置会议室及停车场,同时应设置资料管理室,各种资料定期分类归档、专人集中管理。

4.办公室门口应设置规格统一、视觉醒目的门牌。

5.2.2.2生活区

1.生活区包括员工宿舍、职工食堂、餐厅、锅炉房、浴室、娱乐室、厕所等,室内场地必须硬化、室外进行适当绿化。

2.员工宿舍设施应配备统一,推行公寓化管理。

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4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严禁使用通铺。

3.职工食堂建设应满足卫生标准要求。

应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

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宜小于1.5m,地面应做硬化和防滑处理。

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应大于0.2m。

配备必要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

餐厅设置标准应适当提高,满足对外接待需要。

4.厕所应设置在相对隐蔽的位置,具备条件的应设置成冲水式厕所并定期进行打扫、清理和消毒处理。

设置带围护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进行清理处理。

5.2.2.3生产区

1.生产区由保障区、制梁区、存梁区、装梁区(装车区)组成。

2.保障区:

主要实现预制场各种材料、物资、电力、水、蒸汽等的保障和供给功能;主要由砂石料场、钢筋存放加工区、工程试验室、变压站、混凝土搅拌站、锅炉房、水站等组成。

3.制梁区:

主要实现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预制和初张拉等功能,制梁区主要包含钢筋制作区、钢筋存放区、钢筋绑扎区、制梁台座、钢筋绑扎台座、模板清理存放区、蒸养棚罩存放区、门吊轨道基础等。

4.存梁区:

主要实现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终张拉、压浆、存储、检测、桥面防水层、保护层制作等功能。

存梁区包括存梁台座和提梁机行走便道。

5.注浆及张拉必须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张拉作业中应设置可移动式钢板防护设施。

6.装梁区(装车区):

主要实现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桥梁装车发运工作,通过专用运输车辆运送到指定桥位,等待架设,装梁区设置有装梁专用龙门吊,用于提梁上车。

7.生产区各个单元均必须有单独的设计。

保障区、制梁区地面均需经过硬化处理。

5.2.3场地建设规定

1.预制场布置要符合工厂化生产的要求,道路和排水畅通,场地四周用砖砌围墙(或通透式围栏)。

预制场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清光处理,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进行路面砼硬化处理;预制场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5cm厚的C20砼进行路面砼硬化处理。

2.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3.办公区、生产区、操作工的生活区等,要做到区域功能分明,办公生活区建设可参考项目部办公生活区建设。

办公生活区建设可参考项目部办公生活区建设,办公室、围墙、大门按照项目部的风格和标准建设。

预制场还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4.变压器设置的安全距离要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所有穿过施工便道的电线路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管路穿过或架空穿越。

5.场地内必须根据梁体养生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足够的梁体养生用的自动喷淋设施,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梁体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

养护用水需进行过滤,避免出现喷嘴堵塞现象,并且管道埋入地下。

6.预制场应靠近混凝土拌和站,并远离办公生活区。

7.预制梁的台座强度应满足张拉要求,台座尽量设置于地质较好的地基上;对软土地基的台座基础要进行加强;台座与施工主便道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8.底模采用钢板,不得采用砼底模,钢板厚度应为6~8mm,并确保钢板平整、光滑,及时涂脱模剂,防止吊装梁体时,由于粘结而造成底模“蜂窝”、“麻面”。

9.预制台座、存梁台座间距应大于1.5倍模板宽度,以便吊装模板。

预制台座与存梁台座数量应根据梁板数量和工期要求来确定,并要有一定的富余度。

10.台座两侧用红油漆标明钢筋间距且设置钢筋定位骨架。

11.用于存梁的枕梁可设在离梁两端面各50~80cm处,且不影响梁体吊装的位置。

支垫材质必须采用承载力足够的非刚性材料,且不污染梁底。

12.横隔梁的支撑优先选用固定式底座,底座与T梁台座同步建设。

5.2.4设备配置及管理

依据预制场设计要求配置机械设备,按要求进行进场、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工作。

5.2.5标识标牌

5.2.5.1标牌

醒目的位置设立“五牌一图”即:

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其他如宣传牌、黑板报、读报栏、公示栏等,其标准应按照现行集团公司视觉管理(识别)系统及业主相关要求标准统一制作。

5.2.5.2标识

1.各区域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区域标识,标志牌,其标准应按照现行集团公司视觉管理(识别)系统及业主相关要求标准统一制作。

2.制梁区混凝土拌和站、制梁区、存梁区、构件加工区等各生产区域,应在醒目的位置布置醒目的标识牌,分区标识牌。

3.生产辅助区包括混凝土拌和站、砂石料存放区、锅炉房、存煤场、钢构件存放区、钢铰线存放区、材料库房、机修区及备用发电机房等;各区域均设有明显的标识标志牌。

4.构件加工区的各种加工设备均挂设“安全操作规程牌”,电动设备挂设“当心触电”警示牌。

5.加工车间的进出口处挂设“施工重地,闲人免进”警示牌。

6.在龙门吊机下方相应位置,挂设“当心吊物”、“禁止停留”、“注意安全”警示牌,在醒目位置挂设司机岗位职责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

7.张拉台座两端设置防护装置,并悬挂“张拉危险,请勿靠近“安全警示标志。

8.制梁厂锅炉房宜靠近制梁台座设置,门口侧面墙上悬挂“锅炉重地,闲人免进“的标识牌,房内醒目位置张挂安全操作规程牌和安全警示牌。

9.按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在梁场范围内需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5.2.6安全、环保

1.预制场应布置符合防火、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预制场生产区、生活区、功能保障区、装梁区必须布置合理,并有充分的消防、安全措施。

消防设施不得乱用。

2.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附近的土地中。

必须按规定排入污水池和沉淀池。

3.预制场采用半封闭式办公,减少现场施工粉尘、噪声及生活、建筑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垃圾集中统一办理。

4.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料时,要注意材料罐顶的密封性能,当粉尘较大时,应暂时停止上料,待处理完后方可继续。

5.拌和楼按全封闭设置,减少或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音不应大于现行的《建筑施工场界噪音界限》(GB12523)的规定,否则应进行监控。

6.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

7.工场地、道路、营地边界清楚,排水畅通,临时运输道路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

8.预制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6-02的规定执行,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

9.生产、生活营地的消防、安全设施应齐全到位,并做好临时雨水、污水排放以及垃圾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

工程交工后,应恢复驻地原貌。

5.3钢筋场建设

5.3.1场地布置

钢筋加工场场地布置按照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分区设置。

生产区分为:

原材区、加工区、半成品区、成品区、废料区及场内重车道路、排水设计、堆放垛布置、轨道布置、主要加工设备等。

材料堆放区、作业区、成品区应分开或隔离。

5.3.2场地建设

1.根据加工量的大小,将加工场地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加工场地面积不大于下表。

钢筋加工厂的原材料堆放区、半成品堆放区应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