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678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

二、项目法人及承办单位

1、单位名称:

**市皮肤病防治院

2、法定地址:

**市**区**镇王府村北

3、项目联系人:

三、工程建设地点

**市**区**镇王府村北,**市皮肤病防治院医疗区内。

四、项目法人简介

**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前身为**麻风疗养院,是1926年“英国麻风会”为纪念约翰·杰克逊而建。

在80多年的历史中,该院经历3次搬迁、5次更名,1957年最后一次迁址**区**镇王府庄村北至今。

该院占地39401.6平方米(60亩),编制床位180张,实际开放床位60张,现有在职职工117名,专业技术人员111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3人,中级技术人员38人,初级技术人员50人,其规模、综合技术实力均位于全省前列,承担着**市麻风病的临床治疗、康复、疫情监测、防治人员培训等综合任务,是**最大的麻风病人收容医院和全省麻风防治科研教学基地。

在八十多年的麻风防治工作中,**市皮肤病防治院积累了丰富的麻风防治经验,培养了一代代麻风防治优秀人才,1991年在全省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为控制**市的麻风流行与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1年**市率先在省内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1994年该院被确立为“中国麻风康复中心**分中心”,多次被评为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单位。

该院住院部主任刘振华在护理麻风病人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

**工程咨询院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资甲111111*********

3、资格等级:

甲级

4、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研究依据

一、**市皮肤病防治院委托**工程咨询院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社会[2007]901号

三、**卫生厅《关于做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鲁卫规财发[2007]12号

四、**市皮肤病防治院提供的项目设计要求及基础资料、数据

五、**城乡建设勘察院《**市皮肤病防治院规划方案总平面规划图》

六、卫生部《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

七、卫生部、建设部、国家计委《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八、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九、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二、选址与建设条件

三、建设规模

四、工程方案

五、环保与节能

六、实施计划与进度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八、社会效益分析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建设规模

1

新增建筑面积

m2

3000

其中:

综合病房楼

m2

2372

含办公

平房病房

m2

314

医疗及后勤服务用房

m2

314

2

现有建筑面积

m2

1541

600m2可用

占地面积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9401.6

60亩

容积率

0.24

建筑系数

%

17.6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5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50

1

工程费用

万元

383

2

其他费用

万元

46

3

预备费

万元

21

资金筹措

万元

450

1

国家扶持

万元

160

2

地方配套

万元

290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麻风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该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和皮肤接触传染。

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并损害周围神经功能,导致患者肢体畸残。

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麻风病已经能够治愈,但仍有部分病人由于延误最佳治疗期,虽经治愈却造成畸残。

这些麻风病患者因畸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从1949年至今累计登记病人数为48万余例,主要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省份。

全国86%的县(市)都发现过病人,累计数1万以上的有13个省(市),其中在5万以上的有4个省。

患病率曾在1/10万以上的县(市)占69.1%,在1/万以上的县(市)占42.6%。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积极防治,至上上世纪80年代初,以氨苯砜单疗治愈的病人达31万余例。

1986年在全国普遍推广了WHO联合化疗方案,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接受联合化疗的麻风病人达7万余例。

2005年初全国有麻风病现症病人6000多名。

近几年,每年新、复发病人1600多名。

现有治愈存活的麻风病人约21万,其中约10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居留在麻风病院村的有2.1万人。

全国现有600多所麻风病院村,分布在除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及宁夏以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各地麻风病院与麻风病村的名称各异,不完全统一。

全国三分之一的麻风病院村地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麻风病院村的规模不一,多的收容近300人,少的仅1人,平均每处收容31人。

在麻风病院村收容的2.1万名居留人员中,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个别院村混居有健康家属及其子女。

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平均年龄约65岁,其中64%有手、足、眼部的可见畸形或残疾。

建国后,**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控制了麻风在省内的流行和传播。

**市麻风防治工作始终处于全省前列,1949年至今,**市共计免费查治麻风病人1804例,1991年率先在省内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患病率≤1/10万)。

但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市的麻风整体疫情又有所回升,每年都有新发、复发病人,有的县市区已经超过基本消灭指标,同时,流动人口中输入性麻风患者的防治也是一个难题,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市有档案管理的存活麻风病人411例,其中现症病人14例,平均年龄65岁,除30名在**市皮防院麻风病房住院治疗康复外,其余患者都分布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其中255例畸残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且合并多种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长年处于疾病痛苦折磨中,死亡的病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医疗用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部分病人不能集中收治,这样不利于麻风病疫情的控制,也给公共卫生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院建设年代较久远且几经搬迁,由于设计和建设标准低,长期缺乏投资维护,地基下沉,墙体断裂,多数成为危房,**市公安局多次下发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

2004年**市政府和卫生局曾拨款100万元于对麻风病房进行了部分翻建改造,但可以安全使用的病房仅有600平方米平房,安排30个床位,仍有900多平方米的危房等待拆除重建。

根据**市文生发展规划和卫生部颁发的《全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规划》,按该院达到250名收容能力,还需建设新的病房才能满足需求。

2、防治麻风病属公益性事业,麻风病院建设和运行所需资金全部依赖财政支持。

由于经费有限,该院虽已拥有足够的建设用地,但缺少更多的财力对病房和诊疗、办公用房进行改扩建,收容能力低,病人居住环境、医护人员医疗和办公条件很差,与该院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从根本上摆脱麻风病防治中基础设施的限制和束缚,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国家卫生部制定了《全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规划》并由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项批复。

**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做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

按照要求**市皮肤病防治院被确定为全省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单位,将在现有基础上改扩建麻风病房3000M2,使该院成为集医疗、康复、休养、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麻烦防治基地。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麻风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隔离措施,各级政府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立麻风病院或麻风病村,收容和治疗麻风病人。

1986年起,我国开始对麻风病采取“从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新发现的病人一般在家接受治疗,原麻风病院村的大部分病人治愈后逐渐出院,回归社会。

小部分治愈者因年老畸残、生活无法自理或终身未婚,以及社会上对麻风病及其患者产生恐惧和歧视,使他们无家可归、无人收留,仍长年居住在麻风病院村内,无法回归社会。

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医药费用保障水平低,近90%的麻风病居留人员每月医药费用不足60元。

大部分院村没有必要的康复设施和器械,居留人员无法进行愈后功能康复。

37%以上居留人员生活不能自理,多数麻风病院村缺少护理人员,居留人员处于无人照料的窘境,互相代医、代护现象十分普遍。

为了使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这一弱势群体能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改善现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居住及生活条件,体现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爱,对全国现有麻风病院村调整合并基础上,改扩建麻风病院村基础设施,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康复设备器材,改善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是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符合国家麻风病防治规划

为推进我国麻风病防治进程,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国家卫生部于2006年印发了《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

规划工作指标包括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100%;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95%以上;麻风病联合化疗治愈率达到95%以上;新发现麻风病人中Ⅱ级畸残率控制在20%以内;现症病人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率控制在10%以内;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90%以上;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80%以上;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完成麻风院(村)的改造建设任务,并投入正常运转。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该规划的要求。

三、是**市麻风病防治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目前有档案管理的存活麻风病人411例,除30名在**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房住院治疗外,其余患者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的偏远山区、乡村,其中255例畸残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且合并多种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长年处于疾病痛苦的折磨中,这样不利于麻风病疫情的控制,也给公共卫生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项目建设后,可以将**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房床位数增加到250床,极大的提高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治疗规模,及时的收治麻风病人,有利于**市麻风病疫情的防治。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市麻风病防治的客观要求。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市皮肤病防治院现有土地39401.6平方米(60亩),现有房屋面积1541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941平方米,可居住病房600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数60张,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划要求,该院未来的床位数应达到250张。

根据卫生部《全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规划》、**卫生厅鲁卫规财发[2007]12号文要求以及**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现状情况,本项目拟定的建设规模为3000平方米,拟新增床位190张,达到250床的规模。

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市皮肤病防治院总体规划》,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病房和医疗、后勤服务用房、绿化,同时按照卫生部规划提出的要求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和必要的生活设备。

1、病房:

在现有600平方米可居住病房基础上,再扩建病房2138平方米(楼房1824平方米、平房内314平方米),包括居住用房、公共卫生间、洗刷间、淋浴间、风雨走廊等。

2、医疗及康复用房:

扩建面积180平方米。

包括诊断室、检验室、治疗室、药房、换药室、手术室、理疗室等。

3、办公和后勤服务用房:

扩建总面积582平方米。

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值班、会议室等220平方米,餐厅、厨房、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车库等362平方米。

4、绿化: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面积指标并考虑设计因素,包括健身活动区、绿化带、廊亭、停车场等。

房屋建设内容一览表

房屋名称

面积(平方米)

备注

生活用房

病房

2138

包括综合病房楼和平房

餐厅

120平方米

综合病房楼和平房

厨房

80平方米

阅览室

20平方米

健身活动室

80平方米

车库

20平方米

库房

42平方米

工作人员办公用房

220平方米

小计

582平方米

 

诊断室

30平方米

综合病房楼和平房

检验室

20平方米

治疗室

20平方米

药房

10平方米

换药室

20平方米

手术室

40平方米

理疗室

40平方米

小计

180平方米

合计

3000平方米

第四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第一节建设地点

根据**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现有土地条件和该院总体规划,本项目利用医院现医疗区内的预留用地进行建设。

**市皮肤病防治院医疗区占地面积39401.6平方米(约60亩),为划拨医疗卫生用地,土地使用手续完善(土地使用证见附件)。

该宗地平面整体呈梯形,南北长182.30m~362.10m、东西宽159.23m~170.50m,南、北两侧分别均为丘陵和农田,西邻高架输电电缆和京福高速公路,东临规划道路和山坡,远离城镇和村庄,周边环境容量大,适宜收治恶性传染病人。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工程地质条件

基地尚未完成定点地质勘察工作,但本项目拟建工程均为单层、二层建筑,故暂以原有的低层建筑地勘技术资料为参考依据。

从现有二层病房基础施工情况有关记载中得知,该处地下层基底埋深较浅,采用条型基础,持力层土质为胶结砾岩,承载力良好,浅层地下水埋深约15米,深层地下水含砂层在岩层以下,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

二、气象

**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具体资料数据:

1)风向

常年主导风向:

SSW

冬季主导风向:

ENE

夏季主导风向:

SSW

2)气温

年平均气温:

14.2℃

极端最高气温:

42.5℃

极端最低气温:

-19.7℃

3)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

54%

最热月平均:

73%

全年平均:

59%

4)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600mm

年最大降水量:

723.7mm

年最小降水量:

298.4mm

时最大降水量:

96mm

5)最大积雪厚度:

19cm

6)最大冻土深度:

44cm

三、交通运输条件

**市皮肤病防治院按专业要求选址,相对比较封闭,目前只在院区东南端设有一个出入口,自医院大门沿现有专用道路向南再折向东约400米可达党杨路。

在医院入口内设计有一块较大的成片绿地作为缓冲过渡空间,施工运输和交通出行均很便利。

四、动力供应及水、电配套条件

1、供电

**市电力供应充足。

医院现有供电电源自南侧大杨线接入,变电室位于院东南角,装置1台100KVA变压器,高峰用电负荷较大,富余容量有限。

项目建成后,新增用电负荷主要是照明、手术室和病房生活用电,需适当增容。

2、供水

医院供水采用自备水井供水,现有的一眼水井位于院区中央、本项目拟建病房北侧,其位置对项目规划和设计均无影响。

该井井深22米,枯水期出水量约30立方米/小时。

本项目建成后病员和医护人员最多增至400人,日生活用水量约计56m2/d,现有系统供水能力可以满足需要。

3、垃圾处理

医院生活垃圾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市生活垃圾转运站集中转运。

**市建有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对医疗垃圾实行集中收集焚烧,要求医院事先对医疗垃圾进行消毒处理,对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毁形。

4、通讯

项目通信需求包括院内通信及外线直播电话、互联网接入、病房呼叫、公共广播等。

医院电话通讯系统现状比较完善,内外通信均可经虚拟交换机实现内外线双通;互联网接入服务由网通公司**分公司提供;病房呼叫、公共广播需新建。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规划设计原则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996.12)

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4)《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卫生部)

5)《洁净手术室建设标准》(建设部)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95)

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8)《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45-95)

9)《建筑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95)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H11-89)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H9-87)

13)《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

2004)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充分发挥建设房屋的长远用途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规模适度、功能齐全。

以现有院村内居留人员为基数,按照规划确定的收容规模,测算需要改造建设的规模,建设生活、公共、医疗服务等用房及康乐场所。

3)依照标准,填平补齐。

依照统一标准,根据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规模和装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4)充分发挥调整后麻风病院村的作用。

以确保建成后的院村充分发挥效益,改善居留者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第二节总平面布局方案

一、布局设计原则

1、符合国家和卫生部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2、诊疗、生活区及后勤服务区等应相对集中布置,便于管理和治疗。

3、不同部门交通路线避免混杂交叉,各出入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合理组织水、暖、电供应路线,尽量使路线短捷,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4、后勤供应区应位于院区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或路线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又应为医疗区服务,联系方便。

5、出入口设置和道路布置要求功能明确、使用方便、交通简捷、洁污分清,兼顾消防。

6、有足够的停车位。

二、布局方案

1、功能分区方案

院址平面为不规则四边形,南北长、东西短。

根据总体规划,该院现有建筑和本后续扩拟建建筑以病房为主,诊疗、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等所需面积很少,因此,本次规划采用混合式布局类型,待今后再次扩建时再调整分区,将院区大致分为三个功能区,设一个主入口。

其中:

院区北部设为生活区、中部设为诊疗区和后勤服务区,东南部为停车场和绿地景观区。

各功能区设计方案分述:

①生活区

主要由病房组成。

由北向南采用前后行列式布局,建筑主立面朝向均为南向。

②诊疗和后勤服务区

诊疗和后勤服务区由医疗用房组成。

为平房式建筑一座。

建筑主立面朝向为南向,设在院区中部,本期建设用地与预留发展用地之间的分区路上。

办公区位于院区西南部综合病房楼内,包括工作人员值班室、会议室和接待室等。

建筑立面朝向为东向,与院区南北干道平行,面向院区主入口。

③停车场和绿地景观区

由一个停车场和成片绿地组成,位于院区东南部,主入口东西干道上。

2、院内交通设计方案

1)道路平面设计

院内交通采用机动车、步行道混合道路系统,同时起分割功能区作用,分为一条南北干道和七条东西联系道路。

设计路面宽度6m。

2)路基设计

设计路基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要求填料最大粒径应不小于150mm。

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

3)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第一层: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3cm(AC-13);第二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AC-20);第三层: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cm(AC-25);第四层:

水泥稳定碎石12cm。

3、绿地设计方案

采用院内成片绿地、楼旁及路旁绿地、周边公共绿化带三级绿化,其中院内绿地率不小于35%。

成片绿地按小游园设计,以水景和草坪为主,以组为单位间种少量四季色彩变化不同的观赏性乔木,草坪间设计有散步曲径;绿化灌溉系统采用微喷,水源来自水景上游的逛荡河道。

楼旁及路旁绿地设计为草池和行道树,间种部分花卉和园艺造型乔木、灌木。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医院西、东两侧公共绿化带宽度为30m、20m,由市政园林部门负责绿化。

三、总平面设计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占地面积

m2

39401.6

2

总建筑面积

m2

9341

3

现有建筑面积

m2

1541

4

本期建筑面积

m2

3000

5

二期建筑面积

m2

4800

6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6969

7

建筑系数

%

17.69

8

容积率

0.24

9

绿化率

%

20

10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5

第三节建筑设计方案

一、综合病房楼建筑设计

1、分层平面设计

综合病房楼为2座连廊式建筑,地上2层。

北楼主要用作病房,每层设28间病房,一间公共卫生间和一间洗浴室。

南楼北侧用在病房,每层设10间病房和一间公共卫生间。

综合病房楼共增加床位数150张。

南楼南侧用作办公和公共用房。

设办公室、会议室、招待室、阅览室等。

楼层平面采用中央走廊、连廊布局设计,在连廊、走廊两侧布置病房、医生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公共卫生间、会议室、储藏室、开水间和门厅(1层)、楼梯间等。

楼内垂直交通设2部楼梯。

在入口处设机动车停靠平台、雨棚和坡道时,坡度小于1/10,兼作残疾人通道。

2、单元设计

1)病房

根据近几年社会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设计采用2床病房,以满足治疗需要。

2)行政办公

按写字楼设计。

楼层平面采用中央走廊布局,走廊两侧布置办公室、小会议室和接待室,1层走廊两端布置大小会议室。

二、平房病房建筑设计

平房病房设20间病房,一间公共卫生间和一间洗浴室。

平房病房共增加床位数40张。

平房病房平面采用丁字形走廊。

三、医疗用房建筑设计

建筑面积314m2,布置诊断检验、治疗、药房、手术理疗室及厨房、餐厅、储藏室等。

四、装饰装修

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的规定,本项目室内外主要装修部位、标准和用材为:

1)地面、楼面

所有病房、手术室、走廊、楼梯间地面均参照国际医疗机构通行做法铺设易清洁、防滑的PVC橡胶地板,卫生间地面铺装防滑地砖,其他辅助用房采用普通瓷砖铺装防。

2)屋面

憎水块保温屋面。

3)内墙面

病房、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墙面采用高级防水乳胶漆喷涂;手术室内墙体采用方管骨架,埃特板衬板,外贴铝塑板。

4)踢脚

磨光花岗石踢脚用于门厅、楼梯间;瓷砖踢脚用于病房、走廊、手术室、卫生间和医护人员房间。

5)墙裙

内墙瓷砖,走廊墙裙高度1.5m。

6)顶棚

乳胶漆顶棚:

用于公共厕所、卫生间、污洗室、开水间、消毒室。

阻燃型PVC板吊顶:

用于厕所、卫生间、污洗室、开水间、消毒室。

手术室吊顶:

采用方管骨架,埃特板衬板,外贴铝塑板。

7)照明

公共区、业务用房、病房一般照明均采用吸顶灯。

手术室采用无影灯,并设嵌装式观片灯。

8)门窗

外门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框材,主入口采用钢化玻璃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