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678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docx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

《养生堂》癌症只是慢性病---系列讲座

2011年2月23日播出《癌症只是慢性病》

(1)

今日起播出系列节目《癌症只是慢性病》,主讲专家:

何裕民,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何裕民教授综合中西医各家学说,多年研究、总结、创新出了一套癌症防治体系,观点新颖、视角独特、便于理解、实用性强,让人们真正认识癌症、面对癌症、远离癌症。

全世界每天有两万人因为癌症失去生命,发病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2007年统计的数据是每年是760万,最近达到800多万,那么预测到2020年是1500万。

美国人我们统计一下,它每年现在癌症人数是151万,他现在活着的是一千六百七十几万,我们平均算一算,所以生来每年递加,他平均可以活11年,可是冠心病能活11年吗?

三期糖尿病,晚期糖尿病你能活这么长吗?

再加上肿瘤癌症,绝大多数都生在六七十岁老人身上,能平均活11年不是慢性病是什么呢,所以首先从这个事实角度让人们得出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最近一个名字进入我们的视野——黑素瘤。

黑痣与黑素瘤是什么关系呢?

很多痣,黑痣会发生发展成黑色素瘤,就是会癌变。

那么黑色素瘤应该说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除了手术对它有点好办法以外,目前的化疗、放疗对它没辙。

那如何辨别黑痣与黑素瘤呢?

第一个看看它是不是凹凸不平,第二个看看它边缘,它边缘有一种像螃蟹爬一样,它其实在长。

它就是在在侵袭,边界不清晰、不规则,那么第三你摸上去它周边还有一些就是小粒粒都在长,然后你再仔细推推的话不一定推的动。

癌症到底应该怎么早发现呢,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比如说有些乳房有很小肿块,你不要大意,经常可以定期的做做检查,比如说甲状腺有些肿块,你要定期做个检查,不能大意。

第二个就是黑痣,有些黑痣建议做个手术,不管怎么样做个手术做掉是个好事情,因为防范它发展,第三有好多溃疡,那么反复溃疡不愈,不管是哪个部位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个就是血痰,这个就有几种可能,胃也有可能,咽喉也可能,鼻炎也可能,然后肺也有可能。

进食不畅,在北方很多农村,性子比较急的,进食不畅很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症状,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医叫食道癌叫噎嗝,就是我吃下去噎住了,堵住了,那么那是食道癌的症状。

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就是吃了以后容易胀,如果持续的伴有消瘦的,那你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和你饮食习惯不好,那要引起适当重视了。

大便带血,大便带血很可能是肠癌,特别是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那么有些便秘的女同志,如果大便带血,如果鲜血,有些痔疮也会有,但是如果持续带血,大便形状改变了,那么你要引起充分重视。

血尿也要重视,无痛性血尿很可能是,可能是结石,也可能是膀胱癌,也可能是肾癌的早期症状。

排尿不畅,高龄的老人,男性的有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症状。

那么鼻塞,鼻腔分泌物带血,是鼻咽癌的症状。

白带增多,异常出血,那可能是阴道癌,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长期低烧要引起重视,莫名其妙解释不了,而且一般我们国内用低烧都用抗生素,抗生素退不了的,那你要考虑考虑是不是有可能肿瘤的因素,一般来说你半个为以上的就算长期,你就要引起重视。

消瘦是非常典型,一般来说我们持续性消瘦,一两个月里面消瘦个五斤十斤,每个月五斤,那么两个月十斤,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当然你这段时间特别操劳,寝食不安,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这些可以解释的原因,莫名其妙的消瘦,连续性消瘦,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症状。

癌症只是慢性病

(2)乳腺癌

有三分之一的癌症长在心上。

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过程中,三分之一左右和心理有关系。

胃癌患者大多处世较谨慎、小心、喜欢沉思、偏于内向。

且表面上十分谦和、恭让,内心却常有较大抱负;一般很少流露真实情感;信奉完美主义,做事每每追求至善至美,以至于常常表面平静,内心冲突剧烈。

这是胃癌患者典型的性格特点。

以前,人们把肝癌当作“癌中之王”,而如今,胰腺癌的高发病率、高治疗难度、高死亡率已让其升级为“癌王”。

我这里有个数据,卫生部公布的上海2000年的时候一年看胰腺癌的人不到100个。

到了现在一年有500个,甚至600个癌症病人是因为得了胰腺癌。

在女性患癌人群中,有四类职业是高发者,包括财会、中小学老师、文秘、办公室管理人员。

“从事这些职业的女性,通常比较较真,工作压力较大;无法及时自我释放或转化压力;大多从事低控制力的工作,必须服从安排;同时性格比较内向,在社会生活中容易感到孤独。

癌症只是慢性病(3)胃癌

今天城市里的癌症50%都是吃出来的,而且这50%包括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高发的六种癌症。

30%--40%的癌症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预防。

中国人好补的老观念与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不当的饮食习惯是癌症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于人参】:

此类补品虽然能提高人体免疫,但是也会刺激或激活癌细胞。

【关于甲鱼】:

吃甲鱼不仅根本不会补充白细胞,反而会加大身体内雌激素合成量,对胰腺、乳腺等腺体分泌有不正当影响。

【关于维生素】:

补充含β-胡萝卜、维生素A或维生素E等维生素不仅无法帮助人们延长寿命,反而加大了健康人早死的几率。

2008年4月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告诉人们:

健康人长期服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或维生素E,早死的几率会分别提高7%、16%、4%。

六种癌症与饮食的关系

【肝癌】:

明确的危险因素:

甜食和贝壳类

明确的保护因素:

洋葱、胡萝卜、黄鳝、豆浆和菌菇类。

【肺癌】:

明确的危险因素:

甜食、牛肉

明确的保护因素:

水果、大蒜和洋葱

【胃癌】:

明确的危险因素:

甜食

明确的保护因素:

洋葱、胡萝卜、酸奶和水果。

【乳腺癌】:

明确的危险因素:

肥猪肉、牛奶

明确的保护因素:

胡萝卜、鸽子

【肠癌】:

明确的危险因素:

肥肉、甜食和贝壳类

保护因素:

洋葱、鸭肉、酸奶和水果。

【胰腺癌】:

明确的危险因素:

甜食、甲鱼。

保护因素:

洋葱、山药、红薯和水果。

【饮食防癌与康复原则】

1、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2、常饮淡淡的当年绿茶

3、油的用量越少越好4、要粗的不要细的,要杂的不要精的

癌症只是慢性病(4)

十个癌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

这句话在中国大概流传了40年,这个观念要命,要了很多中国人的命。

对于治疗癌症来说,手术贡献率是22%,放疗可以解决18%,化疗是解决5%,所以我们做最多的化疗其实贡献率是的最低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肿瘤是可以治疗的。

加上中医中药,癌症患者治愈率应该是60%——70%。

其中,手术是治疗癌症的首选,2002年世界抗癌联盟出了一本书,叫《肿瘤临床指南》,组织很多专家回顾胸腔和肺的肿瘤,它里面有一章就是讨论的肺和胸腔的肿瘤回顾性研究,回过头来再评估一下60%的人不应该开,开不干净。

因为手术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局部治疗,局部能拿掉最好,拿不掉那你打开,中医说泄气了,元气走了,现代医学说你至少引起血行播散,可能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因此第一个是这个病该不该开,就是有没有手术指征,第二个你能不能开干净,这和第一个是相关的问题,但不完全一样,同样肺癌,比如肺腺癌你应该开,但是你已经开不干净了,你就没法开了,所以你说60%的人回过头来看看你不应该开,你如果这个前面好好评估评估,也许你可以选择其他方法,因为人肉做的,你创伤多了肯定折寿,第二个能不能开干净,第三个是你承受得了吗。

而放疗对于淋巴癌、鼻咽癌、口腔癌、脑癌等癌症效果明显,但是放射线难以杀死全部癌细胞,放射线敌我不分。

化疗会杀死体内最活跃的细胞,因此会出现脱发、呕吐、白细胞急剧下降。

它对癌症治疗的贡献率为5%,可用,但必须非常谨慎。

最近有一个明确的资料:

中国人如果采取一个合理的生活方式,至少每年可以少死62万人。

原来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观点,就三分之一癌症是可预防的,三分之一癌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癌甚至可以带癌生存的,今天人们进步了,人们觉得应该说一半左右的癌症是可以预防或者减缓发生,对我们来说这是比什么药物都更重要。

预防癌症应该抓住临界点,因为你免疫也好,代谢也好,都在基本稳定状态,你的政府控制能力很强,你的黑帮就成不了气候,但是人难免会有波澜,那么这个波澜很可能导致坏分子能兴风作浪,所以看似一个偶然事件,就会激发你体内的癌细胞。

临界点有一些表现。

今天理论上说癌症都是因为紧张、压力,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腹式呼吸,深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让神经功能得到反馈,调整内分泌和肠道功能。

人类能够自我控制生理功能的只有一个呼吸,通过呼吸可以反馈的作用心跳,可以反馈的作用于血压,缓解紧张情绪。

癌症只是慢性病(5)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以联合全球共同攻克癌症。

2011年2月4日,是第11个“世界抗癌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何裕民教授曾接受国家教育部的任务,主编一本“十五”规划的大学教材,叫《现代中医肿瘤学》,在书中归纳出用中医药肿瘤治疗的五大意义。

总结出了12个字:

“调整为先,零毒为佳,护胃为要”。

得癌症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

但是因为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非常多。

中医药对于70-75岁年龄段的人群是非常有效,合适的。

因为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癌肿,一般生物活性不强,也就是说,来势不很凶;其次,老人生癌很少是局部性的,仅凭手术就能解决的,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或转移,只不过不易被发现而已;其三,老人大多有多脏器损伤,或整体较虚弱,不能施以手术,西医学治疗肿瘤的“战争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弊大于利”。

面对复发很多人都很害怕,何裕民教授教给大家简单的早期判断方法。

如果舌从淡白、淡红发展到红绛或瘀斑,说明病情恶化;相反,则表示病情好转。

癌症只是慢性病

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

2012年5月15日播出《别让癌症盯上你》

在过去50年中,世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结果肿瘤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是760万。

760万是什么概念?

就是每天有2万多人死于癌症。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将达到1500万。

在国内癌症现在已经是65岁以下中国人的第一死因。

这一切增加了人类对肿瘤的恐惧心理。

其实,癌症的发生,是一种与生命延续相伴随的生理现象。

多数情况下,它与衰老形影不离,是人类衰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果,所以说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提出“癌症只是慢性病”的依据:

在众多的致癌因素中,性格因素不得不提,也就是说癌症是有“性格”的。

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

A型性格者较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C、D型则被认为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较密切地相关。

研究表明性格压抑、内向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因素;C型性格的人群中宫颈癌、胃癌、食管癌和黑色素瘤等的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并可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促使癌前病变恶化。

D型性格常是抑郁、忧伤情绪占主导,而抑郁、忧伤情绪又被称为癌症的“催化剂”。

对于预防和治疗癌症,何裕民教授强调要安顿好心,中医有很多穴位可以达到安心养神的效果,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神门穴,按压神门穴对改善焦虑,安顿好心有一定好处。

《癌症只是慢性病》--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视点之一

 

癌症只是慢性病

说明:

本人用一周时间,在网上收集整理了何裕民教授关于抗癌的一些新观点,希望癌症患者朋友们能够看到它并有所受益。

祝您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健康!

内容简介:

癌症只是慢性病,可防也可治!

《癌症只是慢性病:

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视点(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和增补,全面汇集了作者30余年来从事抗癌工作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反思,分新观点、新治疗及新康复三部分,从国内外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抗癌新主张、新观念,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病例加以佐证,说服力强。

2008年《癌症只是慢性病:

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视点(第2版)》第一版正式出版后,作者受邀先后在国内各地做了近20场“癌症只是慢性病”主题抗癌讲座,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癌症认识革命”。

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

可谓是功德无量!

作者简介:

何裕民,生于1952年,浙江义乌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兼任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医学辨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全国医学辨证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医学与哲学》、《中医研究》、《全科医学》、《上海中医药杂志》、《医古文》、《实用护理》、《健康世界》等近十份专业刊物及多份高级科普杂志的副主编或常务编委及编委。

现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医基础学科系列分化教材总主编。

先后出版《中医学导论》、《差异·困惑与选择》、《心身医学概论》、《中医情志病理学》、《新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心身医学》等专业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科普文章300多篇,涉及多个领域,为多个学术领域的开创者或领航者,如心身医学、中医肿瘤学、医学文化学、比较医学、医学哲学、医学方法论、医学人才学(教育学)、营养学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医学、各家学说、亚健康等。

第一部分前言

“癌症是不治之症!

”这是时下绝大多数人对癌症的认识。

这种认识影响很广、很深。

可是,如果有人告诉您:

癌症不可怕,癌症其实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很多癌症可以治愈,很多癌症可以与您“和平共处”;而预防癌症的钥匙,其实就在您自己手上——您会相信吗?

要消除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癌症二字基本与死亡画上了等号,甚至比死亡更可怕。

因为在确诊癌症之后,每一寸光阴都像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段日子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放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又令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财两空。

长期以来,由于治疗办法和治疗效果有限,加上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使得这种身体病患,演变成了精神疾患:

恐惧、孤独、绝望。

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患的精神性伤害。

一想到癌症,几乎所有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幅凄凉的图景。

以至于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这巨大的恐惧感压垮的。

恐癌心理已成为社会公共心理的一种。

可是,您可曾知道,这些对癌症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其实并不正确!

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太深、太久,是时候消除人们的误会了,是时候将人们从对癌症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了。

中国,需要来一场癌症认识革命,就让以下4个对癌症的颠覆性的新认识为您一扫阴霾吧!

一、癌症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疾病,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甚至可以说——癌症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怎么这么倒霉?

命运对我怎么这样的不公平!

”一旦身患癌症,人们首先会觉得自己是个特别不幸的人,生活中千千万万的人都与癌症无缘,为什么偏偏自己受到癌魔的“垂青”?

其实,肿瘤的发生,远比人们想象的普遍、常见。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

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1/4左右的人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

他们的死亡,也是因于其它疾病或原因。

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的事。

最近,又有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自诉曾每年解剖近200例尸体,其中80岁左右老人无一例外地身体内都患有隐匿性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

他还预计,如果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00-120岁,每个人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

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罹患癌症。

肿瘤发生率如此之高,但多数情况下,这些肿瘤并不威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或一定条件下不影响他们的生存期限。

上海地区和美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比例都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如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以80岁计,在他80年的生涯中,患上肿瘤的机会是:

80×3/1000=240/1000,即24/100。

换句话说,约1/4左右的人在一生中会因癌症而求治。

这再清晰不过地表明,癌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病,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

从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所发生的肿瘤,是一种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

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

加上老年人自身的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系统等的功能,也随着衰老日渐弱化,偏差增多。

故异常分化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及时清除,也促成了这一后果。

既然癌症如此普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癌症也是自然界调控人类生命,使之趋于平衡,不至于严重失衡的一种重要机制。

癌症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其实这和美国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很相似,很多美国人认为,得病,不管是平常的感冒,还是癌症,都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都要以正常的心态对待。

二、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对于怎样看待癌症这一问题,何裕民教授回忆起与台湾同行的一段难忘的谈话。

2000年前后,何教授在中医药研究所任所长时,一位台湾肿瘤学界同行来访,双方相谈甚欢。

谈到兴致高时,这位来自台湾的医生说:

“癌症只不过是一种慢性病,”“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

”这样的论断,让何教授当时一愣。

他继续说:

“不是吗?

我手头有许多活过了5年,活得很好的患者!

”何教授很快也反应过来:

对啊,我的门诊中至少有7成患者已过了5年,且总人数上千啊!

这不是慢性病又是什么呢?

况且,这些患者当时都是被宣判为寿限不过几月到一年的“死缓”患者,但现在都好好的活着!

随后,两人来劲了,一起交流了许多实例。

并一致认为,对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他们患的只不过是一种与冠心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比较棘手,治疗有一定难度,但绝非不治之症。

这位同行甚至认定:

恶性肿瘤有时还比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好得多。

不少肿瘤患者5年以后可完全稳定,甚或治愈,不再需要定期用药。

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只能终身服药。

由于有过这么一次令人愉快的交流,再加上一些重要的医学人士或组织也不断表达对癌症的新认识,何裕民教授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这么一种颠覆性的新观点:

“对于老年人来说,癌症只不过是种慢性病。

”何教授指出,癌症是衰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生理异常,或者说生理过程,就像衰老一样。

因为当时有海外尸检报告提示,80岁以上老年人中,出现恶性肿瘤的机率很大,有1/4老年人身患癌症,却无任何不适,且死于癌症以外的其他因素。

并且,由于人的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就越慢,威胁和危害就越小,因此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它不但只是一种慢性病,而且越老风险就越低了。

三、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

现代研究证实: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经历多个阶段。

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

只有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害严重,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内基因变异累积至一定程度,癌症才会发生。

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短时间内不会发作,从发作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而且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癌症患者也并不会迅速走向死亡。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病看待,理论上是有依据的,临床上是可行的。

而且,人们所熟知的“癌症”这一名词,并非代表一种单一的疾病,它实际上是200多种疾病的统称。

并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危及生命,它们当中有些很严重,但有些(或者说大多数)并不构成生命威胁。

以前列腺癌为例,根据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彼得·阿尔伯森的研究,即使不对其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也能存活20年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定义: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的看法也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自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资深肿瘤内科权威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

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这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癌症等于死亡”等陈旧认识而言,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过去,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错误观点的误导而精神崩溃,或由此而追求过度治疗而殒命。

今天,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地接受、传播这一正确观念,彻底甩掉恐癌的心理包袱!

四、抗癌之战需要全新思维。

癌症的治疗并非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决战,与癌症长期共存也是一种战略。

喜欢战争影片的人都知道,将军与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的思维是不尽相同的。

前沿阵地里的战士只能保持一种勇往直前的姿态,他们要以钢铁的意志、以血肉之躯去厮杀,容不得任何恻隐、慈悲的杂念,只有你死我活的拼搏。

而将军的境界却大不一样,他们“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纵横捭阖,敌友无常,一会儿如猛虎雄狮,强令部属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某个战略要津;一会儿又是“菩萨面目”,谈而不战、围而不歼,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把人类与癌症之间的较量看成是一场战争,那么,我们需要的正是将军的大局观念,而不是士兵的匹夫之勇。

鲁莽的代价:

现今对癌症的治疗,很多时候是只要患者还有一口气,就不惜高昂的医疗费,动用手术、放疗、化疗等一切手段,要将所有癌细胞“斩尽杀绝”。

人们也正在为轻率、鲁莽的过度干预付出沉重的代价。

譬如抗生素的滥用,过度化疗与放疗,譬如被各种医疗器械和药物折腾得毫无尊严的死亡过程。

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在过度治疗之后,不仅没能延长生命,剩下的日子反而过得十分痛苦。

更为沉重的是,为了挽救生命,有的患者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倾家荡产,最终患者带着负罪感离去,给亲人留下沉重的经济负担。

治病是为了救人,如果患者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因治病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恶化;生存期也没因治病得到延长,那么,患者又何苦为治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呢?

我们在驱赶、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往往在制造出新的更沉重的痛苦,我们在驱赶着死神,却也同时驱走了生命终结时的那一份安详和宁静,让通往天堂与地狱的归途充满着恐惧。

这样的治疗理念,与战争中前线战士勇往直前、你死我活的拼搏何其相似,但却不是最佳战法,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抗癌战略的颠覆:

在与癌症进行抗争的战斗中,我们需要舍弃一些“战士思维”,吸取更多的“将军思维”。

即从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中走出,追求你受到有效控制,我仍活得很好!

只要体内的癌细胞不进一步发展,就与它“和平共处”、“带癌生存”。

不一定非要弄得斩尽杀绝,你死我活。

试想,一位癌症晚期的80岁老人,治愈希望已经很小了,却还要进行大剂量的化疗,结果往往是钱花了,罪受了,人也没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进行保守治疗,以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临床中有数以千例的癌症患者,不能说体内已无癌肿,也许检查提示体内仍有癌症存在,只不过多年来十分稳定,并无发展。

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都很不错,有滋有味地活着!

这能说不是很大的成功吗?

至少这些患者自己认为自己在对抗癌症过程中算是幸运者,成功者。

近年来,人们研制肿瘤药的出发点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以往热衷于减灭癌细胞转为抑制癌细胞生长,其中肿瘤内科的靶向药物更是异军突起,通过精准靶向治疗,准确地作用于癌细胞,阻断肿瘤生长通道,抑制癌细胞增殖,减小对机体的破坏,让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将病情稳定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生活如许多慢性病患者一样幸福。

总之,中晚期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抑制肿瘤发展、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上。

让癌症患者饮食起居同于常人,病情稳定,5年、10年长期生存,人与癌“和平共处”,甚至逐渐康复,未尝不是患者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我命由我不由天”,预防癌症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