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超敏反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06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超敏反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18超敏反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超敏反应.docx

《18超敏反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超敏反应.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超敏反应.docx

18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1、下列不属于细胞免疫现象的是

A.迟发型变态反应

B.机体对细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C.抗肿瘤免疫

D.免疫复合物病

E.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发病机制属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结核病

B.输血反应

C.肾小球肾炎

D.花粉症

E.新生儿溶血症

3、结合菌素皮试实验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4、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的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无

5、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无

6、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无

7、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的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无

8、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IgG、IgM和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B.IgE和IgG4,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IgG和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D.IgA、IgM和IgG,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E.致敏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9、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是()

A.IgG、IgM和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B.IgE和IgG4,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IgG和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D.IgA、IgM和IgG,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E.致敏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10、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是()

A.IgG、IgM和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B.IgE和IgG4,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IgG和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D.IgA、IgM和IgG,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E.致敏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11、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是()

A.IgG、IgM和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B.IgE和IgG4,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IgG和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D.IgA、IgM和IgG,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E.致敏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12、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合成的介质是()

A.组胺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13、肥大细胞颗粒内储存的介质是()

A.组胺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14、由激肽原在激肽原酶作用下生成的是()

A.组胺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15、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介质是()

A.组胺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16、能使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是()

A.组胺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17、C1q结合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方法的原理是()

A.免疫复合物溶解度特性改变

B.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能吸附已结合补体的免疫复合物

C.免疫复合物可结合补体

D.免疫复合物中IgGFc段能与抗变性IgG抗体结合

E.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改变

18、PEG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方法的原理是()

A.免疫复合物溶解度特性改变

B.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能吸附已结合补体的免疫复合物

C.免疫复合物可结合补体

D.免疫复合物中IgGFc段能与抗变性IgG抗体结合

E.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改变

19、胶固素结合试验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方法的原理是()

A.免疫复合物溶解度特性改变

B.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能吸附已结合补体的免疫复合物

C.免疫复合物可结合补体

D.免疫复合物中IgGFc段能与抗变性IgG抗体结合

E.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改变

20、类风湿性因子试验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方法的原理是()

A.免疫复合物溶解度特性改变

B.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能吸附已结合补体的免疫复合物

C.免疫复合物可结合补体

D.免疫复合物中IgGFc段能与抗变性IgG抗体结合

E.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改变

2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M

D.IgD

E.IgA

22、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

B.属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C.和免疫反应发生的机制是不同的

D.是机体针对变应原的初次免疫应答反应

E.是机体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23、Ⅱ型超敏反应相关抗体是()

A.IgG、IgM

B.IgM、IgA

C.IgG、IgA

D.IgG、IgE

E.IgM、IgE

24、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哪一型超敏反应的典型的例子()

A.Ⅰ

B.Ⅱ

C.Ⅲ

D.Ⅳ

E.Ⅵ

25、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哪一型超敏反应的典型的例子()

A.Ⅰ

B.Ⅱ

C.Ⅲ

D.Ⅳ

E.Ⅵ

26、肥大细胞膜上与IgGFc结合的受体是()

A.FcεRI

B.FcεRⅡ

C.FcγRI

D.FcγRⅡ

E.FcγRⅢ

27、Ⅲ型超敏反应局部炎症以下列何种细胞为主()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吞噬细胞

28、引起全身性过敏性休克的Ⅰ型超敏反应最主要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A.组胺

B.白三烯

C.前列腺素

D.激肽原酶

E.血小板活化因子

29、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B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0、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

A.组胺和白三烯

B.攻膜复合体

C.多形核白细胞的溶酶体酶

D.细胞因子

E.细胞毒性T细胞

31、三磷酸肌醇可使胞浆内哪一种离子升高()

A.Mg2+

B.Ca2+

C.K+

D.Na+

E.以上都不是

3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活化,后者与Ca协同作用可以活化()

A.磷脂酶A

B.Syk蛋白酪氨酸激酶

C.Fyn蛋白酪氨酸激酶

D.磷酸酯酶D

E.组胺酶

33、青霉素可能导致()

A.Ⅰ、Ⅱ型超敏反应

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Ⅱ、Ⅳ型超敏反应

D.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E.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34、定量检测血清IgE最好选用()

A.免疫电泳

B.免疫荧光

C.免疫扩散

D.斑贴试验

E.ELISA试验

35、下列属于皮肤过敏反应表现的是()

A.恶心呕吐

B.腹痛腹泻

C.休克

D.头晕

E.血管神经性水肿

36、脱敏治疗可用于()

A.冷空气过敏

B.食物过敏

C.血清过敏症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病

37、皮肤试验的最常用部位是()

A.上臂

B.背部

C.前臂内侧

D.前臂背侧

E.大腿内侧

38、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血清病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血清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39、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诊断的试验是()

A.结膜激发试验

B.支气管激发试验

C.鼻粘膜激发试验

D.口腔激发试验

E.冰水试验

40、下列哪型超敏反应与细胞免疫过程相似()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无

41、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

A.组胺

B.蛋白水解酶

C.NCF

D.ECF-A

E.PAF

42、下列哪一种疾病ADCC效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风湿性关节炎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

43、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IgE抗体大量产生

B.单个核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

C.肥大细胞脱颗粒

D.ADCC作用

E.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补体活化

44、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

A.Mφ直接吞噬靶细胞

B.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

E.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

45、对寄生虫感染发生应答,并在过敏反应中起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A.内皮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中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46、溶血反应属于哪型超敏反应()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Ⅵ型

47、下列哪一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C.激活补体产生大量C3a、C5a

D.大量免疫复合物形成

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

48、有关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应除外是()

A.ABO血型抗原

B.某些药物

C.变性IgG

D.Rh抗原

E.HLA抗原

49、可引起机体发生Ⅳ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花粉

B.真菌

C.结核杆菌

D.毛屑

E.尘螨

50、下列哪种不是皮肤试验出现假阴性的常见原因()

A.试验抗原浓度过低

B.季节选择不当

C.试验抗原不纯

D.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E.试验抗原变性

51、下列哪一项疾病属于Ⅲ超敏反应()

A.过敏性休克

B.特应性皮炎

C.新生儿溶血症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52、Ⅰ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53、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结果表现为()

A.红晕

B.风团

C.红肿.硬结

D.红肿.水泡

E.溃烂

54、白喉抗毒素导致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Ⅰ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55、介导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

A.组胺

B.白三烯

C.肝素

D.腺苷酸环化酶

E.血小板活化因子

56、下列哪种疾病未涉及Ⅳ型超敏反应机制()

A.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接触性皮炎

E.乙型肝炎导致免疫性肝细胞损伤

57、挑刺试验针与皮肤呈什么角度进针()

A.15°

B.30°

C.45°

D.60°

E.90°

58、属于呼吸道过敏反应的是()

A.鼻窦炎和过敏性哮喘

B.鼻窦炎和鼻息肉

C.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

D.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E.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

59、有关Ⅳ型超敏反应的组织损伤机制,应除外()

A.CD8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B.CD4Th1细胞释放趋化因子发挥致炎作用

C.TNF对靶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

D.巨噬细胞活化和释放溶酶体酶

E.补体的激活产生补体裂解产物的过敏毒素作用

60、下列组合中由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A.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B.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C.Ⅰ、Ⅲ、Ⅳ型超敏反应

D.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E.Ⅱ、Ⅳ型超敏反应

61.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Arthus反应

B.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花粉症

E.血清病

62、Ⅲ型超敏反应当抗体远多于抗原时易形成何种免疫复合物()

A.大分子可溶性

B.大分子不溶性

C.小分子可溶性

D.小分子不溶性

E.大分子和小分子

63、在哪一型超敏反应的防治中,避免接触变应原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A.Ⅰ

B.Ⅱ

C.Ⅲ

D.Ⅳ

E.Ⅵ

64、迟发型皮试结果判定时,皮内试验仅有红肿的反应结果是()

A.无反应(-)

B.弱阳性(+)

C.阳性(++)

D.强阳性(+++)

E.强阳性(++++)

65、血清病通常发生在一次大量注射抗生素(马血清)后几周()

A.0~1周

B.1~2周

C.2~3周

D.3~4周

E.4~5周

66、皮试中出现假阳性可能原因是()

A.变应原抗原性丧失

B.患者皮肤反应较低

C.患者近期内使用过大量抗组胺类药物或激素类药物等

D.患者皮肤反应较高

E.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67、下列哪一种属Ⅲ型超敏反应()

A.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

B.重症肌无力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结核病

E.流行性乙型脑炎

68、最严重的Ⅰ型超敏反应是()

A.消化道过敏反应

B.皮肤过敏反应

C.过敏性皮炎

D.呼吸道过敏反应

E.过敏性休克

69、下列哪种免疫炎症类型属于迟发性超敏反应()

A.补体介导的免疫炎症

B.细胞介导的炎症

C.IgE介导的炎症

D.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

E.皮肤嗜碱性粒细胞超敏反应

70、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无

71、Arthus反应是()

A.全身的Ⅲ型超敏反应

B.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

C.局部的Ⅱ型超敏反应

D.全身的Ⅱ型超敏反应

E.局部的Ⅳ型超敏反应

72、关于Ⅳ型超敏反应,正确的是()

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C.补体参与

D.能通过血清被动转移

E.主要由IgE参与

73、下列哪一种物质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炎症无关()

A.蛋白水解酶

B.补体

C.组胺

D.中性粒细胞

E.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74、下列哪项是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作用的产物()

A.PGD

B.5-羟色胺

C.组胺

D.PAF

E.LTs

75、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D.补体激活

E.中性粒细胞浸润

76、Ⅲ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物质介导的()

A.免疫球蛋白IgE

B.免疫球蛋白IgM

C.免疫球蛋白IgG

D.补体

E.免疫复合物

77、以下不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

A.接触性皮炎

B.血清病

C.移植排斥反应

D.肺结核

E.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78、Ⅰ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一种成分被动转移()

A.致敏B淋巴细胞

B.白细胞介素

C.致敏T淋巴细胞

D.患者的血清

E.特异性IgE形成细胞

79、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A.ABO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B.新生儿溶血症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

80、发生血清病是因为()

A.存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大量IgE产生

C.补体水平升高

D.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

E.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81、哪一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多有遗传趋向()

A.Ⅰ

B.Ⅱ

C.Ⅲ

D.Ⅳ

E.无

82、超敏反应的本质是

A.特殊的免疫应答

B.异常的免疫应答

C.正常的免疫应答

D.非特异免疫应答

E.回忆应答

83、不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A.螨

B.花粉

C.同种异型抗原

D.某些药物

E.鸡蛋

84、下列属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接触性皮炎

B.荨麻疹

C.职业性皮肤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昆虫叮咬性皮疹

85、预防超敏反应最有效的措施

A.皮肤试验

B.脱敏注射

C.注射拮抗药物

D.避免接触变应原

E.激素治疗

86、I型超敏反应目前最好的诊断方法

A.皮肤试验

B.特异性IgE测定

C.血清总IgE测定

D.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

E.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测定

87、RAST用于检测I型超敏反应的

A.特异性IgE

B.特异性IgG

C.非特异性IgE

D.非特异性IgG

E.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

88、RIST用于检测I型超敏反应的

A.特异性IgE

B.特异性IgG

C.非特异性IgE

D.非特异性IgG

E.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

89、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常用的非特异性吸入物

A.组胺或花粉

B.甲基胆碱或花粉

C.花粉或屋尘

D.组胺或甲基胆碱

E.动物皮屑或花粉

90、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不完全抗原

A.Rh抗原

B.药物半抗原

C.HLA抗原

D.分化抗原

E.ABO抗原

91、利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CIC时,聚乙二醇的最终浓度

A.1%~2%

B.2%~3%

C.3%~4%

D.4%~5%

E.5%~6%

92、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CIC的特点

A.简便.特异,但易受温度影响

B.简便.特异,不易受温度影响

C.简便.特异性差,不易受温度影响

D.繁琐,特异性差,易受温度影响

E.简便.特异性差,易受温度影响

93、下列何种情况可不必做皮试

A.食物过敏

B.支气管哮喘

C.荨麻疹

D.注射青霉素

E.注射异种抗血清

94、皮内试验出现假阳性时,可能是由于

A.皮试液浓度过高

B.皮试液剂量小

C.皮肤反应性差

D.使用抗组胺药

E.抗原注入太深

95、嗜酸粒细胞释放的芳基硫酸酯酶可灭活

A.组胺

B.白三烯

C.缓激肽

D.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E.PAF

96、肥大细胞活化后释放的介质不包括

A.组胺

B.缓激肽

C.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D.白三烯

E.血小板活化因子

97、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持续痉挛的介质

A.激肽原酶

B.组胺

C.血小板活化因子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98、下列哪种超敏反应疾病的发生与致敏淋巴细胞或补体无关

A.过敏性休克

B.传染性超敏反应

C.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

D.Arthus反应

E.接触性皮炎

99、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为

A、Ⅰ型超敏反应

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Ⅰ、Ⅱ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Ⅰ、Ⅳ型超敏反应

100、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箩筐的FcεRⅠ

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C.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E.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101、皮肤试验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原因主要是

A.免疫复合物沉积

B.肥大细胞脱颗粒

C.特异性TDTH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

D.补体的大量形成

E.CTL特异性杀伤作用

102、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IgM抗体

B.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母体IgG抗体

C.补体参与发病

D.分娩后72h内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可预防本病

E.母亲在孕育第2胎Rh+胎儿时发生

103、关于新生儿ABO溶血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血

B.发生率高于Rh血型不合,但症状较轻

C.为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D.进入儿体内的抗体为IgM

E.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104、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

A.Rh+母亲初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B.Rh-母亲初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C.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D.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E.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105、能使胎儿或新生Rh+红细胞溶解破坏的抗体是

A.免疫缺抗体IgM

B.免疫抗体IgG

C.亲细胞抗体IgE

D.天然抗体IgM

E.天然抗体IgG

106、下列哪一项是检测I型超敏反应的试验

A.抗球蛋白试验

B.Raji细胞试验

C.冷凝集试验

D.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

E.胶固素结合试验

107、可以寻找过敏原并从嗜碱粒细胞水平研究I型超敏反应的试验

A.皮肤试验

B.放射免疫吸附试验

C.RAST

D.phadiatop

E.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108、CIC检测中常用的参考标准品

A.IgG

B.IgA

C.IgM

D.IgE

E.HAHG

109、Cia结合试验可检测

A.IgG抗体与抗原形成的IC

B.IgA抗体与抗原形成的IC

C.抗原特异的IC

D.已结合补体的IC

E.局部组织沉积的IC

110、单克隆的RF可以从下列何类疾病患者的血清中提取

A.高脂血症

B.冷球蛋白血症

C.贫血

D.骨髓瘤

E.类风湿关节炎

111、关于Raji细胞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体外培养的B细胞株

B.是体外培养的T细胞株

C.表面有补体受体

D.表面有Fe受体

E.可用于检测已结合补体的IC

112、Ciq结合试验检测CIC的特点是

A.灵敏度高,重复性差,不易精制

B.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易精制

C.灵敏度高,重复性差,纯品稳定

D.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纯品不稳定

E.待测血清不需处理可直接用于检测

113、“OT”试验临床上常用于

A.判断卡介苗接种后个体的效果

B.判断个体细胞免疫功能

C.判断个体特异性抗体产生

D.判断免疫缺陷病

E.具有A和B的作用

114、分离血清免疫复合物一般采用的PEG的最终浓度为

A.1%~2%

B.3%~4%

C.5%~7%

D.6%~8%

E.7%~10%

115、PEG比浊法测定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时敏感度可达

A.5mg/L

B.10mgL

C.15mg/L

D.20mg/L

E.25mg/L

116、当PEG浓度大于多少时,选择性沉淀循环免疫复合物特性消失

A.1%

B.2%

C.3%

D.4%

E.5%

117、PEG比浊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沉淀的最佳温度为

A.1℃

B.2℃

C.3℃

D.4℃

E.5℃

118、用PEG沉淀法检测CIC,其试验特点为

A.方法烦琐,特异性高,受温度影响小

B.方法简便,特异性高,受温度影响小

C.方法烦琐,特异性差,受温度影响大

D.方法简便,特异性差,受温度影响大

E.方法简便,特异性差,受温度影响小

119、抗C3-CIC-ELISA法测定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时敏感度可达

A.0.1mg/L

B.0.2mg/L

C.0.3mg/L

D.0.4mg/L

E.0.5mg/L

120、关于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