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71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下载.doc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这一认识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族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

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

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校内背景

从学生的现状看,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物质生活优厚,精神生活不足,身体发育早熟,心理发展滞后。

这就使他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厌学、说谎、打架、任性和缺乏同情心、缺少责任心、意志薄弱、情感脆弱、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严重、学习功力缺乏和抗挫折能力差等。

而且,愈是家长知识水平高、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子女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因为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更为严重,那么他们强加给孩子的压力就更大、更多。

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独生子女综合症”。

例如:

某校二年一名小女孩,每次考试前都异常紧张、出汗、发抖、哭叫,直到后来为不参加考试而逃学。

五年级一名男生,因违反课堂纪律,受老师批评。

思想产生偏异,最后竟离家出走,幸好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才未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一些学生每到考试成绩出来后,就不爱回家。

放学后在操场墙角来回走,心事重重。

其他一些如强迫症、多动症等问题很多很多。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的、学校的各方面的压力太大,心理畸形发展所致。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身心发展失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

是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起点和达到素质教育奋斗目标的“高速公路”。

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生心理辅导开始,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三)家庭背景

由于我们学校处于地理位置相对边远的小城镇,有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也有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对其子女的思想状态关心较为淡薄,加之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等)、“留守学生”的增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

另外,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而言,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启蒙时期,所以,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调查分析,探索一种适合小城镇学校心理教育的方法,对于提高学校的日常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高度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就整体而言,学校目前的教育远不能满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需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仍然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其原因在于:

1、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疹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多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以往,心理教师容易只注意学生表面的行为问题,将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忽略了问题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

3、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给学生课本,讲概念,考条条。

4、把心理健康教育狡隘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且把教育的职责推给了心理老师。

5、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

在报刊杂志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大多只强调了一些数据。

如“在某地区抽样调查中,中小学中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等等,并用这些数据说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以此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无可非议的。

遗憾的是,尽管数据“骇人听闻”,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多大问题、这些人将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引导、教育和帮助。

大家照样上课、学习、升级、升学、就业,就是有什么问题也是发生在极个别人身上。

鉴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及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室更是形同虚设,来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认为,传统的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是当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

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维模式,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居安思危”,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相联系。

这种教育思想关注的是人的素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

而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要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

这里,首先必须区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某些区别。

尽管“学校心理咨询”也在不断扩展“心理咨询”的概念,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该概念典型“范式”,即它与心理疾病有关,以心理专家对个别来访者的咨询为主。

当然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应该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

这种新视角关注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与需要,是在认清当前教育中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

这种新视角重在面向正常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

重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缺乏这种新视角,学校心理教育就必然缺乏动力。

6、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

因此,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

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建立,并以此为中介和桥梁,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教法的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究竞如何建立,这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

正是由于上述的现状与背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探索。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经验,探索出适应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实验和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通过实验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的方法和途径。

5、通过实验和研究,帮助小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

2、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3、通过校本培训增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实验,使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观念发生变化,领导办学观念发生变化。

三、开展此项研究的条件分析

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

本课题组负责人由充满朝气、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郝爱民担任。

郝爱民是白银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白银市“青年教学能手”,具有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

曾获市“优秀少先大队辅导员”、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区“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区、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所带班级学生身心健康、乐于学习、热爱生活。

教育理念先进,科研能力强。

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由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优秀科任教师组成。

这些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乐于思考,勤于总结,善于研究,通过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校的校本培训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取得过较为优异的成绩,如郝爱民、郝方瑞均取得了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

王生芹获市园丁奖,主持研究的课题《新理念下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研究》已通过省级鉴定;

张成文获市园丁奖,论文《谈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

郝爱民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员、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郝芳瑞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课题组成员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已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与尝试,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

另外,我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学校网络、多媒体、校园广播、校园视频监控等教育资源齐备。

与学生家长、学校周遍小区物业关系融洽,能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更重要的是,我校领导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极为重视。

会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

从而会为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前期的准备工作

自本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远程交流学习,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等形式,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及各科教师进行了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对“精神分析理论模式”、“行为主义理论模式”、“人体主义理论模式”、“情绪管理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先进的理论模式和教育理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领会到:

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要从物化走向人化,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权利,关怀学生的成长。

对学生的教育要由强制性的单项灌输转向双向的平等对话。

要从重知识教育转向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小学教育工作成为两代人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共同发展、共享快乐的过程。

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应当是一个整体,作为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应该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到整体的教育中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另外,我校课题组还做了关于“学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针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

学生只需在各指标前标上序号,以反映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即可,当然没有提到的还可以补充,拿不准的也可以并列提出。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真实、有效、能客观反映情况,我们采用无计名的方式进行,采用由辅导员老师自3-6年级随机各抽一个班进行。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以及与部分教师学生个别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目前我校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学生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包括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3)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家庭问题、性格与精神健康、前途与升学、受排斥和学业等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班集体建设,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适度适当地给予引导,满足他们归属与爱、尊重与交往的需要。

教育评价还应进一步尊重差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由过去注重横比(同学之间的比较)到现在注重纵比(学生自己和自己比)。

从而,及时肯定每一名同学进步,促进每一名同学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这一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

1、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研究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也叫国民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因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体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全面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增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直接、集中地体现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

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以增进其心理健康为目的,一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组织和安排的;

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内容和形式,唯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所认可、所接纳、所内化,亦即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其智慧和潜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毫无意义的。

(3)参与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充分参与为条件的。

参与是学生个体表现自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唯有通过参与才能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任何健康心理都只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重在参与,参与的几率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大小。

(4)民主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了解学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遵循民主和平等的原则。

民主性原则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坚持民主性的原则,以真诚、友爱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成为小学生的知心朋友或良师益友,小学生才愿意亲近教师,对教师说心里话,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气氛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为此,教师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权利、意见和人格尊严。

一切居高临下的说教、一切形式的讽刺挖苦和嘲弄学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5)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体相同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具有较大的无意性,而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则具有较大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再比如,小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就总体而言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低年级小学生虽然抽象思维已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居相对优势,而高年级小学生其抽象逻辑思维已渐居相对优势。

智力因素如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样如此。

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具有更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多为周围的人和事,而高年级小学生的理想则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和社会性,如立志成为“四有”人才等。

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上的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6)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由小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为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感染性的,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当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求最大限度照顾到其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只有坚持预防和促进发展,才能大面积、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在其自身的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格得到健全和谐的发展,形成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

同时对少数小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对于极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咨询指导和适当的矫治,对出现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小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提供建议,介绍到医疗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给予治疗,以保障其心理健康。

六、课题主要材料来源

1、国内同类课题研究资料(论文、案例、经验总结等)

2、校内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方法、措施

1、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分别在各个年级用科学方法抽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个案研究法:

整理典型个案实录,作出分析评点,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3)调查法:

问卷、座谈、采访、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研究效果;

(4)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5)观察法:

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被研究对象的心理有关方面的发展变化;

(6)理论联系实际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7)学科课堂渗透法;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2、研究策略

⑴借鉴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和结果,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突出活动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既面向未平,又要脚踏实地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研究工作。

⑵本课题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立足实践。

⑶本课题研究过程采取开放式设计,动态式控制,分期分批收获研究成果的策略,开放式设计:

研究方案的制定,充分听取专家、领导和各位教师的意见。

动态控制:

边实施边研究边修改,不断完善。

分期分批收获科研成果,注重研究过程的不断总结和提高,注重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2009年8月--12月)

1、学习内容:

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

国内外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理论。

2、采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听报告会、参加培训,了解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情况。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月)

1、主要内容通过对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不断总结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内容、途径和方法。

2、采用的方法:

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

材料收集整理阶段(2011年2月--3月)

对第二阶段研究工作中提出的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内容、途径和方法及典型案例等教育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第四阶段:

阶段性总结阶段(2011年3月--5月)

1、对本课题一年的研究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与全面总结,提升理性思考,丰富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及理论,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下一步工作进一步做好准备。

2、主要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经验推广,典型案例分析,召开专题讨论会,教师培训、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

九、预期研究成果名称

1、相关的调查报告;

2、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3.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4、有关的典型个案研究案例;

5、结题报告。

十、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1、顾问、指导:

郝思明(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2、课题组:

组长:

郝爱民(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

组员:

郝方瑞(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王爱红王菁孙陇豫刘翻琴张成文(学校教导主任)王生芹(学校副校长)

十一、课题研究制度和经费保障

1、课题研究制度。

课题组将每周活动一次,定期召开课题会议,组织有关理论及科研知识的学习,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物质保证。

建立实验工作激励机制,对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经费:

课题参与人员每人缴活动费2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