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21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 严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docx

发严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创造性

2.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意志意识形态》

5.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辩证法D.辩证方法

6.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主义

8.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

(二)双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

A.唯物史观的发现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C.剩余价值的发现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创立E.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2.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影响较大的是()()

A.康德B.费希特C.谢林D.黑格尔E.费尔巴哈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细胞学说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生物进化论D.电学学说E.原子学说

6.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B.英国的欧文

C.意大利的托玛斯·康帕内拉D.英国的托玛斯·莫尔E.法国的摩莱里

7.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说是()()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真理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E.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阶级性D.实践性E.理论性

3.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了()()()()()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B.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C.无产阶级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还不成熟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E.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

8.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伦理学E.科学社会主义

(四)辨析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1.“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不是建设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包容一切科学的知识总库。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理论拼盘”。

4.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5.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五)简答题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

7.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整的科学体系?

在当代歪曲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10.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1.为什么说“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13.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为什么不能用西方社会思潮“补充”、“修改”马克思主义?

2.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

3.为什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为什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七)分析说明题(材料题)

1.毛泽东指出:

“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2.列宁说:

“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当前的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3.马克思当年曾经指出过,不能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理论。

用列宁的话说:

“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请回答

(1)材料1、2、3分别说明了什么?

(2)概括材料1、2、3的共性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3.《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观精神住在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观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8.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

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

10.我国哲学家范缜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2.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派别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4.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15.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B.唯意识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物与物的关系

16.“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7.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B.客观的规律性C.内部的矛盾性D.客观实在性

19.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肯定和否定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2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2.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自然界的变化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量的增加

23.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2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2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

2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27.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28.“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

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0.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说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3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

3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3.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中,决定事物质变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事物的量变D.事物的质变

34.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

3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3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试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37.要正确解决事物矛盾的前提或关键是认识()

A.事物矛盾的普遍性B.事物矛盾的特殊性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

38.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39.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4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4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43.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44.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是

A.世界的物质性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辩证的否定

45.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46.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4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4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D.要针对矛盾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4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5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51.古人说: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52.“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5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二、多项选择题

1.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世界E.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D.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E.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E.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本原,因此它()

A.不能解释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C.经不起科学发展的考验D.必然倒向不可知论E.把特殊的物质结构认为是物质的一般

5.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或事例的是

A.宇宙有正负宇宙,负宇宙由亡灵组成B.电脑可以预测人的前途和命运

C.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距离发生感应

D.“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E.“神非即形也,形非即神也;生则合而为用,死则形留而神逝”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题所揭示的是

A.意识就是物质B.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E.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

7.《传习录》记载: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8.人的意识的主观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9.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0.从起源和产生看()

A.意识是人先天具有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的产生最初直接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D.“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E.“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1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A.内在统一的B.解放思想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

C.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也是一种盲目蛮干

D.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E.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

1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E.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13.黑格尔说:

“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上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而且它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

只有作为有机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表明()

A.部分和整体是不可分割的B.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C.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E.离开整体研究部分和脱离部分研究整体都是有缺陷的

14.下列说法属于错误的有()

A.“天不变,道亦不变”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D.“光阴一去不复返”E.“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

1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E.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16.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E.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E.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

19.“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