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22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能力方面:

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

【教学方法】学案式教学+过程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知识框架】

 

【教学过程】

上课前分好学习小组、指定好小组长。

Ⅰ导入

时间:

4min

教学设计:

导言+情景剧

设计意图:

创设学习情境,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讲授:

老李:

王大哥,咱都是种黄瓜的,你家黄瓜和俺家黄瓜咋差别这么大呢?

老王:

(洋洋得意的)大兄弟,种啥也得讲科学

老李:

(焦急的)种个大棚还讲啥科学啊?

那你快说说你那科学!

老王:

(胸有成竹的)你可听好了,要提高产量,就得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大棚里的温度要适当提高,光照要适当增强,二氧化碳浓度要适当加大。

老李:

(满脸疑惑的,板着指头数着说)温度?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作用?

这与产量啥关系啊!

老王:

不知道了吧,淄博实验中学的徐老师今天正好要带着大家一起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好好听听吧!

听完后你就茅塞顿了!

我小时候就知道咱们桓台县是全国闻名的吨粮县,最近我又听说咱们桓台县要推广种植大棚蔬菜,这不,我刚到咱桓台二中,就碰到了菜农老王和老李,老王兴高采烈,但老李却愁眉哭脸,这是为何呢?

让老王、老李来给大家说说,有请老王和老李。

非常感谢老王和老李的精彩表演,谢谢!

就让我们开始《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探究吧!

(板书)

啥是光合作用呢?

不仅老李想知道,早在3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揭开光合作用神秘的面纱吧!

(板书: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请拿出学案,看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该内容的学习,5分钟后,找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Ⅱ主要内容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时间:

10min

教学设计:

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适当讲授

设计意图:

体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艰辛和巧妙的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法:

自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法:

学案导学+讲授

教法:

学案导学

讲授:

(边讲授边板书,分别找小组同学起来回答,并及时评价):

通过问题1,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通过问题2、3,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二氧化碳,并且有氧气生成,通过问题4,我们知道了氧气来自于水中的氧。

通过问题5,我们知道了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通过问题5,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通过问题7、8,我们知道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淀粉中。

通过问题9,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中的碳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碳。

这就是光合作用。

让我们一起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具体内容: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要求:

阅读课本P101-102相关内容后,完成学案上问题和实验分析两栏的内容的填写,并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填写完毕小组内讨论初步订正答案。

自学指导

问题

时期和事件

实验分析

P10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第一段

1、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是什么?

18世纪中期

以前

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而没有考虑到植物是否从中得到什么

2、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仅是土壤中的水吗?

1771年

普里斯特利实验

实验结论:

植物可以空气

P10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第二段

3、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气体?

1785

发现空气的组成

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吸收的是

P102第三段

4、

1939

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

P10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第二段

5、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1779年

英格豪斯实验

植物只有在下,只有才能更新空气

P100资料分析

6、绿叶中的什么结构进行光合作用呢?

1880年

恩格尔曼

证明光合作用的的场所是

P10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第三段

7、

 

1845

梅耶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储存起来了

8、

1864

萨克斯实验

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P102第四段

9、

20世纪40年代

卡尔文

探明了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被称为循环

1、综上所述并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请完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的填写: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场所),利用(条件),把和

(原料)转化为储存着的(产物),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2、请根据概念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产物为糖类(CH2O)的反应式]:

 

过渡导言:

叶绿体可真是种神奇的细胞器啊!

普通的水和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是怎样合成几乎所有生物都赖以生存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光能是怎样转化成化学能呢?

请看大屏幕,让我们看一段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演示。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时间:

20min

教学设计:

动画展示并讲解2min+看书自学、粘贴画板10min+小组汇报5min+填写学案并汇报4min

设计意图:

教师先把光合作用复杂又抽象的整体过程通过动画方式展现给学生,再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法:

学案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讲授:

(动画展示过程结束后)现在知道了吧!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板书)

[H]可不是氢气,它是还原型辅酶Ⅱ的简写形式,是辅酶Ⅱ与水光解后生成的还原性很强的氢结合而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103页右下角的相关信息中有介绍。

C3、C5也是一种简写,是含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和含五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简写。

大家再看一遍,看得时候要注意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板书)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活动。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特大号的叶绿体的平面结构剖面图,还有代表各种物质的卡片,请同学们借助必要的连线、箭头,添加必要的条件,合作完成叶绿体内光合作用过程展示。

最后找小组给大家汇报活动结果。

由某某小组和某某小组汇报,(把纸板粘到黑板上)。

提示:

汇报时,注意从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四个角度汇报。

谢谢某某小组和某某小组的精彩汇报!

相信大家对光反应和暗反应已经非常的熟悉了!

那就请快速的完成学案上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的填写吧,2分钟后小组汇报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条 件

 

 

场 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1.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和_______。

2.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___和____。

3.两者相互独立又同时进行,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

(三)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时间:

5min

教学设计:

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首尾遥相呼应,知识“回归”应用。

培养学生的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

归纳总结

教法:

学案导学

过渡导言:

(借助学生的贴画)如果光照减弱,单位时间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数量(也就是光合作用的强度)会怎么改变呢?

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呢?

请小组讨论后完成学案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填写,然后小组汇报!

有请“老李”同学给大家总结——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具体内容: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1、光照强度:

主要通过影响反应生成的和多少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2、CO2浓度:

主要通过影响反应速率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3、温度:

主要通过影响反应中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可以通过提高、提高、提高的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这是提高作物产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活动评价】

时间:

1min

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好,都能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听讲,尤其是某某小组,得到的对好最多!

为了表扬某某小组为我们树立了团结合作的的好榜样!

也为了鼓励我们自己,让我们一起鼓掌吧!

要相信不断的努力,一定不停地收获!

【三维小结】

时间:

1min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感叹科学家们巧妙的实验方法的同时,我们还体会到了科学态度还有科学精神!

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还帮老李解决了实际问题。

看来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还是那句话:

不断的努力,一定不停地收获!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

1.根据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下图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请写出各标号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由图可知:

(1)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

一是和

(2)C3的两个去向是形成和,实质是的C被还原为有机物中的C,是循环利用的。

(3)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反应,植物其他生命活动需要的ATP来源于

(4)光合作用中CO2中的C的转移途径:

CO2

光合作用中H2O中的O的转移途径:

H2O

4、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试分析:

 

(1)C与B相比较,光合作用强度弱,这是因为从而影响反应的速率。

(2)A与B相比较,光合作用强度强,这是因为从而提高了。

(3)综上所述,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在弱光下,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在较强光下,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5、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

分析曲线图并回答:

(1)AB段表明在这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其原因是:

(2)C点表明在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

其原因是:

此时很高,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

   的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       。

 

2019-2020年高中生5-4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促使学生分工合作,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二、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

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及解读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能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和作用光谱;要求教师能直到学生做好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该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实验。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本册教材第3章中又学习了细胞结构,至此,学生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

通过本册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验方面已经有了对照、对比、变量的概念,在“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某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中对实验设计有了接触,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对探究的方法、步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基础和实践,初步具备了探究的一般能力。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和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或者借助录像给予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理化知识,如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光的色散现象和色素的吸收光谱,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解释。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质疑、创新设计,初步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质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和谐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五、重点难点:

重点: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复习有关实验设计和探究方法的知识;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就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尽可能多地提出质疑并找到答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

实验的材料用具除了书本列举的之外,再补充胡萝卜的叶子、烘干的菠菜叶(学生也可以自带绿叶);为了节省时间,课前准备好滤纸条,配制好层析液。

课后的探究可根据学生要求和实验室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学生对材料用具的要求。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供数据,使学生理解绝大多数生物的能量之源是太阳能,引出课题。

然后提问:

1、绿色植物以什么方式固定光能?

2、植物靠什么物质去捕获光能的?

(出示玉米正常苗和白化苗图片)

3、出示绿色和黄色的菠菜叶,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是否只含叶绿素?

通过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研究兴趣。

(二)、新课学习

实验: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的种类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通过预习,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

所以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让学生先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再针对问题作出解释,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来解决疑问,教师也可对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简要说明。

一般来说,学生会有这些问题:

1、菠菜是教材推荐的实验材料,那么能否用其他的实验材料?

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材料呢?

2、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

如果不剪去会怎么样呢?

3、为什么要重复画线?

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4、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本实验是一类提供方法步骤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启发,自己大胆的设计实验。

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实验设计的知识基础和探究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只是提供建议,切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方向。

但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完成一项探究,教师应规定每个小组只能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而且对照组必须与书本提供的操作完全一致(以保证完成教材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通过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势必会产生采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问题的迫切愿望。

考虑到实验中的一些步骤如画滤液细线学生从来没有接触到过,为了使学生能准确、顺利地完成自主性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或放映有关实验过程的录像。

△实验操作、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因为考虑到时间,教师要求学生两个人为一组,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并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边巡逻指导,边给予人文关怀,提醒:

层析液中的丙酮有毒且易挥发,所以实验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分离色素时必须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束后必须用肥皂洗手,废料必须倒在废液缸里;实验后色素保存备用。

△表达和交流。

1、与其他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提出新的问题。

(1)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

宽窄如何?

这说明了什么?

(2)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析,得出本小组探究问题的结论,如为什么要重复画线,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2、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以及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

进一步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如:

(1)绿叶中水分的存在会影响实验效果,有没有方法可以降低叶片中水的含量呢?

(2)用研磨的方法提取色素时,必须加入碳酸钙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从而导致毛细吸管容易堵塞,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提取色素的方法?

(3)滤液细线很难画直、画匀,那有没有有方法既可以达到这些要求,又可以提高色素的浓度呢?

(4)滤液细线很难画,能不能换一种方法,不用画直线也能使色素分离呢?

……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者利用网络,设计实验解决新问题。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评价的过程: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通过评价,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发展。

通过这一步教学,学生不仅完成了色素种类的探究,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的原因,从中找到成就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会大有提高。

实验:

色素的吸收光谱   色素的功能

将色素溶液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从而得出色素的功能:

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通过实验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然后给出问题:

温室或大棚中指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薄膜或补充光源?

通过联系生产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过渡:

这些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展示:

叶绿体的结构。

要求学生联系细胞器的内容学习。

资料分析:

恩格尔曼实验。

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总结

总结叶绿体的功能,具有这些功能的结构基础。

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一下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

既是总结,也是布置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意愿。

八、知识结构:

 

九、作业设计

1、课堂巩固:

(1)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A、绿光区B、红橙光区和绿光区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D、红橙光区和蓝紫光区

(2)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看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黄素C、蓝绿素的叶绿素aD、黄绿色的叶绿素b

(3)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

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注:

“+”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①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探究:

学生根据在实验中提出的疑问,课后设计实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十、问题研讨

1、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教师在上新课程的时候,补充了许多老教材里面的知识,如:

用丙酮提取色素,色素的功能为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老教材内容的补充有没有必要?

2、教师如何在有限的一节课内组织好教学,让学生既能获得一些陈述性知识,又能习得实验设计的程序性知识,并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合作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成了旁观者,整个实验都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而实验后小组间交流时,发言的代表也往往是几个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