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31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docx

工作报告之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篇一: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做什么?

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

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

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

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

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

因何在?

(500~800字左右)注:

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

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

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

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

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指出: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

亟待研究解决。

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

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

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

我校语文教学质量;(3)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

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

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

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

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

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

法:

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

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06年至2009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为起步阶段: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

施个性化教学。

(2)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为攻坚阶段:

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探索

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为总结阶段:

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

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

窗户。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

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

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

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

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附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安排表: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

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

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篇二: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一、课题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二、课题简介(500字左右)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2.课题实验校

3.课题起止时间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1.理论依据

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课题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800字左右)

七、课题终结成果目录

八、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由以下几个基本内容组成:

1、报告标题: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

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

主要观点、内容。

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

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

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

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

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

图表可

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

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

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

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

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

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

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

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

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

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

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

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

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

(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

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

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上述第4至8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

【篇三:

第八期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中年段课文背景资料‘故事化’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界定

1.核心概念

(1)中年段:

是指小学三、四年级。

这一学段的学生,认知上处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已经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迁移的能力。

对课文的理解力也比一、二年级有了较大地提升。

(2)课文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

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

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

(3)“故事化”:

是指根据本班学情,老师与学生将收集到的背景资料,选取重要的部分,改变其固定的呆板模式,创作成易于学生接受或感兴趣的故事形式。

2.课题界定

“小学中年段语文课文背景资料‘故事化’的策略研究”力求改变小学中年段语文中课文背景资料的生涩,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将背景资料改编成易于中年段学生接受或感兴趣的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文本的精髓所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体味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拥有语文。

二、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确定为“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一,还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动机系统理论认为兴趣是个体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它使个体积极地寻找满足他所产生的认识和了解的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趣是经常推动认识的机制,是个体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

3.“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它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达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素质教育三个要素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发挥学生主动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4.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教育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儿童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主体教育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

三、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可是如今教参或网上的背景资料的叙述语言都比较专业,缺乏语言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如果教师把这样的背景资料原原本本,一股脑地介绍给学生,学生的接受则是生涩的、囫囵吞枣的,甚至可能抹杀课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年段的孩子来说,出示这样的背景资料,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是最佳的情景工具,人人都喜欢故事,人在一听到到“以前,有个人?

?

”的前奏就开始聚精会神起来,而往往一听到理论的东西就会昏昏欲睡。

究其根本,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使人不自觉地扮演和思考。

诸如圣经等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将历史流传千年。

笔者所论将语文课堂中的背景资料“故事化”,就是将出示的背景资料转化成由背景资料改编而成的故事,或将背景资料转化成故事化的语言,由学生或教师讲述,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文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

四、研究的目标

1.教师怎样做到将课文背景资料“故事化”?

通过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与策略,让教师选取与课文有关的,并且适当适量的背景资料,将其“故事化”,并且其“故事”应是有一定的趣味性,科学性的。

2.学生怎样在教师指导下将收集到的背景资料“故事化”?

本课题的另一个重点是旨在指导学生善于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并精当内容,将其改编成具有儿童语言特色的故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五、研究主要过程

1.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13年5月-6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月):

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随堂听课,问卷调查。

(3)实施阶段:

(20013年11月-2014年3月):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

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

(20014年4月-5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方法的选择

(1)调查研究法。

(2)对比研究法。

通过此方法了解出示原版背景资料和“故事化”后的背景资料取得的效果。

(3)文献研究法。

对有关小学语文中年段背景资料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4)行动研究法。

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3.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中年段课文背景资料运用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随堂听课、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调查各种形式的背景资料运用的效果。

(2)初步研究与制定课文背景资料“故事化”的策略。

通过观察课堂反应与学生听课效率,初步刷选与制定将背景资料“故事化”的策略,

(3)研究、制定教师与学生有关背景资料“故事化”的不同策略。

指导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有意识将资料“故事化”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通过老师的故事,学生的故事,对课文进行充分的补充,达到完美的结合。

六、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化”故事,就是教师把所需要介绍给学生的背景资料“故事化”,把背景资料改编成故事或以故事化的语言来叙说。

在很多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都离不开介绍“背景资料”,如果语文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故事化”这一形式,不但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给课文教学很好地做了铺垫,相信课堂会更流畅又精彩。

笔者认为,教师把背景资料“故事化”,继而呈现给学生,应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故事要贴切

语文课本是由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或诗文组成的,且不说有些文章是否需要背景资料(例如科学小品文),有些文章的背景资料也无法将其背景资料“故事化”(例如写景文章)。

语文课本的多元化特点需要语文教师们深度钻研教材,不同的课文选取贴切的背景资料,再根据文本特点将其“故事化”,切忌为了“故事化”而“故事化”。

内容要贴切,形式不拘泥,“故事化”既是改写成全新的故事,又可以运用故事一般的语言将原本的资料重新述说。

以诗歌为例,特别是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较遥远,理解起来有困难。

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许多教师都会运用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专业理论式的“诗人简介”在学生眼里就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对于诗歌更加迷惑。

若能用“故事化”的方法重新演绎“诗人简介”,则能化繁为简,化单调乏味为精彩有趣。

有一个案例:

某老师教授王安石《元日》,进行到理解诗意时出示了这样的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既是诗人,也是政治家。

《元日》这首诗是他当上宰相推行新的政策时写的。

他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其实这位教师出示资料的时机是很好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元日》中蕴含诗人除旧布新的伟大抱负,但是效果却与预料相差甚远,学生是接受不了或很难理解这样非常专业的结论性的资料的,这时如果教师能根据当时人们的生活,王安石的生活来改编小故事,再声情并茂地讲出来,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2.语气需多变

笔者认为,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揣摩其感情基调的,而教师改编背景故事时,也应该要贴近文章的感情基调,讲时配上相应的语气语调。

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显得很融洽,是一个整体;二来,从教师所讲的故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的感情基调,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使课文教学事半功倍。

3.内容必有趣

“故事化”就是将枯燥、理论式的背景资料变化成有趣、吸引人的故事。

无论是改写现有的故事,还是根据真实编写故事,都力求符合学生年龄层次,贴近学生生活,击中学生兴趣点。

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更考验教师的文字基本功。

另一方面就是内容不宜过长,有趣的东西肯定是新奇的、独特的,过多的内容就会显得喧宾夺主而且失去了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4.时机须适合

“背景故事”在精不在多,更在时机!

时机不同,作用不同。

课堂伊始,激发兴趣、引起期待;课堂中途,帮助理解、促进内化;课堂末尾,散发思维、拓展延伸。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拉萨的天空》为例,这一课语言清新优美,用精彩的文字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的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一方面为了学生能加深对拉萨天空的美,能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一方面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孩子搜集了有关拉萨的资料作为补充。

作为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搜集资料容易,但有计划有目的地整理和筛选资料却是不容易的,所以在让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我也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尽量规避一些晦涩的、学术性太强或专业术语太多的资料,而去选择一些优美的传说或生动的故事。

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