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43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复习题.docx

分析化学复习题

新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第一章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

1.平行实验的精密度愈高,其分析结果准确度也愈高。

()

2.操作误差是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

()

3.绝对误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

4.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偶然)是可以避免的。

()

5.Ka=10-4.76的有效数字为两位。

()

6.算式

的结果为三位有效数字。

()

7.蒸馏水中带有少量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实验中引进了随机误差。

()

8.精密度只检验平行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和真值无关。

()

9.分析者个人操作误差可用对照试验进行校正。

()

10.在定量分析中,测量的精密度越好,准确度越高。

()

11.用感量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4000克,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0.2%。

()

12.pKa=4.76为两位有效数字。

()

13.因为pH=7.00,所以[H+]=1.00?

10?

7mol/L。

()

14.用G检验法取舍离群值(可疑值)时,当计算G值大于查表G值时,离群值应保留。

()

15.用感量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1000克,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

()

16.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

17.系统误差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随机性。

()

18.无限次测量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19.偏差愈小,测定值的准确度愈高。

()

20.使用的玻璃仪器洗不干净而引入杂质,使测量产生仪器误差。

()

21.在无被测成分存在的条件下,按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实验称为空白实验。

()

22.滴定分析中,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

23.用蒸馏水代替试液,按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试验称为对照试验。

()

24.理论上,被测成分的真实值是无法确定的。

()

25.pH=8.52,则[H+]的有效数字为三位。

()

26.用万分之一的天平进行减量法称量0.05g、0.2g物体时,引起的相对误差相同。

()

27.溶解试样的蒸馏水含有杂质会引入随机误差。

()

28.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可用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求校正系数校正。

()

29.系统误差,重复测定重复出现,并可以用某些方法检验出来。

()

30.所有的系统误差通常都可用对照试验来校正。

()

31.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属于操作误差。

()

32.蒸馏水中带有少量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使实验中引进了试剂误差。

()

33.当溶液的pH=7.00时,其[H+]=1.0×10-7mol·L-1。

()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

1.纯度达到99.9%的试剂就可作为基准物质。

()

2.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是由化学计量点电位与滴定终点电位不一致引起的。

()

3.基准物质(试剂)必须有符合化学式的固定的组成(包括结晶水)。

()

4.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是由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极电位不一致引起的。

()

5.滴定分析法要求滴定反应的反应速度足够快。

()

6.滴定分析要求滴定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的程度达到99%以上。

()

7.滴定反应要完全彻底,一般要求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

8.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易溶于水。

()

9.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在高温下稳定。

()

10.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是由终点时的条件电位与计量点时的条件电位不一致引起的。

()

11.一些物质不能直接滴定,必定可以采用间接滴定法滴定。

()

12.滴定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常量成分分析。

()

13.凡是纯净的物质都可作为基准物质使用。

()

14.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必须为100?

()

15.K2Cr2O7等强氧化剂与Na2S2O3的反应无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不能进行直接滴定。

()

16.在被测试液中,加入已知量过量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第一种标准溶液的余量,这种滴定方法为返滴法。

()

17.作为基准试剂,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试剂要为化学纯。

()

18.滴定分析法要求滴定剂和被滴物都要制成溶液。

()

19.用KMnO4法测定Ca2+含量。

采用的滴定方式是间接滴定法。

()

20.滴定度是以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的克数表示的浓度。

()

21.用0.01mol·L-1HCl标液滴定0.01mol·L-1NaOH溶液至甲基橙变色时,终点误差为正误差。

()

22.用0.1mol·L-1HCl标液滴定0.1mol·L-1NaOH溶液至甲基橙变色时,终点误差为负误差。

()

23.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

24.用0.01mol·L?

1HCl标准溶液滴定0.01mol·L?

1NaOH溶液,应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

25.酸碱滴定中,由于Ka或Kb过小而不能直接滴定的酸碱,也不能用返滴定法滴定。

()

26.用0.1mol·L?

1NaOH滴定同浓度的HC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其终点误差是正误差。

()

27.往20mL0.1mol·L-1的HAc溶液中滴加19.98mL0.1mol·L-1NaOH时,溶液呈碱性。

()

28.若滴定剂和被测物浓度减小10倍,则强酸滴定强碱的pH突跃范围减小1个pH单位。

()

29.若用因保存不当而吸收了部分CO2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弱酸,则测定结果偏高。

()

30.某弱酸型指示剂的酸色为黄色,碱色为蓝色,pKHIn=5.0。

指示剂溶液呈蓝色时,其pH>6。

()

31.用0.01mol·L-1HCl标液滴定0.01mol·L-1NaOH,用甲基橙指示剂时,终点误差为负误差。

()

32.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可用量筒取水。

()

33.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HCl溶液。

()

34.当滴定剂与被测物浓度增加10倍时,NaOH滴定HAc溶液的pH突跃范围增加1个单位。

()

35.相同浓度的HCl和HAc溶液的pH值相同。

()

36.滴定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HCl和HAc溶液,消耗相同量的NaOH溶液。

()

37.酸碱指示剂的实际变色范围是pH=pKa±1。

()

38.用NaOH溶液滴定HCl与一氯乙酸(Ka=1.4?

10?

3)的混合液会出现两个滴定突跃。

()

39.将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

()

40.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2CO3的突跃范围比滴定同浓度的HAc的大。

()

41.用HCl溶液滴定弱碱BOH(pKb=5.0)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

42.某弱酸型酸碱指示剂HIn,指示剂常数为K,当pH≥1+pK时,只看到指示剂的碱色。

()

43.通常情况下,滴定弱酸的碱滴定剂必须是强碱。

()

44.强酸滴定强碱时,为减小CO2的影响,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

45.用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标定HCl溶液,再用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2CO3溶液,所得Na2CO3含量将偏高。

()

46.凡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传递反应的物质都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

47.硼砂是二元碱,与硫酸反应的计量关系为:

2n(硼砂)=n(H2SO4)。

()

48.纯度为100%的硫酸可作为基准物质使用。

()

49.配制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必须用分析天平称量分析纯的固体NaOH。

()

50.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NaOH和Na2CO3时,若第一化学计量点前滴定速度太快,摇动不够均匀,则测得NaOH的含量偏低。

()

51.在配位滴定反应中,EDTA与金属离子只形成1:

1配合物。

()

52.在EDTA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值越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

53.EDTA滴定法应用范围广的原因是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合物易溶于水。

()

54.配位效应系数是用金属的总浓度是金属离子的平衡浓度的倍数表示的。

()

55.配位滴定中,?

Y(H)=1表示Y与H?

没有发生副反应。

()

56.Ag++2NH3

[Ag(NH3)2]+不能作为滴定反应是因反应分步进行,两步完成程度都不大。

()

57.配位滴定中,溶液的酸度越大,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

()

58.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大多数可以一步完成。

()

59.EDTA滴定法中,酸效应曲线是指滴定某金属离子M的最小pH与lgKMY的关系曲线。

()

60.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与其金属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相同。

()

61.Pb2+、Zn2+可在控制一定酸度下用EDTA标准溶液分步逐一准确滴定。

()

62.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无色金属离子时,终点的颜色是配合物MY的颜色。

()

63.EDTA是一种多基配体,它有四个能直接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配位原子。

()

64.因H+与配体Y结合,使配体Y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作用称为酸效应。

()

65.在配位滴定中,如果Kf?

MIn?

Kf?

MY时,则会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

66.Cr3+、Al3+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

67.在配位滴定中,EDTA与金属离子一般以1:

1的摩尔比反应的。

()

68.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最好用被测金属离子的纯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

()

69.EDTA的pKa1=2.00、pKa2=2.67、pKa3=6.16、pKa4=10.26,在pH=5.00的水溶液中EDTA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Y3-。

()

70.多数无机配位剂不能用于滴定金属离子。

()

71.Cr3+、Al3+与EDTA反应速度慢,不能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

72.EDTA与绝大多数的金属离子以1:

2的摩尔比反应。

()

73.金属指示剂配合物MIn与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应明显不同。

()

74.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可以使配位滴定突跃范围变小。

()

75.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a2+时,加入NaOH的作用之一是掩蔽Mg2+。

()

76.EDTA标准溶液常用其二钠盐(Na2H2Y·2H2O)配制。

()

77.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某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时溶液的颜色是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

78.所有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位与该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

79.氧化还原条件电位是指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为1mol·L-1时的电极电位。

()

80.凡是条件电位差?

?

?

?

>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

8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

82.H2C2O4·2H2O可作为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也可作为标定KMnO4溶液的基准物。

()

83.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中的铁含量时,常用SnCl2使Fe3+转变为Fe2+。

()

84.用Ce(SO4)2溶液滴定FeSO4溶液的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浓度关系不大。

()

85.条件电位就是某条件下电对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分析浓度都等于1mol/L时的电极电位。

()

86.碘量法中加入过量KI的作用之一是与I2形成I3?

,以增大I2溶解度,降低I2的挥发性。

()

87.K2Cr2O7标准溶液有颜色,应于棕色瓶中保存,防止其见光分解。

()

88.在HCl介质中用KMnO4滴定Fe2?

时,将产生正误差。

()

89.直接碘量法用I2标准溶液滴定还原性物质,间接碘量法用KI标准溶液滴定氧化性物质。

()

90.间接碘量法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是:

2n(Na2S2O3)=n(I2)。

()

91.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电位范围是?

=?

?

?

In(O)/In(R)±1(伏特)。

()

92.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的Cu2+,若不加KSCN,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

93.以KBrO3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临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94.在间接碘量法中,用于标定Na2S2O3溶液常用的基准试剂为KI。

()

95.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能加速另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称为氧化还原诱导作用。

()

96.KMnO4法中一般不用另外加指示剂,KMnO4自身可作指示剂。

()

97.在标准状态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条件电位。

()

98.为防止I-被氧化,碘量法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

99.以K2Cr2O7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100.将任何氧化还原体系的溶液进行稀释,由于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按相同比例减小,因此其电位不变。

()

第三章 电位分析法

1.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是随着待测离子的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

2.玻璃电极的优点之一是电极不易与杂质作用而中毒。

()

3.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由于离子的交换和扩散而产生的,与电子得失无关。

()

4.电极电位随被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

5.强碱性溶液(pH>9)中使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值,则测得pH值偏低。

()

6.pH玻璃电极可应用于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溶液中测定pH值。

()

7.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是恒定不变的。

()

8.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溶液pH的关系为E=K+0.0592pH,但实际上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并不用计算K值。

()

9.普通玻璃电极不宜测定pH<1的溶液的pH值,主要原因是玻璃电极的内阻太大。

()

10.Ag-AgCl电极常用作玻璃电极的内参比电极。

()

11.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须用电子放大器。

()

12.在直接电位法中,可测得一个电极的绝对电位。

()

13.酸度计是专门为应用玻璃电极测定pH值而设计的一种电子仪器。

()

14.普通玻璃电极应用在pH≈11的溶液中测定pH值,结果偏高。

()

15.用玻璃电极测定pH<1的酸性溶液的pH值时,结果往往偏高。

()

16.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电子的得失与转移的结果。

()

17.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响应快。

()

18.25?

C时,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为?

=?

?

(Hg2Cl2?

Hg)?

0.059lga(Cl-)。

()

第四章 吸收光谱法

1.白光是复合光,只能由七种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而得到,而不能由少于七种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混合得到。

()

2.红色光与黄色光是互补色光。

()

3.红光的能量大于黄光的能量。

()

4.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

()

5.摩尔吸光系数不能用浓度为1mol?

L?

1的浓溶液直接来测量,而必须用稀溶液测定吸光度,然后计算得到摩尔吸光系数。

()

6.物质的颜色是由于它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

7.分光光度法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与吸光度的读数范围有关。

()

8.分光光度法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

C/C等于透光度测量的相对误差?

T/T。

()

9.分光光度法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

C/C等于吸光度测量的相对误差?

A/A。

()

10.示差光度法的相对误差比普通分光光度法大。

()

11.在光度分析中,溶液的酸度不同,其吸光度可能不同。

()

12.示差光度法的相对误差比普通分光光度法小。

()

13.光吸收定律表明溶液的透光率与浓度成反比。

()

14.三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是由于它吸收了可见光中的黄色光。

()

15.高浓度示差分光光度法是以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的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的。

()

16.某溶液在白光下呈蓝色,在钠光(黄光)灯下呈无色。

()

17.某溶液遵守光吸收定律,它的透光率与浓度成反比。

()

18.分光光度计的检流计上有透光率和吸光度两种刻度,测量时一般读取吸光度。

()

19.分光光度法中,所用比色皿的厚度不同,测得的摩尔吸光系数不同。

()

20.红色溶液所吸收的光是蓝色光。

()

21.吸光光度法中,显色反应的适宜酸度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

22.摩尔吸光系数是一个与入射光波长无关的常数。

()

23.吸光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

24.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

()

第*章 实验法

1.移液管放液时,管尖应悬空而不能靠于容器内壁,否则会因液滴附于容器内壁而产生误差。

()

2.滴定管洗净的标准是管内壁水珠均匀分布。

()

3.酸式滴定管通常用于装酸性和氧化性溶液。

()

4.碱式滴定管赶出气泡后,应先松开手指,再将乳胶管放直。

()

5.滴定管终读数读完后,发现管尖有气泡,则读数偏大。

()

6.移液管放出液体至放尽后,管尖留有的液体都不能吹到承接的容器中。

()

7.与半自动电光天平配套的砝码,其组合形式一般是5-2-2-1。

()

8.用半自动电光天平称量时,微分标尺的投影总是向轻盘方向移动。

()

9.定量稀释标准溶液所需用的主要量器是烧杯和容量瓶。

()

10.移取溶液时,一般都应该用左手操作移液管而右手操作洗耳球。

()

第二部分:

选择题

第一章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

1.一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最好用()表示。

A、绝对偏差B、相对误差C、相对平均偏差D、相对标准偏差

2.算式

的结果应报出有效数字()位。

A、五B、三C、四D、两

3.下列情况属于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的是()。

A、砝码未经校正B、试剂含有少量杂质

C、天气骤变引起误差D、滴定剂偶有两滴滴到锥形瓶外

4.算式13.78?

0.5200+8.5?

10?

5?

4.92?

0.0012的计算结果应保留()位有效数字。

A、一B、二C、三D、四

5.分析某一试样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3.50g,分析结果报告合理的为()。

A、0.04099?

和0.04021?

B、0.04?

和0.04?

C、0.0409?

和0.0402?

D、0.041?

和0.040?

6.分析某一试样中的Fe含量,每次称取试样0.5500g,分析结果报告合理的为()。

A、平均值为21.06?

,相对相差为0.1024%B、平均值为21.1?

,相对相差为0.102?

C、平均值为21?

,相对相差为0.1?

D、平均值为21.06?

相对相差为0.1?

7.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有过失操作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

8.甲乙二人同时分析某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每次取样2.50g,进行两次平行测量。

其中甲的分析结果报告为X1=5.7%,X2=5.6%,

=5.6%,相对相差=2%;乙的为X1=5.654%,X2=5.646%,

=5.650%,相对相差=1.42%。

两份报告中,()。

A、甲的合理B、乙的合理C、两份都不合理D、两份都合理

9.下列情况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超出滴定管的容量B、砝码被磨损

C、试剂含有被测组分或干扰物D、标准溶液未充分摇匀

10.下列情况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的是()。

A、滴定时,标准溶液偶然有一点滴出锥形瓶外B、偶然用了被磨损的砝码

C、称量前后分析天平的零点稍有差别D、标准溶液未充分摇匀

11.对于随机误差,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可测性B、具有重现性

C、无法减免D、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得到减免

12.消除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A、做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B、把所使用的所有仪器进行严格校正

C、使用分析纯的试剂D、非常认真细致地操作

13.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误差称为()。

A、随机误差B、方法误差C、终点误差D、试剂误差

14.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算式

的计算结果应为()位有效数字。

A、一B、二C、三D、四

15.可以校正试剂误差的方法是()。

A、做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B、做空白实验,扣除空白值

C、做对照试验,求校正系数进行校正D、非常认真细致地操作

16.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当lgK=20.43,则K=()。

A、2.7×1020B、2.69×1020C、2.692×1020D、3×1020

17.某物体在分析天平上称得的质量为15.5512克,若用分度值为±0.1克的台平称量,则其质量应记录为()。

A、15.5克B、15600毫克C、16克D、15.55×103毫克

18.某学生用某一分析天平称取一个试样,若称量总的绝对误差为±0.3mg,则当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要求不大于0.2%时,至少称取试样()才不影响滴定分析的准确度。

A、0.15gB、0.2gC、0.4gD、0.6g

19.算式

的结果应保留有效数字()位。

A、四B、三C、二D、五

20.算式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为()位。

A、一B、二C、三D、四

21.按Q检验法,下列三组数据中可疑值0.2052应舍弃的是()。

(已知:

当n分别为3、4、5时,Q0.90相应为0.94、0.76、0.64)

A、0.2038,0.2039,0.2041,0.2042,0.2052

B、0.2038,0.2039,0.2042,0.2052

C、0.2038,0.2042,0.2052

22.用G检验法检验实验数据时,若G计算=()>G表,则应将可疑值应舍弃。

A、

B、

C、

D、

23.下列因素中,()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

A、天平不等臂B、滴定管的刻度不够准确

C、蒸馏水中含有微量干扰物质D、电源波动频繁使天平的零点和停点测定不够准确

24.若pH=8.32,则[H+]的有效数字为()。

A、5×10-9B、4.8×10-9C、4.78×10-9D、4.786×10-9

25.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精密度好,则准确度就高B、精密度是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的尺度

C、精密度好是准确度的前提D、精密度与准确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26.pM=5.000的有效数字为()。

A、四位B、三位C、二位D、无法确定

27.相对标准偏差(n<20)的表达式为()。

A、

×100%B、

×100%C、

×100%D、

×100%

28.算式

的计算结果应为()位有效数字。

A、一B、二C、三D、四

29.两次测定某试样粗蛋白的含量结果为40.44%和40.65%,其相对相差为()。

A、0.26%B、0.52%C、0.518%D、0.5180%

30.滴定管的初读数为5.00?

0.02mL,终读数为10.00?

0.02mL,测量体积的相对误差是()。

A、0.8%B、0.4%C、0.2%D、0.1%

31.某四次平行测量的结果为19.96%、20.05%、20.07%和20.24%,用Q检验法判断,应舍弃的可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