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5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docx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摘要:

产业链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再走向协作的演化历程。

对这种演变历程的驱动力,很多学者都给出不同的分析框架。

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链演化的竞争、合作和协作三个阶段,然后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环境驱动、多样性驱动、选择驱动三方面分析了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

  关键词:

竞争产业链;协作产业链;演化;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85(2010)04-0015-0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变化,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竞争的全球化及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过去的激烈竞争对抗策略,转而开始选择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为原则的商业运作模式,协作已成为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凯尼亚(Kearney,1998)发现只有非常少的企业能真正“无缝隙”地处理他们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北美和加拿大为例,80%的企业自己控制不了供应商。

这些传统企业间的关系可通过“距离”模型描述为:

彼此间不相互参股;很少的信息交流;技术和功能系统独立,相互依存度低;高的交易成本。

传统企业完成日常任务的效率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这种机制不能获得关系租金。

关系租金是指在一种交换关系中联合创造的收益,是通过特定的联盟成员共同的异质性投入创造的,是资产交易专用性和与之相联系的企业专用性资源相结合的产物。

产业链演化本质上是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一种互动,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互相驱使双方提高生存能力、适应性。

在当前多变的环境中,企业的发展、演化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更取决于“关系者”的进化行为,为揭示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本文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进步、专利的分散性、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能力五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企业理性选择演化策略给予理论指导,并为产业链演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一、产业链演化的阶段划分

  

  过去十年,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斯图尔特(Stuart)和杨(Yang)对联盟等术语进行阐述,彼得尔森(Petersen)等对企业之间的演化进行阐述,所有的解释后面都存在这样的推理,企业不可能仅仅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取得成功,必须和其他企业建立制度性的安排才能取得成功。

从产业演化曲线图(图1)发现,初创期企业的数量是不断增多的,随着产业演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的数量呈现不断递减的趋势。

  

  

  

(一)“竞争”阶段,空间表现形态为点状,对应的是规模化时代

  人们通过兼并等手段加快土地、资本、劳动力的迅速集中,以达到规模效应,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销售以至售后服务,都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

  

  

(二)“合作”阶段,空间表现形态为链状,对应的是专业化分工时代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下,一些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大量专、精、尖中小型企业,它们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个链节,如药物研发产业链可通过与合同研究组织(CRO)公司的合作,将临床前试验(如动物实验、体外组织实验)、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后的其他试验等环节外包给CRO公司,这样就可把新药的上市时间缩短3至5年。

  

  (三)“协作”阶段,空间表现形态为网络状,对应的是模块化时代

  模块化指将产业链中的相关工序逐渐集中起来作为“处理模块”,形成某种具有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按照新的规则和标准,在新的界面上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企业之间的价值星系。

模块化生产主导着当今的产业组织,价值模块间的权力关系近乎平等,产业链治理已经日益表现为“网络型”治理模式。

  从产业链演化的趋势可见,产业间的关系已日益表现为企业间的关系,企业间的协同已成为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最有意义的范式,通过协同为企业带来成本优势与企业优势,这使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资源和持续收益,价值链关联与正反馈机制进一步强化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能力。

  

  

  二、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

  

  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供应链理论对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都有所阐述,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理论,从环境驱动、多样性驱动、选择驱动三方面来对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来进行分析。

  

  

(一)环境驱动――市场的不确定

  产业链演化是对市场不完备的一种反应,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的存在,企业的生产无法达到最优,通过企业协同演化可解决彼此间的信息不对称,消除不完全竞争,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多变性是当代市场的一些特征,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特征归因于顾客需求的不可预测性和整个产业链的低的能见度。

其中,不确定性因索对产业链演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戴维斯(Davis,1993)认为不确定性会影响演化,李(Lee,1997)对牛鞭效应和克沃里斯(Kouvelis)等对外包的研究都认为合作有利于解决市场的不确定性。

有关学者还通过案例研究也得出结论合作对高度不稳定性市场特别有效。

弗舍尔等(Fisher,2000)构建了一个模型去证明信息共享对不确定需求(如促销或新产品的早期销售)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Kouvelis等发现供给的不确定性使垂直一体化成为必要,例如供给不确定,交货时间就越不确定,企业就越可能去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陈和于(ChenandYu,2005)研究显示交货时间越不确定,信息共享带来的价值就越大。

根据马歇尔的直接效用函数,我们可以发现在竞争期,企业的效用函数具有凹性,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企业之间合作启动开始,企业的效用函数开始呈现凸性,边际效用开始递增,进入协作期时,效用函数凸的更厉害,企业的边际效用递增的更快(见图3)。

从竞争到协作使得顾客需求的预测性增强、产业链的能见度提高,企业的利润得到增长。

  

  

  

(二)多样性的驱动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产业链演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使产品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

技术进步使生产方式由竞争阶段的批量生产进化到协助阶段的定制化生产,定制化的出现使企业必须摆脱彼此之间的一种竞争状态,与别的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因为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在能配置多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模块化产品上。

模块化生产与传统的单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有着本质不同,模块化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生产模式,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程度较高的产品的生产通过协同来实现个性化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多样化产品创新的效率。

另一方面,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

森格(Senge,1990)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复杂性,即细节性复杂和动态性复杂,细节性复杂指一种由系统的组成、层次、规模与范围反映出来的复杂程度,认为人们在潜意识层次具有处理细节性复杂的巨大能力,例如依照复杂的说明书组合一部机器;动态复杂性取决于系统内外、组成部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性质。

动态性复杂系统常表现出各种出乎意料,又不易弄明白的特性,原因和结果很难联系起来,“牛鞭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竞争阶段,这种效应导致企业提前购买或大量购买所需原材料,以利用较低的单位价格,使最终消费者的成本增加或产业链上各个主体的利润减少。

但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为企业间数据共享搭建平台,使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反过来信息的透明又提高了数据的共享,使得产业链以更低的成本流动,并且极大的减少了运行风险中协调成本,牛鞭效应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2.专利的分散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专业化分工发展到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阶段,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生产链的一个环节进行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从而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分工地位。

同时。

由于所生产的产品互补性很强,联系极其紧密,需要相互不断的交流,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谷芬等(Coffinet,2006)认为更多的供应商已认识到技能和能力、拥有的专利技术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就越需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以GSM技术标准为例,专利分布在各个价值模块当中相对均衡和分散。

专利持有公司数量多,单个公司持有的专利比重相对较小,专利市场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

持有专利的公司只有通过专利互换、交叉持有,甚至免费对外开放基础专利,才能顺利组织分离开的价值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任何公司都不能在价值链当中形成强大的垄断力量。

同时,价值链中权力分布的相对平等,降低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标准的进入门坎,吸引了价值链其他环节的公司大量加盟,繁多的价值模块之间通过频繁的柔性契约互动。

  3.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

资产形式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只是产业链演化的表象,而其实质是知识的演化。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知识。

其中,企业成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和集体知识,对于企业塑造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格兰特(Grant)提出了企业的知识观,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知识,而知识以专业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组织成员中,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于知识演化而非知识本身。

因此,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便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知识创新包括创造新的、有价值的知识,还包括演化、重新配置与利用已有的知识,是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过程。

知识共享则是企业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也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前提。

在竞争阶段,企业知识创新的能力弱,知识共享的程度低,但分工使企业与企业在知识和技术领域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成了企业间知识的不对等性和互补性,由于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知识不像商品那样可自由传递,当我们向他人学习知识时,就是分享他人的知识,但“知识接收者”必须有重建的行为。

同时,要使企业更快、高质量、低成本的设计出新产品,取得整体效益的极大提高,合作和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选择驱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组织理论、企业理论等研究领域的学者越来越趋向于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组织能力理论,从协同演化的视角来揭示治理模式、交易与能力之间所形成的“三位一体”关系。

企业被认为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资源决定了企业能够做什么,资源是构筑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不同组织间的专业化分工首先取决于沿价值链分布的能力异质性,因为正是它构成了潜在“交易收益”的来源。

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协调机制,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不确定性和小数目条件等综合作用下会失灵,企业组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企业可以开展组织间合作、协作活动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减少市场失灵产生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合作性组织比市场或科层制组织更有效率,参与者可通过网络的建立使其交易成本最小化。

在网络组织中,核心企业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活动,而通过契约把其他活动交给网络组织中擅长的企业来做,从而获得利益。

网络组织中的成员通过专业化来降低总成本,参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可通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成员对网络组织的需求而得以降低。

也就是说,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合作收益大于单个成员单独经营的收益之和。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知协作的市场绩效高于纯粹竞争的市场绩效,在竞争阶段,企业的交易成本大,企业是通才型,拥有生产产品所需的所有资源,企业的能力受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约束,随着分工的深化,追求低的交易成本和企业资源的异质性,使得企业愿意相互合作,来增强自身竞争力(见图4)。

  

  

  (责任编辑:

晓 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