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58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docx

邯郸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

邯郸市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联考(文科)(地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38.0分)

目前世界每年净增人口约9300万,年增长率为1.7%。

截至到2016年5月底,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一起生活着72亿多的人口。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经济发达程度

2.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加,给地球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B.人们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C.环境承载压力过大        D.自然资源减少甚至枯竭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材料可知,世界人口增长率为1.7%,说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导致高自然增长率,故C对;自然条件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较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都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故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的影响。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故人口数量的增加造成的直接影响是环境承载压力过大,故C对;部分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在增加但环境污染并没有日趋严重,人们生活水平依然很高,故AB错;自然资源的减少与人口增加有间接的关系,故D错。

故选C。

3.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关键是

A.发展生产力,提高人口素质    B.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C.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D.保护青山绿水,保持生态平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问题。

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保护青山绿水,保持生态平衡不是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措施;实施计划生育,能控制人口增长,但属于政策调控,是被动措施。

A对,BCD错。

故选A。

 

如图是世界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统计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5.图示四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示四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增长率的判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的自然增长率分别约为:

 3.2%、2.4%、0.2%、-0.4%,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生育意愿低,故人口出生率低,则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故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①国。

故选A。

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模式。

一般而言,自然增长率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图中③④符合,故B对。

故选B。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

如图示意我国某城市高铁站位置。

据此完成7~8题。

7.在高铁站核心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

A.工业用地为主 B.绿化用地为主 C.住宅用地为主 D.商业用地为主

8.高铁站将导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

A.向东部扩展           B.呈同心网状扩散

C.沿铁路延伸           D.形成多核心结构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读图,高铁客运站是以旅客集散为主,交通便利,人多,消费市场广,适宜布局商务活动,土地利用类型以商业用地为主,D对。

工业需要有便利的原料和产品运输,高铁站核心区域是客运,不适宜布局工业区,A错。

绿化用地不适宜在人口集散中心区布局,B错。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高铁站核心区域不适宜布局住宅区,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交通布局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读图,高铁站位于城区的东部,高铁站的兴建,将使站区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向东部扩展。

故选A。

如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城市区位。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地形平坦、河流流经       B.气候湿润、土壤肥沃

C.水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D.政治中心、省会城市

10.图中甲、乙两城市发展过程中,共同遇到的不利因素是

A.矿产资源枯竭 B.房价迅速上涨 C.城市规模过大 D.水资源短缺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

由图可知,甲城市有汾河流经,且两侧有山地,故为黄土高原的汾河谷地的太原;乙位于海河入海口,故为天津,故两城市的共同区位条件是地形平坦、河流流经;太原离海洋远,气候较干旱;汾河流量较小,水运条件差;乙城市为直辖市,不是省会城市,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两地的资源还没有枯竭,故A错;房价迅速上涨不,故B错;城市规模扩大是结果,不是不利因素,故C错;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都为我国的缺水地区,故水资源短缺是两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故选D。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如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

A.1970年日本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  B.1975年中国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

C.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韩国   D.韩国城市化起步早于中国,先快后慢

12.在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三废”排放量大        B.噪声污染严重

C.社会治安混乱          D.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读图,197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60%,197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略高于20%,AB错;韩国城市化起步早于中国,先快后慢,1980年以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韩国,198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韩国,C错,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城市化高速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会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急剧扩大,易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本题的关键词是“高速”和“生态环境”,工业三废和噪声污染属于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混乱属于社会问题。

D对,ABC错。

故选D。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

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城市郊区“猪 沼气 蔬菜”生产模式。

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城市郊区发展生猪养殖的主导因素是

A.政府政策的支持         B.市场需求

C.自然条件优越          D.科技水平

14.图示“猪—沼气—蔬菜”生产模式,属于

A.立体农业  B.生态农业  C.石油农业  D.旅游农业

15.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A.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     B.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C.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猪肉的消费量增加,故在城郊地区形成了生猪养殖业。

故选B。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

由图可知,本生产模式将猪的粪便利用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可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且沼渣和沼液可作为肥料供蔬菜生长,代替无机肥,因此该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输生态农业,故B对。

故选B。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点。

由图可知,本生产模式将猪的粪便利用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可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且沼渣和沼液可作为肥料供蔬菜生长,代替无机肥,因此该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故C对;该模式并没有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和延长产业链及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故选C。

衰退性产业转移指的是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如图为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示衰退性产业指的是

A.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技术密集型工业

17.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扩大城市规模

C.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D.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衰退性产业的判断。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珠江三角洲早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具有优势,属于衰退性产业。

故选B。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

接纳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故选C。

如图示意环境、资源和人口三者之间的关系。

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A.a——资源储量          B.b——生产活动

C.c——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

19.图示a阶段人类活动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生产——水体污染

C.火力发电——大气雾霾      D.使用冰箱——臭氧层破坏

20.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地理背景是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生活质量差 B.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性别比失衡

C.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D.人口压力大、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由图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故A错;b、c由资源指向人口,则表示生产和生活活动,故B对、C错;d由人口到环境,表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进入环境,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a阶段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生态破坏。

煤矿开采容易导致地面沉降,故A对;BCD表示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进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故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必须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有三个: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故D对,故选D。

如图为某国家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21~22题。

2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平均寿命最短     B.②时期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C.③时期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D.④时期人口总量达到最少

22.图示国家可能是

A.尼日利亚  B.中国    C.日本    D.俄罗斯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特点。

读图,①时期出生率高,死亡率相对较高,该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平均寿命最短,A对;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后期甚至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最重,B错;③时期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呈正增长,C错;④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多,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读图,该国1980年人口出生率高达2.3%左右,排除CD,因为日本和俄罗斯属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1980年该国死亡率为0.7%左右,排除A,因为尼日利亚位于非洲,经济落后,医疗水平低,人口死亡率较高。

故选B。

如图是美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中箭头①表示亚洲人口迁往美国;箭头②表示美国人口迁往亚洲;箭头③表示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箭头④表示国内人口由其它地区迁往东北部。

据此完成23~24题。

23.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人口迁移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对其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人口迁移往往是由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故①对、②错;③是气候因素影响的人口迁移,故③错;美国东北部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故就业机会多,故④对。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③表示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说明迁往南方的主要是老年人,故南方地区养老负担加重,故B错、C对;④表示国内人口由其它地区迁往东北部,故东北地区就业压力加大,故AD错。

故选C。

如图为某省直辖市Z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

沿海东部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据此完成25~26题。

25.图示区域工业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A.拟在W县建大型海水浴场      B.规划在D县建立大型钢铁基地

C.拟在N县建设石油化工基地     D.计划在F处建立污水处理厂

26.图示地区Z城市的服务等级最高,其表现为

A.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形成网络   B.服务范围覆盖图示区域的各个县城

C.图示区域各县之间客货流频繁   D.缺少等级较低的医疗诊所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合理布局。

读图,W县位于沿海,东部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因此适宜建大型海水浴场,A对;大型钢铁基地需要丰富的原料(铁矿石)和燃料(煤炭),石油化工基地需要丰富的石油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图示D地附近没有煤炭、铁矿分布,N地附近没有石油的分布,陆路交通仅有公路,且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污染大,BC错;F地位于河流的上游,不适宜建污染处理厂,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城市不同等级的数量及服务功能的特点。

一般来说在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结合材料读图,Z城市在图示区域等级最高,因此服务范围覆盖图示区域的各个县城。

故选B。

如图为某区域城市化进程预测图。

据此完成27~28题。

27.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

B.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城区人口

C.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

28.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    B.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C.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D.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进程。

图中不能显示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故A错;2040年郊区人口比例开始超过了乡村人口比例,故B错;由图可知,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故C对;2050年城区人口比重与2000年基本相等,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

由图可知,图示区域200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且速度加快,故AB错; 2030年郊区人口比重还在上升,则城市化水平并没有下降,故C错;2040年之后城区人口比重下降较快,说明部分人口由城区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故普现逆城市化现象。

故选D。

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据此完成29~30题。

29.香港新市镇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市中心人口规模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吸引外来人口迁入        D.加速逆城市化进程

30.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使城市的

A.主导风向显著改变        B.热岛效应更加显著

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湿地面积不断扩大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可以为众多人口提供住所,所以可以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起到控制市中心人口规模的作用。

故选A。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主导风向是一地区常年的盛行风向,不会受建筑物的影响发生明显改变,A错;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会增强,B对;“临海的渔村”位置偏僻,转变为“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城市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C错;“水泥森林”面积扩大,湿地会减小,D错。

故选B。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据此回答31~32题。

农作物

生长期平均气温(℃)

≥10℃积温(℃)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小时)

18~30

>3500

>600

>800

20~30

>4500

800~1000

>2000

15~18

>1600

200~500

>800

20~30

>8000

>1500

>2000

31.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A.湄公河三角洲平原        B.美国的南部沿海平原

C.我国的三江平原         D.澳大利亚的西南部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积温>8000多在我国的热带地区,主要是滇、粤、台的南部的海南,降水量在200~500多属于我国的非季风区,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地处季风区以内,故③④两种农作物是不宜在此种植的;而①②两种农作物适宜的的气候要素符合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故A对。

故选A。

本题考查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由表可知,农作物③适宜的地区生长期平均气温只有15~18(℃),且≥10℃积温>1600 ℃,故为中温带地区,选项中只有我国的三江平原为中温带,故C对。

故选C。

如图为劳动力、科技和其它工业生产要素投入的三角坐标图。

据此完成33~34题。

33.图中序号①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电子装配工业          B.石油加工工业

C.钢铁冶炼工业          D.精密仪器制造业

34.下列工业基地以②类工业部门为主形成的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德国慕尼黑工业基地       D.美国东北部工业基地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指向类型。

读图,①代表的工业其劳动力因素占60%以上,故判断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只有电子装配工业符合。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特征。

读图,②类工业科技因素所占比例在60%以上,所以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只有德国慕尼黑工业基地是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地域。

故选C。

 

如图为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图中箭头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

据此完成35~36题。

35.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贸易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北部为工商业区       B.历史悠久,人口密集

C.城区面积大,为贸易提供空间条件 D.位于河流交汇处,是对外通商口岸

36.阜阳市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显著影响着阜阳市

A.内河航运的通达度        B.城市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

C.城区人口与产业规模       D.绿化区与绿化树种的选择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由图可知,阜阳城北为古商业码头,且位于河流交汇处,故为对外通商口岸,所以贸易繁荣,故D对;20世纪20年代,该市还没有形成主要的工商业区,故A错;图中无法得知人口的分布情况,故B错;城区面积大与商贸繁荣没有太大的联系,故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内河航运的通达度与流量,地形等因素有关,与外通商口岸的变化无关,故A错;通商口岸的变化导致城市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故B对;通商口岸的变化不会影响产业规模和绿化区与绿化树种的选择,故CD错。

故选B。

   

如图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

据此完成37~38题。

37.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

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      B.环境污染,滋生病虫害

C.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受损  D.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

38.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的意义是

A.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废物利用   B.抑制臭氧消耗,遏制全球变暖

C.防止环境污染,减少沙尘暴    D.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垃圾污染。

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为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污染,滋生病虫害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B。

本题考查垃圾分类的好处。

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使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故选A。

稀土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

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

我国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

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此完成39~40题。

39.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②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③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④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0.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稀土资源过量开采,但没有提及运输压力大,故①错;由材料“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可知,稀土资源开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