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70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docx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1

静电除尘:

原理是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

特点是静电力作用在粒子上,对微小粒子也能有效捕集,除尘效率大于99%,处理气量大,能连续操作,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

设备组成是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

比电阻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降低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适宜范围为104~5*1010Ω·cm。

粒径大于1微米的颗粒,电场荷电占优势;粒径小于0.2微米的微粒,扩散荷电占优势;粒径为0.2~1微米的颗粒,两种荷电都必须考虑。

静电除尘器的分类:

1按集尘器的形式分:

圆管型和平板型。

2按荷电和放电空间布置分:

一段式和二段式电除尘器。

3按气流方向分:

卧式和立式。

电除尘器的结构:

电晕电极、集尘电极、清灰装置、气流分布装置。

袋式除尘器:

原理是利用棉、冇或人造纤维等加工的滤布捕集尘粒的过程。

特点是1、除尘效率高,对细尘也有很高的捕集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2、适应性强,能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3、操作弹性大,入口气体含尘浓度变化较大时,对除尘效率影响不大,对气流速度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稳定性4、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不存在污泥处理。

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少等特点。

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

吸附剂再生:

1加热解吸再生: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等压下随温度升高二降低的特点,在低温下吸附,然后再提高温度,在加热下吹扫脱附。

2降压或真空解吸:

利用吸附容量在恒温下随压力降低而降低的特点,在加压下吸附,在降压或真空下解吸,或采用无吸附性的吹洗气可达到解吸的目的。

3置换再生法:

对某些热敏性唔知,因其在较高温度下容易聚合,故可2采用亲和力较强的试剂进行置换再生,即用解吸剂置换,使吸附质脱附。

催化剂由主活性物质、载体和助催剂组成。

催化作用指化学反应速率因加入某种物质而改变,而加入物质的数量和性质在反应终了时却不变的作用。

固体废物指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对原过程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处理原则:

(1)无害化,指通过适当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不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容量。

(3)资源化指采取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作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投入使用。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和干燥。

风力分选技术:

原理是利用空气流作为携带介质,以实现轻、重颗粒分离的目的。

风力分选机械有两种类型:

水平风选与垂向风选机。

水平风选机由工料输送带、送风机和带有隔断的分离室组成。

垂向风选机有两种,第一种是常规槽型垂向风选机,第二种是锯齿形风选机。

脱水与干燥:

机械过滤脱水是以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水分被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类型有三种:

机械过滤设备包括真空抽滤脱水机、压滤机。

离心脱水机。

污泥自然干化脱水。

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

中和法、化学还原法。

固化处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讲危险废物固定或包容于惰性固体基质内,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氧垂曲线:

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水体自净:

1、物理过程:

包括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过程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

包括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过程。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为我国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真系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使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饮用水处理是给水处理的一个主要任务,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时,一般只需采用消毒处理后即可(含铁锰较高的水源须作除铁除锰处理)。

 

环境工程学:

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科学 水循环分类:

自然循环、社会循环 

水污染分类:

自然污染、人为污染    按来源:

工业、农业、生活、矿山废水 

按性质:

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物理性水质指标:

感官:

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 

其他:

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 

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化学性:

pH、碱度、硬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质 

有毒化学性:

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 氧平衡:

DO、COD、BOD、TOD总需氧量 

生物学水质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 浑浊度:

不溶性物体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固体(蒸发残渣):

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总固体:

在103~105℃蒸发 溶解固体(总可虑残渣):

过滤后,取滤液103~105 ℃烘干后的残渣 悬浮固体(总不可虑残渣):

过滤后,取滤渣103~105 ℃烘干后的残渣 

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重):

蒸发干燥后固体在600 ℃灼烧后失去的质量,代表有机物质的含量 固定性固体:

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代表无机物质的含量 总固体 = 溶解固体 + 悬浮固体 

总固体 = 固定性固体 + 挥发性固体 

总含盐量:

水体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

 

碱度:

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指示剂:

酚酞(变色pH8.3),甲基橙(变色pH4.4) COD:

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分为重铬酸钾耗氧量CODCr和高锰酸钾耗氧量OC/CODMn 

BOD:

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BOD5≈BOD的70% 关系:

TOD>CODCr>TOC>BOD>BOD5>CODMn     BOD/ COD > 0.3 则适宜生物化学处理 总有机碳(TOC):

900-950℃高温燃烧有机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应先加酸去除无机碳的干扰 总需氧量(TOD):

900℃,有机物高温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的需氧量 

生活饮用水水之规定项目:

103项,常规检测项目34项,非常规检测项目69项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类:

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排入Ⅲ类区执行一级,排入IV、V类区执行二级,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执行三级 氧垂曲线公式:

   

地表水处理流程: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废水处理原则:

A改革工艺,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排放量;B重复利用废水;C回收有用物质;D对废水进行妥善处理;E选择经济、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废水处理程度确定:

按水体水质要求、按处理厂能达到的处理程度、考虑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物理:

沉淀、过滤、气浮、蒸发、离心分离、超滤、反渗透 

化学:

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电解、萃取、吹脱、吸附、离子交换、电渗吸 生物:

活性污泥、生物膜、生物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 

一级处理:

去除大颗粒悬浮物;二级:

去除溶解态和胶体态有机杂质;三级(深度处理):

营养物质和难降解有机物等 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方法:

借助物理作用,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离心分离 

设备:

格栅、筛网、微滤机、沉砂池、离心机、旋流分离器 沉降: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Stokes沉降速度公式:

2()18sg

ud

    μ—水的动力黏度,g—重力加速度,ps、ρ—颗粒和水的密度,d—颗粒直径。

适用于层流区,Re<=2,球形颗粒阻力系数Cd=24/Re 

理想沉淀池:

A沉淀池中各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均相同;B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以等速下降,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的流速;C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后不再浮起,就认为已被除去  表面负荷(过流率):

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 q0=Q/A 沉淀池:

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 

混凝:

凝聚和絮凝的统称    凝聚:

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 

絮凝:

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常用混凝剂:

铁盐、铝盐 

 

 

胶体稳定性:

水中同种胶体微粒带有同号电荷,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不易聚集 

胶体结构:

一定的难容分子聚成胶核,表面吸附了一层离子构成双电层内层,为电位离子,周围吸附了一层异号离子构成双电层外层,为反离子层,靠近内部的为反离子吸附层,与电位离子组成固定层,靠近外部的为反离子扩散层,固定层与扩散层之间的交界面为滑动面,滑动面以内的为胶粒,与扩散层构成胶团 胶体脱稳机理:

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过滤机理:

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 

水的软化基本方法:

加热软化,药剂软化,离子交换 

树脂含水率:

在水中充分膨胀的湿树脂所含水分的质量百分数,=溶胀水质量/(干树脂质量+溶胀水质量)*100% 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

交换、反洗、再生、清洗 

吸附量:

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上吸附的吸附质的质量 

吸附等温线:

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 

意义:

Langmuir(朗格谬尔)型:

计算中间浓度范围的吸附量 

BET型:

计算反映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比表面积 

Freundlich(弗伦德利希)型:

表示低浓度污水用活性炭吸附时的平衡关系 

水的消毒方法:

煮沸、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 

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物理:

磁力分离、吹脱与汽提、蒸发、结晶与冷冻 

化学:

中和、高级氧化、化学还原、化学沉淀、电化学法、萃取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小型后生动物 微生物酶:

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 酶催化的反应:

水解、氧化、合成 

酶活性:

20~30℃为宜,嗜冷菌和嗜热菌除外 

细菌生长曲线:

迟缓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耗氧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

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好氧消化法、高负荷氧化塘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图) 

活性污泥法机理:

吸附阶段:

活性污泥比表面积很大,具有多糖类黏液层,在与污水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有机物迅速降低 

氧化阶段:

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阶段:

菌体有机体絮凝,重力沉降从水中分离 

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

DO:

2mg/L左右为宜; 

营养物:

BOD5:

N:

P =100:

5:

1 PH与温度:

 6.5 ~ 9.0,20 ~30℃ 

其它有毒物与微量元素浓度:

重金属、氰化物、H2S、卤素及其化合物、有机物 

评价活性污泥的指标: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曝气池中污水与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 

MLSS =活性微生物Ma + 微生物内源代谢残留物Me + 吸附在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 无机物Mii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含量 污泥沉降比(SV):

曝气池混合液100mL量筒静置30分钟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百分数(%) 污泥(容积)指数(SVI):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1g干污泥所占容积 

城市污水SVI:

50~150   当SVI >200易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龄(θc):

曝气池工作中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单位是天 

曝气方法:

鼓风曝气、机械曝气、鼓风与机械并用曝气 

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循环混合式曝气池(氧化沟) 

氧化沟:

循环混合曝气池,转刷转动使混合液曝气并在池内循环流动,活性污泥保持悬浮状态,停止曝气时氧化沟作沉淀池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待机,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操作 

    优点:

沉淀效果好,可防止污泥膨胀,对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性能好,可除磷脱氮,省去二沉池,不需污泥回流 

污泥负荷:

进水BOD5浓度与MLSS的比值,Fw=S0Q/VX,S0—进水BOD5浓度,Q—进水流量,V—曝气池容积,X—污泥浓度 氧化塘:

好氧氧化塘、兼性氧化塘、曝气氧化塘、厌氧塘 

好氧附着生长技术:

使用细菌等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与污水接触,摄取并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污水的系统    包括: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

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组成:

滤料、池体、池底排水系统、上部布水系统 厌氧生物处理:

无氧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法 

机理:

酸性消化阶段:

产氢产酸细菌(专性、兼性厌氧菌)作用,不溶性有机物被外酶水解为水溶性有机物进入细胞 

酸性发酵期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有机酸,pH下降到6以下 

酸性减退期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碱性物质,pH上升到6.6~6.8,同时放出恶臭气体 

碱性消化阶段:

甲烷细菌(专性厌氧菌)作用,分解有机酸,产气量增加,pH上升到7.0~7.5时产气量最大 

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温度、酸碱度、有机负荷、碳氮比、有毒物质等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特点:

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高活性颗粒污泥床,污泥龄大于30天,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短,适合处理各种浓度废水,不适用含高浓度悬浮固体的废水 

生物脱氮机理:

氨化反应:

氨化细菌作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氨态氮NH4+

 

硝化反应:

硝化细菌(亚硝化菌、硝化菌)作用,氨态氮转化为硝酸盐NO3-

 反硝化反应:

兼性异氧型厌氧菌作用,硝酸盐转化为氮气N2 

 

varcpro_psid="u2572954";varcpro_pswidth=966;varcpro_psheight=120;

 

生物脱磷机理:

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超量摄取磷,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 

同步脱氮除磷A2

/O工艺:

污水与回流污泥先进入厌氧池厌氧分解去除一部分BOD,部分含氮化合物反硝化成N2释放,聚磷

微生物释放出磷供给细菌。

污水进入缺氧池,反硝化细菌以未分解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循环进来的NO3-还原为

N2释放。

污水进入好氧池,NH3-H硝化生成NO3-,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能量,磷进入细胞组织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      

污泥含水率:

   

 

p1,p2:

前后污泥含水率% 

V:

污泥体积m3

 m:

污泥质量kg 

ρ:

污泥固体浓度kg/m

大气组成:

混合气体、水汽、悬浮微粒 

干洁空气:

去除水汽和微粒的空气。

N2 78.08%、O2 20.95%、Ar 0.93% 

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因此危害人群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种类:

颗粒污染物:

粉尘: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细小固体粒子 

烟:

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的气溶胶 

飞灰:

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带走的灰分中分散得较细的粒子 黑烟:

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不包括水蒸气 雾:

小液体粒子的悬浮体 

总悬浮颗粒物:

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所有固体颗粒 

气态污染物:

SO2为主的含硫化合物、NO和NO2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受重视的二次污染物:

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

一是从立法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二是取消那些使环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污染源等手段把污染物排放量降到不致严重污染大气的程度 粒径分布(发散度):

某一粒子群中不同粒径的粒子的个数、质量、表面积等所占的比例 

频数分布ΔR:

粒径dp至dp+Δdp间的粒子质量占粒子群总质量的百分数 频度分布f:

Δdp=1微米时粒子质量占粒子群总质量的比例 

筛上累积分布R(%):

大于某一粒径dp的粒子质量占粒子群总质量的比例 总捕集效率:

在同一时间内净化装置去除污染物的量与进入装置的污染物量之比 旋风除尘: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优点:

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各种材料制造,适用于高温,高压及有腐蚀性气体,并可直接回收干颗粒物,捕集5~15微米的颗粒物除尘效率可达80% 

缺点:

对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捕集效率不高 捕集效率影响因素:

入口风速(流量),除尘器结构尺寸,粉尘径与密度,气体温度,灰斗的气密性 静电除尘:

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的方法 

与其他方法的区别:

分离的能量通过静电力直接作用于尘粒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消耗能量很低 静电除尘原理:

气体电离,粒子荷电,荷电粒子的迁移、颗粒的沉积与清除 

电子雪崩:

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撞击通过极间的中性气体分子,产生一个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个电子又进一步引起碰撞电离,如此重复使电晕极周围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气体离子 袋式除尘:

利用棉、毛或人造纤维加工的滤布捕集尘粒 

除尘过程:

首先含尘气体通过清洁滤布,纤维起捕尘作用,效率不高,其后一部分粉尘嵌入到滤料内,一部分覆盖在表面形成粉尘层起捕尘作用,效率大大提高 

除尘机理:

筛过作用、惯性碰撞、扩散和静电作用、重力沉降 

湿式除尘:

利用洗涤液与含尘气体充分接触,将尘粒洗涤下来而净化气体 除尘机理:

惯性碰撞、扩散效应、黏附、扩散漂移与热漂移、凝聚作用 

固体废物:

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对原过程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分为:

工业废物(废渣)、城市垃圾、农业废物。

一般固废、危险固废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占据大片土地、污染土壤、水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 三化原则: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水循环分类:

自然循环、社会循环水污染分类:

自然污染、人为污染按来源:

工业、农业、生活、矿山废水按性质:

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水质指标:

感官:

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其他:

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化学性:

pH、碱度、硬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质有毒化学性:

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氧平衡:

DO、COD、BOD、TOD总需氧量生物学水质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浑浊度:

不溶性物体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固体(蒸发残渣):

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总固体:

在103~105℃蒸发溶解固体(总可虑残渣):

过滤后,取滤液103~105℃烘干后的残渣悬浮固体(总不可虑残渣):

过滤后,取滤渣103~105℃烘干后的残渣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重):

蒸发干燥后固体在600℃灼烧后失去的zz质量,代表有机物质的含量固定性固体:

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代表无机物质的含量总固体=溶解固体+悬浮固体总固体=固定性固体+挥发性固体总含盐量:

水体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

碱度:

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指示剂:

酚酞(变色pH8.3),甲基橙(变色pH4.4)COD:

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分为重铬酸钾耗氧量CODCr和高锰酸钾耗氧量OC/CODMnBOD:

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BOD5≈BOD的70%关系:

TOD>CODCr>TOC>BOD>BOD5>CODMnBOD/COD>0.3则适宜生物化学处理总有机碳(TOC):

900-950℃高温燃烧有机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应先加酸去除无机碳干扰总需氧量(TOD):

900℃,有机物高温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的需氧量生活饮用水水之规定项目:

103项,常规检测项目34项,非常规检测项目69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类:

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排入Ⅲ类区执行一级,排入IV、V类区执行二级,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执行三级地表水处理流程: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废水处理原则:

A改革工艺,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排放量;B重复利用废水;C回收有用物质;D对废水进行妥善处理;E选择经济、先进的工艺和方法;废水处理程度确定:

按水质要求、按处理厂能达到的处理程度、考虑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物理:

沉淀、过滤、气浮、蒸发、离心分离、超滤、反渗透化学:

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电解、萃取、吹脱、吸附、离子交换、电渗吸生物:

活性污泥、生物膜、生物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一级处理:

去除大颗粒悬浮物;二级:

去除溶解态和胶体态有机杂质;三级(深度处理):

营养物质和难降解有机物等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方法:

借助物理作用,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设备:

格栅、筛网、微滤机、沉砂池、离心机、旋流分离器沉降: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理想沉淀池:

A沉淀池中个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均相同;B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以等速下降,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的流速;C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后不再浮起,就认为已被除去表面负荷(过流率):

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q0=Q/A沉淀池:

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混凝:

凝聚和絮凝的统称凝聚:

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絮凝:

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常用混凝剂:

铁盐、铝盐胶体稳定性:

水中同种胶体微粒带有同号电荷,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不易聚集胶体结构:

一定的难容分子聚成胶核,表面吸附了一层离子构成双电层内层,为电位离子,周围吸附了一层异号离子构成双电层外层,为反离子层,靠近内部的为反离子吸附层,与电位离子组成固定层,靠近外部的为反离子扩散层,固定层与扩散层之间的交界面为滑动面,滑动面以内的为胶粒,与扩散层构成胶团胶体脱稳机理:

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过滤机理:

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水的软化基本方法:

加热软化,药剂软化,离子交换树脂含水率:

在水中充分膨胀的湿树脂所含水分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